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洛阳诗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9《洛阳诗韵》

9《洛阳诗韵》

名胜古迹
1、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 15公里处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 是中国佛教的“释源” 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 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 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 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 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 故命名为白马寺。 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 保护单位。 保护单位。
(天下第一寺) 天下第一寺)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 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 我感到真切实在? 我感到真切实在? 中国佛教之源) (中国佛教之源)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文化使者) 文化使者)
语言品评: 语言品评:“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 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 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 寺后墓园中, 寺后墓园中,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大 圆坟,年年芳草青青 芳草青青, 圆坟,年年芳草青青,更使历史和 现实贴近。 比喻,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 白马由域外“ 进了洛阳, 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 了洛阳的文化味
文中具体描写了与牡丹相关的哪些 “美”事“美”景? A奉为市花 B牡丹花会 C王城公园牡丹园 D洛水之畔看牡丹
花中之王
庭前芍药妖无格,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刘禹锡《赏牡丹》 刘禹锡
洛阳简介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 天下之中; 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 山水之城; 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 宋家文气。 风,宋家文气。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中原忆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中原忆

洛阳诗韵叶文玲课文导读:这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课文从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

用“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楼门石窟”,描摹这一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

文章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并使读者对洛阳有一个整体的美好印象。

作者简介:叶文玲(1942~),浙江玉环人。

著名作家。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等,短篇小说集《无花果》、《心香》等,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等,散文集《梦里寻你千百度》。

散文集《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未圆之梦》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征文奖。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不不,洛阳就是洛阳,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在河南的24载中,洛阳是我去的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我对洛阳十分偏爱。

我总觉得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不然的话,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会把对洛阳的赞誉,写进千首万阕诗词里了。

“陆机入洛,噪起才名。

”——30年前,我曾抄录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

我对这个东汉、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笃诚的崇拜。

洛阳,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充满文情和诗意的;洛阳;历代才俊辈出,在东汉时就有过3万多太学生呐!24年前,我初访洛阳,就觉得她名不虚传。

24年中多次去洛阳,一次比一次深地感受到她的古美和奇绝。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

集体朗读结尾段
到洛阳,游龙门,不 拘四季,无论晨昏, 一棹碧涛春水路,龙 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 着壮美的大观。而当 你沿着香山寺、白居 易墓、宾阳洞、药方 洞、万佛洞、奉先寺 ——游赏时,你将会 如品诗韵、如临仙境 ,一轴六代九朝的画 卷,一部中华民族的 文化史,正徐徐向你 展开……
作者采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先抒发 喜爱洛阳之情,再用“横向结构”从古、 美、绝、奇四方面谈喜爱原因,表现洛阳 的“特殊况味”,抒发对洛阳、对中华民 族悠久灿烂文化挚爱的感情。文章的第二 部分,选材独具匠心,作者思接千载、视 通万里,却紧扣“特殊的况味”,形散而 神不散。纵观全文,本文选材美、结构美 、立意美,语言美,标题美,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创作宗旨:“美是文学的生命。”
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
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奇山异水
凝结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每《 块帝 衣后 袂礼 ,佛 都图 刀》 法残 圆留 熟的 ,佛 极像 其形 传态 神乃 。至
卢舍那大佛
集 美 之 大 成
重点词语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此处指笑脸。 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 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非常熟悉。 龛:供奉佛神的小阁子。 棹:桨。 摄人心魂:形容美好的景象或美貌让自 己失去了自我。
①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用“最忆”一词?
——点出洛阳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 ——作者思念之久 “连笔尖都带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夸张、拟人修辞形象写出作者对洛阳的浓烈感情 ②文章第2、3自然段用了几个比喻句,请找出并来谈谈他们

《洛阳诗韵》课后练习及答案

《洛阳诗韵》课后练习及答案

《洛阳诗韵》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叶文玲,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曾长期在河南工作,作品《叶文玲文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散文集有《不了情》等。

本文选自,是一篇优美的。

2、“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代诗人名诗《》原句为:3、洛阳位于省西部、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之首,先后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1529年,是最早、最长、最多的,并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

4、洛阳因地处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是闻名世界的的东方起点。

二、字词检查(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璀璨..(cuǐ càn)雄浑.hún 笑靥. yè馈.赠kuì慰勉. miǎn 邙.山máng 浊.黄zhuó笃.诚dǔ铅釉. yòu 瑰.宝 guī氤氲..yīnyūn 贬谪 zhé衣袂.(mèi)才俊辈.bèì出名不虚传. chuán天竺.国 zhú赭.zhě(红褐色)明媚娇妍 yán姹.chà紫嫣.yān红千首万阕. què三、课堂练习1.选出下列红色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璀璨笑靥娇妍衣袂A.cuī càn yâ yán mâi B.cuǐ càn yàn yán juãC.cuǐ càn yàn yān mèi D.cuǐcàn yè yán mèi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C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

洛阳诗韵2

洛阳诗韵2

(二)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叶文玲,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 当代小说家。生于 年 月 日 浙江玉环人。 年毕业于楚门中学, 浙江玉环人。1957年毕业于楚门中学,考取黄岩一 年毕业于楚门中学 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 高,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即在故乡 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 年迁居河南郑州, 年迁居河南郑州 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 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 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 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
(3)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偶 遇叶文玲》(详见多媒体课件
看完了小品,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笃诚崇拜、十分偏爱洛阳? ──因为洛阳有“特殊的况味”。作者在第三段这样 写道:“洛阳就是洛阳,洛阳是历史厚赠的馈赠和 沉积,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 烂的精神财富。” 洛阳的“特殊况味”是什么 ──特殊的况味:“况味”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 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大量选取典型的材料从古、 美、绝、奇四个方面表现了洛阳“特殊的况味”,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但却形散而神不散。作者是 怎样选材的?材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二) 朗读课文
要求找出生字生词,找出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大意。 要求找出生字生词,找出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大意。 注音并释词: 注音并释词: 笑靥:此处指笑脸。 笑靥:此处指笑脸。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 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 地方。 地方。 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龛: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棹:桨。 邙山 馈赠 谙熟:非常熟悉。 谙熟:非常熟悉。

洛阳诗韵

洛阳诗韵

教学目标1、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洛阳的“古”“美”“绝”“奇”。

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1、导语“江南忆,最忆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洛阳”的感慨。

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2、作者及洛阳简介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洛阳简介洛阳是我国七大故都(西安、安阳、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山南水北为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九个皇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2000多年,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号称中国的九朝古都。

特别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足见洛阳当年之辉煌。

有“花都”“诗都”之美称。

晋人左思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曾使“洛阳纸贵”(人们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

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

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长于此,或游历于此,终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

今天,作为历史名城的洛阳,她给我们馈赠了哪些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欣赏叶文玲的散文来神游、读解洛阳吧!3、解题《洛阳诗韵》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16.《洛阳诗韵》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16.《洛阳诗韵》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十六洛阳诗韵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者从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描摹这一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第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1自然段,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

作者曾长期工作在河南,对中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第2自然段,用一个比喻句,交代了洛阳的地理位置。

“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和动人,接下来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并还洛阳以本来面目。

“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

“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第4、5自然段,写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抄录古句,慰勉兄长,似可作“机遇和亲缘”的解释;但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文化中心。

而下文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非指经济而指文化。

因此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很清楚,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第6-第15自然段)写洛用的古、美、绝、奇。

这部分由五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第6自然段)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中职语文《洛阳诗韵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洛阳诗韵 》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十六洛阳诗韵练习与思考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 一语出自代诗人的名诗《》原句为: 。

参考答案:“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诗《将进酒》,原句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叫我感到真切实在”?参考答案: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3.作者在写到唐三彩时有这么一句话:“而今,唐三彩驼、马,已带着它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各地。

”“走”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参考答案:“走”字加引号的意义有二:一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唐三彩驼、马拟人化,能自己“行走”,给予它们生命的活力;二是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驼、马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了世界各地的青睐。

4.在描写龙门石窟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现存的1 352个石窟,785个龛,9.7万余尊造像,3 680种题记”,这些数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用精确的数字来说明龙门石窟之“浩大辉煌”、“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使这些特点更为具体可感。

二、本文由几部分组成?说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部分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课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第5自然段),是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第6-第15自然段)是写洛阳的古、美、绝、奇。

这两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写作者的感受,后者是揭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行文的思路是先果后因。

三、作者认为“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它的含义是什么?反复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洛阳的诗韵。

参考答案:洛阳是六代九朝古都,所以具有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是就文化底蕴而言的。

洛阳的“特殊的况味”,是说它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具体而言,课文所写洛阳的古、美、绝、奇便是它的集中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不不,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在河南的二十四载中,洛阳是我去得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我对洛阳十分偏爱。

我总觉得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不然的话,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会把对洛阳的赞赏,写进千首万阙诗词里了。

“陆机入洛,噪起才名。

”——三十年前,我曾抄录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

我对这个东汉、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笃诚的崇拜。

洛阳,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充满文情和诗意的;洛阳,历代才俊辈出,在东汉时就有过3万多太学生呐!
二十四年前,我初访洛阳,就觉得她名不虚传。

二十四年中多次去洛阳,一次比一次深地感受到她的古美和奇绝。

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八年,明帝遣使去天竺国求佛经,得贝叶经四十二章和佛像,用白马驮回。

天竺沙门摄摩腾、竺法兰护送至京师,遂建成了中国佛教之源的白马寺。

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寺后墓园中,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大圆坟,年年芳草青青,更使历史和现实贴近。

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聪明的洛阳人古戏今做,把传说中不肯献媚而被武则天贬谪的牡丹奉为市花,在花事烂漫的五月,年年举行规模空前的牡丹花会。

而今,洛水之畔看牡丹,已成了域外海内的盛事。

花会期间,洛阳城日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这种用赭、白、绿色铅釉烧制的三彩陶名扬天下。

其中造型最优美的马和骆驼,已成了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

而今,唐三彩驼、马,已带着它们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各地;我在不止一个外国朋友的柜橱中,看到了它们的丰姿。

去年,当我告别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
洛阳奇,更因为它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这个在洛阳市南12公里去处,有与洛阳同样古色古香的名字:伊阙。

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夹峙伊水,岚气氤氲,翠峰如簇,北流入洛的伊河,烟柳重,春雾薄,鱼浪起,千片雪。

看惯了黄河的浊黄,你定要惊异这伊水怎会如此澄碧;见多了黄土地的苍凉,你更会讶然这龙门两山竟夺得千峰翠色,春意乱生;而教你真正称奇的,当然还是那浩大辉煌的石窟。

据记载,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龙门石窟,延续至唐代,历时400余年。

令人心痛的是,十之八九的小佛像,头部已遭损毁,最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凿。

但是,残留的佛像形态乃至每块衣袂,都刀法圆熟,极其传神。

现存的1352个石窟,785个龛,9.7万余尊造像,3680种题记,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龙门石窟最雄奇的是奉先寺,卢舍那的塑像是我所见各地佛像中最美的一尊。

那婉约端丽的姿态,那摄人心魂的慧眼美目,那浅笑盈盈的秀美双唇,真是集美之大成。

到洛阳,游龙门,不拘四季,无论晨昏,一棹碧涛春水路,龙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着壮美的大观。

而当你沿着香山寺、白居易墓、宾阳洞、药方洞、万佛洞、奉先寺一一游赏时,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展开……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1自然段作者一下笔就抒发了对洛阳的无限深情,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作者分别选取白马寺、牡丹、唐三彩和龙门石窟,依次展示古都洛阳的古、美、绝、奇,选材既典型又精要。

C.文章的第二部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分别从洛阳的古、美、绝、奇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洛阳古城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D.这篇文章大多使用叙述性的语言,而有的内容,如写“伊水”部分则有优美的描写,并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

5.“去年,当我告别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这一内容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作者的“心思”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文章的标题为“洛阳诗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第二部分结构形式为“总一分”)
5.①与上文作者抄录古句“陆机入洛,噪起才名”慰勉发落邙山的兄长形成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

(3分)②作者对洛阳古都的依恋以及对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热爱。

(2分)6.①洛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②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