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排与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一、统编教材古诗文的编排特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和14篇文言文。
围绕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古诗文的数量、篇幅、体裁、难度等各方面因素。
1.数量和篇幅随年段递增。
古诗词方面,一至六年级均安排了古诗词作为课文研究。
其中一年级上册两首,一年级下册三首;二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两课《古诗二首》;三至六年级上、下册各安排两课《古诗三首》;六下还安排了“古诗词诵读”板块,收录了十首诗词。
文言文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文言文课文,三年级每学期各一篇,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各两篇。
随着数量的递增,古诗文的篇幅也随年段的上升逐渐增加。
2.体裁由单一到多元。
考虑到学生的研究水平,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随着年段的上升,中年段开始出现词这一体裁,高年段开始出现律诗、乐府诗、《诗经》等稍长、稍难的篇目。
文言文则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作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3.理解要求由浅及深。
随着篇幅的增加、文体的丰富,对古诗文理解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亦随之晋升。
经由过程循序渐进的编排,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语感,从而为更高条理的研究奠基充分的基础。
二、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建议(一)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古诗文教学编排在不同年段、不同板块中的古诗词,在教学中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建议围绕各年段、各板块的特点和目标睁开教学。
1.低、中、高年段古诗词课文的教学。
作为课文来研究的古诗词,低、中、高年段在教学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低年段选编的古诗相对简单,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掌握识字、写字之外,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帮助学生实现初步积累。
如一年级上册《江南》一诗,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并根据两组方位词“东—西”“南—北”记忆诗歌;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山寺”,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伸手摘星的动作等,辅助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其对古诗文的感性认知和语感,通过诵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感和韵律感。
中年段的学生可以逐渐引导其进行简单的鉴赏和理解,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内涵。
高年段的学生则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进行更深入的文学鉴赏和分析。
2.古诗词诵读板块的教学。
古诗词诵读板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艺术而设立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朗诵、配乐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3.文言文课文的教学。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难的一块内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古文翻译、文言文背诵、文言文鉴赏等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背诵、鉴赏、分析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化传承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内涵。
总之,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化传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究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初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对诗歌进行个人化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示儿》一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努力;《题临安邸》一诗,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爱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己亥杂诗》一诗,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于2017年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覆盖。
根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相关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编选,数量上达到112首之多,不仅远远超过原人教版,而且比课标要求的75首,还多出37首。
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统编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导向,这些变化主要是教学栏目设计的完善、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倾向,新诗编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1栏目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采取了分层次、分学段的编选原则,依据学段和教学栏目,设计古诗词教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小学低年级,1-2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小学高年级,3-6学段,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积累,对于刚刚接触诗词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诗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诗词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音韵之美,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初中段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
据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12首古诗词分别编排在两个教学栏目中,一是作为课文出现,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简单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基本内容;二是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作为学习资料,意在使学生接触更多古诗词。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杨祎广义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将古诗文、古典名著、蒙学读物、古代寓言、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介绍古代优秀科技文化成果的文章,以及汉字文化、节日礼俗、名言警句、对联俗语、文化常识等内容,有机编排进课文、日积月累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书写提示、阅读链接等不同板块中,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综合性编排,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沛的传统文化养分。
其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无疑是分量最重、最具代表性的。
统编教材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古诗词之外,还选入了37首,共计112首;文言文一共安排了14篇。
这些篇目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相关的教学策略也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
一、统编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特点(一)选文首重经典性教材中的古诗文,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均以经典性为首要考的因素。
教材的选文,源于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囊括了咏物、咏史言志、抒怀、边塞、田园、山水、送别、思乡等创作类别,并从中着意选取历代的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人的代表作品。
综观教材中的古诗文,均是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的典范之作。
对处于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从阅读这些经典诗文起步,有利于他们迅速提升审美品位。
(二)凸显育人价值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
学习经典的古诗文,其显著意义在于能让学生直观地接触这些文化符号,然后通过朗读,背、理解,逐渐产生亲切感,并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民族身份建立起联结,在情感上增进认同,继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终真正地把中华民族的独有的文化记忆代代传承下去。
其次,统编教材格外注重通过古诗文来透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有些作品包含家国情怀,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些作品是作者自述对高洁品质的赞赏与追求,能够引导学生向往高尚的情操,在个人修养方面增进认识;有些作品在书写山水田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长期存在的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的作品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体现出古人的思,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选编分析——基于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选编分析——基于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历朝历代先贤的文采与智慧。
本论文主要将统编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和编排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选择了数量、朝代范围、题材等方面来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更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贴近学生生活,聚焦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层层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古诗词选编;教材分析古诗词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自信不可缺少的一环。
古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了解民族发展历程,学习民族优秀文化,学好古诗文是浸润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梳理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和编排特点,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选文和编排两个角度,对两版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量化比较,通过数量结果的分析,梳理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选编的具体调整,以及其选编特点。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的选文变化本文从数量、朝代、体裁和题材四个方面,对两版教材中的古诗词选文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发现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的选文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文比重上升“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选文篇目的大量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和比较,它与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的古诗词数量分别在文章总数中的占比情况具体如下表:通过上表可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古诗词的选文总数比2001年“人教版”增加了8篇,“统编版”教材中古诗词选文比重大幅增加至25.35%,充分体现了统编版教材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选文朝代范围扩大根据我国古代朝代的更迭和发展顺序,笔者分别对“统编版”和“人教版”三年级两版教材中古诗词作者所在的朝代进行了统计与比较。
由上表对比可知,两版教材所选古诗词大部分集中在唐朝,但统编版在古诗词选文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统编版所选古诗词的朝代范围较人教版有所扩大,如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所见》选自清代的袁枚,这使整个诗歌的朝代往后推至清代。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统编教材将古诗文、古典名著、蒙学读物、古代寓言、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介绍古代优秀科技文化成果的文章等有机编排进课文、日积月累以及综合性研究活动、书写提示、阅读链接等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养分。
其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最具代表性的。
统编教材选入了112首古诗词和14篇文言文,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价值。
首重经典性,教材中的古诗文以经典性为首要考虑因素。
选自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咏物、咏史言志、抒怀、边塞、田园、山水、送别、思乡等创作类别,并着意选取历代名家名作,如XXX、XXX、XXX、XXX、XXX、XXX等人的代表作品。
这些古诗文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阅读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迅速提升审美品位。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
研究经典的古诗文,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接触这些文化符号,通过朗读、背诵和理解,逐渐产生亲切感,并自然而然地与自己的民族身份建立起联系。
这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终真正地把中华民族的独有的文化记忆代代传承下去。
统编教材格外注重通过古诗文来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有些作品包含家国情怀,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些作品是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赏与追求,能够引导学生向往高尚的情操,在个人修养方面增进认识;有些作品在书写山水田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长期存在的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的作品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体现出古人的思想,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染和引导,这对其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涵盖了多种多样的情感基调,既有激愤、依依惜别之意,也有惆怅和伤感,更有闲适又雀跃的心情。
统编教材小古文的教材编排与教学策略

教学统编教材小古文的教材编排与教学策A忒埶嚅衍、宅*吕岩摘要:小古文是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学的育人价值。
统 编语文教材顺应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系统地加强了对小古文内容的选择,在编排上做了整体架构,按照梯度统筹安排、设计了层级目标。
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要重视从多元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重视吟诵,感受古文味;巧借提示,培养学习力;依托文本,营造趣味性。
这对于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古文教学;整体架构;多元解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B-0038-04总第4 7 0期202」・」B38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亦称小古文,体现的是一个“小”字,篇幅短小、浅近易懂、语言质朴简洁、内容上富有儿童趣味;小古文虽“小”,但它展现的是古代圣贤思想、民族智慧。
统编语文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系统地选编了小古文,中、高年级共13篇,约占小学古诗文总量的10%。
加强小古文教学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又遵循了儿童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
小古文教学对于激发小学生朦胧的古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古文设置:文化育人的精髓要义小古文是针对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提出的一种说法,作为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传承。
以统编教材选文为例,其中就有不少课文选自诸子文论如《孟子》《列子》《韩非子》,史传文学如《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史记》,神话故事如《山海经》等。
学习小古文对于小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历史变迁,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精髓要义。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儿童立场’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研究”(B-b/2018/02/98)、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语文学科课程资源包的建构研究”(20180167)的研究成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内容编排及呈现方式

部编圾J1学谁丈数斜节冲
吉请叉臼勺内容编梆艮墨现方式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徐ຫໍສະໝຸດ 飞教科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以往其他不 同版本的教科书相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是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之一。部编教材在封面、 插图、选文、版式设计、栏目设计等方面都融人了传统文 化元素,课后练习题里的瓦当、日积月累里的卷轴设计、 课文里的中国画插图、古诗里的水墨画配图、中国特有 的扇面造型、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等都具有浓浓的中国 风。全套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 经典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
从作品题材上来看,部编教材中的古诗题材基本囊 括了古典诗歌创作的所有类别,例如,山水诗、田园诗、 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咏史诗等。文言文方面,虽然篇 目不多,但文言文的选文视野较为广泛,涵盖了《宋史》 《韩非子》《山海经》《世说新语》《晋书》《方舆胜览》《论 语》《吕氏春秋》《孟子》《列子》等文献,很多都是家喻户 晓的故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这个 单元编排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关章节的内容。第一篇 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 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而成的。后三篇分别是《景阳冈》 (节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猴王 出世》(节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红楼春 趣》(节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
从数量上来看,部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习古 诗,一至六年级都编排了古诗词内容的课文。其中,一年 级上学期安排2首,下学期3首,一共5首。二年级每学 期安排两课古诗二首,一共8首。三至六年级每学期安 排两课古诗三首,一共48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 《观潮》的课后练习题里编排了一首古诗(唐刘禹锡《浪 淘沙》)。此外,部编教材在六年级下册设计了1个独立 的“古诗词诵读”板块,收入了10首古诗词作品。部编教 材在一至六年级的“日积月累”板块都编排了古诗词的 内容,一年级编排8首,二、三、四年级都是6首,五年级 10首,六年级4首。在“日积月累”板块,部编教材一共 呈现40首古诗词。部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安排 文言文的学习。三年级每学期1篇,四至六年级是每学 期各2篇,共1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培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
排与教学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编情况
1.“选什么”的问题
全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14篇文言文。
首先,教材编写时参考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推荐篇目。
在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之外,教材中还选入了37首古诗词,以及14篇文言文。
在挑选篇目时,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作家作品的经典性和丰富性:一是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否具有足够高的地位,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二是作品是否有足够广泛的知名度;三是所选篇目是否能够尽量覆盖古代文学中的几大重要主题、是否能尽量涵盖各类文献。
、
其次,难度上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水平。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佳作远远不止一百余篇,但有些可能不太适合在小学阶段重点学习。
对难度稍高的作品,会在学习要求上适当控制难度。
最后,还要考虑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匹配。
2.“怎么编”的问题
统编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板块中,一是课文,二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
从数量上看,古诗词方面,“日积月累”编排了40首,课文中则一
共编排了72首(其中1首是课后题材料)。
文言文方面,14篇都编排在课文中。
从体裁上看,小学阶段,古诗以短小精炼的五绝、七绝为主体,随着年段的上升逐渐出现词、律诗、乐府诗等。
文言文则以简短的叙事性文本为开端,逐渐上升到不仅有故事、还带有一定议论性的作品。
从体例上看,一方面是课文的编排,考虑到古诗文的特殊性,编排课文时主要是关注与单元人文主题的配合,而不是完全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能和语文要素完全契合的,就不必强行去寻找联系。
另一方面是注释的编排,低年段的古诗文课文是没有注释的,从三年级开始提供注释,而“日积月累”板块则是一至六年级均没有注释,这一安排也是与不同年段、不同板块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
二、古诗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关于文字版本
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基本以目前学界较为权威的文献版本为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兼顾大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既有常识。
有的古诗中可能存在看上去和现代汉语相近的词形,要注意对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基本应以古籍文献的文字面貌为准,不能简单地与现代汉语直接等同。
2. 关于读音、
建议在朗读古诗文的时候,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读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一定要把某处读得押韵。
3. 关于停顿、读好停顿和理解文意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应该如何停顿,答案有时并不唯一,但有些地方是必须不能断开读的。
4. 关于字词释义
建议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必一定要逐字来翻译诗句。
论是教材中的注释,还是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讲解的一些字词,也建议不一定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5. 关于信息真伪、
教材编写时对很多材料进行过查证,尽量廓清问题。
网上各类资料良莠不齐,使用时需要仔细甄别。
要想真正教好古诗文,对老师们来说,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提高有关古代文学作品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充分的阅读和反复的体会,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类作品的内核,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