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小麦生长步骤

小麦生长步骤

小麦生长步骤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多个步骤。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小麦的生长步骤。

一、播种小麦的生长过程始于播种。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播种的关键。

一般来说,小麦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

在播种前,农民需要对土壤进行耕作和施肥,以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播种时,需要将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并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二、发芽播种后,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开始发芽。

首先,种子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随后种子壳裂开,幼芽从中伸出。

幼芽会继续向上生长,并伸展出绿色的叶子。

发芽期一般需要5到10天的时间。

三、生长在发芽后,小麦开始进入生长期。

在这个阶段,小麦的根系不断扩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小麦的茎也在不断伸长,叶子逐渐变大。

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分蘖当小麦的生长进入一定阶段时,它会开始分蘖。

分蘖是指小麦茎基部产生新的茎和叶子,形成多个分枝。

这样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充实度。

分蘖期通常在生长期的后期开始。

五、抽穗分蘖后,小麦进入了抽穗期。

在抽穗期,小麦的茎顶部会生长出花序,形成小麦穗。

小麦穗是由许多小麦花序组成的,每个花序可以形成一个小麦籽粒。

抽穗期的时间长度因小麦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开花小麦的抽穗期通常伴随着开花。

小麦的花朵通常是黄绿色的,花期比较短暂,一般只有几天的时间。

在开花期间,小麦的花粉会受到风力的带动,传播到其他小麦植株上,进行授粉。

七、结实授粉后,小麦开始结实。

授粉成功的花朵会逐渐发展成小麦籽粒。

小麦籽粒会在穗内逐渐膨大,并最终成熟。

一般来说,小麦的结实期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

八、成熟小麦的成熟期是指小麦籽粒充分发育并达到最佳收获时期。

成熟的小麦茎和穗会变黄,并且小麦籽粒变硬。

成熟期的时间因小麦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播种后100到150天左右。

九、收获小麦成熟后,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一般来说,小麦的收获期在成熟期后的几天内进行。

小麦生长步骤

小麦生长步骤

小麦生长步骤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经历了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麦生长的主要步骤。

一、播种小麦播种是指将小麦种子按照一定的密度和深度撒到土壤中,经过水分和养分的供应,使其发芽生长。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松土和施肥等准备工作。

二、萌芽小麦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通常情况下,小麦在土壤温度达到5-10℃时开始发芽。

在这个阶段,小麦会从种子中伸出根系,并且开始向上生长。

三、分蘖当小麦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它会产生侧枝并形成新的茎,这个过程被称为分蘖。

分蘖可以增加小麦植株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产量。

四、拔节拔节是指小麦植株在茎部形成明显节间,并且叶片逐渐展开。

这个阶段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五、抽穗当小麦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和发育程度时,它会开始形成花穗并抽穗。

这个阶段也是小麦生长周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花穗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

六、开花小麦花序在抽出地面后,开始逐渐展开。

小麦是一种异交植物,需要通过风媒或昆虫传粉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七、结实当小麦花粉落在柱头上后,就会形成胚珠并逐渐发育成籽粒。

在这个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并且注意防治病虫害等问题。

八、成熟小麦籽粒在成熟后会变得金黄色,并且具有较高的干度。

此时可以进行收割和加工等工作。

以上就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粮食。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

.
19
二、生育阶段
籽粒形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灌浆时间也 较长,如果条件合适则籽粒饱满,千粒重较高。特点 是西藏和青海一些地区,后期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 高,加之气温较低,温度的日较差大,有利于增强光 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样的小麦品种,比其它 地区籽粒更大一些,对获得高产有利。
.
20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
1
一、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该 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到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
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 同阶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变化。
粒数,并为形成饱满的籽粒打好基础。
.
17
二、生育阶段
器官建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结实器官分 化的时间较长,一般分化出的小穗和小花数目较多, 结实的粒数也较多。平均每穗粒数比较容易达到30粒 以上。特点是西藏的一些地方,不但穗分化的时间长, 而且光照充足,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平均每穗 常有20多个小穗,结粒40多个。在这些地区,使用大 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增产潜力。其他一些地区这个 阶段时间较短,一般结实粒数较少。如果能够针对这 个特点,加强麦田管理,采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 蘖成穗率等办法,使群体不过分郁蔽,改善田间光照 条件,也可以显著地增加结实粒数。
新乡、北京和拉萨三个地区,虽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但 分蘖出现和两极分化还有不同。新乡地区,气温较高,使用的 品种为多为春性或弱冬性,早春返青后很快就开始起身,进入 小穗分化期,春季分蘖少,也难以成穗,所以基本上靠冬前分 蘖成穗。北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如果冬前分蘖不足,还可 以增加春季分蘖并争取部分成穗。至于拉萨地区,春季气温较 低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冬前无分蘖的,春季不但可以生 出大量分蘖,也可以达到和冬前同样高的成穗率。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小麦生长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小麦生长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小麦生长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小麦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小麦的一生分为几个生理阶段?小麦的每个生长周期有什么特点?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过程。

它们是各生育时期进行栽培管理的依据。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可以把小麦的一生分为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三个时期。

一、小麦播种出苗至越冬阶段(生长前期)该时期是小麦生长叶片、根系和分蘖等营养器官为主的时期,习惯上也叫做营养生长期。

这一时期以形成穗数为中心。

小麦在适期播种后,经过7天左右出苗。

小麦幼苗长出三片真叶后即开始分蘖。

麦苗在冬前主茎一般可生长5~7张叶片,2~4个分蘖,5条左右次生根。

当日平均温度下降到3℃以下时,麦苗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到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越冬阶段。

但这一阶段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有所不同,如江苏的淮北地区小麦有较明显的越冬阶段,淮南地区冬暖年份无明显越冬阶段。

这个阶段是小麦栽培中获得早苗、全苗、壮苗和早蘖、多蘖、大蘖的重要时期。

该阶段也是为足穗、大穗、壮杆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

二、小麦返青、拔节至孕穗阶段(生长中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的根、茎、叶、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也主要在这一期间完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所以又称为营养生殖生长期。

这一时期以形。

小麦的一生教案

小麦的一生教案

小麦的一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重要作用。

2. 掌握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1. 种子发芽:小麦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经过吸水、呼吸、分裂等过程,发芽生长。

2. 幼苗生长:小麦幼苗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才能健康地生长。

3. 抽穗开花:小麦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抽穗开花,形成小麦花序。

4. 结实成粒:小麦花受粉后,逐渐形成小麦籽粒。

5. 成熟收割:小麦籽粒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二、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1. 种植:小麦需要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管理。

2. 收割:小麦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收割时间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条件来确定。

3. 加工:小麦可以进行加工,制成面粉、面条、馒头等食品。

三、学生实践活动1. 种植小麦: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家里种植小麦,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制作面食:学生可以学习制作面食,了解小麦的加工过程。

3. 参观农场: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农场,了解小麦的种植和收割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小麦的重要作用。

2. 实践法: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参观法:通过参观农场等实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麦的种植和收割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麦的生长发育作业设计方案》

《小麦的生长发育作业设计方案》

《小麦的生长发育》作业设计方案《小麦的发展发育》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了解小麦的发展发育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农业科学的认识。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让他们深入了解小麦的发展发育过程。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小麦的发展发育阶段及特点;2. 掌握小麦的发展发育过程;3. 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能力;4. 提高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设计内容:1. 任务一:小麦的发展发育阶段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了解小麦的发展发育阶段及其特点,包括种子发芽、幼苗发展、拔节抽穗、吐花结果、成熟收获等过程。

学生需要以文字、图片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2. 任务二:小麦发展发育实地调研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小麦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学生需要了解当地的小麦种植情况、发展环境、管理措施等,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3. 任务三:小麦发展发育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麦发展发育实验,可以选择种子发芽速度、幼苗发展速度、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小麦发展情况等进行实验。

学生需要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四、评判标准:1. 任务一完成情况:了解小麦发展发育阶段及特点,呈现形式清晰、内容准确;2. 任务二完成情况:实地调研报告内容详实、结论合理、调研深入;3. 任务三完成情况: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收集准确、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五、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符合设计要求,形式规范、内容准确;2. 作业提交时间:××年××月××日;3. 作业提交方式:纸质版和电子版均需提交。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小麦的发展发育过程,培养实地观察和调研能力,提高对农业科学的认识和兴趣,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从老种子至产生新种子的一生中,历经发芽、出苗、分蘖(冬小麦还有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打苞)、抽穗、开花、授粉(受精)、生胚、灌浆、成熟、休眠等到完全不同的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每一个发育阶段中都将产生与之相应的器官及特征、特性,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确保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正常进行。

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器官建成规律及其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就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一系列促控措施,获得小麦高产。

一、小麦阶段发育小麦从种子萌发至结实成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在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综合作用下,小麦种子将依次产生一系列器官。

相应地在植物体内部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质变阶段。

人们称这些质变过程叫阶段发育。

小麦在每一个发育阶段中,仅需要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外界条件,其次是一些辅助作用因子。

一方面,阶段发育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当前一个发育阶段尚未完成,即使具备了下一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条件,下一个发育阶段也不能进行,必须等到前一个发育阶段完全结束,下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行。

另一方面,当某一个发育阶段正在进行中,外界作用因子中途消失,这个发育阶段就暂停下来,直至条件具备时再继续进行,决不会返回到前一个发育阶段上去,这就是阶段发育的不可逆性。

小麦只有循序完成所有的发育阶段才能正常驻地开花结实。

在整个发育阶段中,以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最为重要。

(一)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

它是在温、光、水及营养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完成的,其中适宜的温度条件是主导因素。

小麦在出苗后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方能拔节形成结实器官,否则植株就永远处在分蘖状态,我们将这段低温时间称作春化阶段。

不同的春性和冬性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及历经的时间不同。

春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一般需要5-10℃,历经时间5-15天,而冬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为-1-10℃,历经15-60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从老种子至产生新种子的一生中,历经发芽、出苗、分蘖(冬小麦还有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打苞)、抽穗、开花、授粉(受精)、生胚、灌浆、成熟、休眠等到完全不同的几个生长发育阶段。

每一个发育阶段中都将产生与之相应的器官及特征、特性,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确保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正常进行。

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器官建成规律及其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就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一系列促控措施,获得小麦高产。

一、小麦阶段发育小麦从种子萌发至结实成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在一定的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综合作用下,小麦种子将依次产生一系列器官。

相应地在植物体内部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质变阶段。

人们称这些质变过程叫阶段发育。

小麦在每一个发育阶段中,仅需要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外界条件,其次是一些辅助作用因子。

一方面,阶段发育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当前一个发育阶段尚未完成,即使具备了下一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条件,下一个发育阶段也不能进行,必须等到前一个发育阶段完全结束,下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行。

另一方面,当某一个发育阶段正在进行中,外界作用因子中途消失,这个发育阶段就暂停下来,直至条件具备时再继续进行,决不会返回到前一个发育阶段上去,这就是阶段发育的不可逆性。

小麦只有循序完成所有的发育阶段才能正常驻地开花结实。

在整个发育阶段中,以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最为重要。

(一)春化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

它是在温、光、水及营养等条件综合作用下完成的,其中适宜的温度条件是主导因素。

小麦在出苗后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条件,方能拔节形成结实器官,否则植株就永远处在分蘖状态,我们将这段低温时间称作春化阶段。

不同的春性和冬性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及历经的时间不同。

春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一般需要5-10C,历经时间5-15天,而冬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为-1 —10C,历经15-60天。

根据上述标准,我们将小麦分作3类:1、春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最适宜的温度为0-12C,需经5-15天。

这类小麦对温度要求不严格。

在我国南方秋播或晚秋播,在北方早春播种抽穗都很正常。

有春性品种,甚至进行高山夏季播种都能正常抽穗。

2、半冬性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最适温度为07C,需经15-35天。

这类小麦比春性小麦对温度的要求较敏感,未通过春化的种子进行春播一般不能抽穗,有的即使抽穗也很晚或不整齐。

3、冬性小麦品种大多数冬性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最适温度为0-5C,需经35-50天。

这类品种对温度很敏感。

温度低于0C,春化速度减慢, 至-4C 时小麦停止发育。

而当温度高于10C时, 春化阶段不再进行。

这类小麦若进行春播只分蘖不能拔节、抽穗。

除了温度条件外,小麦在通过春化阶段过程中,光照、水分、养分及植株年龄也都起一定的作用。

①光照:充足的阳光可以使小麦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使植株在良好的营养状态下顺利地通过春化阶段。

②水分:小麦的春化阶段。

只有在生长锥细胞分裂旺盛时才能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保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正常。

③养分:小麦通过春化阶段需要有健壮的植株。

只有选用饱满的种子和及时地施肥、灌水才能培育出壮苗。

④植株年龄:小麦的植株年龄与其通过春化阶段的速度关系很密切。

一般2-3片叶的幼苗。

未完全成熟的种子春化速度要快于完全成熟的种子。

(二)光照阶段光照阶段是小麦的第二个发育阶段。

小麦在完成了春化阶段以后,如果条件适宜,便进入光照阶段。

此发育阶段虽然也是多种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光照时间的长短是一个主作用因子。

1、光照时间小麦通过光照阶段每日需光照时数为&16小时,历经16-40天。

由于各类品种来源地区的纬度不同,因此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光照反应也不同,大体可分为3类:①反应迟钝:小麦在每日8-12小时光照条件下,经过16天完成光照阶段。

春性小麦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

②反应中等:小麦在每日12小时光照条件下,经24天左右通过光照阶段。

而在每日8小时光照的条件下,小麦不能抽穗。

大多数半冬性小麦品种属于此种类型。

③反应敏感:小麦需在每日12小时以上光照条件下,经30-40天通过光照阶段,否则不能抽穗。

大多数冬性小麦属于此种类型。

2、其他外界因素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除了光照时间的长短,还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着小麦光照阶段的顺利进行,其中较重要的有如下几个:①温度: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进行光照阶段所需的最适温度为20 C左右。

温度低于10C 或高于25 C都有会使光照阶段进程减慢。

冬小麦在光照阶段对短日照和低温非常敏感。

这特性使小麦在早春返青后不致马上开始幼穗分化,保持植株的抗寒力,抵御春寒的危害。

②光照强度及光谱颜色:除了光照时间的长短以外,光照强度及光谱颜色都有影响小麦光照阶段的顺利进行。

强光照可加强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形成更多的代谢产物,利于光照阶段顺利进行。

红色、蓝紫色光谱都比黄色、绿色光谱更能加速成进行光照阶段。

此外,水分、养分充足,植株生长健壮,都利于光照阶段进行。

全面地掌握小麦的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特点及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可以指导我们更有目的地引种,并根据品种特性,制定适宜的播种期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二、小麦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小麦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它们主要的生理机能是吸收、制造、运输营养物质,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顺利完成生活周期。

因此掌握小麦营养器官的发生规律、结构特点及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对制定合理的促控栽培措施是非常有益的。

(一)根的生长发育小麦的根系属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

种子萌发时除了胚芽进行生长外,就是胚根伸长最后突破胚根鞘长出第一条初生根,接着又在其上部的盾片节及叶节基部长出第一、二对初生根,条件适宜时还可长出第三对初生根。

当第一片绿叶长出后,就不再长出新的初生根了。

通常人们把初生根也叫种子根或胚根。

初生根早期的生长主要依靠小麦胚乳贮存的养分。

所以种子的大小及饱满程度直接影响初生根的多少及生长状况。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前期,初生根生长较快。

据观察,在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麦开始分蘖时,初生根可长至50多厘米。

冬小麦入冬前,初生根可长入100多厘米厚的土中,可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如果土壤干旱,小麦靠初生根也能维持生命,所以初生根在小麦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次生根发生在小麦基部的节上,几乎与分蘖同时发生。

每长一个分蘖就有1—2条次生根生成。

那些没条件形成分蘖的分蘖节上生根更多。

一些已拔节而未露出地面的节上及近地表的节上,在土壤温度适宜时也可长出次生根。

所以,发生时间长、根量大是次生根的一大特点。

一般主茎的次生根数可达12—27条,多数为15条。

次生根较初生根粗,相对分布在浅层土壤中,与初生根相辅相成,共同从土壤中吸收、运输水分和养分,确保小麦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

根的吸收及运输通过根毛与根中输导组织进行。

根毛一般在根的近端部,位于根皮层部分的外面一层即表皮层,由长形薄壁细胞向外增长延伸而形成,土壤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毛腔里,再渗透到细胞壁,最后进入中柱部分的输导组织中,被运输到小麦地上部器官组织里。

根毛经过一段时间会自行死亡、脱落、木栓化。

根毛区进一步向根端推移。

小麦的根端中有根源细胞、皮层原、维管束鞘及根冠分生组织等,生命力很强,条件适宜,细胞不停地分裂繁殖,使根不断伸长。

(二)茎(分蘖)的生长发育小麦的茎呈圆柱状,中空或有髓体充满,由节的节间组成并富有弹性。

小麦茎节数因冬春性及播种期的不同而异,若从第一片真叶以上的节计算,少则8节,多则15节。

但伸出地表能形成茎秆的节,一般只有4 —6个,其余的则密集一起,在地下形成分蘖节。

小麦茎的增粗与伸长主要依靠分生组织的生长,其中侧分生组织的生长可使茎增大,而位于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可使节间伸长。

每个茎节的生都经历开始慢、中期快、末期又慢3个波浪起伏阶段。

各茎节之间又是重叠式的生长的。

当基部节间迅速伸长时,第二节开始缓慢伸长,而第三节几乎没伸长。

第二节迅速伸长时第三节缓慢伸长,如此类推。

但最后两节的伸长重叠的时间较长。

各茎节的长度也不同,一般基部节间最短,往上逐节加长,以穗颈节(最末一节)最长,有的占全茎长的一半。

不同小麦品种茎的总度也不同,最短的不足30厘米。

最长的可超过140厘米。

小麦茎的功能除了可以支撑整个植物体外,主要执行运输水分、养分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以及贮藏部分光合产物等。

因此茎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如表皮、下表皮、绿色的同化薄壁组织、无色薄壁组织、导管束及坚实的机械组织等。

分蘖是小麦的一种生物学特性,但不同类型的小麦分蘖性强弱不同,一般冬小麦分蘖强而春小麦差些,晚熟品种分蘖多,早熟品种分蘖少。

但是, 无论哪种类型的小麦分蘖的规律都是一致的。

小麦出苗后,地中茎伸长将第一片真叶及其以上的节推至近地表层,当主茎长出3片叶并在条件适宜时,便自胚芽鞘腋处出现分蘖芽,突破分蘖鞘露出地面形成胚芽鞘蘖。

接着,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自主茎节第一片叶的叶腋处长出第一节分蘖。

当主茎长出第五片叶时,第二片叶的叶腋处即长出第二个分蘖,如此类推。

每一个分蘖长出第三片叶后,从其第一片叶的叶腋处又长出二级分蘖,其出现规律同于主茎的分蘖。

同理,二级分蘖长出3片叶后也可出现三级分蘖。

某分蘖位若因外界环境不利使分蘖出现受阻时,将来即使又具备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该分蘖位也不会再生长。

分蘖在小麦的一生中有重大的意义。

它可调节小麦的群体形成足够的穗数,获得高产。

同时分蘖多的小麦形成的次生根也多,使植株有庞大根系,扩大小麦对水肥的吸收,增加抗旱力,对培育壮苗、壮株十分有利。

另外,小麦的分蘖节可贮存大量的可溶性糖,可增加小麦的抗寒性,保证小麦能安全越冬。

(三)叶的生长发育小麦的叶包括变态叶(如胚芽鞘、分蘖鞘及颖片)及完全叶两部分。

完全叶左右互生在茎节上,由叶鞘、叶舌、叶耳、叶片几个部分组成。

小麦的完全叶由叶芽原基长成。

叶芽原基长在茎生长锥的下部,呈环状包围着生长点,在生长点开始分化时,叶原基已全部形成,叶片数也就定局了。

叶原基伸长形成叶片。

开始的生长进程是很慢的,当叶尖初露出前片叶的叶鞘时,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此时,叶鞘也正在迅速生长。

叶舌、叶耳随着生成,叶片接近定长时,生长速度又慢下来。

叶片定长时,叶片的功能开始。

相邻叶片间的生长是重叠进行的,当某叶片处在缓慢生长阶段,其前一片正处在迅速伸长阶段,更前一片叶已接近定长。

如此类推。

小麦主茎的叶片数,因品种类型、成熟期和环境条件而异。

冬性小麦及晚熟品种一般13- 15片,春性小麦及冬性早熟品种的叶片数8—12片。

分近地生叶和茎生叶两种。

近地生叶着生在在近地表密集的茎节即分蘖节上。

在我国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可长到8片叶,春小麦拔节前长到3— 6 片叶,小麦的茎生叶数变幅较小,一般都是4-6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