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旋流式沉砂池设计计算
旋流沉砂池设计参数表

旋流沉砂池设计参数表
摘要:
1.旋流沉砂池的概述
2.旋流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3.旋流沉砂池的运行原理
4.旋流沉砂池的优缺点
5.旋流沉砂池的应用领域
正文:
旋流沉砂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泥沙。
它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旋流沉砂池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进口速度、旋流速度、溢流速度、沉砂厚度等。
进口速度是指污水进入旋流沉砂池的速度,它直接影响到悬浮颗粒和泥沙的分离效果。
旋流速度是指污水在旋流沉砂池内旋转的速度,它影响到沉砂的厚度和含水率。
溢流速度是指污水从旋流沉砂池溢出的速度,它影响到处理后的水质。
旋流沉砂池的运行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泥沙分离出来。
当污水进入旋流沉砂池时,由于旋流的作用,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泥沙被甩向池壁,形成一层沉砂。
经过一定的处理时间后,沉砂层的厚度达到设定值,此时开启溢流口,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旋流沉砂池具有以下优点:
1.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泥沙;
2.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3.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资源;
4.能耗低,运行成本低。
然而,旋流沉砂池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易受到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沉砂层清理不便,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总之,旋流沉砂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在设计、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保证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污水处理厂计算书

污水处理厂计算书设计参数:近期Q=2.5 ×104 m 3/d ,远期Q=4.5 ×104 m 3/d ,K Z =1.47。
污水厂按照近期设计,预留远期用地。
最高日最大时流量:1531.25 m 3/h平均日平均时流量:1041.66m 3/h1、粗格栅(1)尺寸计算设计流量:Q=1531.25 m 3/h ;栅槽道数:N=2道;过栅流速:v=0.80m/s ;安装角度:A=75°;栅前水深:h=0.85m ;栅条间隙:b=20mm ;栅条宽度s=10mm 。
格栅间隙数n==⨯NbhvSINA Q 30.74个,取整31个。
格栅宽度:B==+-⨯bn n s )1(0.01×(31-1)+0.02×31=0.92m 格栅宽度设计值取1m 。
(2)设备选择格栅:选择回转式格栅清污机2套,设备宽度0.94m ,功率2.5kw ,格栅渠道深度8.5m ,排渣高度1m 。
格栅前闸板:铸铁镶铜材质,大小0.8m ×1.2m ,配手动启闭机; 格栅后闸板:铸铁镶铜材质,大小0.8m ×1.2m ,配手动启闭机; 螺旋输送机:输送能力3m 3/h ,长度3.2m ,配用电机功率1.5kW2、提升泵房设计流量:Q=2958.33 m 3/h ;水泵台数:5;旱季四用一备,雨季全部工作。
泵房水池内最低水位标高-3.5m ,提升后水位8.95m ,水泵进口及出口损失1.5m ,管道损失约0.5m ,富裕水头1m 。
水泵扬程为:8.95+3.5+1.5+0.5+1=15.45m水泵选择:Q=592 m 3/h ,扬程h=16m ,功率47kw (参考上海凯泉样本,P66页WQ2445-617型号)3、细格栅(1)尺寸计算设计流量:Q=2958.33 m 3/h ;栅槽道数:N=2道;过栅流速:v=0.80m/s ;安装角度:A=60°;栅前水深:h=1.0m ;栅条间隙:b=5mm ;栅条宽度s=10mm 。
旋流沉砂池

4.5旋流沉砂池4.5.1设计说明沉砂池的作用是去除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物,如泥沙,煤渣等。
一般设置在泵站、倒虹管、沉淀池之前,以减轻水泵和管道的磨损,防止后续处理构筑物管道的堵塞,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容量,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量,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
沉砂池的形式,按池型可以分为有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等[16]。
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形式,具有截留无机可理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筑简单、运行费用低廉和排砂方便等优点。
其缺点是沉砂中含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难度加大。
竖流式沉砂池是污水自下而上由中心管进入池内,无机物颗粒借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
曝气沉砂池是在池体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其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果较稳定;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缺点就是构造成本相对较高,维修和运行费用也较高。
按生物除磷设计的污水处理厂,为了保证除磷效果,一般不采用曝气沉砂池。
涡流式沉砂池(也称旋流沉砂池、钟式沉砂池)是利用水力涡流,泥砂和有机物分开,加速砂粒的沉淀,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具有基建、运行费用低和除砂效果好等优点。
本设计两座(一用一备)采用旋流沉砂池(见图4-5-1)可以克服其他沉砂池的缺点分别与格栅连接,沉砂池采用钢筋砼结构沉砂池池底采用多斗集砂,沉砂由砂泵自斗底抽送到砂水分离器,砂水分离器通入压缩空气洗砂,污水回至提升泵前,净砂直接卸入汽车外运。
4.5.2沉砂池进出水水质4-4-1筛网进出水水质表4.5.3 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1) 沉砂池水力表面负荷约为130~200)/(23h m m ,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0~30s ;(2) 有效水深宜为1.0~2.0m 池子的径深比宜为2.0~2.5;(3) 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情况下为0.6~0.9sm/,在最小流量时大于0.15sm/;m/;但最大流量不大于1.2s(4) 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大于270,以最大限度地处长水流在沉砂池内的停留时间,达到有效除砂目的。
关于污水沉砂池知识点汇总,及设计参数总结!

关于污水沉砂池知识点汇总,及设计参数总结!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泥砂。
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
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适用对象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泥砂等粗大颗粒。
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 m,密度大于 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沉砂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池在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占地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
若取消沉砂池,大量砂粒将进入后续各处理单元,给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隐患:1.砂粒进入初沉池会加速污泥刮板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2.排泥管道中砂粒的沉积易导致管道的堵塞,进入污泥泵后会加剧叶轮磨损。
3.对于不设初沉池的处理工艺(如氧化沟、C A S S等)或实际运行中由于进水负荷过低而超越初沉池运行的工艺,大量砂粒将直接进入生化池沉积,导致生化池有效容积的减少,同时还会对曝气器产生不利影响。
4.砂粒进入污泥消化池中,将减少有效容积,缩短清理周期。
5.污泥中含砂量的增加会大大影响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
砂粒进入带式脱水机会加剧滤布的磨损,缩短更换周期,同时会影响絮凝效果,降低污泥成饼率。
近年来卧螺式离心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该设备采用高速离心分离的方式,砂粒会大大加剧转筒、螺旋等处的磨损。
沉砂池一般规定1.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
2.沉砂池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 m以上的砂粒设计。
3.污水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当污水自留入厂时,按每期最大设计流量计算;用污水泵提升入场时,按每期工作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4.沉砂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2个(格),并按并联系列设计。
5.城市污水的沉砂量按(15-30m3)/(10^6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重为1500k g/m3,合流制污水按实际情况确定。
沉砂池的计算

沉砂池的计算沉砂池是污水处理中的一道重要设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分离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砂粒、砾石等无机颗粒物质,以保护后续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设计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污水流量、水质、颗粒物的特性、沉砂池的结构形式等。
一、设计参数的确定1.污水流量沉砂池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污水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污水量。
污水流量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或根据相关资料估算得出。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污水流量的变化范围,以确定沉砂池的处理能力。
2.水质沉砂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污水的水质,包括悬浮物的浓度、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有机物的含量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沉砂池的处理效果和结构形式。
3.颗粒物的特性沉砂池中需要去除的主要是无机颗粒物质,如砂粒、砾石等。
这些颗粒物的密度、粒径、形状等特性对沉砂池的设计有很大影响。
例如,密度大的颗粒物容易沉降,而密度小的颗粒物则需要更长的沉降时间。
4.沉砂池的结构形式沉砂池有多种结构形式,包括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等。
不同结构形式的沉砂池在处理效果、占地面积、投资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二、设计计算1.沉砂池容积的计算沉砂池的容积需要根据污水流量和沉降时间来确定。
沉降时间是指颗粒物在沉砂池中沉降所需的时间,一般根据颗粒物的特性和水质来确定。
容积计算公式为:V = Q × t其中,V为沉砂池容积,Q为污水流量,t为沉降时间。
2.沉砂池面积的计算沉砂池的面积需要根据容积和有效水深来确定。
有效水深是指沉砂池中水深的最大值,一般根据结构形式和水力条件来确定。
面积计算公式为:A = V / h其中,A为沉砂池面积,h为有效水深。
3.沉砂池长宽比的确定沉砂池的长宽比需要根据结构形式和水力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平流式沉砂池的长宽比为3~5,竖流式沉砂池的长宽比为1~2。
长宽比的合理取值可以提高沉砂池的处理效果和水力稳定性。
4.沉砂池出水口高度的确定沉砂池的出水口高度需要根据沉降时间和有效水深来确定。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泵前中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104m3/d=578.7L/s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2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2.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2)栅条间隙数(取n=48)(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48-1)+0.02×48=1.43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其中ε=β(s/e)4/3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64+0.3=0.94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64+0.103+0.3=1.04(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77/tanα=0.206+0.103+0.5+1.0+0.77/tan60°=2.35m(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1.79m3/d>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二、污水提升泵房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578.7L/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2.泵房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入旋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砂滤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入神仙沟。
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高程计算。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式中一一格栅槽宽度(m);
S――每跟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S=0.01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式中——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进水明渠宽度(m;
渐宽处角度(°),一般采用10°〜30
设计中=1.27m,=20°,此时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67m/s,介于0.4〜0.9m/s之间。
1.格栅间隙数
式中一一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3
Q――最大设计流量(m /s);
――格栅倾角(°);
b――栅条净间距(m);
h——栅前水深(m);
v――过栅流速(m/s),宜采用0.6〜1.0m/s。
栅前水深:根据水力最优断面公式计算得,0.57=X0.7/2,=1.28m ,/2=0.64m
设计中取=0.64m,0.9m/s,0.02m,60°。
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
式中一一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m;
——渐窄处角度(°),。
设计中=1.27m,=20°。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式中——水头损失(m;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
――格栅受污染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采用=3。
因栅条为矩形截面,取=2.41o
6.栅后明渠总高度
式中 一一栅后明渠总高度(m);
(三)平面布置67
十七、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68
(一)主要任务68
(二)高程布置的原则68
(三)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68
参考文献72
第一部分污水处理
一、
格栅按照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3
Q=8.16万m/d=944.4L/s
总变化系数=1.2,Qmax=944.4X1.2=1133.28 L/s
污水处理厂工程(细格栅、提升泵站及平流沉砂池)计算书

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计算书子项名称:--细格栅、提升泵站及平流沉砂池专业:计算:校对:审核:一、设计规模本次厂区近期规模(2020年)0.1×104m3/d,Kz=2.11,远期期工程总规模(2030年)0.2×104m3/d,Kz=1.93。
二、设计计算1、近期处理水量:最大时处理水量:0.1×104×2.11=2110m3/d=87.91m3/h=0.024m3/s平时处理水量:0.1×104m3/d=41.67m3/h=0.012m3/s2、远期期处理水量:最大时处理水量:0.2×104×1.93=3860 m3/d=160.83m3/h=0.045m3/s平时处理水量:0.2×104m3/d=83.33m3/h=0.023m3/s三、设计计算本工程设一组细格栅,采用提篮格栅。
1.细格栅远期最大处理水量:Q max=3860m3/d,分两格,每格Q1=1930m3/d=0.022m3/s远期平时处理水量:Q平时=2000m3/d,分两格,每格Q2=1000m3/d=0.012m3/s近期最大时处理水量:Q max =2110 m3/d,单格运行,每格=0.024 m3/s近期平时处理水量:Q平时=1000 m3/d,单格运行,每格=0.012m3/s所以每格过水流量为1000~2110m3/d,据此选型号为HF700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机,格栅间隙b=20mm,允许过栅流量800~2600m3/d,过栅流速v=0.5~1.0m/s,安装角度α=75º,电机功率1.1kW,渠宽700mm,栅前水位1.00m,过栅水头损失取0.10m。
粗格栅:栅条间隙b=20mm,栅条宽度S=10mm,渠宽B’=700mm;栅槽有效宽度B=700-100=600mm,格栅安装角度75o,经计算得:B=S(n-1)+bn,B Sns b+=+=20.3取栅条间隙数:n=21,栅前水深:h=1.0m;校核栅前渠道内实际流速:v=Q max√sin∝bnℎ=0.55m/s根据厂家提供资料,取h1=0.1m,则栅后水深为:1.0-0.1=0.9m;设栅渣量为每1000m3污水产0.05m3,估算每日栅渣量(近期)W =Q max ×W 1×86400K z ×1000=0.05m 3/d ;2. 提升泵站水泵选型出水采用水泵进行提升,进入旋流沉砂池出水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流沉砂池设计计算
按表选型 进水渠宽度 出水渠宽度 沉砂区底坡 沉砂区水深 进水渠水深 表面负荷 沉砂区体 C/m D/m 度G/m J/m H/m m3/(m2·h) 积V(m3) 0.46 0.91 0.4 0.8 0.38 134.7651468 4.646803 0.46 0.91 0.4 1 0.38 134.7651468 5.5743425
旋流沉砂池设计
设计流量Q 最大设计流量 变化系数 (m3/h) Qmax(m3/h) 833.3333333 1.5 1250 833.3333333 1.5 1250 座数 2 2 单座流量 沉砂池直径 贮砂区直径 (m3/h) A/m B/m 625 2.43 0.91 625 2.43 0.91
设计参数:
1、沉砂池水力表面负荷不大于200m3/(m2·h),最高时流量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30s。沉砂 2、进水渠道直段长度应为渠道宽的7倍,并且不小于4.5m,以创造平稳的进水条件。 3、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情况下为0.6~0.9m/s,在最小流量时大于0.15m/s; 4、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大于270°,以防止短流。出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的2倍,直线 5、沉砂区与贮砂区的过渡段应有不小于25°的坡度,以利于砂粒滑入贮砂区。贮砂区底部锥斗 6、沉砂池前应设格栅。沉砂池下游设堰板,以便保持沉砂池内所需的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按表选
旋流式沉砂池规格
设计水量/(m3/h) 沉砂池直径A/m 贮砂区直径B/m 进水渠宽度C/m 出水渠宽度D/m 锥斗底径E/m 贮砂区深度F/m 沉砂区底坡度G/m 进水渠水深H/m 沉砂区水深J/m 超高K/m 沉砂区深度L/m 驱动机构/W 桨板转速/(N/min) 180 1.83 0.91 0.31 0.61 0.31 1.52 0.3 0.2 0.8 0.3 1.1 0.56 20 360 2.13 0.91 0.38 0.76 0.31 1.52 0.3 0.25 0.8 0.3 1.1 0.86 20 720 2.43 0.91 0.46 0.91 0.31 1.52 0.4 0.38 0.8 0.35 1.15 0.86 20 1080 3.05 1.52 0.61 1.22 0.46 1.68 0.45 0.45 1 0.35 1.35 0.75 14 1980 3.65 1.52 0.72 1.52 0.46 2.03 0.6 0.65 1.1 0.35 1.45 0.75 14 3170 4.87 1.52 1.07 2.13 0.46 2.08 1 0.75 1.45 0.4 1.85 1.5 13
停留时间不小于30s。沉砂区水深1.0~1.2m,径深比控制在2.0~2.5。 稳的进水条件。 最小流量时大于0.15m/s;但最大流量时不大于1.2m/s。 度为进水渠道的2倍,直线段不小于出水渠道宽度。 入贮砂区。贮砂区底部锥斗坡度不小于45°。 的水位。
<30s需要调整 停留时间 进水渠流速V1 出水渠流速V2 HRT(s) (m/s) (m/s) 26.765585 0.993198576 0.502056423 32.108213 0.993198576 0.502056423
4750 5.48 1.52 1.22 2.44 0.55 2.13 1 0.95 1.45 0.4 1.85 1.5 13
6300 5.8 1.52 1.37 2.74 0.55 2.44 1.3 1.1 1.5 0.45 1.95 1.5 13
7200 6.1 1.83 1.68 3.35 0.55 2.44 1.3 1.1 1.5 0.45 1.95 1.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