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1)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课件第一授课单元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教材:
陈三凤.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盛祖嘉. 微生物遗传学(三版).科学出版社,2007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陶文沂. 工业微生物生理与遗传育种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变量实验(fluctuation analysis):波动实验、彷徨实验
对噬菌体T1敏感的E.coli 对数期培养物,稀释至103/mL,分装两试管,各10 mL
与甲管分装的各小管同时保温24~36h
甲管
乙管
变量实验(fluctuation analysis)Salvador Luria & Max Delbruck(1943)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遗传学理论课的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 熟悉经典实验 领悟科研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一节 DNA结构和复制
第二章 微生物遗传物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朊病毒的发现和思考 第三节 微生物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越性 第四节 微生物遗传控制与发酵工业
第一授课单元
第一章 绪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2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01
微生物遗传学是一门以病毒、细菌、放线菌、小型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02
40年代以前:微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是不系统的、局限的,遗传学基本研究只限于动物和植物。 研究对象:只限于进行有性生殖,特别是产生有性孢子 微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脉孢菌); 研究内容:只限于形式遗传学分析 (基因重组和定位)
遗传学导论课件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 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遗传: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广 义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的说明: ①环境改变可以引起变异 ②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
基因突变
第 十 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十一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第十二章 遗传工程
《现代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带头 学科,是生物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内容:主要研究动、植物、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 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方法:从细示引起遗传变异与非遗传变异的生物的 和非生物途径与手段,阐明遗传规律在生物遗传改良 的上的应用原则。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二、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现代遗传学教程》第2版 贺竹梅 主编,中山大学出版
1.2.3.2 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
◆ 细胞遗传学/经典遗传学(1910-1940)
1910,摩尔根(Morgan)创立基因理论,确定了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同 时,发现了遗传学中的第三个基本规律——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 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 (1920-)
费希尔(Fisher)等发展了数理统计方法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遗传有物质基础) 希波克拉底学派的两种观点及其影响(泛生论)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形体形成因子,信息传递)
➢18世纪以前 在欧洲,宗教神学的统治使遗传知识带上了浓厚的神学、神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15)

第 ●数量性状的特征
一
节
○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数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较多,且容易出现在特定的发
量 性
育阶段和环境中表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表达的
状
程度可能不同。
及
其
特
征
第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
一
节
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数
量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杂
●推导: 令P、G和E分别表示P(表现型值)、G(基因型值)
和E(环境值)的平均数。
那么上式P=G+E各项的方差可以推算如下: ∑(P-P)2=∑[(G+E)-(G+E)] 2 =∑(G-G) 2 +∑(E-E) 2 +2∑(G-G)(E-E)
如果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则 2∑(G-G)(E-E)=0
或 h2B=[VF2-1/2(VP1+VP2)]/VF2×100% =[5.072-1/2(0.666+3.561)]/5.072×100% =58%
(2)狭义遗传率(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基因作用的分解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 基因型方差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
组成部分: 基因相加方差(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或称加性方差VA) 显性偏差方差(dominant genetic variance或称显性方差VD) 上位性作用方差(interactive genetic variance或称上位性方差 VI)
也可以写成
X xi n
第 二
●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遗传学--ppt课件全篇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 遗传密码为三联体 • 遗传密码不重叠(少数例外),在一个mRNA上每个核苷
三点测交
干扰与并发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 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干扰或干涉 (interference,I )
对于受到干扰的程度,通常用并发系数或符合系数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 )来表示
并发系数 = 实际双交换值 / 理论双交换值
非整倍体
超倍体(hyperploidy)
指体细胞中多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 超倍体的来源
• 由于减数分裂时个别染色体行为异常所致 n +1 配子与 n 配子结合形成三体(trisomy)
• 两个相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四体(tetrasomy) 两个不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双三体(double trisomy)
X三体综合征 Klinefelter (克氏)综合征
(又称小睾丸症)
超Y综合征
典型核型
45,X 47,XXX 47,XXY
47,XYY
主要特征
卵巢发育不全,呈索条状,不育,乳房不发育,蹼颈, 肘外翻 大多患者外表正常,内外生殖器、性功能一般正常,少 数卵巢功能异常。有生育能力或不育等
先天性睾丸不发育,智力低下,乳房发育等
Cy + +S
+S ×
Cy +
Cy +
Cy +
Cy +
+S
Cy - 果蝇翘翅基因
+S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2)

2019/5/9
9
断裂—融合—桥
顶端缺失的形成
(断裂)
复制
姊妹染色单体顶
端断头连接(融合)
有丝分裂后期桥
(桥)
新的断裂
2019/5/9
10
(二)、缺失的细胞学鉴定
2、中间缺失的细胞学特征——
(1)缺失环(环形或瘤形突出);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
(2)二价体末端突出;
变异型之二(重复纯合体):每个复眼的平均小眼
数→69
2019/5/9
25
(三)、重复的遗传效应
果蝇的棒眼遗传:
是重复造成表现型变异的最早
和最突出的例子。棒眼表现型 的果蝇只有很少的小眼数,其 眼睛缩成狭条。这种表现型是 由X染色体16A横纹区的重复 所产生的。
2019/5/9
26
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重复的形成
第八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
本章重点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形成,
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征, 产生的遗传学效应。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形成,
染色体组及多倍体概念, 各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核型描述, 及相应的遗传学效应。
2019/5/9
1
第八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遗传学效应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1、缺失(deficiency) 2、重复(duplication) 3、倒位(inversion) 4、易位(translocation)
2019/5/9
4
二、结构变异的机制:断裂—重接
使染色体产生折断的因素:
自然:温度剧变,营养生理条件异常、毒素、 遗传因素、母亲年龄等生物因素。
遗传学课件第12章 基因组研究

基因组:真核生物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 原核生物细胞(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 DNA或RNA分子。
(chromosOME), In the 1990s genome went from
being a highly specialized term not even in much
usage in genetics to a word that is now in
common general currency. As with all
爬行类
两栖类
骨鱼类
软骨鱼类
棘皮类
甲壳类
昆虫类
软体动物
蠕虫类
霉
酶菌
藻类
真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支
枝原体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图 10-37 不同门类生物的 C 值分布(仿 B.Lewin:《GENES》Ⅵ,1997,Fig 21.1)
[概念] C值悖论(C-value paradox):高等 生物具有比低等生物更复杂的生命活动, 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它们的C值也应该更 高。但是,事实上C值并不体现出与物种进 化程度相关的趋势。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 定就意味着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这称为~。
◆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 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全基 因组的分子特征。
1986年H. Roderick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 究遗传的科学称为“基因组学”,主要研究生 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目录•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谱分析•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应用CONTENTSCHAPTER01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遗传学定义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进化,以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遗传物质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RNA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转录后水平调控(如RNA剪接、修饰等)和翻译水平调控(如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CHAPTER02基因突变与修复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03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和细菌。
0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
0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DNA 损伤修复机制01020304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DNA 损伤,通过特定的酶直接进行修复。
通过核酸内切酶将损伤部位切除,再利用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进行修复。
在复制过程中,当遇到无法直接修复的DNA 损伤时,可通过重组机制进行修复。
当DNA 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会启动SOS 修复机制,通过易错复制方式快速完成复制过程。
医学遗传学基础课件(全)

受精卵突变: • 遗传 • 当代会产生效应
体细胞突变: • 不遗传 • 当代会产生效应
4. 遗传病具有终生性
二、遗传病的分类
遗传病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 Y-连锁遗传病
3. 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有何区别?
答: 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前就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 大多数遗传病表现为先天性疾病。但是也有某些先天性
疾病,如先天性梅毒、先天性心脏病、药物引起的畸形
以及产伤等就不是遗传病。也有些遗传性疾病出生时并
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如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发育到
一定年龄才发病,。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2. 了解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3. 熟悉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 4. 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第1节 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一、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将遗
传学基本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 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1. 在临床遗传病研究中的作用 2. 在优生研究中的作用 3. 在卫生保健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第2节 遗传病概述
一、遗传病的概念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由于生殖
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
发生了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并按一定方式 在上下代间传递。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学习目标
1.说出DNA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 2.归纳DNA与RNA的主要区别。 3.掌握基因的概念,说出基因的基本功能。 4.掌握基因表达的概念,概括基因表达的过程。 5.知道基因突变的含义及特征,知道基因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methyleytosine (5mC)
Thymine (T)
Fig.21- Deamination of 5-methylcytosine to thymine.
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
(2)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即嘌
呤为嘧啶代替,嘧啶为嘌呤代替。
A
G
T
C
转换 颠换
图 21-1
转换与颠换
2.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DNA分子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引起密码 编组的移动(阅读框的改变) 。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 隐性致死:纯合态才有致死 镰刀形贫血症、 植物白化基因等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 (一)、突变的稀有性 (二)、突变的随机性 (三)、突变的可逆性
(四)、突变的多方向性
(五)、突变的重演性 (六)、突变的独立性
第三节、自发突变的机理
DNA复制错误
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进行DNA复制是一个 严格而精确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错误的。
(1)母链碱基发生互变异构,导致碱基替换
T A C G T A T A
T G T A T* A T A
(2)移码突变
新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A C G 模板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C G 3’ A 模板链环出 新链上缺失一个碱基 5’ A G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C G 3’ A 5’ 3’ 3’ 5’ T A G T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A C G 5’ 3’ 5’ 3’ 3’ 3’ 5’ T A G T T T T T C A A A A A C G 5’ 新链上插入一个碱基 5’ 新合成链环出 3’ 3’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指在没有人工特设的诱发条件下,由于外界环境的自然作 用或生物体内生理或生化变化而诱发的突变。
或者说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
2.诱发诱变:
这是指由人工特设诱发因素而引起的突变。
根据突变引起的表型特征,可将突变分为:
1.形态突变(morphological mutation),是泛指
密码子的碱基改变对密码子变化影响的规律
密码子第三位碱基的改变(碱基替换): 转换: 嘧啶碱基的替换:同义密码子 嘌呤碱基的替换:同义密码子(trp、met例外) 颠换: 只有8种密码子仍为同义密码子(leu、val、ser、pro、 thr、ala、arg、gly)
密码子第一位、第二位碱基的改变(碱基替换)导致 密码子改变
仍有部分活性,使表型介于完全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
(2)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多肽链中相应
位点发生的氨基酸的取代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或基本上 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现明显的性状变化。
(3)无声突变(silent mutation):中性突变和同
义突变统称之为无声突变。
(4)分子病:由于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替代导致一疾病。
能造成外形改变的突变。
例:普通绵羊的四肢有一定的长度,但安康羊(Ancon
sheep)的四肢很短,这类突变可在外观上看到,称为可见 突变(visible mutations)
根据突变引起的表型特征,可将突变分为:
2.致死突变(lethal mutation):
是指能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致死突变型又可分为全 致死突变型(90%以上死亡),亚致死突变(50%90%死亡);半致死突变(10%-50%死亡)和弱致 死突变(10%以下死亡)。
第三节、自发突变的机理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s) 一、 DNA复制错误
二、 自发的化学变化 1. 脱嘌呤(depurination) 2. 脱氨(基)(deamination)作用
3. 氧化作用损伤碱基(oxidatively
damaged bases)
第一节 突变概说
一、突变的概念 二、突变的特征规律
第一节
基因突变概说
突变( mutation):突变是一种遗传状态,任何一
种可以遗传的DNA结构的永久性改变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一个基因内部
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 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基因功能发 生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 生长率等性状的改变。
(二)、突变的随机性
1、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组
织的细胞,在体细胞或性细胞中都可发生,但性细
胞发生的频率要比体细胞高些。 2、突变体与环境条件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基因突变不 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三)、突变的可逆性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回复突变,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 隐性基因a,而隐性基因a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A: A a
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指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有的影
响到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甚至丧失全部活性,从 而影响表型;也有引起蛋白质活性和功能不同程度 的丧失。
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1)渗漏突变(leaky mutation):错义突变的产物
基因突变一般在染色体结构上是看不到的,所以又称
点突变(point mutation)。实际上点突变与染色 体畸变的界限并不明确,特别是微细的畸变更是如此。
突变体(mutant):含有突变基因,从而表现突变
性状的细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称为突变型。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诱发的原因,基因突变可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前者称为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后者称为反 向突变或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 正向突变和反向突变的发生频率是不一样的。在多数情况 下,正向突变率总是高于反向突变率。
由于缺失而引起的突变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四)、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基因的突变可以向多个方向进行,一个基因A可以突
A ATG TC TACAG AT G T C TACAG AT G T C TACAG A AT G G C TACAG AT G TC TACAG AT G G C TACCG ATG C C TACAG
A
二、自发的化学损伤
2、脱氨基(deamination):细胞正常生理条件下只有胞密 啶(c)氨基易脱,成为尿密啶(U)。
1.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
代的结果为同义密码子,碱基顺序改变而氨基酸顺序未变。 没有突变效应产生,这显然与密码的简并性有关。
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是指某一碱基的改变使mRNA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使
多肽合成中断,形成不完全的肽链,丧失生物活性。 如 DNA ATG → ATT mRNA UAC → UAA 酪氨酸 → 终止
人类血红蛋白的突变多数是由于碱基替换引起的。目前已
知血红蛋白α链有40多种,β 链有80多种。 a.HbA正常人血红蛋白β 链N端的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
HbS镰型细胞贫血症,第6位→缬氨酸。 HbC,轻度贫血症,第6位→赖氨酸。 b.β 链63位氨基酸正常是组氨酸,被酪氨酸取代→HbMS。铁血红蛋 白 症,被精氨酸取代→不稳定的血红蛋白症(HbZ)。
如人类珠蛋白β链有146氨基酸: Hb McKess-Rock只有144个。原因:145位UAU变为UAA。
终止密码突变:终止密码的一个碱基被取代,突变后的密
码子能编码某一氨基酸。
如Hbα 链有141个氨基酸。Hb Constant Spring的α 链
142位的UAA变为CAA,终止密码变为氨酰胺,肽链一直 延长到173位另一终止密码子。
第八章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生物变异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二个方面: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这是包括通过父
母本杂交而产生染色体重新组合以及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重
组,这种变异服从于孟德尔遗传规律。
突变(mutation):这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
的变异。 突异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细胞学水平上可看到的变异,包 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特称为染色体畸变。另一类是 细胞学水平上看不到的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或称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七)、突变的平行性
(八)、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一)、突变的稀有性
基因自发突变的频率一般是很低的,不同的生物,
不同的基因其突变率相差较大;如果在人工诱变条件下, 突变频率可以大大提高,有时可达几千倍。
突变频率(mutation rate)是指生物体在每一世代中或
其它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发 生某一突变的频率。
NH 2 H N Deamination H N Cytosine O H H
O H N N Uracil O
Fig. 21- Deamination of cytosine to uracil.
二、自发的化学损伤
2、脱氨基(deamination): 另一种更为严重是5-甲基胞密啶(5mc)脱氨基作用。 5mc脱氨基后产生的是胸腺密啶(T)。
3. 缺失突变(deletion mutation):
缺失了一个较大片段的DNA(缺失的片段范围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