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调查报告2篇

合集下载

贵州调查报告

贵州调查报告

贵州调查报告贵州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素有“山水秀丽、民族众多”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贵州省内一些地方频繁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贵州省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揭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经济发展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贵州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如煤炭、铝土矿等,这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其次,贵州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对此,我们建议贵州省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加强农村经济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教育问题贵州省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调查发现,贵州省内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等问题。

此外,贵州省的教育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考成绩相对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贵州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四、医疗保障贵州省的医疗保障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发现,贵州省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数量不足,导致了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贵州省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贵州省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医生的数量,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

五、民生问题贵州省的民生问题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

调查发现,贵州省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此外,贵州省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够到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贵州省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六、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贵州省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贵州农产品的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农产品的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农产品的调查报告范文1. 引言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贵州省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贵州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贵州省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进行调研,我们对贵州省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产业结构、销售渠道和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2. 贵州省农产品的现状2.1 供需情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种类繁多。

总体来说,贵州省农产品的供应能力较为充足,能够满足本地需求。

然而,由于贵州省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质量控制和物流配送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农产品的质量无法稳定保持,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2.2 产业结构贵州省农产品的产业结构相对分散,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畜牧养殖为主。

其中,茶叶、红心猕猴桃、山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有着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

2.3 销售渠道贵州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和超市。

农贸市场是贵州省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但存在着销售环节多、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超市的销售渠道逐渐增加,但对于贵州省一些特色农产品来说,超市的销售渠道尚未完全开发。

2.4 农产品品质贵州省农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和质量控制。

由于贵州省地势复杂,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导致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品质差异较大。

3. 贵州省农产品的问题与挑战3.1 缺乏科技支撑贵州省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普遍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缺乏科技支撑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和品质不稳定。

3.2 市场营销不足目前贵州省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营销手段相对简单,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和营销策略。

同时,贵州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也相对滞后,无法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3.3 物流配送问题由于贵州省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以及农产品的产地和销售地相距较远,导致贵州省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困难。

物流成本高以及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损等问题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4. 发展建议4.1 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大对贵州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地域文化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地域文化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地域文化篇一:贵州地域文化参考答案贵州省情资料1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是: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答案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答案是: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答案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答案是: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答案是: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答案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答案是: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的水系是:()A、清水江水系B、都柳江水系C、沅江水系D、红水河水系答案是: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答案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贵州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内容

贵州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内容

贵州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内容贵州调研报告范文:调研主题:贵州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自然风景秀丽、民族众多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贵州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提升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旅游资源丰富贵州省地理位置独特,地势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特点明显,涌现出众多的奇峰、溶洞、地下河等景观,如黄果树瀑布、百里杜鹃、花溪景区等。

此外,贵州省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如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光体验。

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贵州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目前,贵州省的交通、酒店、旅游购物等设施逐渐完善,各类旅游线路得以开发,并提供了多种价格档次的酒店供游客选择。

此外,贵州省还有多家旅行社和导游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方便游客的出行。

三、旅游业表现突出贵州省旅游业近年来表现出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贵州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

此外,贵州省还成功举办了多个国际和国内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媒体的关注。

贵州省的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旅游业面临挑战贵州省旅游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一些景区存在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问题,对景区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景区的服务水平不够高、景区导览解说能力有限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再次,贵州省的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外部游客对贵州旅游的认知度不高。

结论: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贵州省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贵州调查报告

贵州调查报告

贵州调查报告
根据我们的贵州调查报告,以下是关于贵州的一些重要发现和数据:
1. 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

贵州的GDP增速连续几年都位于
全国前列,2019年全省GDP超过了1.7万亿元。

2. 产业结构:贵州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茶叶、烟草和水果是贵州的重要农产品;工业方面,煤炭、矿产、电力、冶金等行业较为发达;服务业方面,旅游业和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

3. 贫困问题:贵州是中国相对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在最近几年,贵州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贵州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要胜利。

4. 旅游资源:贵州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

黄果树瀑布、荔波花海、贵阳花果园等景点备受好评。

此外,贵州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探索。

5. 交通建设:贵州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较为完善。

高速公路网络逐渐完善,贵阳机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

总的来说,贵州在经济、旅游和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和贫困
问题等。

贵州政府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贵州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贵州”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家乡的社会调查报告一.实践目的:通过对浏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从而体现出浏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为浏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经验。

并为将来浏阳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二.实践安排:1.实践途径: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②电话访问2.实践时间: 20xx年11月—12月3.实践地点:沈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三.实践调查背景:湖南省浏阳市,近几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得力,使全市特色经济傲视群雄,城镇建设独步三湘,财政收入、外贸出口跃居全国百强,其主要”奥秘”在于浏阳市委、市政府”建整到村、扶贫到户”。

从1994年冬季开始,浏阳市委、市政府采用”领导联村、单位包村、队员驻村”等措施,先后抽调党员干部1026人,筹备扶贫资金11258.6万元、在全市布点482个村次,占行政村数的60.65%,并使其中218个村经济发展迈进省市先进行列,139个村成为小康示范村。

四.实践调查内容:1.浏阳市的变化:一曲悠扬动听的《浏阳河》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地钟灵而生曲,曲因地而扬名。

浏阳,是一个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地方。

浏阳这几年飞速发展,得益于“三个一”。

一是修筑了一条高等级公路,贷款筹资2.7亿元,架桥36座,打通隧道4000米,将长沙到浏阳3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1个小时,而且离机场只有30多分钟的路程。

二是得益于建了一个五星级的“神龙”宾馆,长沙的市民休闲可以到浏阳,吃住方便。

三是人民银行促进、帮助浏阳市建设了一个金融安全区,当地的商业银行和辖外的金融机构可以放心向浏阳投放资金,有力撬动了经济的腾飞,实现了“经济活,金融活;金融活,经济活”的良性循环。

2.近年来,浏阳坚持以信用建设为核心的创安工作,创安工作给当地经济、金融、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讲信用,打造“诚信浏阳”,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正在深深扎根于浏阳大地。

贵州旅游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贵州旅游的调查研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体验,为进一步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贵州旅游资源概述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壮丽的山川、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贵州还以其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如侗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风俗、音乐、舞蹈等独特的文化元素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三、游客调查结果1. 游客来源通过对贵州旅游景点的调查,我们发现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各地,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居民。

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游客,他们对贵州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游客需求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游客对贵州旅游的期望和需求。

大多数游客表示,他们希望能够亲身感受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体验项目,如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

此外,游客还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手工艺品。

3. 旅游体验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游客对贵州旅游的整体体验。

大多数游客对贵州的风景和民族文化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贵州的自然风光独特而壮丽,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然而,一些游客也提到了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服务质量不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四、贵州旅游业发展建议基于对贵州旅游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1. 提升交通便利性:加大对贵州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道路、机场和火车站等交通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

2. 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更多的户外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满足游客对于亲身体验的需求。

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展示,推出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点省份,贵州省能源供应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贵州省能源现状和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能源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能源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访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我们走访了贵州省各地的能源相关企业和单位,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产业基地。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二、能源现状贵州省是中国的能源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

煤炭是贵州省主要的能源来源,占据了能源消费的大部分比重。

此外,贵州省的水电和风电也得到了较多的发展。

虽然贵州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备很大潜力,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贵州省的能源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过度依赖煤炭会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贵州省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

其次,贵州省在能源消费方面存在浪费现象。

许多企业和居民在能源使用中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情况,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损害,也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资源。

贵州省需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贵州省在能源供应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贵阳市等地的能源供应相对充足,但一些偏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不足,甚至出现了停电现象。

贵州省应该加强能源调度和配送,确保全省范围内的能源供应均衡。

三、问题分析贵州省能源问题的存在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贵州省的能源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

在能源规划上,贵州省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

在能源管理上,贵州省需要加强对能源企业和居民的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贵州省的能源供应和分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贵州省一些偏远地区的能源供应存在困难。

贵州省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能源支持,建设更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调查报告2篇本文目录1.贵州调查报告2.贵州省修文县扎佐镇和平村社会调查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务工增收的同时,开扩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却给当地社会带来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等新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对此,市关工委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关爱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今年四至五月,市关工委又组织2个调研组,6位同志(每组3人)到全市县(区)、乡(镇)、村、校进行专题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一起,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作法和经验、对策和建议等再次进行认真研讨。

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现状和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万多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左右。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居多。

据关岭、紫云等县的初略统计,他们外出的农民工每年仅从邮局汇回的钱就相当于全年县级财政的总收入。

有的县初略估算,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总收入要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部分乡(镇)、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了解,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年总收入大大超过乡(镇)财政年总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

这样可观的经济收入,不但体现了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助推了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从长远分析,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趋势将会持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将会越来越多。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还留在原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亲友等照料,少数的由哥哥姐姐带着。

据统计,全市15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共计71075人,绝大多数在当地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就读。

另外,尚有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分散在各县(区)的学校就读,少数夫妻双方外出务工将子女带到外地就读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统计。

据平坝县关工委统计,全县“留守儿童”9265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24.3%,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4%;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占85%,托付亲朋好友监护的占10%,和兄弟姊妹一起独自生活的占5%。

普定县“留守儿童”在中学读书的占中学生总数的15%,在小学读书的占小学生总数的22%。

镇宁自治县有留守儿童7322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3177人,单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学就读的1254人,在小学就读的4898人,1-6周岁的尚有1170人。

关岭自治县有留守儿童9079人,流动人口儿童134人,孤苦儿童526人,就读初中的2834人,就读小学的5852人,在学前班或幼儿园的882人,在关索一小特教部(残疾和聋哑)就读的有33人。

紫云自治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19%,隔代监管的占71.36%;亲朋好友监管的占8.85%,尚有2748人与兄弟姊妹同住或独自生活,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0%。

儿童,这是一个需要成年人帮助的群体。

孩子们的成长,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

这些留守儿童被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管,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带来的诸多难题,为社会所牵挂。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亲情缺失,普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碍。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一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

“留守儿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儿童”编有山歌对唱,甲唱“太阳出来红彤彤,父母打工在广东;半夜梦里来相会,醒来眼前一场空。

”乙对“月亮出来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渐江;半夜梦里来相聚,醒来两眼泪汪汪。

”这就是他们思念父母的真实写照。

平坝县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通信率达不到每月一次。

多数留守儿童亲情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普定县马场镇、化处镇普遍反映,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渴望与亲人交流,但父母难以顾及,造成了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现为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等。

水母小学学生李康艳、石林等,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心明显不足等。

性格呈现病态或畸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

一些学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却不告诉监护人或老师。

平坝县一个姓王的小学生,是个很听话又节俭的乖孩子,有一段时间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强迫王某索要“保护费”,王某只有硬着头皮一次次向爷爷要,直到爷爷产生疑心,跟踪去了学校,这才发现他要钱的目的。

二是自卑感增强,总觉低人一等。

一位留守儿童说,他最怕学校召开家长会,最怕在外面遇见自己的同学和父母亲热,为了躲避这一切,他从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玩。

三是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

平坝县某学校调研显示,在一些留守学生眼里,同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惹得起的”,一种是“惹不起的”。

对惹得起的,他们就欺负人,对惹不起的他们就被欺负。

由于缺乏爱心,他们对人往往显得冷漠,不肯融入集体生活,不善关心和帮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道德行为失控。

在各县(区)的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成绩一般都处于中、下等,与一般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有的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据紫云自治县火花乡的调查显示,由于从小疏于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有50%的“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作业,有74%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下滑,8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绩较好的仅占2%。

西秀区旧州镇某完小有“留守儿童”206名,其学习成绩差的182名,其余24名成绩一般。

平坝县夏云小学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主要学科成绩仅在30-40分。

由于家庭主体——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数“留守儿童”变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差,经常迟到、早退、缺旷,违犯校规校纪的情况比较严重。

生活习惯差,说脏话、粗话,抽烟喝酒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上网成隐或沉溺于网吧,钱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

据平坝县一些学校调查,留守儿童早恋现象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由于监管不严,一些留守儿童接触了淫秽印刷品和音像制品,而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其诱惑,致使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行为上走上岐途,甚至违法犯罪。

普定县水母小学学生石××,学习上从原来的“三好生”变成了差生,行为上从优秀学生变成了后进生,他时常拉帮结伙,夜晚到处东游西荡,甚至放火烧教室门等,还经常邀集一些学生看淫秽光蝶以及经常逃学等。

据调查,紫云县火花乡的留守儿童中,有30%的有打架斗殴经历,有15%的有破坏公共财物和偷人财物等不良行为,如火花小学有二名学生经常在夜间串到农户田间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监护缺失,生活的负担加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根据各县(区)的调查统计“留守儿童”80%以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属隔代监护,20%左右托亲朋寄养,属代理监护,少数与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独自生活,处于无成年人监护状态。

由于监护不到位或无法定监护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现诸多问题,使之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

据平坝县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由于监管不力,致使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加之受不良网络游戏和影视的影响,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拢引诱下,他们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参与者。

有的在学校闹事,欺压、抢劫低年级同学,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斗殴等。

平坝夏云小学调查,留守儿童独自在家玩耍,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火灾和触电事故时有发生;放学后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潜存隐患。

普定马场中学留守学生吴××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于大河之中,教训惨重。

二、作法和经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关工委积极协调配合,对“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工作。

其主要作法和经验是:(一)党委、政府重视。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此项工作。

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辛卫华亲自调研,并在常委会上研究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向全县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单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这些“特殊群体”捐资助困,奉献爱心。

县委、政府为此专门制定实施方案下发,规定副县级以上在职干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认养1-2人;科级干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认养1人;其他干部、职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励认养。

目前,县、乡两级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万元,对1762名留守、孤残、特困儿童建立了档案,逐步落实救助计划。

西秀区党委区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特殊群体”的工作。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要求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和解决好进校读书的具体问题。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余显祥、区长张本强先后在区关工委成立20周年座谈会、区关工委二届四次、五次全委全议上都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关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听取区关工委对“留守儿童”调研情况的汇报,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全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保障。

普定县马场镇、马官镇党委、政府的党委书记、镇长对“留守儿童”情况亲自调研,掌握实情,解决问题。

马场镇党委每年对特困“留守儿童”解决500元生活补助费。

马官镇成立了帮扶“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张发刚同志亲自任组长,制定帮扶“留守儿童”实施意见,下发各村、校和有关部门执行;请省心理专家曹维希作“留守儿童心理畸形发展不容忽视”的专题报告;组织对全镇“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建立档案;鼓励全社会捐资对特困“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代理家长培训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

去年以来,各级关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同时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见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