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2024年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范文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篇一一、引言自古以来,音乐始终是人类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唐宋时期的词,到今日的流行歌曲,音乐的演变和传播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本文旨在探讨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二、唐宋词:古典美学的瑰宝唐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那个时代音乐文化的精华。
它以婉约、豪放、含蓄、深情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
词人们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用诗意的语言抒发对人生、爱情、自然的感悟。
其音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使唐宋词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近现代音乐的变迁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文化开始发生巨大变革。
一方面,传统音乐受到新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形式的冲击;另一方面,现代音乐也在努力挖掘传统音乐的精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如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共同构建了近现代音乐的繁荣景象。
四、当代流行歌曲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流行歌曲逐渐兴起并成为音乐市场的主流。
流行歌曲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简单易懂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主题上,流行歌曲多关注现代生活、爱情、梦想等题材,反映当代青年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创作上,流行歌曲注重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感染力,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
五、当代流行歌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代流行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许多歌手在创作时运用古典诗词的元素,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音乐中,使流行歌曲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也在流行歌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韵味。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当代流行歌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与发展。
六、结论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演变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当唐诗宋词遇到流行音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
羽泉作曲演唱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坜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பைடு நூலகம்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 事 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 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 数风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宣州谢朓楼饯 别校书叔云
李白,唐代诗人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新鸳鸯蝴蝶梦
黄安作词作曲 黄安演唱
昨日像那东流水 ,离我远 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 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 风,四飘流。 由来只有新 人笑 ,有谁听到旧人,爱 情两个字 好辛苦, 是要问 一个明白 ,还是要装作糊 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看似 个鸳鸯蝴蝶 ,不应该的年 代 ,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 间的悲哀 ,花花世界, 鸳 鸯蝴蝶 ,在人间已是癫 ,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温柔 同眠。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结合实例谈谈现代流行歌曲与唐宋诗词的创作与融合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

李煜 《虞美人》
曲目二
苏轼 《水调歌头》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的共通之处
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
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表现空间,丰富了流行
歌曲的表现功能,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淡淡幽情》
李煜《虞美人》 苏轼《水调歌头》 范仲淹《苏幕遮》 秦观《桃源忆故人》 李煜《乌夜啼》 欧阳修《玉楼春》 柳永《雨霖铃》 辛弃疾《丑奴儿》 李之仪《卜算子》 ```````
•
古典诗词运用于作文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找到 了一种豪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我找到了一种回首;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找到了一种静谧;“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找到了 一种壮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 找到了一种朴素。 ——《追寻 自己的梦》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的融汇
1、现代流行歌曲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 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 现一段现代的情感故事。 2、使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名 3、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营造一种氛围, 表达一种情怀。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作业:
1、聆听经典(流行)
2、选择一首你熟悉的歌,并寻找它与唐诗宋
词的渊源,试比较其优缺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 面桃花相映红。
人 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境:淡淡哀愁)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象:灯盏、琵琶、琴音、枫叶、篱笆、古道、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上课用

三,词句提取式。 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 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 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 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 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爱如空气 》 李海鹰
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蘼 爱情留在秋天独自叹息 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天气下起大雨 淋湿我的思绪 《开到荼蘼》 谁给我全世界 我都会怀疑 心花怒放 却开到荼蘼 林夕
《春暮游小园》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四、语言改造式。 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 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 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 的气息 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
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
•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 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 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 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 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 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 《转弯》等等
•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化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歌词

歌曲《辛弃疾》演唱:羽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惊弦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笑人间万事 —《贺新郎》 春风不染白发 —《鹧鸪天》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西江月· 遣兴》 廉颇未老乐悠悠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金戈铁马战不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谁英雄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赢得功名在身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蓦然回首数风流 —《青玉案· 元夕》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候
《西江月· 遣兴》 宋·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翻译】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 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 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 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 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 “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 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 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 开!”。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 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滚流。 年少万兜銮,坐断东南战未休。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
【翻译】到什么地方能看到敌人侵占 的中原?现在看到的是北固楼上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个帝王的事业,都 是从兴盛到衰亡,像漫长的长江水, 波涛汹涌,不断地向东流去。 年少的孙权十九岁就继承了父兄的事 业,统率着上万人的大军,占据着中 国的东南一带,不断地与敌人作战。 天下的英雄谁是他的敌手?只有曹操、 刘备。人生在世就要像孙仲谋一样。
唐诗宋词与流行音乐

一、唐宋诗词 与流行歌曲 的共同之处
1、流行歌曲有很多歌词直接 借用古典诗词。 借用古典诗词。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几多愁》 几多愁》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一、唐宋诗词 与流行歌曲 的共同之处
2、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 歌曲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
《枉凝眉》 枉凝眉》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毫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忠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一、唐诗宋词 与流行歌曲的 融通
3、有些流行词作家受到古典诗词 创作的启发, 创作的启发,进而模仿与借鉴古 典诗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来创作 现代流行歌曲。 现代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
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
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哈有《秋水长天》等。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了。
从创作的形式上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
谈到现在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先说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词创作我一直都以为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现代的生活节奏联系到了一块,那是因为香港本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欧美日本的热门曲子谱上中文的词,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我想,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
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
首先是黄沾,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寞,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
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想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
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再有邓伟雄。
他和黄沾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这是当时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
在《京华春梦》中他写到“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我泪垂/为何缘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无恨情深遭抛弃/漂泊如今怨恨谁/奈何又逢暴风雨/落花飞尽碎。
”《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说“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换/水也请/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邓的作品写情事机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词风。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诗宋词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
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清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分/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半夜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
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而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像元曲什么的。
如他写给陈淑华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搂,红搂/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搂,红搂/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台湾流行歌曲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词曲创作者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的表现乡愁的东西。
在表现这些方面,古诗词形式也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欢张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后来昙花一现了,这首歌却让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
歌中写到“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雪半是人影沓/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叶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雨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归/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清江尽是泪/风清拍肩怕见明月间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梦在也叶声声尽处轻轻和“正是这种诗风词韵的作词方式,在当时一片直白地恋爱表白和翻来覆去的琐琐碎碎中显得清丽脱俗,从而使得这首歌得以突出于当时的歌坛,也让歌手风光一时,这正是古诗词风的魅力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