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末端微小结构异常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_谭跃球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重要的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导致疾病的进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独立的预后判断价值。

随着检测方法的更新及技术的进步,异常染色体与基因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主要包括13号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缺失伴或不伴14q32/IGH的重排等染色体异常。

异常染色体与基因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可完善MM预后评估体系,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并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靶点。

标签: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预后1染色体数目异常1.1超二倍体MM患者超二倍体主要表现为1、3、7、9、11、13、15、17、18、19、21、22三体型[1];另外,近年来国内也有人发现MM患者8号染色体三体,王晓炜等[2]应用荧光免疫表型和间期细胞遗传学(FICTION)技术对MM骨髓涂片进行8号染色体检测,9例MM患者中,发现8号染色体三体1例,这可能与应用FICTION技术提高了检测效率有一定关系。

1.2亚二倍体MM患者亚二倍体主要表现为6、8、13、14、X、Y单体型为特征;其中13号染色体单体缺失及其部分缺失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染色体异常之一。

2染色体结构异常2.113号染色体异常13 号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失是MM 最早发现的染色体异常,MM 中较常见,而且是MM预后及生存期预测的指标之一。

13号染色体异常,特别是13单体(-13)和13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13q-)与MM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13号染色体上存在MM 抑癌基因,其缺失与疾病危重、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Pérez-Simón等[3]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分析了15 种不同染色体异常在常规剂量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发现13号染色体缺失是最重要的预示生存期短的预后指标,但对治疗反应无影响。

由于13q-的断裂点范围在13q11~13q14,RB1基因正好也于这个区域,因此有人推测13号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所致MM预后不良可能与RB1基因改变有关。

FISH检测痰脱落细胞3、8、9、17染色体异常情况,研究肺癌诊断新手段

FISH检测痰脱落细胞3、8、9、17染色体异常情况,研究肺癌诊断新手段

FISH检测痰脱落细胞3、8、9、17染色体异常情况,研究肺癌诊断新手段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痰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探讨FISH辅助诊断肺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8、9、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其痰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进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结果:肺癌确诊患者痰脱落细胞中3、8、9、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41.67%、45.83%、58.33%、41.67%;FISH检测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和20.83%,特异性分别为66.67%和1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和36.67%,FISH检测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畸变有关,FISH检查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肺癌诊断新手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1]。

近年来由于女性吸烟人群数量的逐渐增加,肺癌总发病率也随之显著增加[2]。

据相关统计学结果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我国大多数城市恶性肿瘤的首位。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射线、CT检查、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是临床诊断肺癌的有效手段,MiRNA作为血清标志物也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3-4]。

与其他方法相比,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取材简单、安全、患者无创伤等优点,且可以判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对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变化,为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目前被广泛用于诊断尿路上皮癌、血液系统肿瘤以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5]。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报告是通过分析个体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组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Y染色体上的微小缺失。

Y染色体微缺失通常是指在Y染色体上缺失了一小段DNA序列,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进而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该检测报告的撰写需要结合临床数据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讨论:1. 检测目的和方法:- 描述检测的目的,即确定是否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

- 说明采用的具体检测方法,如多聚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

2. 检测样本信息:- 描述样本来源,包括个体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病史。

- 指明分析的样本类型,如血液或其他生物组织。

3. 实验结果:- 描述实验的结果,包括检测到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

- 列出具体的DNA序列变化,如缺失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缺失的碱基数目等。

4. 结果解读:-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包括指出是否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以及缺失的具体位置。

- 讨论缺失的大小和可能的影响,如是否涉及重要基因或调控区域。

5. 临床意义:- 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生育能力的关系,如可能导致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及不育症。

- 分析缺失的具体基因或区域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6. 建议和辅助诊断:- 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建议,如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测确认或治疗。

- 推荐辅助诊断方法,如遗传咨询或其他相关检测。

总结:针对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报告需要结合实验结果和临床数据,全面地分析和描述缺失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解读和讨论。

通过该报告,可以为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国人常见G6PD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

中国人常见G6PD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

中国人常见G6PD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肖奇志;李哲;周玉球;郑勤【摘要】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本文探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经济实用的G6PD缺乏症分子诊断技术.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通过双盲法对所建立的单管多重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所建立的新技术可成功地检出上述中国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并能清楚区分男性杂合子、女性杂合子或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盲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对经DNA直接测序确诊的G6PD标本的诊断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达到100%.结论单管多重PCR结合分子杂交技术可准确、快速地检测中国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且具有经济和实用的优点,非常适合于G6PD缺乏症的大人群分子筛查和临床样品的基因诊断.【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1(003)004【总页数】5页(P222-226)【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作者】肖奇志;李哲;周玉球;郑勤【作者单位】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珠海市医学遗传研究所,广东,珠海,519001;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医院检验科,广东,珠海,519040;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珠海市医学遗传研究所,广东,珠海,519001;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珠海市医学遗传研究所,广东,珠海,519001【正文语种】中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它是糖酵解磷酸戊糖旁路中的一个关键酶和限速酶,其主要的功能是产生NADPH。

而NADPH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病,全球约有4亿人受累,该病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南方也是该病的高发区[1]。

单细胞推测肿瘤染色体变异的方法

单细胞推测肿瘤染色体变异的方法

单细胞推测肿瘤染色体变异的方法
在单细胞层面推测肿瘤染色体变异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举三种常用的方法:
1. 使用InferCNV或CaSpER来推断CNV的变异。

例如,可以选择癌肿样本的上皮细胞(Marker:EPCAM)进行染色体CNV的变异推断,参考细
胞可以选择癌旁样本的免疫细胞。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的不同CNV变异,从而推断不同恶性细胞之间的克隆及进展状况。

2. 使用uphyloplot2进行树形推断。

uphyloplot2的参数较为简单,只需
要选取克隆的大小即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完成癌肿样本的克隆进化分析。

3. 使用其他工具,如CNV-seq或ddPCR等方法,检测单个细胞的染色体
拷贝数变异。

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单个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情况。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由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限制,所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分析结果时需要谨慎对待,并结合其他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FISH

FISH

桥梁, 在染色体异常 、 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监测 及基 因定 位研究 等方 面 有 着极 其 广 泛 的前 途 . 检
索 nb 网站 M D IE数 据库 中收 录 以 FS ci E LN 1H技 术 为主 发 表 的论 文 数 J 9 8只有 5篇 ,99年 为 ,18 18
1 篇 , 90年 为 2 篇 .9 1年 为 2 6篇 , , 4 19 ( 】 19 7 … 而
o ein -e r 岛u fM d i C ̄o re l
m)
Ab ta t loecn e / y r ia o ( IH) i a s p lme ta d d vlp e to h co a dn sr c :Fu rse C n s u h b dzt n FS i i s u pe n n e eo m n fc mm 6 me b n ig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 u r c ne i s yf i — l e f o sec n i hb dz m i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97年 、98年 和 19 年 的 论 文 数 分 别 达 到 19 99 16 、87和 14 74 11 82篇 , 现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见 呈 可 FS IH的生命 力 十 分 旺 盛 . 者 等 将 FS 技 术 充 笔 I H 分应 用于 临床诊 断 , 和染 色体 显带技 术一 起 , 成 形 临 床遗传学 中一个 强有 力 的诊 断 工具 .
T AN e qu. L — u Yu — i U u y n.LU Gu n - i a gxu
( u a 刚 Hm n 础 E g  ̄rgLbrt - i  ̄. s ai i ao o Xc , n n a ̄ m a

5.2染色体变异课件戚小缨

5.2染色体变异课件戚小缨

如何从图形、基因型中识别二倍体或多倍体?
2.韭菜体细胞中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各不相同
的形态,韭菜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八倍体
3、下列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果蝇的受精卵 C.小麦的卵细胞 D.玉米的卵细胞
4、下面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 B.花药经过离体培养而形成的个体 C.凡是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3)二倍体的“二”,三倍体的“三”,多倍体的 “多”都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
2.单倍体和一倍体 (1)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都是根据生物体细 胞中染色体组的数量而命名的,体细胞中含一个 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一倍体。而单倍体则是指体细 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自然界中生物一般是二倍体个体,因此,一 倍体生物一般均是单倍体,而单倍体个体体细胞 中却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例如:普通小麦 的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它的单倍体植株的 体细胞中则含3个染色体组。
D、Nn
11、二倍体生物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
胞是
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花粉细胞
D.柱头细胞
12、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 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13.三倍体西瓜之所以无籽,是因为三倍体植株 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形成正常卵细胞的 原因是减数分裂时
A.① C.①②③
B.①② D.②③④
变异型:棒状眼
移接
移接
断片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数目异常 检测方法

染色体数目异常 检测方法

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方法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异常,可以导致一系列的遗传疾病。

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细胞遗传学检测,这是最常用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患者的细胞样本,如血液、羊水或者组织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培养细胞,并对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和帕尔谢氏综合征(13三体)等。

2. 分子遗传学检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杂交等,来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

FISH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特定染色体区域的缺失或重复,对于一些特定的染色体异常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3. 无创产前筛查,对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无创产前筛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母体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进行检测,可以筛查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4. 产前诊断,对于高风险的孕妇,可以进行羊水穿刺或绒毛活
检等方法进行产前诊断,直接获取胎儿的染色体样本进行检测,以
确诊染色体数目异常。

总的来说,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对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末端微小结构异常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谭跃球,李麓芸,卢光①(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长沙 410078)摘要:为检出易于被忽略的染色体末端微小结构异常,为生育提供指导,选取特异性7号全染色体探针、X 染色体长臂探针和7q 亚端粒(7q36※qter )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结合G 显带技术分析2个病例,其中病例1有不良妊娠史并疑有末端微小易位,病例2在G 显带水平已发现为X 和7号染色体易位的卵巢早衰患者。

结果表明,FISH 确诊病例1为染色体末端的隐匿易位,病例2的易位断点得到精确定位,它不在7q36而在7q 末端。

应用特异性染色体探针及亚端粒探针,通过FISH 技术可以确诊染色体末端区域的微小结构异常,在临床遗传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是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的有效工具之一。

关键词:FISH ;隐匿易位;反复自然流产;卵巢早衰中图分类号:Q3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79-4172(2002)09-0753-04Molecular Cytogenetic Detection of Minute Chromosomal StructuralAbnormality on the Chromosomal Terminal RegionsTAN Yue -Qiu ,LI Lu -Yun ,LU Guang -Xiu ①(Human Repr oducti ve Enginee ring Laborat or y ,Xiang -Ya Sc hool of Medicine ,C ent ral South Univ ers ity ,C hangsha 410078,China )A bstract :In order to identify those easily overlooked minute chromosomal str uctural abnor mality on the chro -mosomal regions ,and to provide a valuable guidance for pregnanc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echnique by whole chromosome 7painting pr obe ,Xq probe and subterminal probe of 7q36※qter was per -formed to analyze two cases .Case 1had a history of recurrence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with an uncertain minute translocation on the chromosomal terminal regions .Case 2was a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atient with a balanced translocation between chr omosome X and chromosome 7by G band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e 1was a cryptic minute translocation on the chromosomal ter minal r egions ,and the br eakpoint of case 2was ac -curately deter mined ,that is ,the breakpoint was not on 7q36but on 7qter .Therefore FISH technique with whole chr omosome painting pr obe and subter minal probe could be used to diagnose the minute chromosomal structural abnormality on the chromosomal regions .It could be used widely in the clinical genetics and w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genetic c ounseling and reproductive guidance .Key words :FISH ;cr yptic translocation ;recurrenc e spontaneous abortion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染色体相互易位是导致自然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及生育智力低下患儿的原因之一,X 染色体长臂和常染色体之间的相互易位还常常导致卵巢早衰[1,2]。

相互易位一般可通过染色体显带或高分辨显带技术发现,但其中一些微小易位,特别是末端片段之间的隐匿易位(cryptic translocation )通过普通细胞遗传学分析难以确认[3,4]。

而荧光原位杂交(fluo -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已成为鉴别染色体异常的有力工具,国内外有多例报道。

由于染色体的相互易位一收稿日期:2002-01-29;修订日期:2002-04-09①联系人。

E -mail :lgxdirector @s ina .co m 遗传学报,29(9):753~756,2002Acta Genetica Sinica般涉及到染色体末端区域,因而目前染色体异常检测的一个明显进展是应用FISH技术直接检测染色体的末端区域是否有异常。

本文选取特异性7号全染色体探针、Xq探针和7q亚端粒(7q36※qter)探针,用FI SH结合G显带技术分析2个病例,确诊其染色体异常并确定其断裂位点,并分析了染色体末端区域的异常类型。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病例1(编号1254) 男,28岁,由于其妻连续5次不良妊娠史而来我室就诊。

第一次于妊娠8个月时B超发现胸腔积液而引产,第二、三次妊娠2个月时B超发现无胎心搏动而行清宫术,第四、五次妊娠2个月时自然流产。

夫妻双方在其他医院进行多项检查(包括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诊断为不明原因流产。

病例2(编号1997) 女,30岁,因原发闭经就诊。

体查:阴毛少,无腋毛,双乳发育正常。

内分泌检查FSH57.72mI U/ml,LH4.7mIU/ml,E20.018pg/ ml。

B超检查:子宫(46+35)×36×47mm3,宫腔线10.9mm,III线;卵巢呈条索状,左侧为16×12mm2,右侧为19×12mm2,临床诊断为卵巢早衰。

1.2 实验方法1.2.1 染色体检查 按常规方法取病例1和病例2两对夫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 GTG显带细胞遗传学分析,复查其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的玻片不显带,杂交前-20℃冰箱保存。

1.2.2 探针 7号全染色体探针用显微切割方法制备,方法参考Guan等[6]。

7q亚端粒(7q36※qter)、Xq探针为香港大学关新元博士赠送,Biotin-16-dUTP标记,用显微切割方法制备。

1.2.3 荧光原位杂交 按我室常规方法[7],将标记了Biotin-16-dUTP的探针与病例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洗脱后经Avidin-FITC及鼠抗Avidin、兔抗鼠Avidin-FITC等免疫荧光检测及信号放大,碘化丙啶(PI)或DAPI复染。

Nikon显微镜观察,用Kodak ASA400照相。

2 结果病例1染色体复查发现,在普通G带检查两条7号和两条18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带型有细微的差别,两条7号染色体长臂都有3条深带,但一条7号的第三条深带颜色较另一条的深;而一条18号染色体的长臂的第二条深带却不明显(图1),怀疑两条染色体的长臂末端有一个微小的隐匿易位。

病例2染色体检查发现,为X和7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其中X染色体断裂点为Xq13,7号断裂点位于7q末端,但是否包含7q36难以确定(图2)。

应用7号全染色体探针与病例1的中期分裂相图1 病例1的G显带核型正常染色体用细箭头表示,衍生染色体用三角形箭头表示Fig.1 G banding chromosome and partial karyotype of case1Normal chromos omes are marked by arro ws.The derivati ve chromos omes are marked by arro whead图2 病例2的G显带核型正常染色体用细箭头表示,衍生染色体用三角形箭头表示Fig.2 G banding chromosome and partial karyotype of case1Normal chromosomes are marked by arrows.The derivativechromosomes are marked by arrowhead754遗 传 学 报 29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在所有的分裂相中,一条18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有黄色杂交信号,而相对应的一条7号染色体有一个片段没有黄色荧光信号(图版Ⅰ-a)。

结合显带染色体,证实其为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匿易位,核型为46,XY,t(7;18)(7pter※q36::18q21※qter;18pter※q21::7q36※qter)。

其妻子染色体检查正常。

应用Xq染色体探针与病例2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在所有的分裂相中,除正常X 染色体的长臂有绿色杂交信号外,衍生的X和7号染色体均有绿色杂交信号,杂交结果与G显带一致(图版Ⅰ-b)。

应用7q亚端粒探针,发现正常的7号染色体和衍生的7号染色体均有绿色杂交信号,但衍生的X染色体没有绿色杂交信号,说明7q36没有易位到X染色体上,衍生7号染色体的断裂位点在7q36与7qter之间(图版Ⅰ,c)。

结合显带染色体,确诊其核型为46,X,t(X;7)(q13;qter)[繁式表示为46,X,t(X;7)(Xpter※q13::7qter;7pter※qter::Xq13※qter)]。

3 讨论FISH技术是联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桥梁技术之一,它比染色体显带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已成为了染色体异常检测不可缺少的技术。

很多情况下,易位携带者只有1条衍生染色体较为清楚,另1条染色体却难以肯定[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