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合集下载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申论作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申论作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申论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事儿。

这大湾区啊,就像是一颗正在被精心雕琢的超级明珠,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和潜力,吸引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为啥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呢?这就好比咱们家里有三个超棒的孩子,广东就像是个踏实能干、充满活力的大哥,香港呢,是个见多识广、洋气时尚的二哥,澳门则像个精致优雅、别具特色的小妹。

这仨要是联手起来,那可不得了。

从经济上讲,大湾区那是拥有巨大的优势。

广东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无数的工厂就像一个个小引擎,推动着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香港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那可是玩钱的高手,在金融运作、国际投资等方面经验丰富得很。

澳门呢,旅游业和娱乐业搞得有声有色,是全球游客向往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把这三个地方的经济优势整合起来,就像是打造了一个超级经济战舰。

企业可以在这里轻松地找到资金支持、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制造资源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

比如说,一个科技创业公司,在广东进行研发和小批量生产,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场融资扩大规模,再借助澳门的旅游窗口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产品,那发展速度简直就像火箭一样快。

再说人才方面,大湾区就像一块超级大的磁石。

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

香港和澳门有着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广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呢,也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当这些人才汇聚到大湾区,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融,就像一场盛大的创意派对。

不同的创意和想法相互激发,创新的火花就会不停地冒出来。

就像在一个科技创新园区里,来自香港的市场营销专家、广东的技术工程师和澳门的创意设计师坐在一起,为一个新的智能产品出谋划策,那这个产品想不火都难。

但是呢,推动大湾区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在走一条布满小石子的路。

这三个地区毕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管理模式。

就好比三个人各有各的生活习惯,要想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和睦相处,就得互相磨合。

描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

描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

描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所组成的一个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经济发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级的经济中心之一、该地区拥有庞大的经济总量和较高的人均GDP,具有较高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

广东省和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先进的制造业、金融业、贸易业和服务业等。

2.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之间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该地区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在区域内,相关地区可以通过互利合作实现互补优势,推动资源的流动和有效利用。

3.高科技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特色。

该地区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创新型企业,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投资。

粤港澳大湾区将以创新为引擎,打造世界级创新创意中心,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4.国际交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此外,澳门也是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和娱乐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和投资。

5.生态环境: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此外,该地区还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和改善,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具有经济发达、区域合作、高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和生态环境等特点。

该地区将继续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1. 引言1.1 大湾区概述大湾区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港澳三地,即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融合发展的区域。

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湾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中心。

大湾区的发展得益于三地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贸枢纽,具有先进的金融和法律体系;澳门则是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地互补优势,形成了大湾区独特的发展格局。

大湾区的建设不仅将提升三地经济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华南地区的发展。

未来,大湾区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机制,加快推进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努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大湾区发展背景大湾区,即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构成的一个区域。

这一地区地处中国南部,毗邻世界级城市香港和澳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

大湾区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经济增长引擎,广东省在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也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经济特色。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旨在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丰富多彩,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元素,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

在全球化和经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大湾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跨地区协同发展,是当前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政策支持与机遇政策支持与机遇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大湾区各地区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一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旨在推进三角洲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交流与合作。

以下是几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
1.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条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被誉为“世界之最”。

大桥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工程技术的飞跃。

2. 香港科技大学的设立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校在材料、电子、金融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珠海横琴岛的开发
珠海横琴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开发项目,岛上有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横琴岛的开发和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4. 深圳的快速发展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深圳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这些故事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活力,也中国近年来的强劲发展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合作示范区,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地区组成。

这一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具备了许多优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

第一,地理位置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它连接了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以及世界各地,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门户。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的重要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

第二,产业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科技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

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省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资源,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香港则是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力和资金流动性。

澳门则以旅游和娱乐业为主要产业,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魅力。

这些产业互补性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第三,人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才储备丰富。

香港和澳门则是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和高端人才。

这些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科技创新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

广东拥有多所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

香港和澳门则拥有先进的科技研发平台和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这些优势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全球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第五,交通网络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发达,便捷高效。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网络,连接了各个城市和地区。

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粤港澳之间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效率。

这为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了许多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多样化、人才丰富、科技创新先进、交通网络发达等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

粤港澳合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计划

国际化发展:大湾区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 系,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企业走向国际化。
重点发展产业与领域
金融业:支持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金融业,提升金融业对大湾区经济发 展的支撑作用。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现代服务业:支持大湾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专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
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 兴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创新驱动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
土壤修复与保护: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防止污染扩散。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地区提供经济补偿,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相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对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促进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湾区国际竞争力,提升 国际形象
提升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吸 引人才和企业入驻
保障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 括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合作、完善 法律法规等,以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的合 作顺利进行。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为大湾 区内的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 升级和科技创新。
人才支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大湾区工作和生 活,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保障。
空气质量:部分城市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水质:部分水域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土壤质量: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该区域的合作和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该区域的合作和发展规划

科技创新规划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 科技创新人才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 级和创新发展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 新的国际竞争力
交通建设规划
建设高速铁路:连接大湾区各城市,提高交通效率 建设跨海大桥:连接大湾区两岸,促进经济交流 建设地铁网络: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便利性 建设航空枢纽:提升大湾区航空运输能力,促进国际交流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标: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大湾区 措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区域:珠江三角洲、深圳湾、香港岛等 合作机制: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大湾区合作机制
政策协调机制
建立大湾区政 策协调机制, 加强政策沟通
和协调
推动大湾区内 各城市之间的 政策对接和合
国际合作目标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本,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加强与国际城市的合作,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城市群的典范
大湾区发展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大湾区发展 资金保障: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湾区项目建设 人才保障:政府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到大湾区发展 法律保障: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大湾区发展权益
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 大湾区内人才流动
加强教育合作,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培 养应用型人才
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美国7家大银行中的6家,2900多家世界金融、 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机构均设于此,成为世 界金融的心脏。纽约的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 1/5,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1/3。全美最大的500家 公司,1/3以上的总部设在纽约湾区。纽约湾区可 称为“金融湾区”。
东京湾区“产业湾区”
日本的东京湾区聚 集了日本1/3人口、 2/3经济总量、3/4工 业产值,成为日本最 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 际金融中心、交通中 心、商贸中心和消费 中心。 在东京湾的沿岸,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 个港口首尾相连,形成马蹄形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在庞大港口群的带动下, 东京湾地区逐步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 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日本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有50%设于湾 区,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均设于此地。东京湾区可称为 “产业湾区”。 东京湾区有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湾区内80-90%通勤客运依赖轨道交 通。
LOGO
第一梯队:香港、深圳、广州 第二梯队:佛山、东莞 第三梯队:惠州、中山、澳门、 珠海、江门、肇庆
第一梯队比较及分工
香港
金 经济总量2.25万亿 融 目前 湾区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港 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箱 口 目前 国际中转港 金 融 经济总量1.945万亿 目前 南中国内地证券业、股份制银行和对接香港的金融中心
• 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 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 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是国 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 间载体。 湾区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珠三角各城市的 融合,包括社保、交通、医疗等方面的互通互 认。另一方面是促进合理分工协作,避免内耗 和重复建设,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级城市的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湾区“创新走廊”与西部湾区“创新走廊”:在科技创 新领域东部湾区的发展明显领先与西部湾区,随着区域的融 合,西部湾区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发展特征】城市群分组融合、产业优势互补,均衡发展或带动西岸城市步 入快速通道,将夯实珠海作为珠西核心城市的地位
肇庆
广州
惠州
佛山
东莞
中山
深圳
创新金融服务:专业性生产基地的出现已催生出大量的金融 服务、生产性服务需求,将完善“金融中心-期货交易、金 融后台和离岸结算中心-风投和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服务外包 和金融后台基地“的金融产业链。
科技创新:在珠江东西两岸次级湾区构筑“创新走廊”,形 成“研发总部-研发孵化-中试转化”的完整功能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
【全球第四大湾区】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 的领头羊,粤港澳将比肩世界知名三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及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银行的一个数据曾经显示,
全球经济总量中的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 产业呈现高端化特征,服务业占比80%以上。
占地:5.6万平方公里 人口:6671万人 GDP:1.36万亿 代表产业:金融、航运、电 子、互联网
江门
珠海 澳门
香港
城市名称 香港 深圳 东莞 惠州 广州 佛山 肇庆 珠海 中山 江门 澳门
城市特征
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 中心
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
制造业中心(外贸型)
电子制造和石油化工为支柱
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 物流中心
制造业中心(内贸型)
地域广阔,有望通过城市群融合 在制造也方面取得突破
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示意图
“三核、三区、三湾”的空间结构 “三核”
由深港、广佛和珠澳构成,作为珠三角的 核心引擎;
“三区”
由以深港+莞惠、广佛+肇清、珠澳+中江 构成 ,形成内部梯度集聚、外部高能释 放的大湾区;
“三湾”
15公里核心湾区为都市核心区:承担中央 活动区、中央商务区等国际服务主体功 能;
“三核三辅”为目标的机场群 “三核”:广州、深圳、香港机
场,形成适度差异化的三大国际 航空枢纽; “三辅”:莲溪机场(银洲湖-鹤 州附近新址)、惠州机场和珠海澳门组合机场,其中惠州机场、 莲溪机场作为珠江东西两岸的第 二机场。
多维度交通融合
【跨海交通群】多条跨海交通线路的建设,将实质性地促进珠江东西两岸的交流, 为西岸城市承接高端产业资源打开通道
共享优质 生活圈
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形成以香港为龙头, 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 沙、前海、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
共享金融 核心圈
圈。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Add text
建利益共 享产业链
打造全球 创新高地
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型 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发展成为 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发展历程】经多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迈入以宏观经济战略为导向的区域整合 时代,推动湾区各大城市更深、更广的合作发展
1978年-2000年
2001年-2013年
2014年至今
前店后厂,产业垂直整合
产业发展:香港的制造业随着 成本的上升,而向广东北移, 将珠江三角洲作为生产基地;
产业特征:香港主要发展服务 业,广东主要发展制造业的产 业地域分工模式。
服务业为核心经济整合
产业发展:粤港澳合作着眼于 突破单纯的产业合作局限,向 纵深化发展;
产业特征:鉴于粤港澳三方优 势互补性特征,在此阶段的合 作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尤其 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作不 断。
以宏观经济战略为依托,整合区 域
产业发展: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 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发展以宏观 经济战略为导向的区域整合时代;
大铲湾码头
妈湾港 赤湾港
蛇口港
深圳港
盐田港
维多利亚港
香港港
深圳港:以外贸干线集装箱业 务为主,少量内贸集装箱业务。
香港港:航运中心、贸易自由 港、全球供应链上的主要枢纽港, 以外贸干线集装箱业务为主。
广州
现状:虎门大桥是陆路上连通珠海、中山这些珠江西岸城市与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的唯一通道;且虎门大桥处于长期拥堵 状态。
佛山
虎门二桥
东莞
虎门大桥
中山
深圳
深中通道
珠海 澳门
港珠澳大桥
道路名称
深中通道
港珠澳大桥
虎门二桥
长度
24公里
50公里
12.89公里
深圳机场片区与中山 起始地点
翠亨新区
香港大屿山至珠海 拱北及澳门
30公里次湾区安排都市副中心:承担科技 创新、门户枢纽和综合服务等主体功能;
50公里外部湾区:安排产业新城、科技社 区、旅游开发区等主体功能。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呈现特色分明的三条产业发展带,随着大湾区的 战略的实施将加强东岸发达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东岸知识密 广州东部和中部-东莞-深圳等东岸 集型产业带 地区
连通港澳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 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器机械、纺织服装、现金装备 等制造也
传统制造业为主
博彩娱乐业为支柱带动投资发展
三、多维度交通融合
多维度交通融合 【航空枢纽】大湾区作为全球性生产组织、国际贸易中心,拥有全球网络的国际 枢纽机场和国际航运中心,同时拥有与内陆腹地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
南沙东涌至东 莞沙田镇
通车时间 预计2024年通车
预计2017年底通 车
预计2019年通 车
香港
节约时长
深圳至中山由原来的2 小时缩减为半小时, 至珠海由原来的2个半 小时缩减为1小时
由香港到珠海的3 小时缩减为半小时
——
备注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广 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 立交,便捷抵沿江高 速和机荷高速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 大桥,将成为大湾 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线
产业特征:更随着“一带一路”的战 略推进了粤港澳在跨境金融、航运物 流、服务贸易等领域更深远的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思路】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的六大思路
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 合交通体系。
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体系,推进社会协同治理,把粤港澳大湾 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 城市群。
坭洲水道桥以 1688米跨径位 列钢箱梁悬索 桥世界第一
多维度交通融合
【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与高铁极大地增加区域交通的便利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
江门
广州南站
东涌站 顺德
小揽
中山
东莞
光明站 深圳北站
福田站
珠海北
明珠站 前山站 珠海站
西九龙站
现有高铁
阳江
规划高铁
城际轨道
多维度交通融合
【港口经济】珠海与香港、深圳、广州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金三角”港口格局, 差异化发展,珠海为珠西制造业基地提供商贸的对外窗口
黄埔港
广州内港港区
新沙港
广州港
南沙港
珠海港:粤西区域核心枢 纽港,综合性港口。
斗门港区 前山港
九洲港
湾仔码头 洪湾湾区
珠海港
高栏港
广州港:华南最大综合性枢纽 港,以内贸集装箱为主,外贸集 装箱业务主要集中南沙。
现代服务业 金融、专业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文化创意 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 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西岸技术密 广州北部和南部-佛山-中山-珠海等 集型产业带 西岸地区
现代服务业 物流、外包服务、教育服务 装备制造 汽车、核电、风电、航空 优势传统产业 家电、金属制品、纺织建材
沿海生态重 化型产业带
惠州-深圳-珠海-江门等沿海地区
先进制造业 石油化工、油气开采、医药生物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转型驱动力】辐射全球的现代服务中枢和世界级的产业创新中心的逐步形 成,为湾区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金融服务与国际交往功能
科技创新功能的现状特征
国际交往功能:项目3公里处已建成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与 广州、深圳在会展经济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带一
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神华 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
路”大开放 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打造CEPA
升级版。
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战略新兴产集群业。
粤港澳大湾区
【空间展格局】以政策为导向,加强珠江口岸核心区域的投资建设,辐射带动 环珠江口岸的发展,形成“三核、三区、三湾”的空间结构
占地:3.68万平方公里 人口:4347万人 GDP:1.8万亿 代表产业:装备制造、钢 铁、化工、物流
占地:1.79万平方公里 人口:715万人 GDP:0.8万亿 代表产业:电子、互联网、 生物
占地:2.15万平方公里 人口:2340万人 GDP:1.4万亿 代表产业:金融、航运、 计算机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