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经验交流材料.doc
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管理模式初探

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管理模式初探生态环境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人类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
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由于贵州属于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林业是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生态建设需求和林农经济收入矛盾日渐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直接关系到天保工程实施的成败,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矛盾,成为目前天保工程建设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实践,对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及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标签: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一、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现行的管理模式1.天保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1)天保工程区内,林业经营方式由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保护和发展生态为主转变,森林资源恢复和增长速度加快。
(2)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林业经营方向开始实行战略性调整,森林恢复和增长加快,生态建设正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的林业经营思想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林区经营由“独木支撑”向调整结构,多种经营转变,部分区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格局的转变,许多地方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下在逐步形成。
(4)植被建设由单纯的造林向造管并举转变,植树造林速度明显加快,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天保工程现行管理模式(1)部分地区虽然组建了护林组织,选拔招聘护林员,但护林员大多是村组干部,虽然村组干部有能力,但村委工作繁忙,造成既没护好林,也没管好村。
(2)部分地区把天保工程资金划拨到乡(镇),由乡(镇)组织实施,造成许多地段重复投资或两不管现象。
(3)部分地区打破林木所有权,集中管理,形成有林的林农没有责任心管理,管理的人因为不是自己的林木而责任心不强导致偷砍盗伐、乱砍滥伐、森林火灾时有发生。
浅谈南华县天保工程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南华县天保工程实施的措施与建议摘要:南华县天然林保护工程自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林业局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九字方针,紧紧围绕“完善体系、创新机制、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森林管护和资源培育为主线,以维护林区稳定和后续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林下资源培育开发和核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严格按照《南华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天保工程现状对策南华县一、南华县天保工程概况南华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部,地处东经100°43′至101°21′,北纬24°43′至25°22′之间。
东西最大距离64.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71.7公里,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28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1520个村民小组,南华县自1998年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全县249.98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南华县完成公益林建设34.35万亩,森林资源快速恢复,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48.7%提高到2010年末的65.86%,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林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4796万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94640万元,十年增长了89844万元,增长18.7倍,林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二、天保工程组织管理与实施措施分析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实施好天保工程,南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天保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于1998年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抽调懂业务技术,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全县天保工程规划和工程管理,各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实行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使天保工程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论凉山州木里林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经验和问题

提 高 2个 百 分点 。
技术负责和施工负责人责任制 , 鉴订责任书, 履行合同手续。 为加强工程建设 , 制订一系列管理办法建章建制 , 规范了工 程实施 , 包括《 木里林业局天保工程资金管理办法》 、 《 木里林 业局森林管护实施办法》 、 《 木里林业局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
营造林实施办法》 等。 2 . 2管理体 制 改革 , 适 应工 程 管理 需要 2 . 2 . 1 管理体制改革。 木里林业局为了适应天保工程实施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后 , 天然林全面停止采伐 , 累计减少
木材 消耗 2 2 0 万m , ,彻 底 扭 转 了长 期 过 量 消耗 天然 林 的局 面 。同时 , 通 过 森林 管 护 和公 益林 建 设 , 使 森林 面 积 、 蓄积 不
断增加 , 实现 了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 十多年来, 工程区有效 管护森林 2 4 2 0 0 0 h m 2 , 累计完成人 工造林 3 7 3 3 3 . 3 3 h m 2 、 飞播
1 . 3 生 态意识 深入 民心 , 促 进 了生 态文 明建设
发展 的需要 , 结合企业实际, 将原局机关设立 的 2 4 个处室和 部 门精 减 整合 为 7 个 职 能部 门 , 成立 6 个 营造 管 护处 , 设5 0
个 管护 站点 。
市县天保工程建设经验与对策建议

市县天保工程建设经验与对策建议一、主要经验X多年来,我市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工程管理政策,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查检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是:X.深化认识是前提。
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因此,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出动宣传车、设立标志牌、刷写标语、印发传单、会议培训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X.加强领导是关键。
天保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市逐级成立了分管市长(县、区长)为组长,林业、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天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县(区)林业局设立办公室,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县(区)与乡(镇、林场),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了各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X.创新发展是动力。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
我市国有林区不断加强内部改革,减员增效,实行效能化管理,实行岗位聘用制、职务聘任制,管理局机关、林场管理岗位分别压缩X%和X%,管理人员平均压缩X%左右,营造林岗位增加X%左右。
根据国有林场主要承担公益林管护的职责,把全市X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调动了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X.严格管护是重点。
我们始终把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作为天保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造林 、 育林给农 民提供 了一定劳动就业 岗位 , 同时还增加了
群 众 的收 入 。
总之 , 天保 工程 一 期 实 施 以来 , 现 了 森林 资源 稳 步 增 实 长 , 态环 境逐 步好 转 , 区经济 社会 发 展和 谐稳 定 , 生 林 天保 工 程 成效 显 著 , 受到社 会各 界好 评 。
减 少土壤 流失 量 17 0万 t 是促 进 了生物 多样 性 。 1 ; 二 通过植 被
恢 复 措施 的实施 , 物 种类 明显 增 多 , 植 特别 是 林 下 出现 了一 些 耐 阴 的灌 木 和草 本 植 物 , 成 了乔 、 、 结 构 比较 合 理 , 形 灌 草 水保 功能 较强 的林 分; 野生 动物物 种 数量 和种 群增 加 , 三是 多 年 不见 的 鸟类 已经 出现 , 猪 、 兔 等 野生 动 物种 群增 多 , 野 野 说
净增 5 3万 h 。 m ,活立木 蓄 积增 加到 8 8 m ,净 增 37 0万 4 万
1I T。
,
场设立天保管护站。县委 、 县政府把宣传发动与组织实施作
转入护林工作 , 天保资金 l0 10多万元 , 解决 了职工的工资和 养老、 医疗 、 工伤 、 失业 、 生育等五项保险补助 ; 二是林产 品公
司 下 岗职 工 转入 乡镇 天保 站 , 聘 为 天保 管 理 员 , 了稳 定 被 有
用钱 、 质为先 ” 的总体工作方针 , 精心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项 目, 完成 了各 项 目 任 务 , 标 取得 了阶段 性 成果 , 达到 了预 期 的 目的。1 年来镇巴县林业局 , 1 县天然林资源保护中心单位及 个 人 曾多次受 到市 以上 的表 彰和 奖励 。0 1 7 2 1 年 月县林 业局
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

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天保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天保工程建设面临众多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对策。
本文将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
天保工程是指为了防止城市低洼地带、再过江和沿海地带发生洪涝、台风、海浪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而建造的一系列设施,包括防洪、防风、防涝、防堵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工程。
建设天保工程经验汇总:1. 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在天保工程建设前期,应对建设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气候等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全面了解工程建设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 完善防御措施: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建设对应的防御措施。
比如,建设防洪堤坝、抗风固险工程以及进行城市排涝系统的优化和升级等。
3. 建设可靠、优质的工程:天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服务寿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天保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选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工程材料,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4. 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在天保工程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天保工程的监测和维护,保证其随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 充分发扬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天保工程建设需要实行全民参与和协力推进,充分发扬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天保工程的内容和意义,积极参与到天保工程建设和维护工作中。
针对天保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做以下对策:1. 技术规范:要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注重现代技术的应用,保证天保工程能够适应不同自然灾害的挑战和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
2. 审查机制:建立天保工程审查机制,通过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和技术合理性,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天保工程建设现状与对策

成 各 项 目标 任 务 , 得阶 段 性成 果 , 到和 超 过 预期 目标 。 取 达 镇 巴 县 先 后获 得 “ 国 造林 绿 化 先 进 集 体 ” “ 级 园林 县 全 、省
城 ”“ 、 绿化模 范 县 ” 荣誉 称号 , 巴 县林 业局 、 巴县 天然 等 镇 镇 林 资源保 护 中心 分别 被陕 西 省林 业厅 和汉 中 市人 民政府 授 予 “ 期天然林 保 护工程 先进 单位 ” 一 。
资源 1 18 33h 完 成 天保 工 程 投 资 719万 元 。 9 5 . m ; I 天保 一
水 平 计 算 , 保 一期 工 程 吸收 二 氧化 碳 5 9万 t释 放 氧气 天 8 ,
4 6万 t 8 。
期 工程 , 县委 、 府 的领 导 和省 、 林 业 主管 部 门 的大 力 在 政 市 关 心 支持 下 , 、 县 乡密切 配 合 , 照 “ 管 林 、 用 钱 、 为 按 严 慎 质 先” 的总 体 工 作方 针 . 精心 组 织 实施 天 保 工程 项 目 , 全面 完
13 社 会保 障不 断完善 。 场职 工收 入稳 步增 长 . 林 天 保工 程实 施 以来 , 改 善林 区民生 、 对 构建 和 谐社 会发
挥 了 重要 作 用 。 场 职工 转入 造林 护林 工 作 , 了稳定 的收 林 有 入 来源 。 一是 国有林 场 10多名 职 工转入 护林 工作 , 保 资 3 天 金解 决了职 工的工 资和 养老 、 医疗 、 工伤 、 业 、 育 5项保 失 生 险补 助 : 二是 林产 品公 司下岗 职工 转入 乡镇 天保 站 , 聘 为 被 天保 管 理 员 , 有了 稳 定 的收 入 ; 是 2 三 4个 乡镇 的 8 0名 村 0 干部 被聘 为 护林 员 , 人 每年 发放 补 助 1 0 每 0元 ; 3 四是 公 益 林 建 设 的造林 、 育林 给农 民提 供 了一定 的 劳动 就业 岗位 , 增 加 了群 众 的收 入 ; 是 国有林 场 利 用 自身优 势发 展 林 下 经 五 济, 开展 木 、 竹林 抚 育等 项 目来弥 补 经 费 不足 , 保障 了职 工 基本 工 资 、 效 工 资和 奖 金 的按 时 发放 , 统 计 资料 表 明 : 绩 据 林 场职 工人 均 年 工 资 性 收 入 由 19 9 9年 的 47 6元 增 加 到 7 21 的 2 8 0 0年 90 2元 . 增长 了约 5倍 。
天保工程1期实施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工程范文.doc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工程-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与经验陈冬生刘伟李光佐摘要:镇巴县林业部门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其它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资源恢复加快,实现了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3个同步增长。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成效;经验陕西省镇巴县地处陕西南部,巴山北麓,全县总面积340533hm2,人口28.9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实施期限为2000年至2010年,实施范围为全县24个乡镇和3个国有林场。
11年来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公益林建设任务1.7万hm2,其中人工造林3133.33hm2、封山育林3400hm2、飞播造林10780hm2;全县191853.33hm2森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一期工程中央投入天保资金711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239万元;公益林基本建设资金1880万元(其中天保种苗资金260万元)。
天保一期工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县级部门和乡镇的配合支持下,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工作方针,精心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项目,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1年来镇巴县林业局,县天然林资源保护中心单位及个人曾多次受到市以上的表彰和奖励。
2011年7月县林业局被省林业厅授予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集体,八月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被汉中市人民政府授予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单位。
1主要成效1.1森林资源快速增长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十五”和“十一五”商品材生产实行零计划,全县国有、集体每年减少木材生产3万m3,11年来累计减少木材生产量33万m3,由此减少森林资源消耗66万m3。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其它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资源恢复加快,2010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20.4万hm2,净增5.3万hm2,活立木蓄积增加到808万m3,净增347万m3,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9.9%,增加15.7%,实现了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3个同步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经验交流
材料
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
杜玉平
(平凉市林业发展规划调查队,甘肃
平凉744000)
1.主要经验
10多年来,我市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工程管理政策,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查检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是:
1.1深化认识是前提。
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因此,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出动宣传车、设立标志牌、刷写标语、印发传单、会议培训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2加强领导是关键。
天保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
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加强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市逐级成立了分管市长(县、区长)为组长,林业、人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天保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县(区)林业局设立办公室,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县(区)与乡(镇、林场),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了各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1.3.严格管护是重点。
我们始终把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作为天保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是严格森林资源管理。
坚决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停止木材销售运输、交易,关闭木材经销市场。
二是加大森林案件查处力度。
林业、公安、政法、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开展了严厉打击违法采伐及乱砍盗伐为重点的“天保一号”、“天保二号”等专项活动,先后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720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稳定了林区秩序,保护了森林资源。
三是完善森林管护责任制,县、乡(镇)林场、村与护林员层层签订了管护责任书,按林班(村)全部划分了责任区,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
1.4创新发展是动力。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
我市国有林区不断加强内部改革,减员增效,实行效能化管理,实行岗位聘用制、职务聘任制,管理局机关、林场管理岗位分别压缩26%和37%,管理人员平均压缩25%左右,营造林岗位增加70%左右。
根据国有林场主要承担公益林管护的职责,把全市21
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了较大
幅度的提高,调动了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2、存在问题
2.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有林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分布上看,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呈东高西低的特点,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西部庄浪、静宁两县森林覆盖率则较低。
林龄、树种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刺槐纯林所占面积比例较大。
3.2森林质量总体不高,功效不强。
工程区森林经营管理集约程度不够,林分质量普遍不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立方米/亩。
天保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工程区中幼龄林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天保工程初期营造林投资标准低,育林措施跟不上,低质低效林面积比例较大,森林生态功能较差,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林下植被稀疏,郁闭度低,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能力较低。
1.3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低。
虽然我市林果业总产值近年来大幅度的提高,林果业已成为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所占的比例偏低。
由于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低。
1.4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生存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是基础条件较差。
国有林场一直处于投资渠道不畅、地方没有纳入规划、行业没有力量建设的境况,基层场站办公、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护林防火等设备严重缺乏,职工就医、行路和子女上学比较困难。
3.
实施措施
3.1.坚持以完善规章制度为手段,实行绩效考评。
一是强化工程管理,工程实施推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报账制,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各县(区)要建立工程实施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考评办法,建立考评结果与职称职务晋升、奖励工资挂钩的奖惩机制,考评结果差的不得晋升或扣发奖励工资。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
各县(区)林业局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和资金报帐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专业和业务考核,选拔政治、业务素质比较强的同志,派到国有林场担任会计;凡是使用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资金单位,必须填报公益林工程成本费用支出和资金使用结存表,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帐。
三是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
各实施单位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封闭运行。
审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工程措施,深入推进工程建设。
对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3.2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一是市、县(区)工程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咨询论证,
统筹规划,搞好设计。
二是在生态公益林营造上,严格按照国家《天保工程公益林营造技术规程》,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壮苗上山,科学栽
植,针阔与乔木灌(草)混交。
三是开展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容器苗、带土球、生根粉浸泡、泥浆蘸根、截杆栽植、覆膜保水等栽植技术,推行专业队造林、施工监理机制,确保“造一片,活一片,保存一片”。
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对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林场职工和林区群众进行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五是鼓励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建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科学发展。
3.3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前提,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把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认识,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作为工程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坚持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出动宣传车、设立标志牌、刷写标语、宣传专栏、印发传单、会议培训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重点内容,增强全社会对天保工程建设政策的了解,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工程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和“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支持,使全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更高。
3.4.坚持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为动力,增强内部活力。
国有林场要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增长,有利于国有林场经济实力增强,有利于职工收入增加出发,紧紧围绕资源管护、森林防火、营林生产和产业开发,建立完善一系列推动工作、激励发展、体现国有林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以干部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平等竞争、择优上岗、能上能下、
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
按照“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管理人员严格控制在10%以内。
二是鼓励职工自主经营。
要扩大职工自主经营范围,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前提下,鼓励职工个人承包或联合、股份合作参加荒山荒地造林,提倡林果、林药、林菌间作和养殖,发展复合型林业。
该篇浅谈天保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对策范文,全文共有3046.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