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抽样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抽样调查一、填空题1.抽样调查是遵循随机的原则抽选样本,通过对样本单位的调查来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出推断的。

2.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为N的单位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可能样本个数为N(N-1)(N-2)……(N-N+1)。

3.只要使用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即使遵守随机原则,抽样误差也不可避免会产生。

4.参数估计有两种形式:一是点估计,二是区间估计。

5.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三个准则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6.我们采用“抽样指标的标准差”,即所有抽样估计值的标准差,作为衡量抽样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7.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分组)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分阶段抽样。

8.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当极限误差范围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为原来的4倍。

若Δ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1/4。

9.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95%,则抽样平均数是1000,极限抽样误差是40.82,抽样平均误差是20.41。

10.在同样的精度要求下,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少,整群抽样比个体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多。

二、判断题1.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

(√)2.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所造成的。

(×)3.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为原来的1/3,则样本容量必须增大到9倍。

(√)5.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原则。

(×)6.样本指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常数。

(×)7.全面调查只有登记性误差而没有代表性误差,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性误差。

(×)8.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三、单项选择题1.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C)A.2倍B.3倍C.4倍D.5倍2.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D)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3.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B)A.最小一个B.最大一个C.中间一个D.平均值4.抽样误差是指(D)A.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B.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C.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5.抽样成数是一个(A)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6.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7.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8.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40%)A. 4%B. 4.13%C. 9.18%D. 8.26%9.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10.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随机抽样误差(B)A.甲企业较大B.乙企业较大C.不能作出结论D.相同四、多项选择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BCDE)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避免的C.是可以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果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2.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C)A.各次抽选相互影响B.各次抽选互不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3.抽样调查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ABE)A.总体中各单位标志间的变异程度B.允许误差C.样本个数D.置信度E.抽样方法4.分层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BCD)A.各组样本容量占总体比重的分配状况B.各组间的标志变异程度C.样本容量的大小D.各组内标志值的变异程度E.总体标志值的变异程度5.在抽样调查中(ACD)A.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指标是唯一确定的C.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全及指标是随机变量五、名词解释1.抽样推断2.抽样误差3.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4.区间估计六、计算题1.某公司有职工3000人,现从中随机抽取60人调查其工资收入情况,得到有关资料如下:(1)试以0.95的置信度估计该公司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所在范围。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04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04

Re(D( j )) K 8 2 0
Im(D(
j ))

20
3

0
60
0
解得:

K


0
⑤起始角:由相角条件 根轨迹如图解 4-5(a)所示。
2 5
K

160
p2 63 , p3 63 。
⑵ G(s)H (s)
G(s1)H(s1)
K*
1
1 j 3 1 1 j 3 2 1 j 3 4
解出 : K * =12 ,K= K * 3 82
4-2 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 4-2 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a)
(b)
(c)
(d)
56
(e)
(f)
(g)
题 4-2 图 开环零、极点分布图
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和起始角)。
解(1)闭环特征方程
D(s) s 2 (s 10)(s 20) K (s z) s 4 30s3 200s 2 K s K z 0

D( j ) ( 4 200 2 K z) j(K 30 3 ) =0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4-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s)
K*
(s 1)(s 2)(s 4)
试证明点 s1 1 j 3 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 的根轨迹增益 K * 和开环增益 K 。
解 若点 s1 在根轨迹上,则点 s1 应满足相角条 件 G(s)H (s) (2k 1) ,如图解 4-1 所示。
63
Re( j ) K 10.5 4 79.5 2 0 Im( j ) 5 43.5 3 45.5 0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第四章的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各节答案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训练1.D 2.C 3.CD 4.C 5.C 6.D 7.D8.他忽略了车子还要受到摩擦力,当停止用力时,车由于受到摩擦力就会停下来。

如果没有摩擦力车子就会永远运动下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能力提高1.CD 2.B 3.ABC 4.AB 5.AD 6.A 7.D8.(1)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匀减速运动,(3)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或向右做匀减速运动9.可靠的实验事实、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 ②③①④ ② ①③④ 力来维持 伽利略 理想实验法10.小球落下后保持原来的速度,因车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落在O 点的前方。

答案为 g a 2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基础训练1. 物体的质量。

2.作用力。

3.C. 4.正比。

5、B.6、a 1=mg/2m=g/2,a 2=mg/m=g∴a 2=2 a 1,故C正确。

7、ABD8、解析:本题设计原理是利用滑块在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为a=gsin θ-μgcos θ得出μ=tanθ-a/gcos θ则需要求出L d h t,∴μ=h/d-2l2/gt2d,为减小误差应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能力提高1. C2.(1)图略 (2)图像可以看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的倒数成反比。

(3)在图像上取一点求得斜率就得到物体的质量为0.35kg,(4)在图像上取一点求得斜率就得到作用力为4.02N .3.(1)a =4.00m/s 2。

(2)小车质量m ;斜面上沿下滑方向任意两点间的距离l 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

4.(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原理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则有:①当作用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②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2) 到的仪器还有C D F .5.D 6.11.0==ga μ 7.由图可知,当拉力从0增到F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必然存在一个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里一定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第四章 静水压力计算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静水压力计算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静水压力计算一、是非题1O重合。

2、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静水压强数值相等。

3、直立平板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与平板的形心不重合。

4、静止水体中,某点的真空压强为50kPa,则该点相对压强为-50kPa。

5、水深相同的静止水面一定是等压面。

6、静水压强的大小与受压面的方位无关。

7、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二、选择题1、根据静水压强的特性,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压强(1)数值相等(2)数值不等(3)水平方向数值相等(4)铅直方向数值最大m,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2、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0kN/2m(1)1kN/2m(2)2kN/2m(3)5kN/2m(4)10kN/2m,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3、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8kN/2m(1)1kN/2m(2)2kN/2m(3)8kN/2m(4)10kN/24、静止液体中同一点沿各方向上的压强(1)数值相等(2)数值不等(3)仅水平方向数值相等5、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1)重合(2)平行(3)正交6、图示容器中有两种液体,密度ρ2 > ρ1 ,则A、B 两测压管中的液面必为(1)B 管高于A 管(2)A 管高于B 管(3)AB 两管同高。

7、盛水容器a 和b 的测压管水面位置如图(a)、(b) 所示,其底部压强分别为pa和pb。

若两容器内水深相等,则pa和pb的关系为(1)pa>pb(2)pa< pb(3)pa=pb(4)无法确定8、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表示压强大小的单位(1)牛顿(2)千帕(3)水柱高(4)工程大气压三、问答题1、什么是相对压强和绝对压强?2、在什么条件下“静止液体内任何一个水平面都是等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3、压力中心D和受压平面形心C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D点与C点重合?4、图示为几个不同形状的盛水容器,它们的底面积AB、水深h均相等。

试说明:(1)各容器底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是否相等?(2)每个容器底面的静水总压力与地面对容器的反力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容器的重量不计)。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课后习题及答案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从黑暗走入亮处后,视网膜的光感受阈限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 明适应D.暗适应2.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4.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感知规律的()。

A.差异率B.强度率C.活动率D.组合率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7.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就忽略了字的笔画,注意了写字而忘了正确的坐姿,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较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9.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0.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想不起来,这印证了遗忘的()。

A.干扰说B.消退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11.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2.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习题及答案

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使肺部
组织液的压力为
压的缘故。
136.脑血管接受
纤维和
纤维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脑血流量
的主要因素是

137.当平均动脉压在
mmHg 的范围内变动时,脑血管可通过
的机制使
脑血流量保持恒定。
三、选择题 A 型题
138.以下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开始 B.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 C.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都短于其舒张期 D.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E.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
期开始之后。
72.心肌细胞中,属于快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细胞和
细胞,
属于慢反应细胞的是
细胞。
7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以
细胞的自律性最高,而
的自律性最低。
74.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为
mV,阈电位为
mV。
75.If通道的开放时期为
,最大激活电位为
mV左右。
76.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 4 期不稳定,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为
100.平均动脉压=


101.
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的大小。
102 . 当 搏 出 量 增 加 而 外 周 阻 力 和 心 率 变 化 不 大 时 , 动 脉 血 压 的 升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压的升高,
压升高不多,脉压

10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

之间能保持平衡。
59. 心率除受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外,体温每升高 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组合逻辑电路
1.4选1MUX(数据选择器)如附图所示,其逻辑功能如下表所示。

试仅用4选1数
据选择器分别实现二变量和三变量异或逻辑函数。


"
答:
2.试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153设计一个全减器,它能完成二进制减法运算S=(A
—B—C),CO为借位输出,写出设计过程,画出逻辑电路。

4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
表和符号图分别见功能表和附图。

4选1数据选择器74153功能表
输入
选通地址数据
ST A1A0D3~D0Y
1 ×××( Z )
0 0 0 D3~D0D0
0 0 1 D3~D0D1
表0 1 0 D3~D0D2
0 1 1 D3~D0D3
}
答:S:D0=D3=C,D1=D2=C
CO:D0=D3=C,D1=1,D2=0。

4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表
E S1S0Y
1 X X 0
0 0 0 D0
0 0 1 D1
0 1 0 D2
0 1 1 D3
1
A
B

!
A
B
A 1=A ,A 0=B
3. 用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构成一个全加器,试画出其连线图。

4选1数据选择器惯
用符号及其功能表如下:
"
答:S :D 0=D 3=C ,D 1=D 2=C |
CO :D 1=D 2=C ,D 3=1,D 0=0。

S 1=A ,S 0=B
4. 用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分析逻辑电路写出逻辑表达式。

4
选1数据选择器惯用符号及其功能表如下::
[
E S 1 S 0 Y 1 X X 0 0 0 0 D 0 0 0 1 D 1
0 1 0 D 2 0 1 1 D 3 E D 1 》 D 2 D 3 S 1 S 0
Y 1Y
2Y
1D 0 1D 1 1D 2 1D 3 [ 2D 1 2D 2
2D 3
S 1 S 0
1E 2E S
CO
·
E S 1 S 0 Y
1 X X 0 0 0 0 D 0 0 0 1 D 1
0 1 0 D 2
0 1 1 D 3 Y ? S 0 S 1 S 0 S 1 E E ≥1 1
1
&B
D C F
D 0D 1D 2D 3 D 0D 1D 2D 3

答:F=)14,11,6,3,12,9,4,1(),,(∑=m D BC A F
5. 4选1数据选择器如附图所示,其逻辑功能如下表所示。

试仅用4选1数据选择器
实现逻辑函数∑=)7,6,5,3(C)B,(A,F m 。

答:
@
6. 用集成译码器并辅以适当门电路实现下列组合逻辑函数: 答:
B
C C C
B AB B A Y ++=Y AB AB BC
ABC ABC ABC ABC ABC
=++=++++01567
m m m m m =++++0156701567
m m m m m Y Y Y Y Y ==
7.用74LS85实现8位二进制数值比较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