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地球公转便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以下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本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骨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剖析: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克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靠近远日点,骨气应为夏至,故选B项。

答案:B2.本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剖析: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答案:A读四地昼长距平(昼长距平=某日昼长-年均匀昼长)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a、b、c、d四地中,位于联合半球的是()A.a、bB.c、dC.a、dD.b、d剖析:读图可知,北半球冬半年时,a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夏半年时,a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a地为北极点;北半球夏至日时,b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冬至日时,b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b身分于南极圈;北半球夏至日c地的昼长为14 h 52 m,由此可知c身分于40N相近;北半球冬至日d地的昼长为18 h 29 m,由此可知d身分于60S相近。

综上可知,a、c两身分于北半球,b、d两身分于南半球。

答案:D4.a、b、c、d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A.aB.bC.cD.d剖析:连合上题鉴别,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c地。

答案:C如下图所示,2019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环境的为()剖析:考察光照图的判读。

北京时间15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太阳位于西南方,连合图中指向标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D6.若不思虑气候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形的日期大抵为()A.4月12日B.7月13日C.8月28日D.10月14日剖析:考察昼夜长短的漫衍纪律。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①②③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3.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4.下列图示表示6月22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A.B.C.D.5.下面四幅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是()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7—9题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 点这一天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B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 点这一天A .南极圈出现极昼B .北极圈出现极昼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 .北京、伦敦、莫斯科、悉尼昼夜平分 9.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 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10.如果右图代表某纬线圈,阴影部分为11月6日,空白部分为11月5日,那么图中C处的地方时是A .11月5日4时B .11月5日12时C .11月5日14时D .11月5日19时11.某学校(1050E ,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l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l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夹角(<180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

图11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23.50 N23.50 SACBDA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C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D 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及答案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球运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解答相关问题非常关键。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练习题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1. 太阳直射点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变。

b. 太阳直射点每天在赤道附近变化。

c. 太阳直射点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d. 太阳直射点位置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在一天之内呈现连续的变化。

答案:c. 太阳直射点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2. 下列说法中,与昼夜变化现象相关的是: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地球轴倾斜。

d. 地球椭圆轨道。

答案:a. 地球自转。

3. 以下哪个现象与地球公转相关?a. 日食。

b. 月食。

c. 四季交替。

d. 月相变化。

答案:c. 四季交替。

4.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始终不变。

b.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发生较大变化。

c. 地球公转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

答案:b.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发生较大变化。

5. 下面哪个说法与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有关系?a. 地球上发生日食时,必定是满月。

b. 地球赤道附近的气候较为炎热。

c.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

d.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答案:c.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

希望以上习题对同学们复习和巩固地球运动的知识有所帮助。

在考试中,除了理论题的回答,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析与地球运动相关的具体问题,例如解答季节变化、昼夜长度等。

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练习题

地球运动练习题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根曲线分别表示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

判断四地纬度位置与图示相符合的是A. ①23026′S ②46052′N ③66034′N ④900 NB. ①900 N ②66034′N ③00 ④23026′SC. ①00 ②46052′N ③900 N ④66034′ ND. ①23026′N ②46052′N ③900 N ④66034′N2.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1)图(a)中CAB为晨昏线的一段, 请将其转绘到图(b)中, 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3)图(b)中a、c、d三点中, 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___点, 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点。

(4)a点的昼长时间为_________小时;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点钟,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

(5)此时地球位于_________附近, 公转速度较_________。

(6)有一架飞机从b 点飞往c点, 要求走最近的航线, 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为28日, 非阴影部分为29日, 涂黑部分表示极夜范围, 站在A处看北极星的高度为70°(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 20°N 60°EB. 0° 120°WC. 20°S 60°ED. 20°S 120°W(2)北京时间是()A. 29日4点B. 29日16点C. 28日4点D. 28日16点(3)这个季节()A. 阿尔卑斯山雪线达到最高B. 长江中下游平原处于伏旱季节C. 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D. 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4、出景象壮观,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日出方位。

回答(1)~(2)题。

(1)夏至日泰山日出方位最有可能是A. ①B. ②C. ③D. ④(2)今年10月1日小明在泰山顶观察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6:28, 则泰山当日的昼长约A. 10.5小时B. 11.5小时C. 12.5小时D. 13.5小时5.下图中, 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 虚线为晨昏线, 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地球地图习题(含详细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地球地图习题(含详细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地球地图习题(含详细解析)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地球地图习题(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5小题,共75分)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 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 ( )A.55米 B.95米C.155 米 D.205米2. 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B河段的侵蚀作用明显C.C河段北岸可以建居民区D.D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3. 若某日某时甲村村民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山峰峰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村该日昼夜平分 B.非洲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急C.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D.澳大利亚西南部森林火险等级高4.卢卡拉机场(27︒41'N)呼和浩特某中学(42°N)地理小组对居住地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7—8题。

7.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8. 该地正午物体高度比影子长的时间大约为( )A.三个月B.六个月 C.九个月D.十二个月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在P点可以看到T点C.T处是集水线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10.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右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B.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C.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D.汛期出现在冬季12.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A. 400m 550mB.800m 350mC.400m 650mD.800m 650m13.右图中能反映冬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读下图,完成14—15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2.R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B.高原C.山地D.洼地或盆地【答案】1.A 2.D【解析】第1题,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

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 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 km/h,可知当地纬度应为0°~30°,即在低纬度。

第2题,R地线速度小于1 480 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地势较低,为洼地或盆地。

(2022年北京期中)在学习“地球运动”后,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理学具(如图2所示),并将它放置在地球仪上(如图3所示),想利用这个学具来复习某些地理规律。

读图,完成第3~4题。

图2 图33.将地球仪放置平稳,适当转动学具和地球仪,可以直观看到的地理现象有(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②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③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④北温带地区有四季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如果黄赤交角变小,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天文五带范围不变【答案】3.A 4.B【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将地球仪放置平稳,适当转动学具和地球仪,可以直观看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的现象,不能直观看到北温带地区有四季现象。

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项正确。

第4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小;回归线的度数会变小,热带的范围会变小;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当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时,极圈度数会变大,寒带的范围会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会扩大,B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运动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本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可能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冬至日D. 秋分日2. 本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太阳直射点在A. 北半球,并向南运动B. 北半球,并向北运动C. 南半球,并向南运动D. 南半球,并向北运动【答案】1. C 2. A【剖析】1.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本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即公转速度在一年中最快时,应在克日点相近,可能是冬至日,C对。

夏至日在远日点相近,速度最慢,B错。

二分日速度居中,A、D错。

2.本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公转速度最慢,地球位于远日点相近,大抵在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A对。

B、C、D错。

下面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查看站漫衍示意图”,此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查看站。

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标题。

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4.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抵位于图乙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3. D 4. D【剖析】3.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四地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4.昆仑站建成时为1月27日,读图可知:②、③点对应的时间应为6月22日之后,12月22日之前,故消除B、C项。

①点在6月22日之前,但靠近6月22日;④点在12月22日之后且靠近12月22日,故D正确,A错误。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偏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海口B.拉萨C.合肥D.北京6.此时,北京时间最靠近A.3时20分B.15时20分C.2时D.14时【答案】5. D 6. A【剖析】5.图中由地球自转偏向逆时针,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漫衍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D正确。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我国某中学(30°N ,105°E ),教学楼正南朝向,当日天气晴朗,教室内光照情况如图,回答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片朝向正东拍摄B .4.5小时后墙面光照消失C .墙面光照消失前操场旗杆影子旋转角超过70°D .α可能变大2.一年中,如图中同一时刻,当 α 变大时,说法可信的是( )A .北京的昼渐长B .α变大的起始日期是12月22日C .悉尼日出位置呈顺时针移动D .可能有两天如图中光照夹角3.与另一所M 中学(朝向相同36°N ,105°E )相比( )A .图中同一时刻 α 更大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6°C .昼更长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甲为北京(40°N ,116°E )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乙为南京(30°N ,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甲图中时刻( )αA.太阳在西南B.日期可能是4月C.日晷影顺时针旋转D.悉尼昼长夜短5.乙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A.10°N B.15°N C.10°S D.15°S6.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B.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C.若甲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乙图日影朝向东北D.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北京时间2022 年 1 月15 日中午12 点10 分前后,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大量气体裹挟烟尘形成庞大蘑菇云,火山灰以每小时92 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飘到了3000 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

汤加当地采用东13 区区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专题1地球运动一、考情深度解读1.考点分布2.命题趋向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

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

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xx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xx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题“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

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

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文综卷更是如此。

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90°-(∠COB-∠COA)=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

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

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

③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例如太阳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④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4. 正午太阳高度(H)的应用。

①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变形图。

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日影: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和采光问题: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如下图所示。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⑤有前檐的窗户与房顶之间距离L的设定:L=前檐长度×tanH。

5. 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影子无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确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的时空分布规律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右图。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图。

(3)总结规律。

①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的区域。

③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次年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三、太阳周日视运动1. 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极昼和出现极夜地区除外)。

2. 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2)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上,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太阳高度的应用一般可以与以下问题结合进行考查: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 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4.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5. 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影长(具体方法见上述“主干知识整合”)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具体方法见上述“主干知识整合”)7.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例1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

下图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请读图后,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1~3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tg45°=1,tg60°≈1.7321. 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A. 1个月B. 3个月C. 6个月D. 9个月2. 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A. 20米B. 30米C. 40米D. 50米3. 若只考虑楼盘容积率对房价的影响,则下列城市楼盘开发成本全部高于上述图示城市的是()A. 长沙、南京、济南B. 上海、南京、北京C. 广州、福州、郑州D. 深圳、武汉、天津【解析】本题巧妙地从考生熟悉的房地产、阳光权入手,灵活地考查了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方面的知识,可有效地引导考生关心生活,多学习生活生产中有用的地理。

这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走势。

1. 物影的变化规律有: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越大。

2. 根据常识可知,当南楼的影子刚好为40米时,不影响北楼各层的太阳光线,可绘出简图如右下图:从简图中可知,tgα=69/40≈1.732,即α=60°,也就是说,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不低于60°时,北楼的太阳光线不受影响。

下一步推算,太阳直射何处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根据公式H=90°-|φ-δ|,代入数值,算出δ=0°,即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北楼光线不受影响,而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楼一楼的光线就被南楼挡住了。

很显然,太阳直射在南北半球的时间各约半年,即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6个月,因此第1题选C;要使北楼终年阳光不被挡住,且楼距不变的情况下,α角就不能小于当地的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36.5°(用公式可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