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 专题11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增减性: 【a>0】 x<0,即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0,即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 x<0,即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X>0,即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x2 a<0
图像与性质 (y=ax2)
y ax2
x O a>0
y O
x
二次函数
最值: 【a>0】 二次函数有最小值,即当x=0时,y最小值=0,此时最 低点为(0,0)

A.-6 或1 B.-3或2 或-1 或-2
【练习1】已知二次函数y=7x2+13x+9,求此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 标__________ _
二次函数
图像与性质 一般式
【练习2】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 直线x=1. 以下四个判断:①b2>4ac;②4a-2b+c<0;③不等式 ax2+bx+c>0的解集是x>2;④若( -1 ,y1),(5,y2)是抛物线 上的两点,则y1<y2。其中正确的是( )
x>-b/2a,即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即当x=0时,y最大值=0,此时最高点为(0,0)
x<0,即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对称轴:直线x=h(y轴)
【练习】已知函数y=(m﹣2)xm2+m-4 ﹣2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m=_____.
x=h
a<0
图像与性质
y x=h
x O a>0

初三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初三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初三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二次函数,并且需要了解它的图像特点以及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且给出相关的例题和解析。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式二次函数是指函数$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neq 0$。

它的图像是抛物线,并且开口的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而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

其中,$a$代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开口的大小,$b$影响抛物线的位置,$c$影响抛物线和$y$轴的交点。

【例题1】某二次函数的方程是$y=2x^2-3x+1$,求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解:根据给定的二次函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a=2$,$b=-3$,$c=1$。

由于$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

考虑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绘制它的图像。

首先,我们可以找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的方程为$x=-\frac{b}{2a}$。

代入$a=2$,$b=-3$,我们得到$x=-\frac{-3}{2\times2}=\frac{3}{4}$。

因此,对称轴的方程为$x=\frac{3}{4}$。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顶点坐标可以通过将对称轴的$x$坐标代入原函数方程计算得到。

将$x=\frac{3}{4}$代入$y=2x^2-3x+1$,我们得到$y=2(\frac{3}{4})^2-3(\frac{3}{4})+1=\frac{9}{8}-\frac{9}{4}+1=\frac{1}{8}$。

因此,顶点坐标为$(\frac{3}{4}, \frac{1}{8})$。

不难看出,根据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方程,我们可以绘制出该二次函数的图像。

它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为$x=\frac{3}{4}$,顶点坐标为$(\frac{3}{4}, \frac{1}{8})$。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A.y=x2+1B.y=x2﹣1C.y=(x+1)2D.y=(x﹣1)2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1≤x≤1时,总有﹣1≤y≤1,有如下几个结论:
①当b=c=0时,|a|≤1;
②当a=1时,c的最大值为0;
③当x=2时,y可以取到的最大值为7.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二次函数y=3(x+1)2﹣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1,﹣2)B.(﹣1,2)C.(1,﹣2)D.(1,2)
4.下列函数中,二次函数是()
A.y=﹣3x+5B.y=x(4x﹣3)
C.y=2(x+4)2﹣2x2D.y =
5.某同学将如图所示的三条水平直线m1,m2,m3的其中一条记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三条竖直直线m4,m5,m6的其中一条记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并在此坐标平面内画出了二次函数y=ax2﹣2ax+1(a<0)的图象,那么她所选择的x轴和y轴分别为直线()
A.m1,m4B.m2,m5C.m3,m6D.m2,m4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第1页(共18页)。

考点11 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相关考点-备战2023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原卷版)

考点11 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相关考点-备战2023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原卷版)

考点11 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相关考点二次函数作为初中三大函数中考点最多,出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函数,一直都是各地中考数学中最重要的考点。

而对于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考察,也主要集中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与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几大方面。

出题形式虽然多是选择、填空题,但解答题中也时有出现,且题型变化较多,考生复习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熟悉相关题型,认真对待该考点的复习。

一、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最值三、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四、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组)五、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考向一、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二次函数的3种表达式及其性质作用2.二次函数平移的方法:①转化成顶点式(已经是顶点式的此步忽略),②“左加右减(x),上加下减(y)”;1.把y=(2﹣3x)(6+x)变成y=ax2+bx+c的形式,二次项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2.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x2﹣2x﹣4化为y=a(x﹣h)2+k的形式为( )A.y=(x﹣2)2﹣4B.y=(x﹣1)2﹣3C.y=(x﹣2)2﹣5D.y=(x﹣2)2﹣6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抛物线y=2x2+1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经过这两次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2(x﹣3)2+3B.y=2(x+3)2+3C.y=2(x﹣3)2+1D.y=2(x+3)2+24.抛物线y=2x2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A.(﹣3,0)B.(3,0)C.(0,﹣3)D.(0,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6,3).若抛物线y=mx2+2mx+m+3(m为常数,m≠0)向右平移a(a>0)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B上,则a的取值范围为 .考向二、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最值1.对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对称轴:直线;顶点坐标:;a>二次函数有最小值;a <二次函数有最大值;2.图象的增减性问题:抛物线的增减性问题,由a 的正负和对称轴同时确定,单一的直接说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不对的,必须附加一定的自变量x 取值范围;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0≤x ≤3)如图所示,关于该函数在所给自变量取值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3B .函数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3C .函数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0D .函数有最小值﹣1,无最大值2.如图是四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则a 、b 、c 、d 的大小关系为( )A.d<c<a<b B.d<c<b<a C.c<d<a<b D.c<d<b<a3.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的大致图象,则一次函数y=(a+b)x﹣b的图象大致是( )A.B.C.D.4.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和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可能为( )A.B.C.D.5.已知二次函数y=x2﹣2x+2在m≤x≤m+1时有最小值m,则整数m的值是( )A.1B.2C.1或2D.±1或26.如图,点P是抛物线y=﹣x2+2x+2在第一象限上的点,过点P分别向x轴和y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四边形OAPB周长的最大值为 .考向三、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题符号判断类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情形∶1.抛物线y =ax 2+bx +c 的对称轴为直线x =−1,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①abc >0;②b 2﹣4ac >0;③9a ﹣3b +c =0;④6a ﹣2b +c <0;⑤若点(0.5,y 1),(﹣2,y 2)均在抛物线上,则y 1>y 2,其中正确的判断是( )A .②③④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2.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y 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表:x￿﹣1013￿y￿0﹣1.5﹣20￿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得到了如下的结论:①二次函数y=ax2+bx+c可改写为y=a(x﹣1)2﹣2的形式;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下;③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1.5的两个根为0或2;④若y>0,则x>3;⑤a(am+b)≥a﹣b(m为任意实数).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为(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3.无论k为何值,直线y=kx﹣2k+2与抛物线y=ax2﹣2ax﹣3a总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C.或a>0D.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a+b+c<0;②a﹣b+c>1;③abc>0;④4a﹣2b+c<0;⑤c﹣a>1.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已知二次函数y=x2﹣2mx+m2+2m(1)①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②该顶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直线的图象;(2)当m=1时,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3)已知点A(﹣3,1)、B(1,1)连结AB.若抛物线y=x2﹣2mx+m2+2m与线段AB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4)把二次函数y=x2﹣2mx+m2+2m(x≤2m)的图象记为G,当G的最低点到x轴的距离为1时,直接写出m的值.考向四、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组)1.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1)求交点:①求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直接让y=0,即:ax2+bx+c=0②求抛物线与某直线l的交点坐标→联立抛物线与直线解析式,得新组成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新方程即的两图象交点横坐标,再代入直线或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交点坐标。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执教者学情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有自己的个人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留给他们动手实践、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猜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二、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初步积累了函数知识和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经验.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等基本知识.学生具有也一定的数学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本课中,应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更好的体会到二次函数的特征.效果分析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

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

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

教材对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

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

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

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

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

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

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习惯。

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5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板块一】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题型一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位置【例1】(1)抛物线y =2x ²+1的开口方向是 向上 ,对称轴是 y 轴 ,顶点坐标是 (0,1) ;二次函数y =-12(x +1)²﹣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是 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 x =﹣1 ,顶点坐标是(﹣1.﹣2). (2)抛物线y =2x ²+1在x 轴的 上 方;当x >0时,图象自左向右逐渐 上升 ,它的顶点是最低点;抛物线y =-12(x +1)²﹣2,当x 为全体实数 时,它的图象在x 轴的 下方 ,顶点是 最高点 。

【解析】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0时,开口向下,y =a (x ﹣h )²+k 的顶点坐标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x =h ;当a >0时,抛物线的顶点为最低点,当a <0时,抛物线的顶点为最高点。

题型二 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例2】如图,若抛物线y =ax ²与四条直线x =1,x =2,y =1,y =2围成的正方形ABCD 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4≤a ≤1B .12≤a ≤2C .12≤a ≤1D .14≤a ≤2 【解析】确定a 的取值范围,就是探究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当抛物线经过点D 时,开口最小;抛物线经过点B 时,开口最大,而这两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的a 值分别2,14,∴14≤a ≤2. 故选D.【例3】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①y =x ²;②y =-12x ²,③y =-2x ²的图象,则三个图象I ,Ⅱ,Ⅲ对应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依次是 ②③① .【解析】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0时,开口向下;当|a |越大,开口越小,当|a |越小,开口越大。

故抛物线I 的解析式为y =-12x ²,抛物线Ⅱ的解析式为y =﹣2x ²;抛抛物线Ⅲ的解析式为y =x ².故填②③① 题型三 抛物线的对称性 【例4】抛物线y =ax ²+bx +5经过A (2,5).B (﹣1,2)两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2
y=20x2+40x+20③
d=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由每组代表总结.
探究新知
【分析】认真观察以上出现的三个函数解析式,
分别说出哪些是常数、自变量和函数.
函数解析式
y=6x2
自变量
函数
x
y
n
d
x
y
这些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项都是二次的!
这些函数有什
么共同点?
探究新知
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²+bx+c(a,b,c是常数,a≠ 0)的
总结二次
函数概念
二次函数y=ax²+bx+c
(a,b,c为常数,a≠0)
确定二次函数解
析式及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
二次函数的判别:
①含未知数的代数式为整式;
②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
③二次项系数不为0.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册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2
二次函数y=ax2的
图象和性质
导入新知
探究新知
方法点拨
运用定义法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的
步骤:
(1)将函数解析式右边整理为含自变量的代
数式,左边是函数(因变量)的形式;
(2)判断右边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是否是整式;
(3)判断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判断二次项系数是否不等于0.
巩固练习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 y=3(x-1)²+1(是)
(1) 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2)你们知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
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素养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乖啊似狙母蓖棵秸般砰惠符冻告布棘庙欲爵济粪霖机懈脚迸讲嘿兢盐粉麓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x -6x+21 (共46张PPT)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共46张PPT)
拱峦芦人蝉差终尺奇袱壕径砂蛹蜗桌峙瓢钝蚌硼绚驱碑印卫续决隙薪箍苏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yax2 bxc的对称轴是:x b 2a
顶点坐标是:(
b
4acb2
,
)
2a 4a
1. 说出下列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 点坐标:
y3x24x1 y2x2x3
函数y=ax²+bx+c的对称轴、 顶点坐标是什么?
yax2 bxc的对称轴是:x b 2a
顶点坐标是:(
b
4acb2
,
)
2a 4a
2.抛 物 线 y=2x2+bx+c的 顶 点 坐 标
(共46张PPT)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第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共46张PPT) ⑴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x=
时,y有最大(最小)值
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时,开口

说出下列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b=-8 c= 6 D. 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
向上 直线x=3 (3,7 )
(3)“画”:列表、描点、连线。
a+b+c=0 D.
y1(x6) 3 求二次函数y=ax²+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3)都有最(大或小)值.
第三象限 D.
(1)形状相同(图像都是抛物线,开口方向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铜山县2015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数学试题】将抛物线y=x 2
+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那么所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 y=(x+2)2
+2 B .y=(x+2)2
﹣2 C .y=(x ﹣2)2
+2 D .y=(x ﹣2)2
﹣2 【答案】B .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抛物线y=ax 2
+bx 和直线y=ax+b 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可能是( )
【答案】A .
【解析】A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 >0,﹣
>0,可得b <0,此时直线y=ax+b 经过一,三,四象限,故A 正确;B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 >0,﹣
>0,可得b <0,此时直线y=ax+b 经过一,三,四象限,故B 错误;C 、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可知a 、b 异号,b >0,此时直线y=ax+b 经过一、二、三象限,故C 错误;D 、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可知a 、b 异号,b >0,此时直线y=ax+b 经过一、二、三象限,故D 错误;正确的只有A .故选A .
2b
a
2b
a
【考点定位】1.二次函数的图象;2.一次函数的图象.
3. 【江苏省常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已知二次函数,当x >1时,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而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的性质.
4.【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中,将抛物线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
解析式为(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已知抛物线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根据抛物线
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可得新抛物线解析式为,故选B.
【考点定位】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相城、吴江区2015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若二次函数y=ax 2
+bx+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点(1,0),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b=0;③a+b+c >0;④b 2
>5ac ,则以上结论一定正确的个数是 。

【答案】2.
2
(1)1y x m x =+-+1m =-3m =1m ≤-1m ≥
-2
4y x =-2(2)2y x =++2(2)2y x =--2
(2)2y x =-+2
(2)2y x =+-2
4y x =-2
(2)2y x =--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6.【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相城、吴江区2015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设抛物线y=-x 2
+2x+3的顶点为E ,与y 轴交于点C ,EF ⊥x 轴于点,若点M (m ,0)是x 轴上的动点,且满足以MC 为直径的圆与线段EF 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m ≤5. 【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出圆心的坐标、圆的半径、圆心到EF 的距离,列出不等式求出答案.如图:
∵M (m ,0),C (0,3),∴圆心N 的坐标(,),圆N 的半径为:,圆心到EF
的距离为:|1-|,
由题意得,|1- |≤
-≤m ≤5. 【考点定位】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二次函数的性质.
7.【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为 .
5
4
2m 32292m +2
m
2m 292
m +54322
+-=x x y
【答案】(1,2).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的性质.
8. 【江苏省常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 【答案】(1,﹣2
).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的性质.
9.【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负半轴上,二次函数y=
+bx+c 的图象经过B 、C 两点.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结合函数的图象探索:当y >0时,x 的取值范围.
2
23y x x =-+-2
23
x
【考点定位】1.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
10.【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其
中0<m <1)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l .设P 为对称轴l 上的点,连接PA 、PC ,PA =PC . (1)∠ABC 的度数为 °;
(2)求P 点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 (与原点O 不重合),使得以Q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C 相似,且线段PQ 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45,(2)(3)存在,当Q 点坐标为(,0)或(0,)时,PQ 的长度最小.
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BC 的度数;
()2
1y x m x m =+-
-11,2
2m m -+-⎛⎫
⎪⎝⎭25-2
5
(3)存在,由P 点的坐标,A (-1,0),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P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可由相似判断出△Q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图①②,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并且由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出点的坐标.
试题解析:(1)45.理由如下:令x =0,则y =-m ,C 点坐标为(0,-m ).令y =0,则,
解得,.∵0<m <1,点A 在点B 的左侧,∴B 点坐标为(m ,0).∴
OB =OC =m .∵∠BOC =90°,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45°.
解法二:连接PB .由题意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P 在对称轴l 上,∴PA =PB .∵
PA =PC ,∴PB =PC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OC ,∴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P 点即为对称轴与直线的交点.∴P 点的坐标为.
11,2
2m m -+-⎛⎫
⎪⎝⎭()210
x m x m +--=11x =-2x m =12
m
x -+=y x
=-12m x -+=
y x =-11,2
2m m -+-⎛⎫
⎪⎝⎭
(3)存在点Q 满足题意.∵P 点的坐标为,∴PA 2+ PC 2=AE 2+ PE 2+CD 2+ PD 2
=.∵AC 2=,∴PA 2
+
PC 2=AC 2.∴∠APC =90°. ∴△P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Q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AC 相似,∴△Q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题意知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m ,0)或
(0,m ).
①如图①,当Q 点的坐标为(-m ,0)时,若PQ 与x
轴垂直,则
,解得,
PQ =
.若
PQ 与
x 轴不垂
直,则
.∵0<m <1,∴当时,取得最小值,PQ <,∴当,即Q 点的坐标为(,0)时, PQ 的长度最小.
②如图②,当Q 点的坐标为(0,m )时,若PQ 与y 轴垂直,则,解得,PQ =
.若PQ

y 轴不垂
直,则
. ∵0<m <1,∴当时,取得最小值,PQ
<,∴当,即Q 点的坐标为(0,)时, PQ 的长度最小. 综上:当Q 点坐标为(,0)
或(0,
)时,PQ 的长度最小. 【考点定位】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图①图②
11,2
2m m -+-⎛⎫
⎪⎝⎭2
2
2
2
21111112222m m m m m m -+---⎛⎫⎛⎫⎛⎫⎛⎫+++++=+ ⎪ ⎪ ⎪ ⎪⎝⎭⎝⎭⎝⎭⎝⎭
21m +12
m
m -+=-13m =1
3
2
2
2
2
2
2
21151521
222222510
m m PQ PE EQ m m m m --+⎛⎫⎛⎫
⎛⎫=+=++=-+=-+

⎪ ⎪⎝⎭⎝⎭⎝⎭25m =
2
PQ 11010101325m =2
5
-12
m
m -=13m =13
2
2
2
2
2
221151521
222222510
m m PQ PD DQ m m m m --⎛⎫⎛
⎫⎛⎫=+=+-=-+=
-+ ⎪ ⎪ ⎪⎝⎭⎝
⎭⎝⎭25m =
2
PQ 1101325m =252
5
-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