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被看作是“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

王蒙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当代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相贯通。

二、心理时空结构。

三、写人的感觉、幻觉和联想。

四、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本时期区别于十七年时期的一个特征是文学在发展中自觉地、大规模地把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作为革新文学的主要参照。

从整个文化背景来看,80年代中国文坛受西方哲学、美学影响最大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萨特是对80年代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他的“重新评估一切”的彻底反传统反偶像精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或多或少地渗透于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

除此之外,俄国形式主义、阐释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都逐一得到介绍并在中国80年代的文学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对“文革”中荒诞现实的深切体验和被压抑的自我强烈要求得到自由表现的欲望,是新时期现代主义崛起的最初起因。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部分朦胧诗人、“后朦胧诗”诗人的诗作及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的“新潮”小说和实验戏剧为代表,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现代主义创作在艺术上不那么看重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绘,而偏重于情绪性和感受性的表达,或者以粗鄙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描绘尽情调侃以宣泄情绪,或者较多地利用非逻辑的呓语、密集的意象、不易领会的象征、向不易感知到的心理真实逼近。

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又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也相继出现了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北村等为代表的“后新潮”小说,以于坚、韩东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和沙叶新的新实验戏剧。

有极具先锋性的,也有极为大众化的。

就多数作家的创作倾向来看,其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世界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虚无。

从虚无的观念出发,他们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各种解构和颠覆。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

1953 年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

2 、三红一青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

( 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2 分)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3 、朦胧诗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4 、文化散文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 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5、《茶馆》《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9044中国现当代文学二1:第一批次1:[单选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十七年时期文学的作品是 B:《林海雪原》2:[单选题]2、小说《红旗谱》中塑造的农民革命运动中的第三代农民形象是 B:朱大贵3:[单选题]3、《红日》的作者是 A:吴强4:[单选题]4、属于清丽派战争小说的作品是 D:《百合花》5:[单选题]5、“吃不饱”和“小腿疼”是赵树理哪篇小说的人物 A:《“锻炼锻炼”》6:[单选题]6、被公认为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反映农村改革的文学作品是 B:何士光的《乡场上》7:[单选题]7、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是 C:《高玉宝》8:[单选题]8、下列作品中,对新时期文学具有启蒙作用的诗歌作品是 B:《秋歌》9:[单选题]9、下列作品中写于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是 B:《三里湾》10:[单选题]10、《小月前本》作者是B:贾平凹11 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

2:第二批次1:[多选题]1、张贤亮新时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有 A:塑造无怨无悔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 B:在“灵与肉”二元对立统一的描写中表现伤痕美 C:对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和群众微妙关系的揭示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D:对肉体革命的展示 E:对中国改革的歌颂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2、在改革文学中,贾平凹表现因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人们道德观念变化的小说有 A:《小月前本》 B:《腊月•正月》 C:《废都》 D:《怀念狼》 E:《鸡窝洼人家》参考答案:ABE3:[多选题]3、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先锋小说作家有 A:马原 B:残雪 C扎西达娃 D:张炜 E:余华参考答案:ABCE4:[多选题]4、新时期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点有 A:富于理性的探索 B: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C:躁动不宁的反思意识和对改革的期盼 D:作品表现的自始至终都是人物的内心世界 E: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参考答案:ABCD5:[多选题]5、属于十七年时期的清丽派战争文学的作品有 A:《保卫延安》 B:《百合花》 C:《黎明的河边》 D:《洼地上的“战役”》E:《马石山上》参考答案:BD6:[多选题]6、下列作品中,属于战争题材的小说有 A:《创业史》B:《红日》 C:《铁道游击队》 D:《青春之歌》 E:《林海雪原》参考答案:BCE7:[多选题]7、下列诗人中属于七月诗派的有 A:穆旦 B:曾卓C:臧克家 D:冀汸 E:闻捷参考答案:BD8:[多选题]8、属于作家铁凝的作品有 A:《哦,香雪》 B:《麦秸垛》 C:《没有钮扣的红衬衫》 D:《玫瑰门》 E:《小鲍庄》参考答案:ABCD9:[多选题]9、下列小说中,周立波的小说包括 A:《山乡巨变》 B:《禾场上》 C:《红旗谱》 D:《三里湾》 E:《风云初记》参考答案:AB10:[多选题]10、下列诗人中的新生代诗人有 A:于坚 B:韩东C:李亚伟 D:顾城 E:舒婷参考答案:ABC3:第三批次1:[多选题]1、新时期改革文学作家有 A:蒋子龙 B:何士光 C:柯云路 D:贾平凹 E:路遥参考答案:ABCDE2:[多选题]2、朦胧诗常采用的艺术手法有 A:象征 B:暗喻 C:闪烁的意念 D:对仗 E:夸张参考答案:ABC3:[多选题]3、小说《受戒》的诗化特征体现在 A:人物塑造上,并不注重典型性格心理的塑造 B:情节处理上,并不讲究完整的情节和故事 C:写景状物上,用华丽的语言描写如画的风景 D:叙事策略上,以散文般自然的笔调写庄重的佛门生活 E:整体风格上,作品具有浪漫色彩参考答案:ABDE4:[多选题]4、下列当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中有官僚主义倾向的是 A:刘世吾 B:林震 C:赵惠文 D:韩常新 E:魏鹤鸣参考答案:AD 5:[多选题]5、戏剧《绝对信号》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和物是 A:铁轨 B:守车车厢 C:黑子 D:蜜蜂姑娘和车匪 E:小号参考答案:ABCDE6:[多选题]6、小说《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体现在 A:小说的故事性极强 B:情节内容、人物风貌和生活习俗具有民族性 C:小说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 D:小说继承了古典小说分卷分章的表现形式 E:语言以冀中平原农村口语为基础,具有明显的民族化倾向参考答案:ABDE7:[多选题]7、下列作品中,新时期作家韩少功的小说作品包括 A:《爸爸爸》 B:《女女女》 C:《月兰》 D:《小鲍庄》 E:《棋王》参考答案:ABC8:[多选题]9、小说《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是A:勤劳善良 B:忠厚老实 C:十分自卑 D:自私狭隘 E:自譬自解参考答案:ABCDE9:[多选题]8、《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早期的性格内容是 A:倔强但单纯 B:具有反抗精神但缺乏斗争经验 C:感情上极其脆弱 D:略显幼稚 E:具有献身精神参考答案:ABCDE 10:[多选题]10、属于作家秦牧的散文集有 A:《花城》 B:《潮汐和船》 C:《长河浪花集》 D:《东风第一枝》 E:《茶花赋》参考答案:ABC4:第四批次1:[单选题]1、下列作品中,描写了一个小和尚和一个村姑的爱情故事的作品是 D:《受戒》2:[单选题]2、诗歌《苹果树下》的作者是C:闻捷3:[单选题]3、在寻根文学的系列小说中,属于李杭育的系列小说是A:“葛川江系列”4:[单选题]4、属于“新历史小说”的作家是D:苏童5:[单选题]5、白音宝力格是哪一篇作品的人物D:《黑骏马》6:[单选题]6、“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是属于哪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C:“文革”文学7:[单选题]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哪个诗人的诗C:北岛8:[单选题]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赵树理小说特征的选项是B:富于理性的探索9:[单选题]9、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装腔作势、才智浅薄的官僚主义者是B:韩常新10:[单选题]10、发动“新民歌”写作运动的时代是B:“大跃进”时期5:第五批次1:[单选题]1、塑造了“运动根子”王秋赦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是 A:古华的《芙蓉镇》光的《乡场上》2:[单选题]2、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来自国统区的左翼文艺理论家是C:胡风3:[单选题]3、塑造了形象肖凌的作品是 A:《波动》4:[单选题]4、海子的《麦地》所表达的主题是D:对粮食、劳动、生命的感恩5:[单选题]5、《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者是D:张贤亮6:[单选题]6、小说《百合花》写于哪一时期 C:五十年代7:[单选题]7、在下列诗人中,《一代人》的作者是哪一位 A:顾城8:[单选题]8、在寻根文学的系列小说中,韩少功的小说是B:《爸爸爸》9:[单选题]9、“反崇高、反文化”等主张是哪一诗歌流派的观点D:新生代诗歌10:[单选题]10、于坚是哪一诗歌团体的代表诗人 A:“他们” B:大学生诗派 C:新传统主义 D:非非主义参考答案:A B:何士第6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新生代诗歌:新生代诗歌呈三种流派这三种流派是:“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书面语加口语的复合型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大二下学期

中国当代文学大二下学期

中国当代文学大二下学期名词解释为什么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是一种惯性写作?1.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轫之作,命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代表作品如《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伤痕文学的特点和文学史意义。

2.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作家,丛维熙,张贤亮,王蒙,李国文,茹志娟,梁晓声,鲁彦周等,突破“恢复现实主义创作” 的口号局限,主张现实主义深化,写出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天云山传奇》(鲁彦周)等。

~改革小说:80 年代形成的,指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心理、人物命运的变化的小说。

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

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洁《沉重的翅膀》等。

3.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文学,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族精神,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等。

寻根文学的几种形态。

4.新写实小说:始于80 年代中期,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三、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创作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发端之作。

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代表作有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2.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其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创作并行,主要内容是包括文化守成和文化反思两个方面,整个寻根文学思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知青作家。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90年代,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文学形式。

这类小说重视重叙历史,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作品富有深广的思想文化底蕴,摒弃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对立模式,注重历史反思,发掘人性,努力将历史的真实凸现出来,反对文学的纯形式分析,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和文学史。

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刘恒《苍河白日梦》4.反思文学:是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

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5.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作家作品人物)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作家作品人物)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青年诗人群:是指文革期间地下诗歌创作的一直主力军,他们重新思考人生,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多以手抄本和油印为主,广为流传。

代表:白洋淀诗人群、贵州诗人群2、白洋淀诗人群:是指文革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群体,他们以河北白洋淀为聚集地,以北京知情为创作主体的相对独立的诗歌群体。

包括插队的知情:芒克、多多、方含等,以及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北岛、食指、江河等。

他们整体表现出严重现代性的创作追求,重视心理世界的挖掘,大量采用象征、通感、蒙太奇等写作手法,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问诘和怀疑,对人的生存、灵魂的归宿以及人的命运的思考。

如:食指的《相信未来》3、朦胧诗派: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坛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

他们以其独立有呈现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业绩形成了一个“崛起的诗歌群体”。

他们善于通过琐碎的意向来含蓄的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和鄙弃。

开拓了现代诗的新天地和新空间。

带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等。

4、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陆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现象。

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期间知情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表现了文革十年对人们带来的伤害,反映出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

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5、现代派:是指那些侧重于表现现代人荒诞性存在的作品,表现在对意识流小说手法和技巧的借鉴,虽然已经出现非理性、异化、荒诞等主题因子,但这大多都是对“文革”现实的变态反应,并不是从哲学角度思考出发的价值观、艺术馆意义上的现代主义。

6、第四次文代会:是指1979年10月到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的文艺政策,还确立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新时期文艺基本方向和政策。

这次文代会的召开,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7、寻根文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文坛上出现的“寻根热潮”,作家们致力于传统思想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2、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3、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

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

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

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

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

由于马原的小说
而引起注意。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在中长篇报告文学或系列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犹如某一专题的小型百科全书,以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现象剖析渗透等特点引起读者重视。

以钱刚、李延国的作品为代表
文化散文源于贾平凹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大散文。

这类散文多以对历史文化
的反思和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

以文化氛围的宏大和思想意蕴的恣肆为特征。

呈现出深邃、阳刚、博大、沉雄的气概。

以余秋雨、马丽华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与作者作家自发的写
作,明确提出来自1989年《钟山》杂志的卷首语。

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等。

新历史小说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
文学形式。

是先锋小说或新写实小说中诸多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关于历史的文学叙述中的投射。

代表作家苏童、刘震云、叶兆言
朦胧诗派又称“新诗潮”诗歌。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
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

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新潮小说又称先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前期。

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
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提倡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

表现出世俗化的价值取向。

以徐星、刘索拉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