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1.有人评价这两支散曲都慨叹人生无常,有遁世的消极思想。请 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两支散曲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 《山坡羊· 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 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 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 规律性的概括。《山坡羊· 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 着作者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含 有消极遁世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 都变做了土! 2.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个历代古 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与后文“秦宫隋 苑”“唐阙汉陵”等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虞 美 人[注] 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 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 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1.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 魂无主而独自东还。情感:作者对项羽(或虞姬与项羽的爱情) 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并借此抒发了 英雄无奈的感慨。
送李端 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课件28张+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课件28张+

送君别有八月秋,来年相见花满堂。 (周宇杰)
送君别有八月秋,短笛宕尽人不留。 (赵双)
送君别有八月秋,却道桂酒不压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望我再无今日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寒蝉鸣泣醉离愁。
(钱佳杰) (陈天睿) (袁嘉烨)
送君别有八月秋,此时空留几多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留吾唯感无限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风卷残叶落西楼。 送君别有八月秋,落日澄空照我影。 送君别有八月秋,秋是雁过酒凉时。 送君别有八月秋,明月伴君行孤舟。 送君别有八月秋,盼君归在几时后。 送君别有八月秋,不知归来是几时。
【任务一】诗歌例析: 调动阅读经验,概括诗中情感
知识点提炼(《学语文》P531) 送别诗中的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对友人前程美好的祝愿);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务 Part one

【任务二】读诗示范: 学习鉴赏方法,提炼有效信息



【任务三】创作评析: 掌握常用意象,填佳句写短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送别》
(管梓成) (徐研宸) (高永春) (吴佳铭) (刘乐安) (金子杰) (尹煜恒) (简明) (吕冯)
送君别有八月秋,《骊歌》渐染黄林叶。(王曜源)
送君别有八月秋,明月自染山间絮。 (盛子涵)
送君别有八月秋,今日一去莫相思。 (刘邵洋)
送君别有八月秋,长亭莫染离人泪。 (许云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黯 然 销 魂 者 ,
唯 而 已 矣 !
——江淹《别赋》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送别诗鉴赏
• 教学目标: • 1、把握送别诗题目的形式特点,了解古人 送别的习俗及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 2、掌握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 4、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的文化底蕴。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古道

笛声
长亭
夕阳
离愁 别恨

芳草

你知道古人送别之际常会做哪些事吗? 1.折柳赠别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方法小结
内 容 类
1、结合诗句 2、指出情感
3、明确手法
(2006湖北)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 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 分) 尾联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基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

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也是高考古诗赏析考点之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一)一、关于送别诗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赏析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赏析

高三诗歌复习——送别诗赏析1.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及注释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

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

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⑴刬chuǎn地: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赏析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水涨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十三题材之送别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十三题材之送别诗
不及而及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经典会:送灵澈上人
白话译文
请朗读原诗及译文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明晰题材特征
洞悉内容情感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 人送别。 情感: ①送亲友离开之时,对亲友的不舍与伤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与亲友离别之后,对亲友的思念与牵挂;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隋•尹式)]
洞悉内容情感
③送亲友升迁之时,对亲友的祝福与勉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送亲友贬谪之时,对亲友的劝慰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当长辈送晚辈时,常有叮咛、叮嘱之情;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苏辙·送王适徐州赴举)]
其他如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顾非熊《下第后送 友人不及》、许浑《乘月棹舟送大历寺灵聪上人不及》都表达了送朋友不 及的遗憾。也有如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
为面别,情见于诗》一类题式,诗中“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 饯迟”句追叙了没有能亲自送行的悔恨。
不及而及
不及之情
生动活泼地写出了送别友人时无钱买酒的遗憾,也一语道出了酒对于离别
的重要意义。但正如杜甫诗中所言“万感集清尊”,盛唐文人明显对酒
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盛唐送别诗中的酒,也正因为承载了更多的主观 情感内容,已然摆脱了送别仪式的工具属性,成为诗歌当中的重要意象。
送别之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柳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带话, 别情无极。
——周邦彦《六丑》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
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问人间, 谁管别离愁? 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长亭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芳草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
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的文化底蕴。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古道
长亭
离愁 别恨
柳 笛声
芳草
夕阳
山酒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你知道古人送别之际常会做哪些事吗 ? 1.折柳赠别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 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 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
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 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 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 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 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黯然销魂者,

而已矣!
——《》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送别诗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题目的形式特点,了解古人
送别的习俗及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2、掌握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4、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
欢傍晚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 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 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 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 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 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 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高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 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酒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 《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 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 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 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 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夕阳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比喻6安徽)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 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