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对人口地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所处的空间背景。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定居和交通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等方面。

下面将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1.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气候条件差异大,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种植季节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种植稻米、香蕉等作物,而温带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因此,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对农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宜发展山地农业和果园种植。

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

3. 水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而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则需要依靠雨水灌溉或者发展节水农业。

因此,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理环境对工业的影响1. 能源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煤炭工业和重工业,而油田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和化工业。

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决定了不同地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2. 交通运输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河流、海洋和铁路等交通要素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和工业品的销售,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污染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对工业污染的扩散和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区地理环境中地势高低的差异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海洋地理环境中的海流和潮汐会影响污染物的传播路径。

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污染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三、地理环境对定居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定居起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涉及到人口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

而人口迁移则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现象,其中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国际间的人口流动等。

一、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条件都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地和沙漠地区通常人口稀少,而平原和河流流域地区人口较为集中。

2.经济发展因素: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对人口分布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因为这些地区通常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3.政治因素:政治稳定与否、国家政策的引导等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因为政治或战争原因而迫使人口迁移或避开。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可以根据迁移的方向和目的地的不同,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1.内部迁移: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国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内部迁移可以进一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城市之间的迁移。

-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这是一种常见的内部迁移现象。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 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通常是因为工作机会、教育资源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吸引力。

一些大城市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流入,而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则可能出现人口的外流。

2.国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际边界进行的迁移。

国际迁移可以进一步分为移民和难民两种形式。

- 移民:移民是指人们自愿跨越国际边界,在其他国家定居并获得永久居留权或国籍。

移民通常是出于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等原因。

- 难民:难民是因为担心迫害而逃离自己的国家,并寻求在其他国家的庇护。

难民通常是受到战争、政治迫害、自然灾害等原因的影响。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社会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会影响到社会的结构和构成。

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地理因素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这些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四个方面探讨地理因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特征。

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形的高低起伏会影响水文系统的形成,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

例如,山脉地区的陡峭地形会导致水流迅速,形成丰富的河流和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其次,地形对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平坦的地形有利于道路和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人口和物资的流动。

而山地地形则增加了交通的困难,限制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

最后,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地震多发地区的地形常常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人类在这些地区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地震的威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寒冷的气候会限制农业的发展,而温暖的气候则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其次,气候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寒冷地区的居民通常会养殖牲畜,而热带地区的居民则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最后,气候变化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居民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也给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水文是指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水文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面临着饮水困难和农业发展的问题。

其次,水文系统的特点也决定了人类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河流和湖泊的存在丰富了水资源,提供了适宜的居住环境。

最后,水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表层物质。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人类的活动又对地理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以及季风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在气温较高、降水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稻谷;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地区,则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

因此,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量水平都受到气候的制约。

2.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畅通,便于发展交通运输。

因此,地形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交通效率的提升。

3. 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资源为城市提供了可利用的水源。

因此,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往往与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土地被用来建设城市和工业区,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人口聚集,城市交通、垃圾排放等问题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工业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给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3. 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农业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例如灌溉农田,养殖水产等。

过度的农业活动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土流失的加剧,破坏了水资源的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河流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河流通过水流携带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促 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自然灾害防控
洪水调控
河流通过水库、堤防等工程措施调控 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 态环境的破坏。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控
河流通过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 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干旱缓解
在干旱时期,河流通过水库调节水量 ,为周边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缓解干旱压力。
青藏高原内流河流域以内流河为主,河流 短小,水量较少。
季节性变化大
受高原气候影响,内流河流量季节性变化 较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
湖泊众多
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湖泊,其中不少为咸 水湖,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水资源利用受限
由于内流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利用难 度较大,限制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污染排放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到河流和湖泊 中,造成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破坏
过度捕捞、围湖造田等行为会破坏河流和 湖泊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04
典型案例分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作用
供水与灌溉
长江及其支流为中下游平原提供
了丰富的水资源,支持农业灌溉
和工业用水。
01
航运与交通
东北平原沼泽湿地功能
01 蓄水与防洪
沼泽湿地能够蓄积大量水分, 减缓洪峰流量,起到防洪减灾 的作用。
02 调节气候与环境
沼泽湿地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 作用,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 节区域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03 生物多样性保护
有重要意义。
0 资源利用与开发 4沼泽湿地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
源和泥炭资源,具有较高的经 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而人口密度则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口的数量。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涉及地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些角度分析具体的因素。

一、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基础性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对于人口的聚集与分散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影响: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区通常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如华东地区;而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地区则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如西北地区。

2. 水资源:水资源是人口聚集的重要因素,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通常人口较为集中,因为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工业经济。

3.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展会促进人口的聚集,方便人们的流动和交流。

交通要便利的地区往往人口较为集中,例如交通枢纽城市。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1. 劳动力需求: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复杂多样,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到这些地区就业和生活。

2. 城市化水平: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通常人口密度较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密度持续增加。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与居住环境、就业机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关系。

1. 教育、医疗资源:教育和医疗资源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口聚集度较高。

2.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水平也是人口聚集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福利待遇较好、社会保障完善的地区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和灾害等。

1. 资源分布:资源的分布情况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例如石油、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包括:
1.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土壤质量、水资源等自然环
境因素都会对人口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相对较好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吸引人口聚集;而潮湿、
干旱、高寒或寒冷的地区则不利于人口居住和发展。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的分布。

发达的经济地区通常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
平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人口聚集。

相比之下,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可能面临人口流失和贫困问题。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涵盖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语言、族群、文化传统等。


们通常更倾向于居住在与自己文化背景和社交群体相符合
的地区,这也可以影响人口的分布。

4.政府政策和规划: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对人口的分布有直接
的影响。

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城市化、产业布局、教育、
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政策来调控和引导人口的分布。

例如,
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措施鼓励人口向发展较为滞后的
地区流动,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减轻城市负担。

5.迁徙和移民:人口的迁徙和移民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
影响。

人们因为工作、教育、家庭、寻求安全等原因选择
迁徙或移民到其他地方。

迁徙和移民的趋势会改变目的地
的人口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化,人口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口分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对于人口发展的重要性
小组成员:刘月,蓝晨曦,刘巾,王增磊,陈金坤
地球上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

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

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

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

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水资源的主要功能:
1.调节气候。

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

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

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物质运输的功能。

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

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

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

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

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

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水不仅养育了人类文明,它还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条件。

而一旦生态平衡出现紊乱则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环境。

人类文明因水而兴,因无水而衰。

楼兰古国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人口统计学对水资源的影响
人口统计因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水的消费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

人口增长、城市化和迁移强烈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其他与人口间接相关的因素有:收入水平、生活水准提高、景观改变和土地使用、水体污染以及需求管理不善导致的低效用水。

人口数量及增长。

人口数量及其变化会影响用水量,也会影响水质,因为人口增加、迁移和改变景观时,人类会危及水质。

家庭数量。

全球家庭的数量正在增加,而平均家庭规模正在缩小,两者都影响了对水的需求。

事实上,小规模家庭的增多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可能甚于单纯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

城市化的程度和增长率会影响人均用水量,因其需求集中于小块地域而使水资源不堪重负,现有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如果淡水资源必须从其他地方调来,那影响就更广泛了。

经济发展。

国家淡水用量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总体上,发展中国家人均用水量低于工业化国家。

国家内部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淡水需求的结构,穷人的用水量低于高收入者。

可持续水管理的途径:
政策制定者应设法减轻供水压力。

对水的供求进行管理能对水的消耗起到极大作用。

供应管理涉及选址、开发和新水源勘测。

需求管理是指采取激励措施和机制节水并提高效率,从而减少用水量。

1.供应管理
a)增加水供应的手段包括建造水坝和控水结构、流域复原、跨流域调水、
淡化、水的采集、水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污染控制。

b)水坝和控水结构用于能源生产、防洪和蓄水。

大坝会产生巨大的利益,
比如:发电、灌溉和居民用水供应。

然而也会给环境、社会和人口带来
严重的后果。

c)
d)战。

我们在研究那些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是水资源利用却相对合理的国家
和城市,就会发现,他们做足了开源节流的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值得称道的是,他们都用政府法令的方式来推进开源节流,同时我们看到政府不但制定规则,同时规则具体而容易操作,监督核查工作层层跟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利用水资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和周边国家的经验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