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与支架血管的区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TIPS术ppt课件

TIPS术ppt课件
companylogo分流道的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becda支架内假性内膜过度增生支架内假性内膜过度增生支架的材料构型术中操作不当分流道幅度大或成角血流及分流道部位支架的材料构型术中操作不当分流道幅度大或成角血流及分流道部位companylogo分流道的狭窄或闭塞胆汁漏出与假性内膜增生关系尤为密切胆汁可能刺激假性内膜增生这是tips术不同与其他血管内支架术最为显著的独特因素
Company Logo
小结
分流道支流的狭窄或闭塞、肝性脑病,是影响其远 期疗效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术前术后肝性 脑病的防治,TIPS支架狭窄或闭塞的及时处理,TIPS 术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
随着操作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材料(ePTFE及 Viatorr覆膜支架)的出现,TIPS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 临床应用的新纪元已经来临。
TIPS操作步骤
Company Logo
TIPS操作步骤
3 术后处理: 抗感染 、抗凝、护肝、防治肝性脑病,术
后复查超声判断支架通畅情况
Company Logo
TIPS成功的标志
1.技术成功的标志: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分支之间建立 通畅支架;肝内门静脉仍有血流灌注。
2.血流动力学成功标志:门脉压力梯度≤12mmHg,或下 降25%-50%;造影显示明显曲张的静脉不再显影。
3.临床成功标志--最重要的指标: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得 以解决,急诊立即止血(98%),腹水消失或缓解;由 TIPS解除的无症状存活期明显改进。
Company Logo
TIPS术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门脉高压最为致 命的并发症,占门脉高压死亡的1/3;40%-90% 的肝硬化患者表现有静脉曲张,其中1/3诊断 的1年内将发生出血;每次出血的死亡危险性 30%-50%,出血幸存者,再出血的危险性约70%, 且常发生于6个月内,30%于6周内再出血,5年 存活率小于30%。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pt课件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pt课件
(i)
6F-120cm 30 5508-7030 5509-7030 5510-7030
.035
40 5508-7040 5509-7040 5510-7040
20 5108-7020 5109-7020 5110-7020
.018
5F-120
30 5108-7030 5109-7030 5110-7030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14
适应于主动脉的支架规格型号
输送器系统 支架长度
F/cm
(mm)
¢/mm 14
¢/mm 16
Sinus-Stent 适应导丝
(i)
40
2014-4040 2016-4040
50
2014-4050 2016-4050
60
2014-4060 2016-4060
10F-100cm
70
2014-4070* 2016-4070*
(i)
12
5005-6012 5006-6012 5007-6012
.018
5F-75cm
15
5005-6015 5006-6015 5007-6015
.021
18 5005-6018 5006-6018 5007-6018
6F-75cm
20
5505-6020 5506-6020 5507-6020
.035
80
2014-4080 2016-4080
90
2014-4090* 2016-4090*
100 2014-4100* 2016-4100*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15
适应于主动脉的支架规格型号
支架
输送器系统 长度
F/cm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临床经验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临床经验
进一步研究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更好地评估其在临床 实践中的价值。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情的主动脉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对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认知和应用水 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02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与技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原理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植入装置, 其设计原理基于血管内支架的概念,通过在胸主动脉内植 入覆膜支架,以支撑血管壁,减少或消除动脉瘤的形成和 扩大。
该装置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在胸主动脉的特定部位放置 支架,形成一个人工血管分支,保持血流的通畅,同时防 止血液进入动脉瘤腔内,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胸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 疾病风险因素相关。
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背景
覆膜支架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在病变部位植入 覆膜支架来隔绝病变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治疗胸主动脉 疾病的覆膜支架,能够在保留分支血管通畅的同时,隔绝病 变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计划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来监测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 架的位置和功能,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时间通常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之后 每年进行一次常规随访。
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胸主动脉分支型覆膜支架手术的常见并 发症包括支架移位、内漏、支架狭窄或 闭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需要 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或长期的药物治疗。
放支架,完成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讲解模板: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2.远端瘤颈≥1cm者,可采用直管型或分 叉形移植物。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3.瘤体侵及主动脉分叉,远端瘤颈消失者, 必须采用分叉形移植物。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适应证: 4.瘤体侵及髂总动脉者,需在分叉形移植 物基础上加套延长单支,有时甚至要延长 到髂外动脉(封堵一侧髂内动脉)。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 内隔绝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科室:普外科 部位:胸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概述:
许多高龄病人或伴有心、肺、肝、肾等基 础疾病者因无法耐受此种手术而失去了治 疗的机会。1990年Parodi首先开展腔内隔 绝术,其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不断 完善,为腹主动脉瘤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 途径。腔内隔绝术是将支架-人造血管复 合体(外层为涤纶人造血管,内层为可充 张的金属支架)导入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注意事项:
6.扩张移植物远侧端时,应掌握好力度, 防止造成动脉破裂。一旦发生破裂,可立 即用球囊阻断破裂部位,暂时控制出血, 同时准备一段口径适宜的移植物,导入至 适当部位,将破裂处封闭隔绝。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术后处理: 1.严密监护24h。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用药物控制。如果肾动脉完全闭塞,需行 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手术。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3.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
手术资料: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有些病人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一 般不超过38.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计数下降,一过性C-反应蛋白升高,但 无感染证据,故笼统称之为“术后综合 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瘤腔内 血栓形成后的吸收、移植物的异物反应、 移植物对血细胞的机械性破坏等因素有关。 对症治疗可用非甾体类镇

READ覆膜支架治疗中心静脉狭窄学习课件

READ覆膜支架治疗中心静脉狭窄学习课件
• 采用覆膜支架治疗要预扩张通道,必要时 应采用动脉长鞘输送支架,避免刮擦管壁 及损坏输送系统。狭窄病变及过于扭曲的 病变不要裸奔;
• 扩张性疾病建议快速释放,狭窄性疾病可 以慢释放:支架贴壁后不会再移动;
VIABAHN应用体会
缩小视野、应用路图、造影等手段获得精确定位
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的思考
• 中心静脉狭窄治疗首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术:确认流入道、流出道可靠,采用 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能起到“腔内搭 桥”的效果,预防血栓、瘢痕样物质脱落 和经网眼进入支架管腔,减少后期再狭窄 的发生;CTA&DSA导丝导管配合通过闭塞段
球囊扩张
上腔静脉复通
CASE2 顽固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2012年
CASE2 顽固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2013年
CASE2 顽固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2014年
顽固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在球囊扩张中纠结
顽固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 在支架植入后期待
• 入路选择与闭合:1、股静脉入路;2、内 瘘瘤样扩张部位入路;3、废用静脉入路; 采用血管缝线行皮肤-皮下-扩张瘘管全层缝 合关闭穿刺点消除对入路选择的纠结;
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的思考
• 介入不是万能的,没有介入是万万不能的, 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充满陷阱与挑战,从 一开始就要为患者考虑好完善的长期血透 通路计划。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引起 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前后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引起 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前后
中心静脉狭窄PTA+STENT前后
病因
• 中心静脉插管是CVS最主要的病因; • 反复置管、留置时间过长、感染等都是增
加CVS的因素; • 插管的直径、材质、位置也是影响因素:
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经中心静脉插管进行血 透,尤其是经锁骨下静脉插管; • 无中心静脉插管史的CVS:①解剖因素: 头臂静脉受压综合征; ②胸廓出口综合症; ③动静脉内瘘术后高流量状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PP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PP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术治疗肝硬化PPT
目 录
TIPS的发展历程 TIPS的治疗效果 TIPS的技术进步 TIPS的适应证和限制
TIPS的发展历程
TIPS的起源和初期发展
01
TIPS的起源
TIPS是在经颈静脉肝内穿刺胆系造 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血管介 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 Rosch和Hanafee首次报告了一种 非手术方法建立的下腔静脉与门静 脉循环的方法。他们用改良的Ross 穿刺针从肝静脉穿刺门静脉,并用 18F的同轴导管扩张穿刺道,创立了 TIPS的雏形。
TIPS对顽固性腹水的控制效果
对于顽固性腹水患者,TIPS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用覆膜支架与腹腔穿 刺大量放腹水(LVP)联合白蛋白输注治疗比,TIPS患者一年生存率为 65.6%,而后者仅为48.4%。
TIPS对布加氏综合征等的治疗
除了治疗EVB和难治性腹水外,TIPS也被应用于治疗布加氏综合征、门静脉 血栓形成、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
囊膨胀支架建立分流道,最终实现了现在意义上的TIPS技术。
Viatorr支架的应用
03 随着覆膜支架,尤其是TIPS专用覆膜支架(Viatorr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TIPS术
后远期分流道再狭窄和由此导致的再出血风险,防治EVB效果更加确切。
TIPS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TIPS在治疗EVB和难治性腹水中的应用
02
03
初期发展的关键技术
以后,经球囊反复扩张分流道建立 门体分流,使TIPS技术向前迈进了 一大步。采用球囊膨胀支架建立分 流道,最终实现了现在意义上的 TIPS技术。
TIPS的临床应用
1988年,Richter将这一技术应用于 临床。在那以后,TIPS应用于超过 数万例严重门脉高压症患者,并不 断改进,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 疗效。

主动脉夹层完整版ppt课件

主动脉夹层完整版ppt课件

基因治疗
针对主动脉夹层的基因治疗正在研究 中,未来可能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 的途径。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为修复受损的主动脉提供 了新的可能,目前已在动物实验中取 得了一定的效果。
05
主动脉夹层的病例分享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病例一:药物治疗成功案例
动物模型研究
通过建立各种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为研究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发展及治疗提 供了重要工具。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高分辨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更早、更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 。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夹层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控制血压
使用β受体拮抗剂和血管 扩张剂,降低患者血压, 减少主动脉壁所受压力。
降低心率
使用β受体拮抗剂或钙通 道拮抗剂,降低患者心率 ,减少主动脉夹层破裂的 风险。
介入治疗
腔内修复术
通过导管将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病变 部位,封闭夹层破口,恢复主动脉壁 的完整性。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
球囊扩张术
通过球囊扩张夹层破口,促进血液回 流到真腔,缓解疼痛和压迫症状。
ERA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
劳累。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 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 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在正 常范围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心 血管方面的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主动脉夹层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基础知识-图文

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基础知识-图文
• 1910年, Franck等进行活体动物动脉造影。 • 1923年, Berberic使用溴化锶进行人体造影, 同
年, Sicard等用碘罂子油做静脉造影成功。 • 1924年, Brook等用50%碘化钠做了人股动脉造
影。
• 1929年, Werner Forssmann成功地将导管从自 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右心房, 首创心导管造影术, 并获得1956年诺贝尔奖。
PRECISE镍钛合金、Semi-open、自膨支架
52
支架参数
导送系统 与脑保护装置配合使用
53
端孔为扩张球囊通道 快速交换/非同轴交换
雷帕霉素钴基合金支架
支架直径/长度
导送系统参数 快速交换系统
压力参数
54
正确位置球扩支架的释放
55
56
• Fluency、Wallgraft、 Viabahn、主动脉瘤 或夹层支架
• 1941年, 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做腹主动 脉造影。
5
Sven-Iran Seldinger (1921-1998)
• 1953 Seldinger穿刺法
• 首创了经皮股动脉穿刺、 钢丝引导插管的动、静 脉造影法。
• 由于此法操作简便, 容 易掌握, 对病人损伤小, 不需结扎修补血管, 因 而很快被广泛应用。
WIRE
WIRE
WIRE
BALLOON
42
43
• 非顺应性球囊 • 扩张球囊 • 高压球囊
顺应性球囊 阻断球囊 低压球囊
44
球囊导管各项参数
45
压力泵
压力指示表 造影剂
旋转加压
推进锁开关
46
47
48
49
后撤式 拉线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的不同
TEVAR(覆膜支架) 支架将覆膜固定于病变两端正常血管壁 血流走行于覆膜内 与瘤腔隔绝 将内膜破口与血流隔绝,假腔血栓化 术中支架血管 使象鼻人工血管易于置入胸降主动脉 支架支撑人工血管压迫假腔 ,促使血栓化 减少二次手术机会或降低二次手术难度

构成材料不同:覆膜支架
置入方法不同
置入方式
TEVAR经周围或升主动脉置入 支架血管在术中直视下置入 固定方式 TEVAR支架依靠自身支撑力和倒钩 支架血管近端全周严密缝合一周 其它操作 TEVAR支架可开窗或置烟筒 支架血管不容许打孔或旷置
治疗目标不同
覆膜支架 一次性治疗,增加二次手术的难度 PTFE覆膜的耐久性? 年轻慎用;马凡、炎性和感染病变禁忌
覆膜支架与 支架血管的区别
刘永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中心 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
历史

TEVAR(覆膜支架) 1986年Balko动物实验 1991年阿根廷Parodi首次治疗腹主动脉 1999年Dake首次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术中支架血管 1997年孙立忠教授开展“传统象鼻”手术 2003年研制成功术中支架血管 2004年8月获得SFDA注册证

TEVAR术后4年 升主动脉远端瘤样扩张 Ia型内漏 胸降主动脉瘤样扩张
TEVAR后复查
二次手术:覆膜支架

覆膜支架术后需二次手术

支架远端主动脉瘤样扩张 I型内漏致近远端瘤样扩张 夹层内行剥离至主动脉弓或升主动脉 支架相关 如塌陷 移位 扭曲 感染 不能阻断 ,需深低温停循环 TEVAR覆膜薄, 假腔扩张无法缝合 往往需要取出覆膜支架
TEVAR支架
金属或合金材料支架,倒钩 超薄覆膜(PTFE)
E-vita 或三分支术中支架
主干为支架和PTFE膜 缝合端为人工血管
构成材料不同:支架血管
术中支架血管 编织人工血管 内衬金属支架
直径的选择不同
TEVAR支架(尽量大) 依据锚定区直径,增加5%-20% 主动脉锚定区直径小于40mm 支架血管(尽量小) 依据降主动脉和真腔的直径 急性夹层: 约同或略小于降主动脉直径 慢性夹层: 约同或略大于真腔的直径

难点

二次手术:术中支架血管

阻断
直接钳夹 Cook球囊阻断

缝合
人工血管之间吻合

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The End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影像学适应证

临床应用:TEVAR

A型主动脉夹层??? 探索阶段 TEVAR操作复杂 需头臂血管转流 术后死亡 内漏 并发症发生率高 王冕 常光其2012年12月报道

死亡率12.1% 内漏24.1% 脑卒中8.6% 术后30天脑卒中6.9% 夹层逆行剥离 1例
临床应用:术中支架血管

外科手术或介入支架
临床应用:TEVAR

TEVAR支架 有并发症的急性BS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直径大于4cm 或假腔>2.2cm 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

胸降主动脉直径大于5.5cm 增加大于0.5cm/6月 局限膨出大于2cm 锚定区>1.5cm,锚定区主动脉直径<3.8cm 入路无狭窄 支架远端内膜完整
背景
术中支架血管 (open stent woven graft)
覆膜支架 1. 介入支架 2. E-vita 术中支架 3. 三分支术中支架
背景
二者混肴的原因:望文生Leabharlann “支架”“stent graft”
宣传不到位 理解的误差
本质区别
设计理念不同
构成材料不同 直径选择不同 置入方法不同 治疗目标不同

AC型主动脉夹层



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或弓部以远 弓部或其远端有动脉瘤形成 头臂动脉有夹层剥离 狭窄 动脉瘤 袖套样内膜剥离 病因为马凡综合征
合并心脏病变的B型主动脉夹层 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

马凡患者行TEVAR ??
青年女性,马凡综合征 Bentall术后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 当地行TEVAR
术中支架血管 传统“软象鼻”的发展 减少二次手术机会(70%~90%假腔闭合) 降低二次手术难度(直接或腔内阻断)
临床应用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支架血管) 其他方法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TEVAR或复合手术 术中支架血管或人工血管替

胸、腹主动脉瘤或溃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