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读书就是精神上得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得人物,咀嚼精妙得语言,享受丰美得精神大餐。
本次课得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得精彩故事,认识其中得英雄人物,感受相关得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得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得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得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得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得热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三国人得崇敬之情与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得热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准备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得“三国”故事(可以就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
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得“三国”人物。
3、摘抄其中优美得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得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得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来观瞧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生:《三国演义》。
师:瞧到那惊心动魄得场面,听着那悲壮得乐曲,您想到了些什么?生:(略)师:悲壮得《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得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得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得关云长,雄霸江东得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得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标题:三国演义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罗贯中。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30分钟)1. 分发《三国演义》的摘录或相关章节给学生阅读。
2.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尽量还原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四、道德伦理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忠诚、背叛、权谋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辩论不同观点的利弊。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讨论结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指定章节或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教学资源:1. 《三国演义》摘录或相关章节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阅读理解问题和讨论题目的准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情况。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三国演义》的其他章节或相关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案《三国演义》阅读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三国演义》一书,并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读《三国演义》。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演唱。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一首雄浑的歌曲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今天,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进三国”。
二、了解三国1、你对这本书有什么了解?师出示图书图片。
教师介绍手中图书:封面、书脊、封底、目录、及前言。
2.介绍书名及作者。
出示课件,指名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整本书《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整本书《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充分阅读《三国演义》(青少版),熟知三国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2.在读、观、讲、演的分享交流中,能多角度评价人物,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自主分享,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
交流过程一、诗词引主题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苏轼这首词让我们梦回三国时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古往今来,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令无数人为其折腰,想当年,曹操、刘备煮酒谈论天下英雄,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本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英雄”形象。
二、初展英雄气1.第一关:三国成语。
2.第二关:三国名言。
3.第三关:三国歇后语。
小结:《三国演义》中经典诗词非常丰富,老师希望大家厚积以薄发。
阅读经典中积累的文字素材,对我们的写作十分有帮助。
三、畅谈英雄范1.走近英雄人物。
师:通过读三国,同学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现在请大家说出你心中的三国英雄,并用关键词概括出英雄人物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
分析英雄人物故事时,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心中的英雄人物。
3.出示“煮酒论英雄”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这个片段,这里的刘备、曹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1:曹操是孤傲的、生性多疑,且不可一世......生2:刘备非常的谨慎、隐忍、看似唯唯诺诺实则有大智慧......4.表演经典片段师:同学们对三国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把人物的特点表演出来?5.关注其他人物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立体英雄人物,除了万众瞩目的大英雄,还有哪些平凡的人物也能称得上英雄?6.小结英雄人物是多面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畅想英雄盟师:我们在其他书籍中有认识到英雄人物吗?畅谈交流:放眼读过的书籍,你还认识哪些英雄?五、纵览英雄盟谱师:同学们从三国中的英雄聊到其他书籍中的英雄,让人意犹未尽,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英雄吗?好书推荐:第一本书《三国志》,作者:陈寿,它被誉为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可以把它跟《三国演义》比较去读。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活动目标:1.承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走进名著,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在读书交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感受名著的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情感品质的熏陶,进一步感受中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实施过程:教师谈话导入:中国古典名著都是我们宝贵的遗产,本本都是经典著作。
那么经典是什么呢?经典是人们常说的“我在重读”,而不是“我在阅读”的那类书。
当我每一次重读经典的时候,都像初次阅读一样,是一次新发现的旅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著,用心贴近经典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吧。
板块一:走进“三国”好书分享(打开读书资料袋,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1.简介背景2.简介作者3.简介作品《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是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是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虽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设计说明:要聊书并真正走进故事,前序工作要做好。
通过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交流以上信息时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从此为突破口带学生随着作者走进历史走进故事。
)板块二:感受“三国”一、情境导入1.听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猜片名。
2.抢答激趣猜人物(1)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谁?(2)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3)“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二、进“三国”1.品人物典故读完《三国演义》,我们来个群英聚会,说说三国中的英雄都有谁?他有哪些典故?2.品语言文化《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1. 课程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描绘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
因此,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背景。
- 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道德观念和历史价值。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三国演义》简介- 作者:罗贯中- 成书时间:明代-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3.2 《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桃园结义- 群雄逐鹿-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蜀汉亡国3.3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 英雄形象: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 反面形象:曹操、司马懿等- 平民形象:赵云、黄忠等3.4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历史与虚构的结合- 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 语言的韵味与节奏- 情节的跌宕起伏4.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情节、人物和艺术特色。
- 讨论法:分组讨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促进学生思考。
-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道德观念和历史价值。
- 互动式教学: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5.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情节概述。
- 第二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 第三课时:讨论《三国演义》中的道德观念和历史价值。
-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总结课程要点。
6.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互动的程度。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教导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幻灯片)(学生上课前齐读)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画面和一首歌曲。
(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做为欣赏者,我们宛然被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慨叹“走近三国”。
二、出示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介绍(幻灯片制作)(四名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知识冲浪师: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篇1阅读指导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板书课题)活动一成语知多少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
(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3)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读书是精神上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咀嚼精妙的语言,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
本次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的精彩故事,认识其中的英雄人物,感受相关的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准备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的“三国”故事(可以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
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的“三国”人物。
3、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生:《三国演义》。
师: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那悲壮的乐曲,你想到了些什么?生:(略)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
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评价人物作铺垫。
)二、畅游知识园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到底了解了多少。
(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必答题。
(答对一题得10分)魏组:(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魏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张辽、许褚、于禁、司马懿、夏侯渊等)(2)曹操以七万兵力抵挡袁绍七十多万大军并大获全胜的战役是哪次战役?(涫渡之战)蜀组:(1)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蜀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2)《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刘备、关羽、张飞)吴组:(1)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吴国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列举3—5人)(周瑜、鲁肃、陆逊、黄盖、程普、甘宁等)(2)说说孙策、孙权、孙坚三人之间的关系。
(孙坚为父,孙策、孙权为其子,孙策为兄、孙权为弟。
)2、抢答题。
(答对一题得5分)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抽签,每个代表抽取三个签,抽到哪三个序号就答哪三个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2)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3)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人是谁。
(孟获)(4)孙刘联合抗操用火攻大获全胜的战役叫什么?(赤壁之战或火烧赤壁)(5)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关羽)(6)火烧赤壁之前,周瑜和黄盖使用了什么计?(苦肉计)(7)三国最后归于谁?(司马炎)(8)“刘备见他身高八尺,脸如白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然有仙风道骨。
”句中的“他”指谁?(孔明)(9)在长坂桥吓死夏侯杰,吓退八十三万曹军的蜀军大将是谁?(张飞)3、风险题。
(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5分)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抽签,抽到一号签的组优先选题,依次类推。
(1)诸葛亮错用谁痛失街亭。
(张飞、马谡、鲁肃)(2)列举《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二关”或“二将”。
(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3)“勇关公刀劈二猛将”中的“二猛将”指的是哪两人?(颜良、文丑)(4)诸葛亮临终前,授了马岱密计,又留了一个锦囊给杨仪,请问锦囊里有什么妙计?(让马岱杀魏延)(5)《三国演义》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6)被封为属国五虎上将的分别是哪五位?(张飞、关羽、赵云、马超、黄忠)(设计意图:题的设计体现趣味性、细节性、范例性、层次性、导向性,既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望,又让他们明确阅读的要求及方法:关注细节,注重理解与记忆。
答题过程营造竞争氛围,既兼顾各组,又让学生公平、公开、公正地竞争。
)三、走进故事王国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道知识题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各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多媒体出示“走进故事王国”及评分要求)各组代表讲述,评委打分。
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火烧连营;水淹七军;火烧博望等 )。
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谋略(孔明智取三城;曹操抹书间韩遂;计杀魏延;孙权遗书退阿瞒;巧献连环;蒋干盗书;安居平五路;草船借箭;空城退敌;七擒七纵;美人离间;痛打黄盖;陇上妆神;招亲之计;木牛流马;智擒严颜;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诈病夺权等)。
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救主”场面(赵云飞骑救公孙;典韦飞戟退追兵;周泰宣城救孙权;许褚护曹夺船避箭;曹洪护曹步随渡水;周泰救权惨战重围;曹洪挡超竭力死战;曹昂让父奉马身死;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
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关斩将;跃马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大闹长坂桥;舌战群儒;初出茅庐;七步成诗;巧借东风;曹操献刀;义放曹操;单骑救主;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等)。
评分表:宣布“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
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
)四、慧眼识英雄师:“三国”充满战乱,也造就了许多英雄。
我们来比一比谁独具慧眼,能识别三国英雄。
(多媒体出示“慧眼识英雄”)我们先来看一个片段。
(播放《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片断)师:谁来说说该片断叫什么,是谁与谁论英雄?(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师: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当今天下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为什么说刘备是天下英雄?请蜀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刘备。
例如,①宽厚爱民。
曹操大举南下,竟有十数万百姓随同刘备赴难,虽然情势万分危急,刘备亦不肯暂弃百姓,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
②爱惜人才,求贤若渴。
赵云单骑救下阿斗,刘备接过阿斗,扔在地上,大骂:“为你这小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刘备也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师:为什么说曹操是天下英雄?请魏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曹操。
例如,①爱惜人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未杀关羽,显示了他的“爱才”。
讨伐董卓时,关羽请求出战,袁绍看不起关羽,命令部下把关羽乱棒打出。
曹操不以出身论英雄,给关羽机会,结果关羽立了大功,这都多亏了曹操慧眼识英才。
②重视天下人心。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明知刘备将来会成为他的对手,但他没有杀刘备。
因为他认为如果把前来投靠他的人杀掉,将来就没有人敢来投靠他了。
③以身作则。
曹操曾经割发正军纪。
师:孙权统治东吴长达51年之久,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啊!”孙权算得上是天下英雄吗?请吴组的同学陈述。
(至少讲清两条理由就给10分。
)生评孙权。
例如,①果断。
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
东吴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②知人善任。
正如孙策所说:“要论领兵布阵,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
”正因为这样,孙权能够守住父兄留下的基业,使曹操不得不叹服:“生子当如孙肿谋!”③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
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
当时,任辅吴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
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
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各组推荐本国英雄(时间:各一分钟。
说出一条理由即可,每推荐一位给本组记2分)。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评论,营造大家参与,全体关注的互动局面。
既检测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程度,又有利于集思广益,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五、逛妙语佳句城师:告别了三国英雄,我们去逛逛妙语佳句城。
(多媒体出示:逛妙语佳句城)我们先踏上成语长廊,交流自己知道的三国成语,说说它们的出处和意思(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清一个成语记1分)。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师:我们再登上经典句子城堡去看看。
听,周瑜正在高声长叹:“老天既然生了周瑜,为什么又生诸葛亮?”他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吴组的同学优先回答,其它小组的同学补充。
)师:《三国演义》里值得我们品味的句子还有很多(多媒体出示部分句子,学生齐读: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同学们能结合故事中的情况讲讲它们的意思吗?(也可以讲其它句子,每组限时2分钟,每讲清一个句子的意思记5分。
)师:《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了,于是,流传下了有关三国的许多俗语、歇后语,让我们登上俗语城堡,跨进歇后语超市去看看!(多媒体出示俗语、歇后语,学生齐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说曹操,曹操到。
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俗语、歇后语?我们来交流交流!(每组限时一分钟,每讲清一条记1分。
)(设计意图: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