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文化鄢陵,一片风光旖旎的平原林海: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娇艳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节的轮回中愈显缤纷多姿。
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天果实丰而满枝,严冬蜡梅怒而傲雪,一年四季,鄢陵的平原林海都能让百姓观赏到变幻莫测之景观。
鄢陵,一首气势恢弘的史诗: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遗韵。
自汉初置县之后2000多年,鄢陵虽然境域时有变化,建制屡有废兴,但“鄢陵”一名沿用至今,如一颗耀眼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走入鄢陵,花俏枝头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细细品味,这里的一块石头、一段陡坡、几片断瓦都有着不俗的经历,满含着历史文化的记忆。
生态文化、佛家文化、儒家文化、民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种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这片古老、丰厚、神奇、美丽的土地,更是吸引着人们去探访、去追思、去建设……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
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在这里聚居繁衍。
他们用顽石制成器具,将植物子粒磨粉而食,将兽皮缝纫而衣,以蚌珠串为饰,筑室而居,筑城而防。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这里称鄢国。
从此,史籍上便有了“鄢”这个名字。
东周诸侯争雄称霸,鄢国先被郑国所灭,废国为邑,改称鄢陵。
当时“鄢”、“安”两字通读,又称安陵,先后为郑、韩、魏、楚属地,汉代置县。
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秦求易地、唐雎不辱使命等史事均发生于此。
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深而广的文化氛围,岁月流逝,历史变迁,鄢陵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闻名遐迩。
据统计,鄢陵县境内现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56处,从旧石器时期至近代均有遗存,反映了鄢陵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状况,成为鄢陵县历史悠久的最好实物见证。
本文撷取其中一二略作明证。
鄢陵乾明寺塔为中原佛教圣地之一。
和许多古塔一样,乾明寺塔虽因寺而得名,却也是有塔无寺了。
据记载,乾明寺塔始建于隋,当时的乾明寺“砖塔高一十八层,南北各望二十里外”。
鄢陵县地膜覆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
地膜 覆盖存 在 的 问题
( 一 )配套技术不尽完善 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不同气候、 不 同海拔等条件 下覆膜栽培 ,如何 依 据 各 自特点 ,使光 、热 、水 、肥相互 协调 ,产生较好 的生态效 益 ,改善栽 培环 境 ,促进 高产优质 ,尚缺 乏系统 研 究 ;不 同作 物栽培技术 ,如 :塑膜 铺放 、 选用品种 、 确保 全苗 、 适宜密度、 肥水运筹 、田间管理技术 尚不完善 , 部分作物 已组 装的覆盖高产 配套技术 亟须 规范化和标准化 。 ( 二 )残 留地膜对农业 的污染 日 趋严 重 随着 覆膜 栽培面积 的扩大 ,废膜 大 量残留 农田 ,造成农业 污染。一是 使土壤性能 遭到破坏 。当农 田中的废 膜达到一 定的限度 ,会使 土壤水分 、 养分 、空气运 行受阻 ,土 壤板结 ,含 氧量减少 ,使 土壤素质降 低。二是对 农作物造 成危害。残留地 膜对作物根 系的危害 , 表现 为妨碍作物根系生长 , 导致作 物根系不发达 ,作物吸肥 、吸 水能力 降低 ,直接影 响产 量。三是对 牲畜的危 害。残留的废膜夹到作物秧 、 秆之 中 ,被牲 畜误食 ,使 牲畜发病 , 严重的造成牲 畜死亡 。四 是影响机械 作业 ,如堵塞播种机 ,影响播种质量。 ( 三 )铺膜难度大 ,费时费工 由于 机械 覆膜尚无在 生产中大 面 积应 用 ,需要消费大 量的人力物 力。 而人 工覆膜还存在着 覆膜质量 差 ,地 膜松 紧不匀 ,易漏气 ,灌生杂 草 ,影 响 了地 膜覆 盖 栽 培 效 益的 发 挥 等 问
攮
NONG YE Z ONG HENG B g 一 n
都犊县地媵器鏊箨藿断
鄢陵 县农 业技术 推广 中心 张 丽英
鄢 陵 县 辖 7乡 5 镇 、3 8 2个 行 政 村 ,1 3 . 1 万农户 ,总人 口 6 3 . 1 万人 , 其 中农 业 人 口 5 0万 人 ,占总人 口的 7 9 . 2 %,耕地总面积 6 . 1 3 万h m 。 鄢 陵县属暖 温带季风性气 候 ,其 特点是 :冬季寒冷 雨雪少 ,春季干 旱 大 风多 , 夏季 炎热 雨集 中 , 秋 季睛 和 日照长 , 四季 分明。据县 气 象局近 几 年统计 的气象资 料表明 ,全县年 平均 气温 1 4 . 4 8 ℃ ,极 端温 度最低 。 1 6 . 4 ℃ ( 1 9 9 3 - 1 1 — 2 1 ),最高 4 0 - 3。 C( 2 0 0 5 — 0 6 . 2 3 )。年平均≥0℃活动积温 5 3 6 8 ℃ ,≥5 ℃ 积温 5 1 9 6 ℃ 。全年无霜期 2 2 6 d , 常年 降雨量 7 1 5 m m, 多 集中于 6月 下旬 至 8月上 旬。适合 各种农 作 物生长 ,但由于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匀 , 旱 、涝 、干 热风等 灾害性天气发 生较 为频 繁 ,对农业 生产 有一 定的影响。 地貌可 分为北部 冲积平原 、中部冲积 平 原、东南部泛 区平原区 、南 中部低 平 洼地区和西 南部浅平洼 地区五大基 本 单元。质地 主要有砂壤 土、壤土 、 砂 姜黑土和黏 土。全县农业发 展历史 悠 久 ,劳动力 资源充裕 ,农业 集约化 水 平较高 ,平坦 厂阔的 平原地区 ,土 层 深厚 ,肥力水 平较高 ,地下 水贮量 丰富 ,水资源 良好 ,灌溉 以井 水为主 和 河水为辅 ,配套设施 比较齐全 ,旱 能灌 ,涝能排 ,是全省粮食高产基地 。 常 年农作物 种植面积 5 . 0 6 万h m ,主 要种植小麦 、 玉米 、 大豆 、 棉花 、 辣椒 、 花 生、西瓜 等 ,其中粮食作物 3 . 5 8 万 h m 。而 地膜 覆盖 栽培 技术 是农 业综 合 栽培技术 的一项重 大改革 ,是传统 农 业技术与 现代农业技 术相结合并不 断改进 、完 善、创新 、提 高、发展而 形 成的一种 新型栽培体 系 ,能使作物 充分利 用光 、 热、 水、 土壤等自然资源 , 达 到提高产 量、改善品质 、增 加效益 的目的 ,被誉 为农业发展 史上的 “ 白 色 革命 ”。该 技术 自 2 0世 纪 8 0年代 引 进鄢陵县 以来 ,由于应 用方法简单 易 行、增产增 收效果显著 ,在 短短的 1 0多年中在全县已在瓜菜 、棉花 、花 生、玉米、红薯 、小辣椒 、花卉等 2 0 多种 作物上 广泛应用 。然 而 ,随着推 广 应用面积 和应用作 物范围的扩大 , 地 膜覆盖栽 培技术存在 的问题 也逐步 显现 出来 ,成 为制约该项 技术推广 、 应 用和农作 物效益提 高的障碍。只有 正确解 决这些 问题才能促 进该项技术 的不断完善 , 促 进我 国高效农业 的发
鄢陵风景美如画作文

鄢陵风景美如画作文
鄢陵风景美如画,如诗如梦令人醉。
鄢陵是河南省许昌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中部,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旅游胜地。
鄢陵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这里有大片的花海,每到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香气扑鼻。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鄢陵的梅花和桃花,梅花的花期在二月到三月,桃花的花期在三月到四月,这两个季节的鄢陵,是花的海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花海,鄢陵还有许多湖泊和河流,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河边的垂柳随风飘舞,景色十分迷人。
鄢陵的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
这里是许国的故地,许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都城就在今天的鄢陵县城关镇。
在鄢陵县城关镇,有一座许由墓,据说是许国的祖先许由的墓地。
许由是尧时期的一位高士,他拒绝了尧的禅让,隐居于箕山之下,死后葬于此地。
除了许由墓,鄢陵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见证了鄢陵的历史变迁,也为鄢陵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鄢陵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
这里有鄢陵烩面、鄢陵高炉烧饼、鄢陵杂炣等美食,这些美食口感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鄢陵烩面,鄢陵烩面是一种传统的面食,面条筋道,汤汁浓郁,配上羊肉、牛肉、羊肉等食材,味道十分鲜美。
鄢陵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美食,是一个旅游胜地。
如果你有机会去河南旅游,一定不要错过鄢陵。
鄢陵县情简介

鄢陵县情简介鄢陵地处中原腹地,河南省中部,隶属汉魏故都许昌市,辖7乡5镇1区,382个行政村,62万口人,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周初封鄢国,东周改称鄢陵,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鄢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11国道、325省道、237省道、禹郸地方铁路横贯东西,219省道纵穿南北。
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20公里,南阳—日照高速、许昌—亳州高速公路途经鄢陵,县域内高速公路出入口3个。
鄢陵正处于河南“米”字型高速公路网核心地带,公路密度河南第一,可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鄢陵处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隆起带和东西结合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鄢陵花木誉满天下,生态环境优美怡人。
鄢陵位于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属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县内地势平坦,土壤为轻壤和中壤,PH值为6.5—7.8,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鄢陵花卉载培历史悠久。
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目前,全县花卉苗木面积52万余亩,花木品种达2300多个,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称号,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回良玉、张思卿、王文元、陈奎元等国家领导人曾来鄢视察。
52万余亩的花木林海形成的巨大“天然氧吧”使鄢陵生态环境优势凸显,鄢陵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区”、“省级园林城”等荣誉称号。
每年一届的花博盛会(花博盛会已连续举办九届,1—7届花博会由河南省林业厅和许昌市政府主办,第8—9届花博会由国家林业总局和河南省政府主办)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来鄢参展参会,寻求合作,花博会已成为鄢陵叫响全国、广泛合作的平台与名片。
鄢陵游玩攻略

鄢陵游玩攻略鄢陵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辖区内,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旅游胜地。
鄢陵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鄢陵的主要旅游景点、特色美食和出行建议,为您的鄢陵之旅提供有益的攻略。
1. 主要旅游景点(1)鸡冠山鸡冠山是鄢陵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座山峰形状酷似一只鸡冠,因此得名。
从山顶俯瞰鄢陵,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景色和宏伟的城市风光。
山上还有古塔、庵堂等古建筑,为游客提供了一处静谧的观景点。
(2)商丘关商丘关位于鄢陵县北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
关门建于唐代,是沟通南北交通要道的重要节点。
游客可以在商丘关感受到古代边塞的氛围,同时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石雕艺术品。
(3)白云山白云山是鄢陵县的一座名山。
山上风景秀丽,空气清新。
在白云山上,游客可以徒步漫游山间的小径,欣赏山间的瀑布和溪流。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到整个鄢陵的美景。
(4)太清宫太清宫是鄢陵县的一个古老的道教庙宇,始建于东汉时期。
庙内供奉着太清三真之一的通天教主。
游客可以在庙内参拜祈福,体验道教文化。
2. 特色美食(1)鄢陵豆腐鄢陵的豆腐以质地细腻、口感滑嫩而闻名。
无论是煮、炖、煎还是炒,都能保持豆腐原有的嫩滑口感,并且能够很好地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
尝试一碗鄢陵豆腐汤,不仅可以品味到豆腐的鲜美,还能享受到清爽的汤汁。
(2)鄢陵面皮鄢陵面皮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面食。
面皮韧性十足,非常劲道,入口即化。
配上酱料、蔬菜和肉类,口味更为丰富。
如果您想体验当地的传统美食,不妨品尝一碗正宗的鄢陵面皮。
(3)鄢陵油茶鄢陵油茶是河南省的传统饮品之一。
它以凉粉为主要材料,配以花生酱、辣椒油、香菜等调料制成。
油茶的口感醇厚,一口下去,可以感受到多层次的滋味。
尝试一碗鄢陵油茶,不仅能够解渴,还能尝到独特的美味。
3. 出行建议(1)交通鄢陵交通便利,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或汽车前往。
从南阳市区,乘坐公交车或包车前往鄢陵约需要1个小时。
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鄢陵县作为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素有“天下第一梨”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梨乡之一。
鄢陵县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鄢陵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等。
著名的鄢陵梨园、关山古庙、陈家沟以及樱桃沟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2. 交通设施不完善,影响游客出行目前,鄢陵县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主干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
县内公共交通运输不便,导致游客出行不便利,影响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3. 旅游产业链条不完整,综合利用不充分鄢陵县的旅游产业链条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景区开发和农家乐餐饮等方面,而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滞后。
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利用也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
4.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鄢陵县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存在景区管理混乱、导览解说不足、服务设施陈旧等问题,给游客留下了不佳的印象,影响了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形象。
二、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对策1. 挖掘特色资源,提升旅游产品针对鄢陵县旅游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景区开发,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可以加大对梨园、古庙、农业观光等景点的开发力度,推出梨园旅游、古庙祈福、乡村农家游等特色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针对交通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县域交通道路的改善力度,扩建拓宽主干道路,提升交通流畅度。
可以引入公共交通运输,加强城乡公交建设,提高游客出行便利度。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鄢陵县可以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
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资源行政管理:其他(资源)二审行政判决书

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资源行政管理:其他(资源)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确认【审理法院】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9【案件字号】(2020)豫10行终2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王五周袁野李兵【审理法官】王五周袁野李兵【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马东申【当事人】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马东申【当事人-个人】马东申【当事人-公司】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代理律师/律所】某某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某某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某某【代理律所】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鄢陵县人民政府;鄢陵县自然资源局【被告】马东申【本院观点】被上诉人所举证据不能有效实现其证明目的,故本院不予确认。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职责。
【权责关键词】行政确认行政复议合法违法质证关联性证据不足行政复议不予受理重复起诉驳回起诉维持原判改判可诉性【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二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职责。
本案中,鄢陵县自然资源局应对马东申提出的确认2004年8月2日、2006年8月25日两份土地登记册中所登记的指界桩等事项存在违法的请求,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据客观事实,作出实质性处理,而鄢陵县自然资源局并未在法定举证期间内提交其调查取证,依法作出处理等证据材料,仅凭现有存疑的地籍档案作出回复,显属不当,故上诉人鄢陵县自然资源局作出的涉案回复,应属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予撤销。
鄢陵县人民政府也未在法定举证期间内提交其作出维持涉案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的证据和依据,故不能认定鄢陵县人民政府作出的涉案复议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
鄢陵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文化鄢陵,一片风光旖旎的平原林海: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娇艳欲滴,鄢陵的芬芳在季节的轮回中愈显缤纷多姿。
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天果实丰而满枝,严冬蜡梅怒而傲雪,一年四季,鄢陵的平原林海都能让百姓观赏到变幻莫测之景观。
鄢陵,一首气势恢弘的史诗: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遗韵。
自汉初置县之后2000多年,鄢陵虽然境域时有变化,建制屡有废兴,但“鄢陵”一名沿用至今,如一颗耀眼星辰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走入鄢陵,花俏枝头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细细品味,这里的一块石头、一段陡坡、几片断瓦都有着不俗的经历,满含着历史文化的记忆。
生态文化、佛家文化、儒家文化、民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种文化的浸润和滋养,这片古老、丰厚、神奇、美丽的土地,更是吸引着人们去探访、去追思、去建设……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
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已在这里聚居繁衍。
他们用顽石制成器具,将植物子粒磨粉而食,将兽皮缝纫而衣,以蚌珠串为饰,筑室而居,筑城而防。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这里称鄢国。
从此,史籍上便有了“鄢”这个名字。
东周诸侯争雄称霸,鄢国先被郑国所灭,废国为邑,改称鄢陵。
当时“鄢”、“安”两字通读,又称安陵,先后为郑、韩、魏、楚属地,汉代置县。
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秦求易地、唐雎不辱使命等史事均发生于此。
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深而广的文化氛围,岁月流逝,历史变迁,鄢陵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闻名遐迩。
据统计,鄢陵县境内现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56处,从旧石器时期至近代均有遗存,反映了鄢陵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状况,成为鄢陵县历史悠久的最好实物见证。
本文撷取其中一二略作明证。
鄢陵乾明寺塔为中原佛教圣地之一。
和许多古塔一样,乾明寺塔虽因寺而得名,却也是有塔无寺了。
据记载,乾明寺塔始建于隋,当时的乾明寺“砖塔高一十八层,南北各望二十里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鄢陵县城市概括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千里伏牛山脉东方,万里母亲河黄河南侧。
属于河南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魏故都许昌东,下辖8镇4乡,总面积 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
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西距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也在鄢陵交汇。
历史文化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
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3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
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
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
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
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
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社会经济发展鄢陵农业和花卉经济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北方花都”,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畜牧业跨进“河南省畜牧强县”。
鄢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文化遗址众多,有乾明寺、许由墓、尹宙碑、甘罗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花乡农家乐”、“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
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发展农业资源型工业,走农产区工业化的路子,现已形成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五大主导产业。
姚花春酒业集团,年产原酒10000吨,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国际博览会金奖,法国巴黎世界名优酒金奖。
花都纺织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植丰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集团的产品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超万家,从业人员7.6万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道路四通八达,供水充足,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优良,中原国际大酒店、花都庄园等涉外宾馆,环境优雅舒适;在县城311国道两侧,建有2.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水、电、路、通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区内已引进项目86人,投资总额达3.6亿元。
城区南建立了大型箱包生产加工园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实施企事业单位改革,鄢陵宾馆成功拍卖,北方花卉集团顺利改制,花都庄园挂牌出售,公疗医院与上海康软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经营,教育、卫生、商业等领域改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调减农业税等各项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城镇“三改”、农村信用社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年共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34个,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46.5%。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亿元,增长15.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增长15%。
支柱产业支柱产业主要有: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
投资优势一、区位优势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也从此经过。
二、旅游优势鄢国故都,鄢陵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
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
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
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
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
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三、工农业优势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鄢陵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形成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
发展规划鄢陵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中心,辖7乡5镇,382个村,总人口62万,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万亩,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
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盛誉,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训化基地。
近几年来,把花卉园艺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鄢陵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幸福城乡”目标,深入开展“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富县、以城兴县”战略,把握“持续提升求跨越”总基调,明确“开放招商抓项目、‘三化’协调求突破、改善民生促和谐”总任务,2013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总产值7.8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
审时度势,坚持把花卉园艺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
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粮棉大县的优势逐渐失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必行。
鄢陵发展花卉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种植花卉的地理气候,适宜南北方各种花卉的生产种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迁的理想场所。
二是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花卉提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
三是发展花卉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花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业效益迅速增长。
四是花卉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花卉业是世界公认的20种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会对花卉消费的需求猛增。
特别是国家神话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建设重点,更为发展花卉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鄢陵的优势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潜力也在花卉。
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集聚区简介鄢陵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南部,是县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19.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180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3年第一季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被省政府评为2012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该县产业集聚区按照“四集一转”和“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效果”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以项目为统揽,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主导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饰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饮品产业园的发展格局,集聚集约发展态势明显。
近年来,鄢陵县以打造知名省级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不断加大投人,强力推进集聚区实现“两提两扩”。
目前,产业集聚区修建道路58公里,形成了五纵六横主干道路框架;铺设雨污管网174公里,实现园区全覆盖;建设省内首座220kV智能变电站,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建设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满足了企业排污需求;建设标准化厂房160万平方米,助推了企业提速发展;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园区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以纺织为主,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为辅。
入住企业为加强管理,服务入园企业,园区设有管委会和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便捷、快速入驻。
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鄢陵产业集聚区成为投资的“洼地”。
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26家,建成投产105家,上市公司1家,累计资21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纺织为主导的“一区五园”(纺织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格局,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鄢陵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展示形象的新亮点、产城融合的先行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项目建设集聚区始终坚持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集聚区投资快速增长。
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到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实现集聚区项目投资额倍增重大项目数量快速递增。
同时集聚区不断加强项目谋划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规模已达到180亿元以上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5个。
对今年5月、8月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建立了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台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时间节点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设完工投产达效。
发展方向要培育确定主导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对鄢陵县来说,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同时,在工业发展上,在产业集聚区内,要依托本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合理定位,确定主导产业。
要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解决项目、企业“如何布”的问题。
在产业集聚区范围内,哪一块是食品业,哪一块是纺织业,哪一块是仓储物流业,要合理规划,在相对区域内集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