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

R F I 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rfid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RFID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追踪物体。
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包含一个天线和一个芯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芯片则存储数据和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智能交通、无人超市等领域。
1. 什么是RFID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RFID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识别追踪物体的技术。
其核心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RFID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芯片存储数据并进行通信。
当RFID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射频范围内时,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中的数据。
RFID技术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 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RFID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无线传输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传输,无需接触传感器,便于实现自动识别。
•高精度识别:能够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大容量存储:RFID标签内置芯片存储容量大,可存储物体的详细信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高速读取:读写器能够快速识别标签并读取数据,实现快速信息传递和处理。
3. RFID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物流管理:用于货物追踪、库存管理、自动识别等方面,提高供应链效率。
•仓储管理:实现对仓库内物品的自动管理、盘点和定位,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智能交通:应用于车辆识别、电子收费、交通监控等领域,优化交通管理。
•智能医疗:实现对患者信息、药品管理、医疗设备追踪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无人超市:通过RFID技术实现购物体验的智能化、自动结算等功能,提升消费者体验。
4. 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RFID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FID原理与应用复习(附答案)

RFID原理与应⽤复习(附答案)RFID原理及应⽤复习⼀、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的感知层主要包括:⼆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no)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作频率(yes)4.在物联⽹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5.物联⽹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技术体系的框架进⾏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络层标准、应⽤层标准和共性⽀撑标准。
(yes)6.在物联⽹中,系统可以⾃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7.物联⽹共性⽀撑技术是不属于⽹络某个特定的层⾯,⽽是与⽹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络架构、标识解析、⽹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yes)⼆、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节点之间的⽆线通信,⼀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络系统4. 利⽤RFID 、传感器、⼆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第2版)课后双数题答案

1.产品的追溯功能
2.数据的读写功能
3.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
4.耐环境性
5.可重复使用
6.穿透性
7.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2、RFID标签的应用及防伪特点
应用1:2009年五粮液集团投入2亿元的巨资购买R F I D系统,以满足五粮液高端产品对安全防伪和产品追溯管理等功能的需求,构建一个完整的RFID整体解决平台。
1.6什么是1比特应答器?它有什么应用?有哪些实现方法?
答:
11比特应答器是字节为1比特的应答器。
2应用于电子防盗系统。
3射频标签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产生载波的谐波。
1.8 RRFTD系统中阅读器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
①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
②以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
③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
生成公钥
随机生成数字k作为私钥,我们将其乘以曲线上称为生成点G的预定点,在曲线上的其他位置产生另一个点,即相应的公钥K.
生成器点G被指定为secp256k1标准的一部分,并且对于所有密钥始终相同
5.8说明射频识别中阅读器与应答器的三次认证过程。
答:
三次认证过程
阅读器发送查询口令的命令给应答器,应答器作为应答响应传送所产生的一个随机数RB给阅读器。
第2章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前端
2.2画出图2.26中P点处的电压波形,并进一步比较图2.26所示电路与图2.28(a)所示电路的不同点。
答:
图2.26所示电路与图2.28(a)所示电路的不同点:
图2.26所示的电路里面加入了滤波电路和跟随电路,而图2.28(a)没有。并且图2.28有二极管,来进行确定导通哪个三极管,但是图2.28(a)没有,这就使得图2.28(a)变成了标准正弦波。
RFID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试题-2018年-

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一、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
()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I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终端。
()3.13.56MHZ,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4.在物联网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高,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错)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二、不定项选择题1、(B)是电子标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存储标签内部信息,还负责对标签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发送出去的信号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A、天线B、电子标签芯片C、射频接口D、读写模块2、绝大多数射频识别系统的耦合方式是(B)。
A、电感耦合式B、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C、负载耦合式D、反向散射调制式3、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最常用的防碰撞算法是(C)。
A、空分多址法B、频分多址法C、时分多址法D、码分多址法。
4、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A)。
A、射频模块B、天线C、读写模块D、控制模块5、任意一个由二进制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和一个系数仅为‘0’和‘1’取值的多项式一一对应。
则二进制代码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A)。
A、x4+x2+x+1B、x6+x4+x2+x+1C、x5+x3+x2+x+1D、x5+x3+x+16、电子标签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是由阅读器供给的,这一类电子标签称为(B)。
A、有源标签B、无源标签C、半有源标签D、半无源标签7、在天线周围的场区中有一类场区,在该区域里辐射场的角度分布与距天线口径的距离远近是不相关的。
这一类场区称为(A)。
A、辐射远场区B、辐射近场区C、非辐射场区D、无功近场区8、RFID系统面临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
最新《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汇总资料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原理与应用的期末考试

RFID原理与应用的期末考试考试题目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300字)1.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2.RFID系统由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两部分组成。
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向RFID标签发送指令,RFID标签接收到指令后进行解码,并将存储在标签中的数据通过无线电波返回给读写器。
3.RFID标签中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和执行逻辑操作,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4.RFID通信的主要频段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
不同频段的RFID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低频适用于近距离识别,高频适用于物品追踪,超高频适用于物流管理等大规模应用。
5.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非视线等特点,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识别。
在物流、仓储、车辆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考试题目2: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400字)1.在物流管理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实时追踪物品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RFID标签可以精确标识和跟踪每个物品,实现物品的全程可视化和溯源。
3.RFID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仓库管理,通过读写器和标签的配合,实现快速、准确地入库、出库和库存盘点。
4.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物流车辆管理,通过在车辆和货物上安装RFID 标签,实现车辆的远程监控、定位和管理。
5.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物流箱管理,通过在物流箱上安装RFID 标签,实现对物流箱的跟踪、定位和管理。
6.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和误差,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考试题目3:RFID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400字)优点:1.实时性:RFID技术可以实时传输数据,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识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高准确性:RFID技术能够精确识别和跟踪每个物品,减少人工操作和误差,提高数据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一、判断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
(yes)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终端。
(no)3.,125kHz,433MHz都是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yes)4.在物联网节点之间做通信的时候,通信频率越高,意味着传输距离越远。
( no )5.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yes)6.在物联网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追踪和监控,但不可以触发相应的事件。
( no )7.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yes)8.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yes)9.RFID拥有耐环境性,穿透性,形状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等特性(yes)10.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yes)二、不定项选择题1.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C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2.物联网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一般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D )A、节点能量B、障碍物C、天气D、时间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 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 信息网络系统4.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5.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6.下列物联网相关标准中那一个由中国提出的。
(C)A、 B、 C、 D、7.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下列公共服务有哪一项还没有用到物联网( C )。
A、公交卡B、安全门禁C、手机通信D、水电费缴费卡8.(C)是负责对物联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决策的后台计算处理平台。
A、感知层B、网络层C、云计算平台D、物理层9.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指的(C)。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10.数据采集和感知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主要(ABCD)。
A、传感器B、RFIDC、二维码D、多媒体信息采集11.RFID标签的分类按标签芯片分(ABD)。
A、只读(R/O)标签B、CPU标签C、被动式标签(RTF)D、读写(R/W)标签7.移动通信系统包括(ABCD)。
A. 无绳电话??B. 无线寻呼??C. 陆地蜂窝移动通信??D.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的频率间隔是(B)。
A.??B. 200kHz??C. 400kHz??D. 100kHz9.移动通信中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ABC)。
A. 直射波B. 反射波C.地表面波D. 水平面波10 . 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AA感知层 B网络层 C业务层 D应用层11.智能物流系统是建立在哪几个系统基础之上的ADA 智能交通系统 B智能办公系统 C 自动化控制系统 D电子商务系统12.物联网跟人的神经网络相似,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下面哪些是物联网的信息传感设备:ABCDA射频识别(RFID)芯片 B红外感应器 C全球定位系统 D激光扫描器13. 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有(ABC)。
A. 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合并C. 等增益合并D. 随机合并14物联网是把下面哪些技术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
ABCDA传感器及RFID等感知技术 B通信网技术 C互联网技术 D 智能运算技术15.下面哪一选项描述的不是智能电网CA发展智能电网,更多地使用电力代替其他能源,是一种“低碳”的表现B将家中的整个用电系统连成一体,一个普通的家庭就能用上“自家产的电”C家中空调能够感应外部温度自动开关,并能在自动调整室内温度D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16.GSM系统中广播信道包括(ABC)A.FCCH17.常用的路测工具及辅助工具有( ABCD )A. 测试手机B. 数字地图C. GPSD. 专用测试软件12.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万物的网络。
RFID无线识别、嵌入式系统技术、能量供给模块和纳米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
( BD )A、传感器B、RFIDC、二维码D、无线通信技术13. ZigBee网络设备类型包括(BCD)。
A、交换机B、网络协调器C、全功能设备(FFD)D、精简功能设备(RFD):14.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ABD)。
A、IaaSB、SaaSC、QaaSD、PaaS15.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D)。
A、敏感元件B、转换元件C、变换电路D、电阻电路三、简答题1. 什么是EPC,EPC编码有何特点,简述EPC的好处(1)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
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EPC旨在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EPC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
(2)编码容量大、兼容性强、应用广泛、具有合理性、国际性(3)EPC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库房管理;并配合使用EPC 编码,使得库存货品真正实现网络化管理。
2. 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编码体系如图3-1所示,请完成图中数字(1)-(5)所标明的部件。
1.ONS2.PML Server3.本地数据库4.阅读器5.电子标签3.调制技术的优略往往影响到RFID系统功能的稳定,如图3-2所示,请指出分别属于哪种调制方式,ASK,FSK,还是PSK,简要说说这三种调制方式的特点。
ASK: 即按载波的幅度受到数字数据的调制而取不同的值,例如对应二进制0,载波振幅为0;对应二进制1,载波振幅为1。
调幅技术实现起来简单,但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低效的调制技术。
FSK: 即按数字数据的值(0或1)调制载波的频率。
例如对应二进制0的载波频率为F1,而对应二进制1的载波频率为F2。
该技术抗干扰性能好,但占用带宽较大。
在电话线路上,使用FSK可以实现全双工操作,通常可达到1200bps的速率。
PSK: 即按数字数据的值调制载波相位。
例如用180相移表示1,用0相移表示0。
这种调制技术抗干扰性能最好,且相位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定时信息来同步发送机和接收机的时钟,并对传输速率起到加倍的作用。
4.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RFID工作原理是什么。
(1)电子标签、读写器、RFID中间件、应用系统(2)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编码是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RFID系统的编码有四中方式,分别为单极性归零编码,单极性不归零编码,双极性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
如图4-1所示,请标明对应的编码方式,并说明每一种编码方式的特点。
C单极性归零码(RZ)即是以高电平和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 和0,而且在发送码1 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 只持续一段时间τ,其余时间返回零电平.在单极性归零码中,τ/T 称为占空比.单极性归零码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因此单极性归零码常常用作其他码型提取同步信号时的过渡码型.也就是说其他适合信道传输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然后再提取同步信号.A极性不归零码,无电压(也就是元电流)用来表示"0",而恒定的正电压用来表示"1"。
每一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判决门限为半幅度电平(即。
也就是说接收信号的值在与之间,就判为"1"码,如果在O与之间就判为"0"码。
每秒钟发送的二进制码元数称为"码速"。
B双极性不归零码,"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故称为双极性码。
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D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局域网传输。
曼彻斯特编码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位编码中有一跳变,不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性能。
但每一个码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以只有调制速率的1/2。
一、填空题1、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至少列出四种)。
2、RFID的英文缩写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3、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
4、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②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③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
5、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有两种时序:一种是TTF;另一种是RTF。
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非辐射场区、辐射近场区、辐射远场区。
7、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 为λ/22D R =。
(已知天线直径为D ,天线波长为λ。
)8、在RFID 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 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