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胜于大动——“50周年纪念版耳放”摩机建议

合集下载

莱曼耳放浅析

莱曼耳放浅析

莱曼耳放浅析这是我第一次在论坛上写长篇。

标题是耳放浅析,理应是发在DIY区的。

但是为了对应耳机区寻找雨中的猫《为什么仿来仿去,都出不来SOLO 莱曼的声音?》希望版主能把这个贴留在耳机区,共同交流。

最初接触音响器材和音乐,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收音机开始的。

在这个小匣子里,你永远不知道DJ会放什么东西给你听。

而往往在你漫不经心的时候,突然闪现出旋律将你感动或者是再度出现你曾经梦寻千百度的声音。

我深刻的记得当初一曲终了,恋恋不舍的心情。

原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只是特指对音乐旋律的追忆。

这种音乐与心灵的强烈共鸣和难以舍弃,只因其不可预知和不可重复性。

后来想要自己记录音乐,是用当时普及率很高的三洋收录机。

在那段时间,收录机里都放盘空白磁带的.也满怀喜悦的抢录下了一些片段。

当然,反复的聆听自然不会比遍寻不着而偶然相遇带来的感动强烈。

另外,由于乐曲的不完整和背景噪声。

便萌生了使用吉它记录曲谱的方法.从接触乐器开始,音乐的观念便有了直接的转变: 我们欣赏音乐,就算你深深沉迷的音乐片段,所能感受到的,仍然不足作曲者和演奏者表达的十分之一.想要真正的理解它.我们必须把音乐当成是自己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作曲和演奏者心灵相通,得到更深层的感动. 做不到? 呵呵..我们可以自己演奏.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欣赏音乐。

不管台上悲欢离合,一概冷眼相看。

但我们会对某些旋律特别着迷。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对某些与自己的情感或经历相似的音乐片段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并完全沉醉其中,达到忘我的状态,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

我所描述是的三种状态:旁观,喜好,共鸣.旁观:音乐欣赏的常态,所有我们讨论的音响系统的特性都包含其中.喜好:我们可以不断寻找喜欢的音乐.但是,基本上与音响系统无关.共鸣:这是我的终极目标.但又不可能在音响系统中反复体验.从上面两条看来,把自己喜欢的音乐谱曲并演奏出来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不管是表达,舒缓,渲泻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曲目.我不推荐每个爱乐者都就去学乐器,但自己表述和欣赏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方式,音乐从你手中流淌出来,是一种相当好的渲泻方式.在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很有HIFI发烧潜质的.只是没人领入门,烧不着.可惜了在武汉,阿申爱乐现场音乐会和音乐学院的编钟音乐厅是很多爱乐者和习乐者乐此不疲的地方.在离开武汉五年之后,我越来越感受到:在那几年断断续续的聆听中,带给我的是终生难忘的音乐体验.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却与音乐没关系.印象最深的是美女. 她在第一小提琴组,大约是在前排的首席小提琴后面第三位.长发黑裙,春葱小手,大起大落的右手连弓配合指法和换把位的优雅连贯.弦乐组合奏的旋律扑面而来,听觉视觉同时带来的震撼,说实话,非常的陶醉.但我仍然想不出语言表述出来.大伙有空可以找下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林雨演奏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段。

随身听相关指南

随身听相关指南

仅以此文献给随身听爱好者随身听指南2002年12月作者:公鸡先生说明:本文全部摘自网上,转载需注明原作者关于现在的CD随身听音质不如老产品的一点感想 (5)老机王VS新机王, 老话再提: D-777 VS D-EJ01 (5)哪里可以找到D777的资料? (6)sony 经典的顶级 WLAKMAN :WM-EX1、3、5、7、9 、20 (7):!!!!!!!!!!!!!!来看!!!!!!!!!!!! (10)不比不知道!KSC35真让我。

(12)听了拜亚动力431后,我一直引以为豪的sony888被打的没影了。

(12)我在这里看了好几天贴子,发现对我自己选购耳机一点帮助也没有,越看越晕!!!! (12)koss ksc35 和 sony mdr-v300 (13)耳机里之三大真理 (13)其貌不扬的panasonic一脚踩扁一个777esp版(d-e900) (16)随身听耳机的秘密(转贴)大家看看就好:) (20)谈随身听 (22)贴一篇吹捧D-303的文章! (26)CD walkman的误区! (26)谈谈我对这里的一点看法 (27)关于随身听,功率,音质 (28)关于对许多人对耳机的看法的看法 (28)随身听的发烧耳机配置综述(米饭在清华BBS上扫盲的) (28)为什么要买耳机(转贴)! (29)妙不可言的耳机 (36)前天买了G73,有惊无险 (37)漫谈随身听收藏。

初次尝试写这类文章,收藏也不是很多,文章疏漏肯定很多,欢迎拍砖。

(38)再谈303和555! (40)继续讨论741耳塞的音质问题——741和848/838的比较 (40)!!!!!火星撞地球!!!!!恐怖的老机对决!!!!!什么才是最强?!?!? (41)D150 、D303、D777、D335、XPS900等机器的试听感受 (42)极品对极品,顶级对顶级! 75 对 7 (43)SX75使用记 (44)我的看法想法(不要删!!!) (45)CT570与CT780音质的比较 (45)请问松下S450CD随身听怎么样 (46)Panasonic的sl-sx510如何?有熟悉的兄弟说说看 (47)向对日产耳塞持有偏见的朋友进一言 (47)非主流民用级随身听耳机选购指南 (49)公认超强低音大比拼 (52)完整版主流MD随身听耳塞搭配 (54)常见的随身听音效简介 (57)AIWA极品耳机HP—V743、HP—J9完全对比报告 (58)耳机名器榜:心动耳机TOP10推荐 (59)浅谈耳机购买要点分析 (63)随身听耳机导购指南(上) (64)随身听耳机导购指南(中) (66)随身听耳机导购指南(下) (69)奸商的小秘密耳机真假浅谈 (70)数码随身听商家不正当谋利手段大揭露 (71)市面常见索尼耳机选购入门(上) (73)市面常见索尼耳机选购入门(下) (75)SONY EJ955 印象 (76)SONY常见耳塞入门 (77)随身听的新趋势是MP3还是MP3-CD (78)十五款常见内耳式耳机试听感受 (80)海印小行情! (81)国产随身听离我们有多远 (82)随身听:迷雾重重说进口 (84)CD随身听辨假购机攻略 (86)论行货水货随身听选购 (88)商场现形记 (90)选购一副适合自己的随身听耳塞 (91)随身听耳机的秘密 (97)教你几招----细选一副好耳机 (98)购机“五法” (99)discman大比拼 (105)鉴别随身听四法 (109)随身听的选择 (110)耳听为凭,什么才是好声 (112)怎样鉴别进口随身听的产地和品质 (113)1992——2000年AIWA耳塞全记录 (116)今天真爽啊,逛百脑汇淘到了我一直寻觅已久的V553 (121)AIWA V553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121)借尸还魂!让AIWIA V553起死回生!!! (122)少量爱华HP-V543到货! (124)谈谈耳机的声场再现 (125)真假爱华HP-V553耳机大揭秘 (126)肖先生(原创工程师)谈CD机1BT与多BT(摘录) (129)最终还是决定卖了,老机+耳塞。

3款国产耳放的试用与聆评

3款国产耳放的试用与聆评

3款国产耳放的试用与聆评就体型而言,珠海斯巴克公司推出的这款HA-1A与市面上所有的耳机放大器相比较,都算得上是一台大型设备。

事实上HA-1A并不是一台单纯的、仅能用于驱动耳机的放大器,在它的机箱内还聚集了其他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例如利用其在8欧负载上可以输出2.2W的功率,可以当作一台小型功放来推动一对高灵敏度的小音箱;同时,利用其14dB的增益,又可以将它作为一台胆前级来使用,对于音响玩家来说,小小的Cayin HA-1A让人感觉乐趣多多。

HA-1A的面板由8mm的铝合金制造,表面以拉丝工艺处理,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

最醒目的是装饰着镀铬饰圈的圆形有机玻璃窗,透过它可以看见里面的4只电子管,工作时则会散发出昏黄的灯光,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窗口下是同样以镀铬表面处理的音量控制旋钮,最下方则安排着电源开关、前级切换开关(PRE IN)以及6.35mm的耳机输出插孔。

当HA-1A以功率放大器的状态工作时,需将PRE IN(前级切换开关)置于OFF位置,此时面板上的耳机输出插孔,以及背板上的扬声器输出端子上才会有信号输出;而将PRE IN开关置于ON时,则HA-1A进入纯前级放大器工作状态,背板上的PREAMP OUTPUT可输出经过放大的电平信号,用于推动后级功率放大器,同时耳机输出插孔和扬声器输出端子上将不再有信号输出。

再来看HA-1A的背板,最上方是耳机阻抗选择开关,共分4档,分别是6Ω~32Ω、33Ω~64Ω、65Ω~120Ω、121Ω~300Ω,用家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所用耳机的阻抗进行选择时,可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以阻抗120Ω的耳机(如森海塞尔HD590、HD595等)为例,需要将开关置于65Ω~120Ω档;而121Ω~300Ω档位上虽然有个121Ω,看上去与120Ω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上输出变压器的对应绕组是以适应更高阻抗来设计的,与120Ω并不完全匹配,音质且不用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音量小了许多。

充沛的力度 丰满的音色 再会CEC五周年的CD3300R

充沛的力度 丰满的音色 再会CEC五周年的CD3300R
充 沛 的 力 度 丰 满 的 音 色
再 会 C 五 周 年 的 E C C 3 0R D 3 0
文/ 丹 张
当 这 部 2 0 年 中 期 推 出 的 纪 念 新 生 CE 五 周 年 的 05 C C 3 0 R 次 来 到 编 辑 部 的 时 候 ,朋 友 告 诉 我 , 虽 然 厂 家 已 D 30 再 经 停 止 了该 型号 的 批 量 生 产 , 但 C 3 0 R 市 场 的 认 知 度 和 D 30 在 受 欢 迎 的 热 度 仍 然 不 减 ,其 实 早 年 我 与 发 烧 的伙 伴 对 C C的 好 E
失 , 无 论 是 大 音 量 还 是 低 音 压 ,声 场 的 表 现 都 很 稳 定 ,密 度 也 始 终 保 持 着 良 好 的 高 度 性 , 带 给 发 烧 友 的 当 然 是 物 超 所 值
i _ 舞
“ 化 ” , 虽 然 加 入 了 一 些 中 性 的 元 进
素 , 使 得 机 壳 看 起 来 更 加 飘 逸 , 而 一 改 原 来 “ 气 横 秋 ” 的造 型 ,显 示 器 的 线 老
的体 现 。 一 方 面 音 色 高 贵 ,声 音 密 实 , 能 量 感 充 沛 , 不 过 不
高 级 的 P M 1 9 晶 片 (与 高 端 C C 5 X 一 样 的 解 码 芯 C 6 7 E 1R
片 ),并 灶 化 了 底 板 的 钢 性 结 构 。 而 真 实 的 表 现 ,让 我 们 透
过 Mo i r u i ( 牌 )R 书 架 音 箱 、 L b n C 6 0 合 nt do 猛 oA X2 e e S 6 P 并 放 大 器 来 一 次 亲 密 接触 吧。
朴素而 自然 的作风
C C向来 在 原 器 件 的 挑 选 上 都 是 高 规 格 的 , 务 求 靓 声 也 E

MBL6010它仍然为王

MBL6010它仍然为王

它仍然为王mbl 6010D前级赖英智拜中低频能量增加之赐,6010D的乐器、人声重量感相当好,所谓的Punch感冲击力也很精彩,咆哮的大鼓与猛力拉奏的弦乐,那份张力是过去mbl器材少见的。

小声到大声间的动态对比,由于背景黝黑宁静,起伏因此显得明显而强烈。

参考器材╱参考软件Accustic Arts Drive-1/DAC-1数字系统,Accustic Arts Preamp-Ⅰ/AMP Ⅱ前后级扩大机,mbl 300D、Elac Dolce Vita与Mirage OM-5喇叭。

线材:Onix、Power Source、Luxman。

软件:无伴奏风景(EMI 72435710222)、The RR Sound(RR301CD)、翁清溪Jazz Walk(福茂70157)、莫斯科近郊的晚上(Hugo HRP780-2)、交响诗「穆桂英挂帅」(Philips 422595-2)、Joan Baez Concert(Vanguard VCD-113/14) asdfwe我有几次与mbl前级失之交臂的经验。

曾经想找一台不必烦恼真空管老化,又没有好真管可替换;也不必担心容易故障,或一下就被时代潮流所淘汰的前级。

mbl无疑是第一选择,你知道第一代的6010前级什么时候上市?1987年。

这么多年来,6010前级一直在Hi-End 音响圈名列前茅,即使有一些小改款,型号还是未变,这次6010D前级从放出改款风声到正式推出成品,足足花了一年多时间,算是熬得最久,改变最大的。

买不到6010前级,退而求其次用5010似乎也不错,代理商极力推荐上一代的5010CM,宣称电源与线路与6010完全相同。

打开一看的确如此,线路板上都有6010的商标,但听起来却不如想象。

后来才知道,6010的零件都经过特别挑选,超重量级的机箱也有影响,所以6010具有难以匹敌的王者风范。

从新的6010D身上,Wolfgang Meletzky再次证实了,mbl 6010D仍然为王!哪有人这么美? X收到这部前级时,正以全套德国Accustic Arts的数字器材与前后级扩大机,搭配mbl 300D 喇叭在测试。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原文地址: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作者:小白国产解码器MDAC5我最早是在3月份的上海音响展上看到工程样机的。

当时此样机就放在安润的展房里,接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声,3天展会期间过来听的人也不少。

我简单地听了一下,很容易判断,这是一台声音品质很好的解码器,但限于时间和环境,也没有过多细听。

定性地判断一个产品是好、还是不好,对我来说是无须费很多劲、反复听半天的。

之后厂家询问我有什么意见,我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是台好机器,希望早日看到量产上市!于是厂家加紧了量产工作,终于在五一节前夕把它的首批成品搞出来了。

下图是目前在我店里的MDAC5成品样机,我特地拿了一台MDAC2放在它上面,可以直观地比较体积的大小,不难看出,电源分体设计的MDAC5,其体积正好是MDAC2的两倍,也就是说它的主机、电源,都和MDAC2大小完全相同。

当然,颜色完全改了,从MDA2的银白色变为纯黑。

下面是MDAC5解码器的背面。

左边的是分体式的电源,右边的是主机。

图中的MDAC5接着平衡XLR输出。

红色的线缆是厂家提供的电源线,从分体电源连接到主机。

再仔细看下MDAC5的主机,它有一对RCA输出、一对XLR平衡输出、一只同轴形式的数字输出、以及5组跳线(中间部位红色的东西)。

这5组跳线可以用于控制:1)输出电平是固定还是可变;2)相位正反;3)数字滤波模式;4)去加重电路的开关;5)超取样倍数(默认状态是64倍,但可设置为32倍或128倍)。

MDAC的厂家从一开始就对外包装很用心,包括一千多元的MDAC2,其外包装也是非常正规的,毫无国产HI-FI产品包装上常见的"山寨味道"。

这部新出的MDAC5,其外包装也是设计得很用心的,方方正正的纸盒,虽说不上十分漂亮,但扎实、质朴、实用。

这台MDAC5样机已不是全新机,在我之前已经有两位烧友玩过一把。

接下来我稍微说说这台MDAC5在我手中的使用情况。

行者杂谈

行者杂谈

行者杂谈(2010-4-21 更新)使用50D一周年了,这一年是我从无知到有所知的过程,自己感觉成长很快,获益颇多,这完全要感谢众多网友、兄弟姐们的支持!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50D机器的一些问题。

我入50D论坛,当时也是新手,也有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面临的就是机器的选择、镜头的配置。

其实是用什么品牌,选择什么镜头,没有最佳的方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案。

佳能柔、尼康锐、索尼艳,都只是相对而言。

至于各种机型,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我对于设备了解很少,只是用过SONY的707和CANON的50D,个人谈谈对50D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而且本人绝非专业人士,术语的错误、认识的不足是肯定会有很多的,欢迎探讨。

50D最为大家垢病的,最开始是偏色问题。

1.0.6以前的固件版本,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这就需要后期的补救。

1.0.7版本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就是高感下的画质问题。

个人以为,1.0.5以前的固件版本,高感下的画质很优秀,控噪能力很不错,ISO开到800基本没什么问题。

但是1.0.6版本后,ISO在400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点噪点了。

所以在偏色、高感控噪这两种选择下,个人宁可选择偏色。

而且高感的画质,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就是光线。

高感下,最容易出现噪点的是暗部。

如果能够有理想的光线,那么亮部的噪点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个人强调,一定要注意三角架的运用,这样在弱光下,降低ISO,延长曝光时间,以求获得良好的画质和清晰的画面,这个才是严谨的拍摄方式。

另外,我们不能强求高感画质一定要如何如何,毕竟高感胶片也存在着颗粒现象,只需要在画面的清晰、噪点的程度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就是画面不够清晰锐利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使用者的疑惑,也是50D最为大家不满意的一点。

个人感觉,画面的清晰与否,与很多因素相关。

最重要的就是光线。

良好的光线下,拍摄出来的照片才够清晰。

因为良好的光线,对焦更容易精准。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写在前面的话:5年前写的了,现在翻出来,还是觉得有些小用,正好朋友聊起,就发了。

陆续用了一个月多时间,前后间隔三个呀,写下一些文字,名为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虽然希望尽力给爱摩机的朋友带来一点参考,但是设备极其有限、器材相当匮乏,所以更多的也只能是一种基于爱好的相互交流。

说起来难以使人相信,从2001年入手帝盟S100开始算作发烧初始,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像样一点儿的器材。

07年6,然后11月入手乐之邦玲珑3纪念版,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接着入手HIFIDIY MINI USB DAC,再接着是甩二——我不可挽回的中毒了,为了使MINI SUB DAC和甩二工作得更好,我玩起了运放……在各类发烧器材店蹭听总计不到10小时算是熟悉器材。

08年8无损成为这次测试的音源。

本次评测目的是理性了解各个运放的特点,因此,测试者的主观认识、测试条件,就像物理学里的参照系一样重要。

所有评测以HIFIDIY MINISUB DAC增强电源打摩版(将数字、模拟部分共7粒nichicon 滤波电解换为思碧轴向钽电解电容)为基准设备,DAC的I/V变换、LPF和放大同时使用相同的两对OP,并参考用作甩二SE输出运放的表现。

基准测试器材是ThinkPadT61+HIFIDIY MINI USB DAC+HD590,参考测试是台电T39+StreetWires ZN73.5toRCA+SXT-2+HD590&foobar0.955+帝盟S100+StreetWires ZN73.5toRC+SXT-2+HD590,搭配性测试器材是森海MX760、达音科S01、舒尔E4C、EC700 by lilelelee。

播放器为foobar0.955中文版,插件为音源为60%的人声、30%的器乐、10%的交响和古典,第一次随机选取,以后每次按第一次播放列表顺序播放。

所有评测均有相当音量(终端输出器材的音量均在8点到11点)以保证足够的声压,并用DT9205A万用表测量,使得每次同一终端输出器材1KHz下开环输出电压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