巴西技术创新政策演化及启示

合集下载

巴西、阿根廷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

巴西、阿根廷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

巴西、阿根廷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一、巴西、阿根廷的保障制度(一)巴西巴西的社会保障事业始于上20年代,是西半球较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

巴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内容,其中,养老和是巴西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采取现收现付制度,所需资金由个人、雇主和政府三方负担,个人和雇主按规定缴费,不足部分由政府承担。

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主要包括工业、商业等正规就业群体、也包括家务用工和自我雇佣者等灵活就业群体,个人缴费比例为工资的11%,雇主按雇员工资的20%缴纳,养老金的给付根据年龄、工龄和缴费情况而定。

目前巴西规定,男65岁、工作35年,女60岁、工作30年,并缴费15年,退休时方可领取养老金。

缴费不到15年、收入又较低者,可以申请领取社会救济。

巴西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公立医疗机构对病人实行免费治疗,不收取病人任何费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覆盖到了75%的居民。

医疗保险大约覆盖25—30%的居民,包括医疗补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的主要项目包括:向70岁以上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人均月收入不足30美元的贫困家庭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人员的社会救济;资助贫困儿童保育和接受教育;对贫困居民进行技能,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对贫困家庭提供住房和医疗补贴等。

在巴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家公共雇员的社会保险主要面向政府公务员、教师、记者、法官、议员等群体,待遇比较优厚,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保险体系。

公共雇员原本不缴纳保险费,近几年才按规定开始缴费,其中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与企业相同,比例为11%。

巴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项目齐全、覆盖群体比较广泛。

第二,公共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相得益彰。

第三,全国统一的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的经办管理。

巴西社会保障体系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就业结构、形势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多问题,没有摆脱其本身固有的社会排斥和社会不公缺陷。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的反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巴西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

1964--1985年的巴西,军人掌权,它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债务危机。

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赤字一直反复出现在巴西军人政府统治时期。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借鉴到许多经验。

【关键词】巴西;经济历程;问题;启示一、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历程概述巴西经济在威权体制下增长并创造“奇迹”,但也隐藏着许多的问题。

根据不同时间段呈现出的不同问题,可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1964-1967年:经济紧缩这段宪制制度中断的时期,以强化国家对经济干预为特点。

为整顿经济秩序,政府首先建立中央银行,1947年成立的负责协调货币政策的货币和信贷委员会(SUMOC)经政府改建为巴西中央银行。

紧接着政府又开始着手整顿国有企业。

政府决定提高铁路、航运等部门的服务价格,希望通过创收来扩大投资。

政府还加强税收征管的强制性并使所有未缴纳的收税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重新计算。

“政府开支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使财政赤字从1963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降低到1964年的3.2%、1965年的1.6%”。

[1](二)1967-1974年:经济“奇迹”1967年3月,席尔瓦就任军政府第二任总统后,德尔芬·内托被任命为财政部长。

德尔芬主张通过放宽信贷刺激需求。

“1967年,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扩大了57%,经济增长4.8%,通货膨胀率只有24%”。

[2]而在汇率政策上,新政府抛弃旧有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1970年,巴西的出口值达到前所未有的27亿美元,是60年代初的两倍,比1964--1967年间的任何一年都高出60%。

巴西这一时期创造的经济“奇迹”,领先的是工业部门,增长率为12.6%,通货膨胀率仅为17%,外汇储备从1969年的6.56亿美元上升到1973年的64.17亿美元。

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

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
巴西应加强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城市建筑和基 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以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巴西的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老化、落后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市 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
巴西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建 设市场化和社会化。
地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均衡发展。
04
巴西城市化问题与挑战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总结词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是巴西城市化进程中面临 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城市承载压力增大, 资源紧张,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度过高 ,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这导致了住房紧 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城市居 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巴西城市化的历史背景
殖民地时期
16世纪欧洲殖民者进入巴西后, 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城市,这些 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政治和 文化中心。
咖啡繁荣时期
19世纪中叶,随着咖啡种植业的 繁荣,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就 业机会,巴西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人口流动与分布
总结词
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动与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结构、政策导向等。
详细描述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人口流动与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产 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的出现会吸引人口流入相应的城市或地区。此 外,政策导向也对城市人口流动与分布产生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人口流向特定

巴西电信产业发展趋势

巴西电信产业发展趋势

巴西电信产业发展趋势巴西电信产业发展趋势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其电信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将介绍巴西电信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巴西电信市场的现状巴西电信市场是南美洲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其市值约为500亿美元。

目前,巴西电信市场由三家主要运营商垄断,分别是巴西电信公司(Telecomunicações Brasileiras S.A.,简称“巴西电信”)、Vivo和Claro。

这三家运营商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47%,30%和24%。

根据巴西电信通信监管局(ANATEL)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巴西电信市场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到7.63亿,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3.15亿,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约为3.74亿。

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迅速,成为电信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二、移动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巴西的移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电信市场的一大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服务逐渐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根据巴西电信协会的数据,目前巴西有60%的人口使用智能手机,而在18到34岁之间的人群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90%。

移动支付的普及也推动了巴西电信市场的发展。

PayPal、谷歌钱包和Visa等国际支付巨头已经进入巴西市场,并与本地支付公司竞争。

另外,巴西电信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服务,如Vivo Pay和TIM Wallet等。

三、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巴西电信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满足移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巴西电信公司和其他运营商加大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

根据巴西电信公司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巴西有超过12.3万个4G基站和1.5万个5G基站,覆盖了巴西人口约99%的地区。

此外,巴西电信公司还计划投资80亿雷亚尔(约合14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的光纤网络,以提供更快速和可靠的互联网服务。

巴西的土地农业经济政策

巴西的土地农业经济政策

巴西土地资源、价格和政策简介◆土地资源、土地价格1、土地资源:巴西有可耕地3. 71亿公顷,人均近2.32公顷,农业开发领域有很大发展潜力。

巴西仍处在“拓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约12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6%,人均0.3公顷。

但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

全国的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

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

2008年,巴西GDP总值构成中,农牧业产值1 635亿雷亚尔,占比6. 7%。

巴西主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木薯、甘蔗、小麦等。

巴西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实现自给,目前,巴西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的有:咖啡、酒精、蔗糖、橙汁;农产品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大豆、牛肉、鸡肉、烟叶、皮革。

此外,猪肉、水产品、棉花、生物燃油、玉米、稻米、水果、干果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土地价格:亚马逊地区的公有土地最低价格可以每公顷2. 99元巴西币(约1.6美元)出售给目前的使用者。

3、房屋租金:巴西圣保罗市办公楼租金为50~90雷亚尔/平方米(含税),公寓租金20~40雷亚尔/平方米(含税)。

购买公寓价格为3000~6000雷亚尔/平方米。

◆土地投资政策(1)依据巴西1971年10月公布的第5709号法和1974年11 26日公布的实施细则(第74956号法),在巴西的外国居民(指在巴西有居住权的外国人)、被批准在巴西营业的外国法人和外资占大股的合资企业均可在巴西获得土地不动产,但必须遵守以下规定:外国自然人或法人购买的土地必须在巴西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不会影响国家安全的地域。

外国自然人或法人购买的土地面积不能超过所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每一个市,同一国籍的外国人不能拥有上述限额的40%,但土地面积小于3块“莫都乐”(土地面积单位,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异。

巴西pest环境分析

巴西pest环境分析

巴西pest环境分析巴西:PEST分析经济:1(巴西经济形势总体良好03年巴西宏观经济全面复苏,成为南美第一经济大国。

巴西GDP总量不断上涨,人均GDP也逐渐增加。

2004年上述两项指标达到近年最好成绩,分别达到了4.9%和3.4%。

2(交通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59%,铁路运输则较弱,仅占19%。

水路运输与管道运输也有相当运力。

3(金融环境稳定金融市场稳定,货币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巴西国家发展银行向微型、小型、中型企业提供融资。

4(税收制度巴西自2006年开始实行包括全部产品的共同对外关税。

5(劳动力劳动力供应充沛,2004年巴西劳动人口占总人口56.3%。

劳动人口结构年轻化,2004年数据,30-39岁青壮年占劳动人口总数77.9%。

巴西通过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素质。

巴西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而言,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但相对于中国、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发展中国而言,巴西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突出。

6(马瑙斯贸易自由区在玛瑙斯工业区投资建设项目比较容易,水电交通有保证,但随着巴西市场日渐开放,玛瑙斯自由区的优势渐渐减弱。

7(南方共同市场1991年,巴西与其他三国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

南方共同市场关税政策规定,税率从0%到20%不等,以2为基数,双数增加。

技术:1(科技创新政策巴西政府以法规形式加大科技投入(减免工业产品税、提供贷款、给予财政支持),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战略计划》、《创新法》),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制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战略。

2(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钢铁、汽车、船舶、飞机工业已打进世界市场。

巴西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科技队伍,2001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对117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指数进行排名,巴西排第49位,在拉美国家中位列前三甲。

政治法律环境1、税收种类多,税率高,税收负担在拉美居首位;2、海关官僚主义严重,腐败现象时有发生;3、巴西的劳工法不尽合理,雇用和解聘雇员困难,劳资纠纷时有发生;4、外企人员难以获得工作签证。

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引言21世纪伊始,德国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德国在欧洲的发展势如破竹;2013年“工业4.0”发轫,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学术界的谈论焦点。

德国“渐进性”的创新政策体系成为其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强大支撑。

其具体创新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政策、“官产学研”结合政策,以及保障上述产业政策顺利实施的保障性政策,如创新区域平衡政策、人才引进培养政策、金融政策等。

德国的创新政策体系有两大突出的特点,其一,建立并服务于强大的实体经济。

自《德国高科技战略》(2006-2009)到《国家高科技战略2020》再到“工业4.0”计划,创新政策的聚焦领域逐渐缩小,但却始终围绕德国发展的“硬实力”——制造业,对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也占政府总研发投入的绝大部分;其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逐步成为德国短期及中长期计划的核心成分。

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市场的前沿,是德国创新竞争力形成的主导力量。

这两大特征使德国成为在传统工业基础上成功实现创新转型的典型国家。

现阶段,中国的创新转型也基于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更偏重于“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所以德国的产业创新政策系统的形成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虽两国的创新发展基础和模式有所相似,但德国的创新产业政策本身有一定的【摘 要】【关键词】The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Industry Policy in Germany and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德国创新产业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 底 晶本文对德国创新产业政策体系的演化路径及其政策着力点演进进行研究,认为其诸多创新产业政策,虽同属一个创新政策体系中,但其作用并非处于同等水平,存在着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政策及“官产学研”结合政策为核心,以创新区域平衡政策、人才及金融政策为保障的政策实施层次,并对德国各项产业创新政策的实施绩效及不足进行了逐项评价,并针对以上的绩效和不足,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策集群、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地位、促进区域平衡等创新政策建议。

巴西政治及行业环境(最新版)

巴西政治及行业环境(最新版)

本文主要资料来自中国外交部网站和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放心使用啦,因为是WORD,比较详细,PPT可以大量删减政治法律环境一、巴西政局内政:上一届卢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识形态,平衡政党利益,扩大执政基础;执行兼顾发展、稳定和社会公正的经济政策,推进财税和社会福利等多项改革,加大社会投入,致力于解决贫困、就业等问题。

2011年迪尔玛·罗塞夫就任总统后,强调延续上届政府既定的治国方略和发展战略,以推动巴西现代化进程、加快向全球性大国迈进为主要目标,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进步为施政重点,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加大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投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

提出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为经济服务。

注意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1.11结论:目前,巴西民主体制巩固,政局保持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政策成熟,且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二、双边关系:【同亚洲国家的关系】巴西认为东亚和东南亚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重视发展同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希望进一步密切同亚洲地区性组织之间的联系。

积极参与“东亚—拉美合作论坛”。

2009年5月卢拉访华,19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元首重申愿在教育、文化、新闻、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为此,双方一致同意通过两国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和体育界的交往,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推动汉语和葡萄牙语教学,扩大旅游合作。

双方对在中国增设葡萄牙语教学点和在巴西开设孔子学院表示欢迎。

2010年4月14日,胡锦涛主席访问巴西4月14日,胡锦涛抵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即将在这里举行的“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并对巴西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

2010年4月,双方签署《两国政府2010年至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两国政府2010年至2012年度文化合作执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3期 技术 与 创 新 管 理 2010年5月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1.31 No.3 

Mav.2010 

【创新论坛】 

巴西技术创新政策演化及启示 卢立峰,李兆友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摘要:巴西是拉美研发规模最大的国家,政府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根据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巴 西技术创新政策前期多侧重研究开发;后期主要重视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回顾巴西技术创新政策,从重视研发向 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分析了巴西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为转型时期我国制定技术创新 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巴西;技术创新政策;国家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 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0)03—0261—03 

The Evolution of Brazili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and Its Enlightenment 

LU Li—feng,LI Zhao—you (School 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 Unwe ̄ity,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The Brazilian scale of R&D is the biggest in Latin America.Brazil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According to its particular emphases,the Brazili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Periods.The policy is focused on the R&D in the earlier stage,but later it mainly emphas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innovation subjects.In order to give some advices on Chi・ ne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the authors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Brazili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and study the function of the brazilian government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brazi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1 引 言 巴西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曾创造了“巴西 奇迹”,但靠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到 2O世纪8O年代开始陷人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危 机,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巴西政府自90年代开 始重视自主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政策。 

2重视研发时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2.1制定科技计划,加强政府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 指导 

1980年巴西制定了1980--1985全国科技发展 基础计划,提出要增加研发投人,扩大经费来源;加 强企业的研发中心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 队伍建设;政府优先购买国内创新产品,鼓励发展高 新技术;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1985年巴西政 府确定优先发展航空、信息、生物等领域,后来又出 台了人才培养特别计划。 2.2颁布推动技术创新政策和法规,加大科技投入 1984年巴西政府颁布了《科技进步法》,提出全 国对科技的投入必须保持每年5%的增长率,同时 企业将5%的产值用于科技投资,可减免50%的所 得税。为促进研发为工业服务,1988年又颁布了新 

收稿日期:2009—08—10 基金项目:东北大学“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401002) 作者简介:卢立峰(1977一),男,山东日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政策方向的研究. ・262・ 技术与 创 新 管 理 第31卷 工业政策法,调整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并通过税收 优惠,鼓励私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J,这标志着巴 西开始实施科技强国战略。 2.3建立完善科技体制,强化技术创新管理 为加强政府与产学研的联系,1984年巴西设立 了创新技术研究协会(ANPEI)。1985年又成立了 科学技术部,负责制定全国的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 协调各级科研部门,促进科技界和工业界的结合。 1989年巴西又合并成立工商科技发展部,加强对技 术创新的管理。 总之,该时期巴西的创新体系有了很大发展,技 术创新政策也进入了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促进研 究开发和增加科技投入成为该时期政策的重要目 标,这也推动了巴西工业政策向技术创新政策转变。 但由于债务危机,政府和企业都削减了研发投入,许 多技术创新政策并未有效落实。 3重视创新体系建设时期的技术创新政策 进入90年代,为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解决科 技与经济的脱节,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 善国家创新体系,巴西政府对资金、人才、科研体制 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 为转变政府和企业在创新中的角色,巴西通过 国有企业私有化,扩大了企业自主权;通过贸易自由 化大幅降低了关税增加了企业创新的压力,引入竞 争机制和减少对企业管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并为企 业技术创新提供财税和贷款优惠。从1990年起,巴 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法令 。 1991年颁布了8248号法规定公司研发开支的40% 必须用于资助大学、研究协会和其他类似研究机构。 1993年出台8661法令提出要增加财政支持,发展 工业基础技术,鼓励产学研结合以及企业间的合作, 对企业技术创新从所得税、工业产品税、设备和专利 折旧等方面予以优惠 J。1996年推出的“OMEGA” 计划,规定对科研机构牵头而且至少两家企业参与 的研发项目国家将提供50%的经费支持。2005年 卢拉总统签署了第252临时措施法令,提出对创新 企业所得税、成果转让费和科研经费等都予以扶持。 2006年巴西又颁布了第5798号法令,提出对企业 购置科研设备减免50%工业税,并在减免所得税基 础上对其研发活动费用再免60%至80%。这些政 策和措施为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造了 条件。 3.2改革科技体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3.2.1 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技管理部门间的协同 为整合科技资源,巴西成立了跨部门的国家科 技发展理事会,并由总统府直接管辖国家科技局;将 研究和计划信贷局也划归国家科技局领导,便于科 研项目和经费相配套。为加强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2001年巴西成立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次年又 设立了“战略管理和研究创新中心”,为政府制定政 策规划提供咨询和评估。 3.2.2改革科研拨款制度,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1995巴西成立了创新管理机构“研究与项目信 贷局”(FINEP),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贷款。巴西还 推出了“十大行业研究开发基金计划”和“绿一黄计 划基金”计划,设立基金来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 研结合。为加强基金管理,还成立了“全国技术创 新基金委员会”。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巴西还 开放了风险资金市场。2000年又推出了“技术创新 计划”,旨在为新技术公司提供风险资金。 3.2.3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为积极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巴西出台了“人才签证”移民计划、科技奖学金计划 和“博士扎根特别计划”。1993年巴西培养了1 000 名博士生,2006年达到了9 600人,并在有关科技刊 物上发表了17 000篇学术论文 J。2007又推出了 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上调研究生奖学金额, 增加理工类博士生数。 3.2.4对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改革,促进科研与市 场的结合 政府通过建立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 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来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快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学习过程。政府还 积极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和企业技术创新 。 3.2.5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1991年巴西与其他拉美国家联合推出了“IBE- ROEKA”计划,旨在促进成员国企业间技术创新项 目合作。巴西不仅重视跟欧美的合作,近年来还特 别重视跟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合 作,已与20多个国家签订科技合作协定。 3.3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和法规,实施科技发展计划 为了提高创新能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改变由 政府主导推行科技创新的局面,1990年和1995年 巴西分别制定了科技发展五年计划,后来又出台了 “2000--2003年科技发展四年计划”和“2o04—20o7 年科技发展四年计划”,逐渐形成了企业、高校和科 研机构分工合作,国有和私营机构广泛参与的新科 第3期 卢立峰等:巴西技术创新政策演化及启示 ・263・ 技创新机制。为了激励和保护知识创新,1997年巴 西引人了专利法,并颁布了新《工业产权法典》, 1998年又制定了《应用研究和知识转让法》。2000 年巴西推出了“新千年研究所计划”和“技术中心: 创新与推广”计划,旨在跟踪国际前沿,促进国际交 流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营造 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2001年科技部发布了科技 创新绿皮书,同年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确定了 未来10年巴西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和战略规划。 2002年发布的《科技创新白皮书》明确提出要推动 生物技术、航天、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这为 巴西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企业研 发,将技术创新引入工业和外贸政策,2003年巴西 又发布了“工业技术和外贸政策”(PITCE) j。 2004年巴西正式颁布了科技《创新法》 J,旨在建立 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民营企 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制定鼓励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低息信贷和风险资金。2005 年又召开了全国第三次科技大会,制定了巴西科技 创新10年战略计划以及制定全国科技创新总体规 划;旨在巩固和扩大全国科技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巴西政府公布了“2007 年_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巩 固和扩大全国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能源、生物、航天、 国防、公共安全等战略领域的创新。通过制定科技 发展计划和技术创新立法,巴西已初步建立了技术 创新政策体系。 该时期巴西技术创新政策从侧重研发转向了重 视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改革是巴西创新体系改 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政策改革的一部分。 通过改革确立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了 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完善了国家创新体系和技 术创新政策体系。 4 巴西技术创新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我国从80年代初就改革了科研拨款制度,但仍 存在政府投入不足、资金利用率低、企业融资渠道不 畅等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巴西科研基金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委员会和制定研发基金计 划,强化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跟踪和评估,加强对科研 基金管理。 4.2重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巴西非常重视科技人员培训和创新人才培养, 并出台了专门的科技人才计划,旨在吸引海外人才, 减少人才流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生 总数已达136万人,学成回国的仅37万人 J。目前 我国顶尖人才流失的数量仍居世界首位 J。我国 应增加教育投入,加紧制定人才政策和计划,壮大和 稳定创新人才队伍。 4.3加强科技立法,出台技术创新法 巴西在1988年就把发展科学技术写进了宪法, 2004年又出台了《创新法》,其促进企业创新的财税 优惠政策也多是通过法令的形式公布的。我国政府 应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加强立法和制定政策的力 度,早日出台《技术创新法》。以法律法规代替行政 管理,以政策引导替代直接经济干预,增强政府的服 务功能,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4.4积极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巴西把国际交流与合作看成提高本国科技水平 最省时省力的途径,其核能、航空和生物工业都是通 过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应充分利 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 国外先进技术和专利,促进人才联合培养。 总之,技术创新政策在提高创新能力和建设国 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加大政策 法规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 进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和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