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常用术语.
法学名词解释

法学名词解释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及其相关理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法学名词的解释:1.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宣布并实施的规范性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司法:司法是国家机关行使审判权的过程,旨在根据法律对犯罪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3. 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法官或其他司法机构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解释和裁决的过程。
4. 法治:法治是指国家在法律规范下行使权力,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原则。
5. 非法:非法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或活动。
6.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例如宪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例如民法、商法等。
7. 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或实体,例如公司、政府机构等。
8. 法庭:法庭是司法机构进行审判和诉讼的场所,由法官主持。
9. 律师:律师是受过法学教育并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代表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诉讼。
10. 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民事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11. 立法:立法是法律的创制过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新的法律或修订现有法律。
12. 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例如言论自由、财产权等。
13. 裁判:裁判是法官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的判决。
14. 判例:判例是指先前类似案件的法院裁决,可以作为类似案件的参考。
15. 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家间的互利合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法学名词的解释,它们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和司法系统的运作。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一些常见法学术语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1. 法学: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涵盖了法律的原理、规则和法律制度的研究。
2. 法律: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的准则,用于调整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3. 法规:法规是由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定,目的是指导和限制人们的行为。
4. 法案:法案是指由立法机构提出并讨论,最终可能成为法律的法律文件。
5. 判例法:判例法是依据先前的裁决案例来解决类似问题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6. 法定解释:法定解释是由立法机构或司法机构对法律的解释性规定。
7. 法解释学:法解释学是研究如何正确解释和理解法律文本的学科。
8. 法学家:法学家指研究法律并在法律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
9. 法官:法官是司法机关中负责审判案件并做出裁决的官员。
10. 律师:律师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当事人在法律事务中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专业人士。
11. 诉讼:诉讼是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的过程。
12.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当事人授权律师代表其处理法律事务的行为。
13.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依据法律规定,个人或机构应对其行为或不作为承担法律后果的义务。
14. 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指调整个人之间非刑事争议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5. 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指调整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6. 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订立、履行和效力的法律规范。
17. 公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或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8. 私法: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9. 法令:法令是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规范。
20.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法律术语解释,具体情况可能因法律体系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对于具体案例或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法律建议。
常用法律术语及解释大全

常用法律术语及解释大全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可能并不太了解法律术语。
但是,当我们需要处理一些法律问题时,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及其解释,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事务。
1.案件(Case)•解释:案件指的是一个法律程序中的具体事件或事项。
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的事实和法律问题,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和判决处理。
在一个案件中,通常会有原告和被告。
2.律师(Lawyer)•解释:律师是一种专业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
他们代表客户处理法律事务,包括提供法律咨询、起草法律文件、参与法庭诉讼等。
律师需要经过法律教育和培训,并通过相关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3.法官(Judge)•解释:法官是法庭中的最高权威人物,负责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法官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他们会根据法律和事实,以公正的态度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决定。
4.原告(Plaintiff)•解释: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
原告通常是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希望法院给予保护或追究侵权方责任的当事人。
5.被告(Defendant)•解释:被告是被控告的一方。
被告通常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了原告的权益或应承担某种法律责任的当事人。
6.诉讼(Litigation)•解释:诉讼是指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的过程。
在诉讼中,当事人可以通过起诉、答辩、举证、辩论等程序,向法院寻求公正的判决。
7.合同(Contract)•解释:合同是双方或多方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明确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当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可以要求法院进行追究。
8.诉讼程序(Legal Procedure)•解释:诉讼程序是指在法院中进行案件审理的一系列步骤。
诉讼程序通常包括开庭审理、举证、辩论、判决等。
9.证人(Witness)•解释:证人是在法庭上提供证词的人。
证人通常是对案件事实具有了解的人,他们的证词对案件的判决有重要的影响。
10.法律费用(Legal Fees)•解释:法律费用是律师处理案件所产生的费用。
常见的法律专业术语都有哪些

常见的法律专业术语都有哪些法律是一门古老而庄重的学科,其专有术语的使用对于理解和解释法律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法律界,一些常见的法律术语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专业术语。
一、合同法术语1. 合同:指双方或多方之间通过协议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或行为。
2. 履行:指根据合同的规定,当事人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其义务。
3. 违约:指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其义务,违反了合同的规定。
4. 解除: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除合同,终止原有的法律关系。
5. 保证:指在合同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履约义务提供担保措施,确保对方能够按时按质履行合同。
6. 立约:指当事人通过签署合同,表明双方达成意向,建立法律关系。
二、刑法术语1. 罪行:指违反法律规定,犯下的犯罪行为。
2. 犯罪:指根据刑法规定,违反法律规定,触犯刑律的行为。
3. 量刑:指法官根据犯罪行为的事实和情节,依照法定的刑罚幅度进行刑罚裁定。
4. 合法防卫:指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必要措施,合理地反击对方的违法侵害行为。
5. 缓刑:指判决被告人犯罪后,暂缓执行刑罚,考验被告人改过自新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三、民事法术语1. 侵权: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2. 责任: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由于违反法律规定造成损害的一方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3. 聘请律师:指当事人在涉及重大法律事务时,选择并委托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及代理服务。
4. 知情同意: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在了解具体情况后,自愿地表达同意或不同意的意愿。
5. 民事诉讼:指当事人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民事纠纷进行裁决的一种司法程序。
四、行政法术语1. 法定程序: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扩大权力。
2. 行政处罚: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主体作出的制裁措施。
3. 行政程序:指行政机关依法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进行审理、裁决的一种法定程序。
法学常用术语.

一刑事诉讼1存疑不能认定,疑点利益归于被告.2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3 紧急时无法律.法律不强人所难.4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5 要理解法律,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
——【英】边沁6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7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8 无犯意则无犯人.单凭行为不能判定某人有罪,除非他还有犯罪的意图。
9 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皆应被视为无辜。
10 一件事不能判两次罪11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
在事实发生之后制定的法律不能将该事实中所涉及的行为确定为犯罪,既无法律,何来违法。
二民事法律1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2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3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没有人应当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人不应当因自己的不义而获益。
4法院不得对于未向其诉求的事项有所作为。
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
民不举官不究。
5当事人给法官事实,法官给当事人法律6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谁主张谁举证,而不是谁否认谁举证;因为事物之常理决定了否定者不易提出证明。
在法律上没有事实,只有证据。
7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8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9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10 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
11 行使自己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12 不得推定任何人遗弃自己的财物。
13 避免损害者较取得利益者为优先。
14 契约胜法律。
合意创立法律15 在涉及自我利益的案件中自任法官是不公之举。
16 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17 隐私止于屋门之前18 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19 两者权利相遇时,较古老者获胜。
20 没有人有义务做不可能之事。
21 关联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22 没有人有义务为对手提供武器。
23 一项过错不能成为另一项过错的理由。
24 人不能转让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
25 对于一项含糊不清的回答,应朝着不利于回答者的方向解释。
26 破坏证据者应承担不利于他的推定。
法律专业术语500个

法律专业术语500个引言法律术语,如同法律这座大厦的砖石,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根据法律的相关领域和等级,介绍500个左右常见的法律专业术语,并辅以实际案例解释其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提醒读者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环境和应用场景,避免误用和滥用。
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法律专业术语500个相关领域宪法1.1. 宪法修正案指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词语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1.2. 宪法解释指对宪法条文的含义、内容和意图进行阐述和说明。
1.3. 宪法诉讼指为解决宪法争议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包括宪法解释权之争、宪法条文之争等。
刑法2.1. 犯罪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2.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状态。
2.3. 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民法3.1. 民事主体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3.2. 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或自由。
常见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
3.3. 民事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等级基本术语指具有基础性、广泛适用性的术语,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
次级术语指在特定领域或语境下使用的专门性术语,如“商标权的客体”、“著作权的限制”等。
法律术语集锦

法律术语集锦引言:法律术语是法律领域中的专业词汇,它们被广泛使用于法律文件、法庭诉讼和法律讲解中。
对于法律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而言,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术语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并通过简洁明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一、法律实体1.自然人:自然人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人类,是一种生物实体。
在法律上,自然人享有各种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法律将个体与造物主自然剥离开来,赋予了自然人法律地位。
2.法人:法人是一种人为设立的法律实体,可以是公司、组织、机构等。
法人独立于其成员,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拥有财产、承担义务,还可以享有与自然人类似的权利。
3.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一种没有法人地位的组织形式,如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等。
虽然其不具备法人地位,但在法律制度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犯罪行为的责任追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合同约定、侵权行为等都属于民事责任范畴,在民法中有具体的赔偿方式和标准。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可以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或行政补偿等形式,具体情况根据违规行为而定。
三、法律程序1.起诉:起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
在起诉过程中,原告需提交诉讼状,并将被告告上法庭,起诉清晰明了地陈述其请求事由和理由。
2.辩护:辩护是指被告在法庭上对指控进行申辩和辩解的过程。
辩护律师通过陈述事实、法律观点和辩护策略,以保护被告合法权益。
3.调解: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协助来解决纠纷争议的过程。
调解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能够协调当事人的利益矛盾,避免诉讼过程。
四、法律权利1.人权:人权是指个人基于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从言论自由到财产安全等各个方面,人权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和强调。
十大法律用语,让你瞬间领悟法律精髓

作为一名机器人,我无法瞬间领悟法律精髓。
然而,我可以与您分享十大常见的法律用语,帮助您了解法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请注意,以下并非法律建议,仅供参考。
1.证人:指在法庭上提供证据或陈述的个人。
证人的陈述可以对案件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2.原告:指提起诉讼或法律行动的一方。
原告向法院提出索赔或要求。
3.被告:指被控告或被诉的一方。
被告必须在法庭上回应原告的指控。
4.赔偿:表示对受害方进行经济补偿,通常是因为某种损失或伤害造成的法律责任。
5.合同:一份合法的协议,明确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是法律关系的基础,当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可以提起诉讼。
6.侵权:指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侵犯知识产权、名誉权等。
受害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权方的责任。
7.权利和自由:指个人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权益和自由。
法律确保每个人能够行使其权利,并对侵犯权利的行为进行制裁。
8.解雇:指雇主终止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
解雇必须遵守相关的劳动法规定,否则可能构成非法解雇。
9.纠纷解决:指当各方之间发生争议时,寻求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法律为各种纠纷解决方法提供了指导。
10.法治:是国家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意味着所有公民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法治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十大常见的法律用语,涵盖了法律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要深入了解法律精髓,需要进一步学习法律理论和实践,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请记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您需要专业的法律建议,请咨询合格的法律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 1 存疑不能认定,疑点利益归于被告.2 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3 紧急时无法律. 法律不强人所难.4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 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5 要理解法律, 特别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
英】边沁6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7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处罚.8 无犯意则无犯人. 单凭行为不能判定某人有罪,除非他还有犯罪的意图。
9 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 皆应被视为无辜。
10 一件事不能判两次罪11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
在事实发生之后制定的法律不能将该事实中所涉及的行为确定为犯罪,既无法律, 何来违法。
二民事法律 1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2契约是当事人间的法律 3 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没有人应当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人不应当因自己的不义而获益。
4 法院不得对于未向其诉求的事项有所作为。
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
民不举官不究。
5当事人给法官事实,法官给当事人法律6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谁主张谁举证,而不是谁否认谁举证;因为事物之常理决定了否定者不易提出证明。
在法律上没有事实,只有证据。
7 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8 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9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10 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
11 行使自己权利以不损害他人权利为限12 不得推定任何人遗弃自己的财物。
13 避免损害者较取得利益者为优先。
14 契约胜法律。
合意创立法律15 在涉及自我利益的案件中自任法官是不公之举。
16 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17 隐私止于屋门之前18 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19 两者权利相遇时,较古老者获胜。
20 没有人有义务做不可能之事。
21 关联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22 没有人有义务为对手提供武器。
23 一项过错不能成为另一项过错的理由。
24 人不能转让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
25 对于一项含糊不清的回答,应朝着不利于回答者的方向解释。
26 破坏证据者应承担不利于他的推定。
27 一旦合同中出现含糊不清的表述,应尽量做出有助于保障标的物之安全的解释。
28 享受好处者应承受相应的负担。
29 两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不得对利益无涉的第三方不利。
31 有损害即有赔偿32 显著之事实 ,无需证明。
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3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 个坏兆头。
4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 ,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5 无论何人 , 如为他人制定法律 ,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6 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背谬 , 所以法律本身必须最为纯洁无垢。
7 当国家制定的法律朽坏的时候 , 自然法便会取而代之。
8 已判决的事项应当被视为真理。
9 法律因某种理由而存在 ; 理由发生了变化 , 法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0 相似的理由导致相似的规则。
11 无法在司法程序中被采信的事实就等于不存在。
12 优秀的法官能够拓展正义的疆域。
13 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
14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 , 法律乃沉默的法官。
15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 ,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30 行政权力退缩的空间有多大 ,民事权利伸展的空间就有多大。
33 债务证书在债务人之手中时 ,推定该债务已清偿。
三法理学 1 法理乃法律之精神。
2 法治意味着 ,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 ,日 ,是16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程序优先于权利。
17 法律有时入睡,但决不死亡。
18 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
19 公法易逝,私法长存。
四律师 1 付给律师的费用不应据其在法庭上陈述时间的长短,而应据其辩护质量的优劣。
2 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3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伏尔泰3 有此上士, 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 取自相似案件的论式在司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5 文本的灵魂在于它的意图。
6 法律条文的本意不容背离。
7 真相无所惧,唯怕被隐瞒。
8 超出管辖权所作的判决不必遵守9 在用语中不存在模糊性时, 不得允许探索用语的意图。
10 审判不应依照先例,而应依照法律。
11 我们无力反抗真理。
12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不如说成:以证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程序为依托。
(古晶律师终极装逼: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W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英国政治家伯克E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英国作家达雷尔L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作家伏尔泰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英国作家瓦谢尔H A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英国作家丁尼生 A 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
英国诗人申斯通W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美国总统威尔逊W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
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O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
美国总统杰斐逊Te美国人生活中最显著而又有益的事情莫过于对法律的广泛研究了。
法国法官托克维尔 A 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
英国奥古斯丁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法律。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r 奇特几乎总能提供一种线索。
一种犯罪越是普通,越是不具特点,就越难以查明。
英国作家柯南。
道尔爵士 A 在个人自己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执法从来不能疏忽。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F自然法即神灵法,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个体的法律,我们必须坚定地拒绝遵守。
我们应该坚定地遵守忽视神灵法的规章制度,因为规章制度赋予我们和平、比较好的政府和稳定,因而对我们来说,规章制度比神灵法更好,因为如果我们采用神灵法的话,他会将我们陷入迷惑、无序和无政府状态。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No Remedy,No Right 没“有(法律救济,就没有权利。
所有的解释,若是可能的话, 必是通过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实现的。
没有哪种犯罪比不服从还严重。
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
有权利便有救济。
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罪责。
法律中不允许过度矫情和做作的表述,因为这种伪装的确定性会干扰真正的法律确定性。
真相无所惧,唯怕被隐瞒。
通过惩罚少数人,可以威慑所有人。
没有人应当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人不应当因自己的不义而获益。
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西方法谚再坚强的堡垒也敌不过金钱的侵蚀。
(西塞罗法律中不允许过度矫情和做作的表述,因为这种伪装的确定性会干扰真正的法律确定性。
真相无所惧,唯怕被隐瞒。
通过惩罚少数人,可以威慑所有人。
没有人应当从自己的过错中获益。
人不应当因自己的不义而获益。
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西方法谚再坚强的堡垒也敌不过金钱的侵蚀。
(西塞罗没有什么比善更受欢迎。
没有什么命令比“过守法的生活”更具有权威性。
两方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不得对利益无涉的第三方不利。
没有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有罪。
(注:与我国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恰好相对没有人有义务说明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但那些就相关事物提供了信息之人应该了解其所说的。
享受好处者应承受相应的负担。
(相当于经济学家们常说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举证责任应由提出主张者、而不是否定(主张)者承担法Veni —荣小(律不会,—誉是美日子过得奥Julius 德的报美不滋儿维德强迫一个人vidi 去做他,Caesar 偿。
(西的人,必是的名凯塞罗语无名之辈言不可能做到vici 的事。
!撒)。
)法律只帮助警醒的人,而不帮助惫懒的人。
(用来解释为何会有“诉讼时效”制度)我法律们旨无在防力止强反势抗者为真所欲理为。
汉译:如果语句中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则不能做出与该语句的明显含义相悖的解释。
(法律解释及合同解释的一项基本原则)契约胜法律。
债务证书在债务人之手中时,推定该债务已清偿。
法人民理之乃安法宁乃律最之高精之法神律。
法是关于人世和神世的学问,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
——《法学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