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合集下载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52例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52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1 0 4例普 通 型手 足 口病 患儿 , 年 龄在 4~ 4 2个 月之 间 ( 平均 2 7个 月 ) ; 男6 0例 , 女 4 4例 。 随 机 分成 研究 组 5 2例 , 对 照组 5 2例 。观 察对 象符 合 卫
2 结 果
+ 好转 )/ 每组 总例 数 X 1 0 0 %。
1 . 4 统 计学 处理
后不 同。 目前治疗 H F M D并 无特效药 物, 临床 上
对 手 足 口病 除 了对 症 治 疗 外 , 主 要 是 抗 病 毒 治 疗 … 。2 0 1 2年 对 5 2例 普 通 型 H F MD手 足 口病 患 儿采 用喜 炎平 注 射 液 治疗 , 取 得 较好 的效 果 , 现 报
0 5 ) ; 研究组有 效率为 9 6 . 2 %高 于对 照组 8 6 . 7 %, 结果有统 计学差异( P <0 . 0 5 ) 。结论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
型 手 足 口病 具 有 较 好 疗 效 。
[ 关键 词 ]手足口病;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 中图分 类号 ]R 7 2 5 . 1 1 [ 文 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2 7 0 7 ( 2 0 1 3 ) 4- 0 0 4 3 6 - 0 2 1 . 3 疗 效评 价标 准
1 . 2 治疗 方 法
<0 . 0 5 ) ; 两组的皮疹消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见
表 1 。治 疗效 果 比较 , 见表 2 。 表 I 两组 患儿 临床症 状消 退 时间 比较
Ta b. 1 Co mp a r i s o n o f t i me n e e d e d f o r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s u b s i d e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手足口病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国内外资料均显示6~7月份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

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 年版) 的诊断及分期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普通病例:邪犯肺脾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l~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

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的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白蔻仁、藿香、石菖蒲、滑石、茵陈蒿、板蓝根、射干、浙贝母。

加减:恶心呕吐,加苏梗、竹茹和胃降逆;泄泻,加泽泻、薏苡仁祛湿止泻;高热,加葛根、柴胡解肌退热;肌肤痒甚,加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2.普通病例:湿热蒸盛证候: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食,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浑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组方: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草。

加减:偏于湿盛,去知母、生地黄,加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口渴喜饮,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烦躁不安,加淡豆豉、莲子心清心除烦。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锡类散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锡类散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9180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多见。

主要表现口腔疱疹及溃疡,手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以及发热,少数患儿还会并发心、肺、脑疾病,甚至个别症状比较严重的还会死亡[1]。

我科近年来,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锡类散治疗HFMD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的HFMD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所有病例均按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

排除标准:(1)先天性疾病;(2)Ⅱ度营养不良;(3)疱疹性咽峡炎;(4)心、肝、肾功能异常;(5)C反应蛋白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者。

其中,观察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个月~13岁,血常规中WBC≤10.0×109/L者46例,分类以淋巴细胞较高;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4岁,血常规中WBC≤10.0×109/L者44例。

所有病例除典型皮疹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最高40 ℃,合并流涎、拒食等临床表现,同时所有病例可见口腔黏膜充血以及舌、颊、腭、咽弓等部位散在点状溃疡。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0.4~0.8 mL/(kg・d),分3次口服,连服5~7 d;同时予锡类散喷口腔咽峡部溃疡处,2揿/次,1-2次/d,共5 d。

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10~15 mg/(kg・d),分3次口服,连服5~7 d,加用西瓜霜喷剂喷口腔4次/d,1喷/次[2]。

中医治疗4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中医治疗4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中医治疗4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34.15%),有效17例(41.46%),无效10例(24.39%),总有效率75.61%;治疗组:显效28例(68.29%),有效11例(26.83%),无效2例(4.88%),总有效率95.12%。

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20-02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1]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可引发的肠道病毒有很多,但主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2]。

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爆发性和很强的流行性和传染性[3]。

我院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了手足口病患儿82例,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为10个月~6岁,其中患儿以3岁以下的为主,共53例,占64.63%。

现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各41例,两组患儿间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一般症状患儿口腔黏膜和唇内会出现散在的疱疹,有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多为持续性的发热,患儿手心、足心和臀部有皮肤斑丘疹,出现最多的是脚心。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补液、抗炎等常规的西医治疗。

治疗组:急性症期间的药方:石膏15~30g、大青叶12 g、野菊花12 g、赤芍12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黄芩10 g、连翘9 g。

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临床疗效论文

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临床疗效论文

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51-02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因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而得名,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1]。

本病每年均有流行,我院采取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治汇报如下。

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0~12岁,平均3.5岁;其中0~1岁5例(占6.2%),2~4岁60例(占75%),5~8岁10例(占12.5%),8~12岁5例(占6.3%)病程3~7天,平均4.8天。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

1.2流行病学史80例患儿中,确认有同班、同校及家庭周围邻居相同患儿密切接触史49例,一般性接触23例,周围有流行但无明确接触6例,周围无流行又无明确接触2例。

有接触史者占90%。

1.3临床表现有发热76例,最高体温40℃以上者8例,39.1~40℃者35例,38.1~39℃者28例,37.4~38℃者5例,体温正常者4例。

80例均有皮疹和/或口腔溃疡性疱疹:皮疹可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疹间皮肤正常,丘疹、疱疹最为多见,疱疹周围有红晕,多与皮纹方向一致,疱疹壁厚、疱液混浊、不易破溃、结痂,可直接隐退,疱疹可融合。

皮疹不痛、不痒、皮疹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沉着。

皮疹多发生在手、足、肛周和臀部。

皮疹1~2天出齐,3~5天消退。

95%的患者出现口腔内病损,且多为溃疡,其次为疱疹,多分布舌尖、舌缘、舌面、舌底、硬腭、软腭等部位。

口腔溃疡多有疼痛,影响进食,且愈合较皮疹消退为慢;身体各部位皮疹发生无明确先后顺序。

大部份患儿有乏力、纳差、精神不振或哭闹不安。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传染病(二)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传染病(二)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传染病(二)共享题干题患儿,5岁。

麻疹第5天,壮热持续,起伏如潮,烦躁不安,目赤眵多,皮疹布发,疹点逐渐稠密,皮疹凸起,(江南博哥)触之碍手,压之退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单选题]1.其证候是()。

A.邪犯肺卫B.邪毒闭肺C.邪入肺胃D.邪毒攻喉E.阴津耗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儿麻疹,伴壮热持续,起伏如潮,烦躁不安,目赤眵多,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可诊断为麻疹之邪入肺胃证。

患儿,5岁。

麻疹第5天,壮热持续,起伏如潮,烦躁不安,目赤眵多,皮疹布发,疹点逐渐稠密,皮疹凸起,触之碍手,压之退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单选题]2.其治法是()。

A.辛凉透表,清宣肺卫B.宣肺开闭,清热解毒C.养阴益气,清解余邪D.清凉解毒,透疹达邪E.平肝息风,清营解毒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该患儿辨证为麻疹之邪入肺胃证,因邪入肺胃,致麻毒郁闭,出疹不顺,治应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单选题]3.其首选方剂是()。

A.清解透表汤B.导赤散C.远志丸D.石斛夜光丸E.泻心导赤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该患儿辨证为麻疹之邪入肺胃证,故治当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方用清解透表汤。

患儿,2岁。

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紫如瘀点。

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舌苔黄糙、舌红起刺,脉数有力。

[单选题]4.其证候是()。

A.邪侵肺卫B.毒炽气营C.疹后阴伤D.邪入肺胃E.邪毒闭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患儿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可诊断为丹痧,伴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紫如瘀点,舌苔黄糙、舌红起刺,脉数有力可诊断为毒炽气营证。

[单选题]5.其治法是()。

A.辛凉宣透,清热利咽B.清气凉营,泻火解毒C.疏风清热,利湿解毒D.清热解毒,利咽消肿E.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该患儿辨证为丹痧之毒炽气营证,邪毒重者,进一步化火入里,传入气营,或内迫营血,此时痧疹密布,融合成片,其色泽紫暗或有瘀点,同时可见壮热烦渴、嗜睡萎靡等症。

一个手足口病的效方,屡试不爽!

一个手足口病的效方,屡试不爽!

一个手足口病的效方,屡试不爽!
去年,我的小侄女患了手足口病,当晚在网上一个老中医的博客里找到这个方子,三剂愈!后来村里又治疗一例,都是三剂愈。

最近又有几例全部用三剂就好了。

生地9克川木通3克淡竹叶6克甘草梢3克滑石粉9克(布包煎)炒苍术5克黄柏5克川牛膝6克青黛3克(布包煎)此为8岁剂量,临床据年龄酌量。

水煎,头煎、二煎药汁合并,一日分3~4次温凉饮。

三岁左右患儿用上方用量减半。

附:洗嗽方,苦参30克煎汁滤楂,明雄黄水飞2~3克兑入,嗽口(嗽后吐出勿咽,小儿可用消毒绵棒蘸药水搽拭口腔),洗手脚。

日三、四次。

后记:免费获赠呕心沥血之作
今天起,关注我们对外事务的公众号:百广触网联盟,关注也无妨,专注互联网发展的公众号。

即有机会获得价值699元的《中华5000年中医学习全套培训课程》一套,每周抽取6位幸运儿,于每周一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透疹方应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透疹方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主要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时间;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清热透疹方;中医;手足口病;清热解毒;透疹凉血[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re Touzhen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typ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5,100 cases of common HFMD in Huad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Guangzhou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cases in each group.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ibavirin injec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observed group was given Qingre Touzhen Formula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the main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subsided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th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myocardial inju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and the control group rate was 82%,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儿童人群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引发HFMD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埃可病毒等,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较为常见[1-3]。

HFMD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普通病例能在1周内治愈,阴性感染者和患者均为传染源,可经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污染的物品及泡渗液而感染[4-5]。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雍渗、斑丘},严重的患儿甚至出现脑干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循环障碍、神经源性肺水肿等。

在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引发的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较高,神经源性肺水肿及重症脑干脑炎为其致死原因[6-7]。

由于目前临床无疫苗可对该病预防,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8-9],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临床上对于HFMD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1]。

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透疹化湿和凉血为主。

本次研究旨在对清热透疹方应用于普通型HFMD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

纳入标准:符合HFMD诊断标准的患儿;中医辨证分型为普通型患儿;年龄6个月~6岁患儿;发病1~5 d患儿;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发病迅速,危重症患儿;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过敏体质患儿,尤其是对中药过敏的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岁。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具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透疹方治疗,清热透疹方主要包括: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方药均有我院中药房应用煎药机统一煎制,剂量视患儿提质量及症状而定,3次/d,口服。

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63)治疗,治疗方法:将10~15 mg/kg的利巴韦林溶于1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者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 d。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其中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为:治疗6 d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为痊愈;6 d内患儿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显著缓解为有效;治疗6 d内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12]。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儿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儿次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呕吐消退时间及大便干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LDH、CK、CK-MB及HBN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安全性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停药后恢复,对治疗无影响。

3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HFMD的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和现症患者,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在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发病时多以发热症状为主,体温一般在38℃左右,同时在手足口及臀部会有皮疹或者在口腔出现黏膜斑疱疹。

少数患者在感染早期会有咳嗽等症状,在发热1~2 d 后会出现皮疹,常见于足底进而手掌,也有部分会在臀部[14-17]。

对于不发热,至出现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一般病情较轻。

对于HFMD的大多数患儿能够在1周内恢复。

HFMD在中医属“时疫”“湿温”等范畴。

湿热病毒为其病因,多因外受时邪,内蕴湿热,留于脾、肺、心三经所致[18-19]。

外邪自患儿口鼻侵入,侵袭脾、肺二经,而肺主皮毛,因此在患病初期多存在肺卫症状,入流涕、发热、咳嗽等;脾主四肢,于口开窍,手足口受邪后生水疱,口舌生溃疡、疱疹;如果毒热内盛,则症状加重,会出现神昏、壮热、抽搐等症状[20-21]。

普通型HFMD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肺胃热炽型、邪犯肺卫型、湿热交阻型、气营两燔型、肺胃阴伤型、心脾积热型[22]。

由于证型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

肺胃热炽型治疗主要以泄热解毒、辛寒清气为主;邪犯肺卫型主要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湿热交阻型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为主;气营两燔型主要以凉血、清营、解毒为主;肺胃阴伤型主要以和胃降逆、养阴清肺为主;心脾积热型主要以降火解毒、清心泻脾为主本组研究中对于普通型HFMD患儿应用清热透疹方治疗,方中包括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等药材,全方以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芩、薏苡仁清热利湿为臣药,玄参、淡竹叶、地黄、石膏清热凉血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解毒透疹、疏风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是热毒得泻,邪有所出。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为形气未充、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功能均存在不足,特别以脾、肺、肾三脏较为突出。

脾是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水谷精微,小儿纳运力弱、脾常不足,针对小儿生理特点,应给以健脾助运之药。

连翘、金银花、玄参、淡竹叶、薏苡仁、甘草、地黄、黄芩、石膏均具有抗病毒的药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清热透疹方治疗普通型HFMD效果显著,在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的分析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呕吐消退时间及大便干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说明清热透疹方能加快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并间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使患儿早日康复。

此外,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LDH、CK、CK-MB及HBNH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心肌损伤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清热透疹方用于治疗普通型HFMD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快速缓解患儿症状,安全性高,使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李超贤,赵伟.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00例[J].中医研究,2013,26(7):28-29.[2] 刘秀国,刘鹏.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3,20(16):131-132.[3] 鲍福全,鲍朝霞,夏仕意,等.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8):79-80.[4] 刘冰冰,华丽霞,董艳,等.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9):231-236.[5] 胡燕,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29-32.[6] 张国梁,颜鹏飞,王喜聪,等.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28例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14-16.[7] 牛东方,杨美霞.柴胡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分散片治疗手足口病50例[J].河南中医,2011,31(9):1001-1002.[8] 金鹏,吴宗耀,张金秀,等.清热抗毒煎剂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8):1840-184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10] 张会平,王丽,钱继红,等.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3):272-276.[11] Lim XF,Jia Q,Chow VT,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a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y reactive against the N-ter minal region of Enterovris 71 VPI capsid protein [J]. J Virol Methods,2013,188(1-2):76-82.[1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2-53.[13] 李容文,赖钰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与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5):235-236.[14] 王成芳,李官林,农玉娥.喜炎平辅助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4,42(1):57-59.[15] Xu Y,Qi W,Wang X,et al.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 plus ribavirin for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cirrhosis: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 and cumulative dose [J]. Liver Int,2014,34(10):1522-1531.[16] Qurat-Ul-Ain S,Wang W,Yang M,et al. Anomeric selectivity and influenza A virus inhibition study onmethoxylated analogues of Pentagalloylglucose [J]. Carbohydr Res,2014,28(402):152-157.[17] Pu X,Wang H,Li Y,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GuiQi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 vitro [J]. Virol Sin,2013,28(6):352-359.[18] 霍燕微,刘捷裕,郭莉丽,等.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3):124.[20] 陈鸿健,蒋龙凤,刘浩.手足口病2393例的病因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8)8443-8445.[21] 杨芳.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1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12):4.[22] Fang QY,Ju XF,Liang LH,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Huizhou City between 2008 and 2011 [J]. Arch Virol,2013,158(4):895-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