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赏析汇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空间序列
空间分隔
利用廊道作为辩解的处理 可以虚化边界,同时扩大空间 感。
利用廊道作为分隔空间的手段, 有人行走其中时能同时观赏两边的景 色,这时被分割的两个空间似乎交融 在一起。
空间序列
墙体前面的叠石和半亭弱化 了边界,同时在墙体上采用漏景 手法,墙外景色融入其中,式庭 院显得典雅大方,景色宜人。
园林总体布局的空间序列节奏
空间序列组织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它具有 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因此我们不仅 仅要考虑到在某个视点的景观效果,而且还必须考虑 人在走动过程中能否获得连续的优美景观。
拙政园的中部景区的空间序列结构犹如诗文结构,其 空间序列可简化为:封闭、山石景、小空间——半开 敞、水景、小空间——开敞、山水主景、大空间—— 封闭、水乡风貌、小空间——开敞、建筑与山水主景、 大空间——封闭、花木景、小空间。空间大小的序列 是:小、小、大、小、大、小、大、小;空间敞闭的 序列是:闭、半敞、敞、半敞、敞、闭、敞、闭。
错落有致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 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 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 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 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错落有致
志清意远
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
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 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 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 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待霜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 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西部主要 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 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 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西部另一 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与谁同坐”取自苏 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它建 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赏析1、园林由来社会背景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2、历史地位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3、布局规划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4、主要景观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5、艺术特色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士人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拙政园分析

中部的拙政园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
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
散处则以曲折取胜。
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无尽之意。
西山较大,山顶建雪香云蔚亭,东山较小,山后建北山亭藏而不漏,与前者成对比烘托。
岛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
北
南
水源
园门—障景,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
拙政园西端水尾的处理:小沧浪、小飞虹南北呼应,配以周围亭廊构成一个空间内聚的独立幽静的水院。
景观深远、层次丰富:小沧浪—小飞虹——荷风四面亭(见山楼)
别有洞天与梧竹幽居的对景梧竹幽居的框景
园中之园枇杷园,嘉实亭—月洞门(框景)—雪香云蔚亭
中部拙政园水体约占五分之三,水面广。
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的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处处沟通的空间层次,领略的景域范围比实际稍大。
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
靠南的若干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和较内聚的空间,建筑密度较大,提供园主人生活和园居活动需要。
—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
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
主体建筑与谁同坐轩:具有点景和观景效果
宜两亭:既能俯瞰西部园景又能邻借中部之景。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第二,景观元素的运用。
苏州拙政园以其丰富的景观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在建筑方面,园内有小桥流水、廊榭亭台、假山水池、石栏花台、亭阁楼榭等,这些建筑元素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增强了园内的意境。
同时,园内还种植了大量的名花名木,如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双柳盆景”,古树名木“白莲洲的红杉”,这些花木不仅丰富了景观元素,也为游客提供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第三,意境的表达。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就是以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行意境的表达。
园内的建筑、景观、石刻等艺术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砚台山,它的名字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莫学诗文作砚台”的警世诗,表达了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等人生哲学。
第四,情感的引导。
苏州拙政园通过构成手法巧妙地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园内的小径石凳、曲池、隐窗等元素既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具有自然、朴实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回忆,引发内心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引导,使游客能够在园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满足。
综上所述,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景观元素运用、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欣赏体验,同时也能够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苏州拙政园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拙政园的历史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拙政园的布局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的优点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赏析知识分享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
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
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
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
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
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拙政园赏析

09级园林二班 李文权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 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 积约4.1公顷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 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 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 座园林。
拙政园平面图
• 拙政园分区及其特色
• 拙政园现在可以分为中、东、西三个园区。 •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以 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 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 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 竹坞曲水为主。
涵青亭: 涵青亭:居 于一隅,空间 范围比较逼仄。 整座亭子犹如 一只展翅欲飞 的凤凰,给本 来平直、单调 的墙体增添了 飞舞的动势。
芙蓉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拙政园主要景点及诗 词
•
兰雪堂
图 , 北 向
中 南 面 置 饰 翠 竹 图 园 全 , 景 堂 政 而 名 拙 意 雕 漆 诗 ” 雪 兰 洒
风 李 白 “ 独 立 天 地 间 , 清
取
缀云峰: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 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 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 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
与谁同坐轩
宜雨亭
手 法借
景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 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 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 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 “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 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 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 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 影响园的规模。
手欲
法
扬 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抑
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 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 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 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 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 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 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 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 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 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 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 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 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 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 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手 法障
景
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 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有“山重 水复疑无路”的感觉。障景使园林增 添“藏”与含蓄,园路上的障景兼有空 间引导和增添景致的作用;重要景观前 的障景既有空间暗示用,也有先抑后扬 的观赏效果。拙政园旧园门人口的腰 门处,迎面布置假山,山上布满奇峰怪石, 遮挡视线,绕过假山是一湾池水,远香堂、 香洲等景色呈现眼前。人口处障景,遮 挡观赏者视线,体现空间开敞性,增添游 赏的新奇性。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 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 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 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 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平面 布局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 1而池临总格 的池萝为而8.建水水的。 主水粉“异5亩, 面 布 格 以体 清 披 雪 。。有 积 置 局 荷建 澈 , 香其的 占 了 仍 香广 两 云筑总亭 全 形 保 喻 阔 山 蔚,体榭 园 体 持 人 , 溪 亭位布则 面 不 明 品 遍 谷 ”于局直 积 一 代 的 植 间 ,水以出 的 、 园 “ 荷 架 东池水水 高 林 远 花 有 为3南/池中 低 浑 香 , 小 “岸5。为, 错 厚 堂 山 桥 待,池中具 落 、 ” 岛 , 霜隔广心有的质为上山亭池树,江建朴中林岛”与茂亭紧而术晴十精“窗而配南筑、荫上,部东,台凑起的天六美与,后成水,疏匝各四拙西景楼西伏佳由鸳。谁一面一,乡主朗地建季政两色榭部、作室鸯回同个的个依的次的,一景园山自皆原曲。内馆廊坐对窗完山特分艺水亭色主岛然临为折西透的起轩着中整傍色明术岸,因景相,水“、部过水伏”“又的水。。风藤西时区望补凌主蓝池,乃倒正扇建,园波要色呈水为影好子以”而建玻曲波扇楼映。亭,东祯王荒松亭建云有陀过筑璃尺倒亭”入阁面部四心芜林榭筑峰澄罗的为窗形影,,山。积原年一,草,有等观花水靠观,,扇另上水约称(而全坪仍兰,楼馆廊近看其别面一的石1“公得、保雪均、等部、 住 室 特 有 两 个 笠部2.归 元 名 竹 持 堂 为 浮 。为5溪 宅 外 点 情 侧 对 亭分亩田 。 坞 疏 、 移 翠1新涧 景 为 趣 实 着 ,一同6,3园 约 曲 朗 芙 建 阁建则 色 台 。 墙 “ 而侧中1其年居 水 明 蓉 。 、3,是 犹 馆 西 上 三 笠的部1水)亩” 为 快 榭 拙 玲布苏 如 分 部 开 十 亭三景面园,, 主 的 、 政 珑局州 一 峙 另 着 六 的十区迂东因是 。 风 天 园 馆以园 片 , 一 两 鸳 顶六仍回部归因 配 格 泉 的 和平林 雪 装 主 个 鸯 盖鸳较,归园为 以 , 亭 建 十冈造 景 饰 要 扇 馆 又鸯接布侍早明 山 主 、 筑 八远园 。 华 建 形 ” 恰馆近局郎已崇 池 要 缀 还 曼山艺 三 丽 筑 空 , 好。,、
在西北面与荷风四面亭形成对景。这几个对景的建 筑中,两者间都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 来说,周围的四个亭都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形成一 道亮丽的景观而被看,反过来站在亭中之人又可以在 高出看到远香堂,这时远香堂又成了他们的景观。
手 法对
景
西园中的两个节点分别是与 谁同坐轩和宜雨亭。与谁同坐 轩三面靠水,一面背山,地势 也较高,在看与被看方面都显 得很好的视角。宜雨亭所处的 位置空间也很丰富,往东可望 香洲,西面可见鸳鸯馆,北面 与远处的倒影楼形成对景,又 与西北面的与谁同坐轩遥相呼 应,并可隐约见到北山上最高 的浮翠阁。这里的宜雨轩,与 谁同坐轩,浮翠阁既是良好的 赏景点,又是园中及其重要的 景观建筑。
爽
借动 清观 风流 明水 借静 月观
山
中 国 古 典 拙园 政林 园 赏 薛罗 析 鹏雨
程晨
目 录
平面布局
造景手法
建筑赏析
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 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 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 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 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 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 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 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从平面图上看,拙政园 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 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 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 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 间进入腰门。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 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 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 展开的。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 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 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与北山上 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 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 一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