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700字》

《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700字》

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文献综述 (1)一、基本概念研究 (1)二、服务内容研究 (1)三、服务意义研究 (1)2 国内文献综述 (2)一、关于社区养老概念界定的研究 (2)二、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研究 (2)三、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2)1 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社区养老又被称为社区护理、社会服务、老年服务等。

英国首先推出社区护理服务,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效仿。

一、基本概念研究伯吉斯(Burgess EW.1960)对社区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养老机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考虑到非营利的运作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保健等服务1。

1989年,《社区护理白皮书》指出,社区护理是对老年人提供适当干预和支持、短期护理、休息时间和日托服务2。

继斯科普夫林(P.Schopfin 1991)研究之后,社区服务被界定为以非机构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卫生设施、贴身护理、日常营养、日托和其他照料和住宿3。

二、服务内容研究梅瑞狄斯 (B. Meredith 1983) 指出,社区照顾需要提供住宿、日常照料、医疗保健、情绪安抚等服务4。

弗拉德金(Fradkin 1992) 认为,社区关怀的内容应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为老年人构建一个“窗口”,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和融入社会的积极性5。

苏珊•特斯特(Susan Tester 2002)认为,最广泛的社区护理应包括家庭内部和外部卫生服务、日常家政服务、日间看护服务等内容6。

三、服务意义研究富兰克林、希思(Franklin & Heath 1992)认为,社区养老的服务不仅能减轻家用的经济负担,还能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避免了各类老年问题的产生7。

莎莉•雷德芬(Sally Redfern 2002) 认为,社区照顾是居家养老最舒适、最便利的照顾方式之一,在机构养老中,老人虽然领取专业照顾,但也增加了失落感,社区服务便能弥补这种不足1Burgess EW. Aging in Western Societi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2祁峰,英国的社区照顾及启示[J]. 2010(6):20-283P.Schopflin. Dependence solidarite: report on Commission[M]. Paris: Documentation Francaise, 1991:68-694B.Meredith Hatch. Components of welfare V oluntary organizations, social services and politics in two local authorities[M]. London: Bedford Square Press,1983:1125Franklin,L.G Caregiving of older adults[M]. California: ABC-CLI0 Inc,19926苏珊•特斯特著. 周向红,张小明译.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7Franklin $ Heath. The Magnitude of Rate-of-Growth Effects on Aggregate Savings[J]. Economic Journal, 2012(8): 873-89411。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童玉梅(2020)等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文章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社区的人员中选取互不重叠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180例,采用问卷联合上门走访的形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

分析可知,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人主要存在疾病,老年人群的患病总数不断增加,为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则需要针对上述不良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预防卫生保健。

李爱红(2020)的《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现状的体育干预方式研究》一文分析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现状,探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低健康素养的成因,系统阐述体育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以及可行性与效果。

郑娟(2018)的《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力法,对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力式进行现状调查。

杨峰(2020)等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基于湘西苗族村落的实证调查》一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村落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当前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湘西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贯彻和落实“健康中国”的政策,加强政企合作和以精准扶贫的方式改变苗族村落空巢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通过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村落体育氛围,不断提高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意识,从而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引导非政府组织,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专门成立农村空巢老年体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老年人体育运动赛事,逐渐形成属于本村的特色老年体育。

推行和落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体育传播方式和方法,定期组织空巢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真正落实和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农村老年人健康稳定发展,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第一,国外学者关于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11)以法国为例,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应向中高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鼓励他们在退休后应该发挥余热,不要完全依赖国家包干社会福利供应,以此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

英国是福利国家实践的先行者,在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上独树一帜。

当下英国同样面临老龄化社会背景,政府正在寻求缓解财政压力与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间的平衡点。

纵观英国老年人福利服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福利补贴以养老金为主,第二,重视老年人需求、权利及人格,第三,国家卫生服务与养老社会服务相结合,第四,政府责任重新定位,第五,重视发挥社会力量。

美国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起源于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的《美国老年人法案》(Older American Act),该法案奠定了美国卫生健康行政系统,形成了卫生及公共服务部——56个州老龄机构——655个地方老龄机构的服务网络体系。

纽约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提供有初级医疗、急性照顾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家庭护理设施及多功能老人中心,其中家庭护理设施的服务规模小,可为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贴身服务,而多功能老人中心的服务规模则较高,除常规的餐饮、保健外,可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算得上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晚的国家。

村川浩一等(2004)介绍了日本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1)护养受托人负责照顾被寄托的老年人,且受托人在照看之前要进行福利教育;2)可根据老年人自身需要,申请入住养老机构,机构性质有半公半私及完全私营。

第二,国外学者关于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中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起步较晚,且深受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在阅读文献时,笔者发现最早进行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的是西方学者。

在农村福利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多。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述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对养老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

在某些国家,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使得养老问题变得尖锐和紧迫,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养老问题的挑战1.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很多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需要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3.养老机构短缺:在一些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来解决生活和护理问题。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加强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揭示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本文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首先界定社区养老的概念和内涵,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不够等。

本文将展望社区养老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区养老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养老,又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

它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的环境中,继续得到来自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和支持。

这种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熟悉和舒适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享受到来自社区的专业化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地缘性强:社区养老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服务。

这种地缘性的优势使得老年人能够继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了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压力。

服务综合性: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支持、休闲娱乐等。

这种综合性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本效益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

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设施和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避免了机构养老中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家庭参与度高:社区养老强调家庭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怀。

这种家庭与社区的结合,使得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介绍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将展望未来,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问题意义、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原因、政策和措施、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未来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

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预计将升至30%。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养老金需求增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养老、医疗、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才能有效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政策,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1.2 问题意义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结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老龄化还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社会学角度下的老年人群体与社会

社会学角度下的老年人群体与社会

社会学角度下的老年人群体与社会老年人群体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老年人群体与社会的关系,探讨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老年人群体的社会地位老年人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为脆弱,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特殊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政策上,国家也在积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照顾和关注。

在社会层面,老年人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关注,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二、老年人群体的社会作用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经济角度来看,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其中一部分老年人成为了社会中的“老年市场”。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也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课题。

同时,在社会服务方面,老年人群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老年人群体也参与其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公益事业中,老年人也是一支重要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困难虽然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

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困难,面临经济上的压力;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些问题反映出社会在关注老年人群体和为他们提供服务、救助方面仍存在不足。

四、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照顾老年人群体是一个需要更多关注和照顾的社会群体,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照顾,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在政策方面,国家可以继续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关于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刘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凸显是一个严重问题,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对社会经济、家庭生活以及老年人教育健康等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在2010年纲要中提出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适时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这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老年教育也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是通过在CNKI上输入“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学”跨库进行检索,对所下载的期刊整理出国内外关于老年教育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关键词:老年教育;老年人;师资队伍G77 :A :1673-260X(2014)04-0258-031 文献综述1.1 关于国外老年教育研究的现状1.1.1 老年教育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不同的学者拥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式美国老年教育学者皮特森(D.A.Peterson)学科研究领域划分:1.1.1.1 理论研究.对于老年教育理论相关方面的研究;对老年晚期生活的作用和学习动机研究都属于老年教育学范围和范畴之内.1.1.1.2 教育实践也称为“第三年龄实践”,内容包括:依据老年人教育需求差异,设置学习课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1928)在《成人的学习》一书中表明:多数上了年级的老者被低估.不同的理念的产生对于后世的影响显著,标志着老年教育学学科正式开创的事件是:1976年,《老年教育学》杂志创刊,此后,关于各种老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1.1.2 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年教育实践深入的研究,获得显著的成效.其中费舍(1992)、蓝汀和弗葛特(1997)、艾梅尔(1997)分别对老年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主要划分为四类:退休学会模式以成员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老年大学学费减免课程模式、老人寄宿所模式、其他模式(如远第三年龄大学和距离教育).1.1.3 国外的老年教育模式的研究1.1.3.1 以英国、美国、日本、瑞典为代表的典型模式(1)1930英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老年教育起步的带头人.教育资源的来源方式可以划分为:地方教育,高等教育系统,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和当局系统.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地方教育系统中,老年人的角色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正常成人接受教育,;而志愿团体组织则是具有针对性的,其主要承担的职能是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而开展特殊的老年教育.(2)美国老年大学按照机构提供的类型可以分为:一是综合类的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非营利性性质的大学,专门负责老年活动.(3)日本老年教育类型的区分:政府组织和地方团体等公共机构的类型,民间团体组织、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式类型.(4)在高校中,瑞典老年人多数人通过网上信息技术接受网络教育,老年大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1.1.3.2 由高等院校创办的第三年龄大学国外老年教育重视推动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所起的作用,拓宽老年教育的形式,实现的途径是函授、远程和网络三种.1.1.4 国外老年教育形成了如下特点1.1.4.1 办学模式老年人上正规大学的模式;大学举办老年大学模式;专门为老年人举办大学的模式;“退休村”模式,即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1.1.4.2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形式课程设置人性化.具体来说,在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年主体为导向,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育课程方面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时间方面并无限制.其目的是使老年人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1.2 关于国内老年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1.2.1 关于老年教育的经费来源的研究1.2.1.1 投资方式的差异政府投资型模式,老年学校的各项开支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由国家买单;自治自助型模式,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有专长的老年人都可以执教,一个班的教师很可能是另一个班的学员;区型模式的老年教育特征是由学员进行自我管理,依托社区,各个老年大学连成网络.1.2.1.2 学习方式的差异退休学习学院是我国老年大学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加强互相交往,提高自主互动能力,为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场所,课程涉及教育、文化以及老人感兴趣的问题;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传播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老年教育;老年活动中心是由产权单位管理部门批准成立,各老年协会、老年俱乐部组织实施的老年文化活动场所.1.2.1.3 高等院校参与的差异与国外相比中国老年教育强调福利性,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中,老年教育者充当教育主体的角色,而政府充当教育公共产品的买单者,行政主要占首要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老年教育的多元化趋势日渐加强,只有屈指可数的高等院校参与老年教育.1.2.2 研究方法我们国家关于老年教育学研究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短.研究的专职人员少、研究方法落后、无特别的科研项目经费,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对我国老年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质、效果、社会功能、教育原则等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课程设置的研究关注到了学员的特殊性及个性化的需要.1.2.2.1 从单纯理论分析到实践思辨研究批判重点在于对教育现象的“批判”反思实践研究.1.2.2.2 从定量到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相结合1.2.2.2.1 定量的研究实证研究:历史研究对某一现象的回顾、梳理、怀疑、阶段进程划分等;1.2.2.2.2 定性的研究实践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专项研究经验介绍域外老年教育情况、国内部分地区经验总结对策研究宏观建议、思考、展望等.1.2.2.3 老年人教育社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一方面,老年教育对老年人个体的研究: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关于老化过程的研究.另一方面,老年大学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从单一的教育学角度到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人文角度、老年产业、老年教育知识应用和老年学的多视角的研究.1.2.3 研究内容1.2.3.1 从老年教育成效性的角度董之鹰(2009)先生认为,21世纪检验老年教育成效的标准已经呈现从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对老年教育的开发从生活空虚发展到提高素质、发展潜能价值.检验标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老年教育是否让老年人体会到身份的认同感和成就的满足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得到满足;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和交往程度,在退休后的生活中远离了工作的状态和人群后,剥离孤独感、空虚感和失落感;老年人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热情性、积极老龄化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老年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性,能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实现自我潜能的转化,体现价值增值.1.2.3.2 老年教育需求量及潜在需求量岳瑛(2012)文章中关于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调查情况,调查对象涉及到四类群体:第一类是目前在上学的老年大学学员;第二类是在学的老年学员的家属; 第三类是社会上50岁以上的人群;第四类是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年龄段群体.1.2.3.3 关于研究队伍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和挑战,老年大学教育还存在明显不足:1.2.3.3.1 老年教育研究的权威师资队伍的缺乏王红漫(2003)在我国老年教育开创时期,授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自身学历不高,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教师的数量持续增长,教师素质有所提升,但是目前仍存在高校和科研所的权威者参与度较低.因此,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1.2.3.3.2 经费渠道单一,教育结构不丰富老年大学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特性,这决定了它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自身供血能力不强,影响了老年教育自身发展.1.2.3.3.3 老年大学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不平衡,忽视弱势群体一方面,杨佳、陈瑶(2007)发现老年大学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以及城市与农村地区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老年大学学生身份不平衡,老年教育普及力度不高,城乡老年人参与效果呈现明显差异.参与老年大学的学员往往是文化层次较高、生活比较充裕的一小部分人,其中职业成分有:国家企事业干部、教师等退休人员,学员年龄趋向低龄化.而面广量大的学历不高的老年农民极少参加,因为农村生活水平与城市相比略低,老年农民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老年文化教育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与教育发展公平相违背的马太效应.这表明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参与的范围和号召力度还不够.《中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老年大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只占被调查对象的1.6%,老年教育的普及任务任重而道远.1.2.3.3.4 多数高校并未针对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需要而开设专门课程,老年教育的实现方式和课程设置有待完善我国老年大学最初价值定位是丰富退休老干部的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以健身、休闲类的文体活动为主.老年活动中心式的老年大学没有承担起应承载的责任,福利功能远大于教育功能.随着近几年老年大学的发展,老年教育实现的方式有所改善,但是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其应有的功能.王戈(2010)在文章中提到,教育部从2001年起取消了高考考生的年龄限制,多数高校并未落实专门设置与老年群体特征和需要相关的课程,挫伤了老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国对于老年教育关注度仅仅限于理论和老年教育的目的、作用、教育认识层面、社会层面等外在方面,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发展缺乏重视力度,不少离退休老年人在初期无法适应,从而引发身心之间的不协调,严重者表现出精神方面的疾病.1.2.4 老年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2.4.1 经济原因当前经济条件的制约,国家经济实力不足,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足.而有的文章中的观点与上述几位学者的不同,认为老年大学收费很低廉,即使经济相当拮据的老年人,一般也能支付得起学费.然而其所涉及到的老年大学学员中只有7.5%的人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因此,对一般老人来讲,不是不具备支付学费的能力,经济原因不是主要的原因.1.2.4.2 社会环境原因一方面社会关注度不够,错误认识老年文化教育是休闲教育发展,老龄工作重点应放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面.高素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稳定从事老年教育的权威者和教师严重匮乏.1.2.4.3 老年人自身原因老年学员反映“上老年大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一部分是学校离家太远,交通不方便.另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家务繁多没有时间和精力,不便离家时间太长.还有一些老年人疾病缠身或年事已高,不方便出门上学.1.2.4.4 老年教育管理制度科学化程度低政府没有根据老年教育的组织特点设立领导管理机构,老年教育归属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导致管理中沟通成本增加,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无法融入到老年教育管理中.1.2.4.5 思想认识错误,消费观念落后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的养老形式就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他们认为只有吃饭、穿衣才是必须花的钱,而对自己的教育投资往往不是生活之必需,落后的消费观念抑制了一部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错误的观念影响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地位.农村老年人中的2/3表示从未听说过老年大学,剩下的1/3则表示老年大学应该只对家庭比较富裕的退休老干部开放,所教授的知识应该也就是消遣性和娱乐性的知识.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2 文献综述述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1 国内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相对滞后,制度不够完善.2.1.1 从我国老年教育理论方面来看,老年教育发展都是在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模式,理论也是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照搬.2.1.2 从研究层面,老年人教育方面研究方法从单一的理论化趋向多样化实证研究.研究内容虽与国际上保持一致,但是从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上相对滞后.2.1.3 从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的视角,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雏形始于计划经济体制, 教育意义弱于政治意义,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政府投资开办为主,管理单位不清,权责不明确.2.1.4 从老年大学研究参与人员角度,研究参与人员越来越多,但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创造性的科研人员参与率不高.2.2 小结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员研究层面的文章匮乏.关注老年教育研究的期刊数量较多,但核心期刊数量不多.对于少数民族老年人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够,针对少数民族老年人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的研究、少数民族老年教育课程设置、老年学员学习需求方面及少数民族老年大学学员对老年大学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参考文献:〔1〕黄富顺,高龄.学习[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268-272.〔2〕高志敏,李洁.上海老年教育的状与发展对策[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07-3-15.〔3〕王英,谭琳.中国老年教育的可及性研究[J].学术论坛,2010(8):173-177.〔4〕S tan G i.l .Education fo Retir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Education.1980.(2).〔5〕吴风亭,于明波.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其主要成就[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5):293-295.〔6〕董之鹰.试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1):77-82.〔7〕王红漫.我国老年教育问题研究[EB/OL].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0年度青年项目./lndx/html/93.html.〔8〕郭莲纯.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9〕陈昀.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老年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全文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法学
论古今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老年人的地位概述
中国老年人的家庭地位,由于其年龄和社会经历,成为了一家之长,古今皆是如此.不仅地位上拥有崇高的荣耀,又是道德、行为的楷模和智慧、技能的保有者.因此,老年人在全社会中拥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封建时代,在政治和法律方面,都规定也对老年人的权利,这是由于古代一家一户的家庭结构所决定的,在家庭中,老年人是一家之长,而全社会也由家庭门户组成,不难看出,在古代,老年人的地位得到了肯定,在汉代时就有“王杖制度”.王杖老人享有以下的政治优待:王杖老人具有六百石官员的政治身份,可以自由进出官府;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如果肆意对王杖老人进行殴打,骂詈以及侮辱,则是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要处以弃市的死刑;在出行时,王杖老人可以走皇帝和官府专用“弛道”旁的道路等等。

在唐朝, 从《新唐书》和《唐律》上可以看出,唐代对老年人施行有“假版授官”制度. 授与官版的老人虽不享有实际的职权,但可以收赎某些罪。

授予官版的老人享有政治和法律上的双重优待。

明朝在政治上对老人的优待更有积极的一面,赋予其社会管理与维持的职能,使之不仅仅成为老年人的荣誉和优待,更使老年人成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石。

二、影响老年人社会地位的原因
社会多数成员对老年人的作用、意义的基本看法或总的评价。

影响对老年人的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老年人在生产中的地位、风俗习惯、家庭结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

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发达,部族成员基本不能满足自身的温饱,均是自己的劳力,以狩猎为主,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低下,几乎没有劳力付出,而部族的食物等储备并不多,时常还要随部族游居,而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利益的存在才会得到重视,在那种社会下,老年人对部族没有任何的利益,因此,一旦老化就会被部族抛弃,所以,老年人的地位,也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
各种社会的传统风俗习惯是影响老年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就能发现,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笃信孝道的传统,和中国古代的大家庭的家庭结构和族长制度,不难看出,老年人在重视风俗习惯的封建社会得到了多么大的尊重.
宗教是影响老年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回教教徒严格遵守《古兰经》尊敬老人,形成了传统的敬老传统。

又如早期笃信宗教教义的清教徒社会中敬老的风尚传统也是非常浓郁。

几乎是世界上
所有的宗教教条都写着宣传尊敬老人的教义,所以,在各种宗教社会群体中老年社会价值观都是较高的。

三、如何看待老年人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社会文化背景也发生巨大变化,老年人从原来绝对领导的崇高地位,也逐渐走下来了.因为老年人的思维发展已经逐渐跟不上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对社会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已.
但是,老龄化也是目前遭遇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老年人越来越多,需求的住房和社会服务以及饮食问题也越来越明确,社会也不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导致了很多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这已经发展成了社会问题,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今天社会的需要.
老年人也是因为如此,加之在身体和精神上的衰老.感官功能逐渐降低,使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偏执,最终可能触犯法律,因此,在古今,对老年人的刑事责任都有特别的规定,不仅能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公平裁量,不失法律人性化的本色.古代,老年人的法律地位尚且还不怎么全面,从董念清的《论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就可以看出。

国外当时对老年人的规定也有解释,可以参考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对老年人的各种法律问题,做出了全面的解释。

四、对老年人的系统研究
每个社会问题都有特别的部门和群体在研究.老年人也是,随着老年人的问题不断发展和扩大,一门全新的科目老年学也在几年前出现,主要研究的是人口老龄化产生,发展和现状.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等等
这也是对老年人问题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状况,心理及需求,也可以培养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使老年人能得到足够多的重视,以利益决定老年人新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宗教和传统带给我们的盲目. 曾岗,刘志红的《民政与社会工作》,邬沧萍,姜向群的《老年学概论》,刘静林的《老年社会工作》对老年学和社会的研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老年学很好的研究了对老龄化的对策.以及老年人的价值观和代际关系.对未来我们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进程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成就.
五、对老年人的问题的前景预瞻
由于利益的相对性,老年人的社会问题将得到重视,人都会衰老,当自己成为老年人的那天,也是希望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所以,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只有我们为老年人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城市化对老年人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各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分析出老年人的应该得到的保障和权益是什么,用一位哲人说的话就是,现在的付出只有为了自己将来能得到回报.
确实,老年人的地位和各种权益以及保障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们也希望得
到保障,所以,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当这个思想充实了大家的理念之后,我相信,老年人未来的地位和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长孙无忌.唐律疏义.中华书局1985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总则及分则1996年版
[4]曾岗刘志红.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5]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5)
[6]刘静林.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08)
[7]黄京平.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8]高铭萱.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9]赵微.俄罗斯联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陆心国.晋书刑法志注释.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17)
[11]龙勃罗梭.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2]董念清.论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兰州大学学报.1996(13)
[13]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399)
[14] J M汤姆森.倪文彦译.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5]江美球et al.城市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299—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