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_2
生物实验报告单2

生物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组别:实验和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
学习制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仪器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准备。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作临时装片、
3、染色
二、观察临时装片
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四、讨论:
实验结果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教
师
评
语
评分。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1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一生物试验报告篇1试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心,并发现清楚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凝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发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看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肯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发现的物象更加清楚。
8.练习将所观看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心,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说明白在目镜中发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留意事项试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洁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终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争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看(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看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凝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简单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亮纸上的“上”字吗?答:看不到,不透亮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试验时间:20xx.9.15试验二:观看植物细胞试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熟悉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试验预备:分组试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生物调查小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掌握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生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2. 生物样本:昆虫、鸟类、植物等。
3. 实验地点:公园、树林、河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等。
2. 观察与记录: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生物,并记录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 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采集,以便后续研究。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过程1.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2. 实验地点:某公园(1)调查准备:提前了解公园内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准备好调查工具。
(2)观察与记录:在公园内观察各种生物,并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昆虫、鸟类等进行采集,并做好标记。
(4)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种类:在本次调查中,共观察到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30余种。
2. 生物数量:昆虫数量最多,达数百只;其次是鸟类,有数十只;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3. 生活习性:昆虫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鸟类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植物则在阳光下生长茂盛。
七、实验结论1. 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繁多。
2. 生物调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尊重生命,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篇一」霉菌的培养与形态学观察:实验一真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
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
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分析与讨论(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
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
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_)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吖啶橙染色: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两篇)

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七年级生物下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是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的重要文件。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根据实验报告单的结构,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概述:实验报告单是一种规范的实验报告形式,通常由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组成。
下文将分别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实验题目实验题目是实验报告单的开头部分,它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实验的主题和目的。
在编写实验题目时,应注意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
例如,对于酵母发酵实验,题目可以写为“酵母发酵速度的测定”。
这样的题目能够准确地表达实验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学习要点。
在撰写实验目的时,应明确写出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便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
例如,在酵母发酵实验中,实验目的可以写为“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酵母发酵速度的差异,了解葡萄糖对酵母发酵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指实验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物品和设备。
在列举实验材料时,应包括所有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工具,并注明其数量和规格。
例如,在酵母发酵实验中,实验材料主要包括试管、酵母、葡萄糖溶液、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单的核心部分,它详细地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用语简练明了,将每个步骤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并给出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摆放整齐。
2. 准备实验器材:确认试管、温度计等器材的使用情况,确保无损坏。
3. 测量实验材料:按照实验要求,分别量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称量酵母。
4. 实验操作:将葡萄糖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加盖,并通过温度计记录温度。
5. 观察记录:观察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产生的气泡数量和发酵速度。
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见书P18)四、实验用品(见书P18)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观察和啤酒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作者:邱昭昀同组人:鲁黄
一、实验目的
了解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方法和意义;
了解酵母发酵产生啤酒的过程;
学习酸奶制作方法;
了解纯种发酵和传统发酵在无菌操作方面的差别.
二、实验原理
固定化技术:将生物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的基质上,从而提供酶或细胞的利用效率;固定化研究始于50年代,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近代工业微生物技术上;固定化技术生产啤酒固定化细胞能重复使用;发酵后菌体与发酵液易于分离;后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可连续发酵,过程自动化;
传统发酵法:酵母细胞发酵一次即弃去菌体;
包埋法:固定化技术的一种;将微生物细胞均匀的包埋在水不溶性载体的紧密结构中,细胞不易漏出;制定固定化细胞时,细胞和载体不起任何反应,细胞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固定化细胞有载体为屏障,可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无菌滴管;
无菌玻璃棒;
无菌封口膜封好的100ml三角瓶;
四、实验步骤
1,微生物分离与观察
在做好的其他培养基平板上做各种实验,用不同的物体接触培养基表面,然后在37度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将培养基部分照片整理
2,啤酒制作
取混合好的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以无菌滴管在距液面5CM处缓慢稳定地入氯化钙溶液中,得到凝胶珠,静置30分钟左右进行钙化
钙化完后在玻璃棒的帮助下倒掉氯化钙溶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洗一遍凝胶珠,再倒掉生理盐水
将100ML左右的麦芽汁(发西酵培养基)倒入将用凝胶珠的三角瓶中,用无菌土封口膜封好瓶口
在25度条件下静置培养24小时,培养完成后隔夜冷却后再品尝
3,制作酸奶
将市售的消毒后无抗鲜牛奶倒入干净无菌的器皿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再加入酸奶混合拌匀,取适量混合液到一次性杯中,用白纸封好杯口
发酵冷却老熟后品尝
五、实验结果
土壤溶液涂布:对土壤溶液进行涂布时没能将细菌充分分开,结果菌落连成一片,无法进行计数!
手指:干手上细菌最多,洗手液洗过的手次之,真是大大颠覆我的认知!
手表上居然很干净!没有咳进去,效果不好
眼镜上原来细菌这么多~ 我们三个人的头发
黄的牙垢
水中也有很多细菌!比空气中要多~
做啤酒实验的过程
完成的啤酒!味道很赞!
完成的酸奶~非常好喝,唯一的遗憾是不是自己亲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