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7年浙江绍兴语文中考卷及答案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二、知识积累(26分)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4分)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ú(1)水墨画。
bān(2)驳的青瓦台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éng(3)船分明很有cāng(4)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兴《说绍兴》)2.品湖光水色,填诗文名句。
(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
蒹葭》)(2),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知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6分)(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引:②顾:③致:④假:⑤过:⑥作:4.名著阅读。
(6分)(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3分)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湖州市)语文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0)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春从熟睡的大海登上山巅,它无形的躯体shuò(1)大无边,在数不清的黄色桉树上面翻卷和歌唱,优yá(2)飘然。
春从山顶重返大海,树叶的沙沙声响是它的嘴唇,亲吻昏睡的赤裸身体,亲吻着清chè(3)透明的静寂。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春日在望)2.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8分)中国经典诗文,因为情怀,自带光芒。
触摸经典,既为遇见,也为远方。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1),(2)”,时序交替,匆匆不待。
乡书归雁,轻染惆怅。
北固山下,王湾把故乡放的那么好:我有亲人,我就有故乡。
锦官城外,映阶草碧,黄莺空鸣。
“(3),(4)”。
自出南阳,忠贞不渝。
念及一样的壮志未酬,杜甫不禁泪流满面:蜀相,一个摸得到的名词,理应保持不熄的庄严。
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
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5),(6)”。
我爱惜自己,我亭亭净植;我身处俗世,我不蔓不枝。
“(7),(8)”,周敦颐借莲明志;我要我的心,和莲一样干净。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2)“安”“寇”都是“宀”首部,表明这两字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件事物有关?4.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6分)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二、现代文阅读(24)(一)阅读小说,完成5-8题。
(14分)我为什么没有翅膀袁省梅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综合性学习湖州6.(二)阅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的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A.微信有声推送已经称为最主要的听书方式。
B.超四成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够多、C.0﹣8周岁儿童家长,大部分有陪读行为。
D.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2016年多于2015年。
(2)分析《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从图表信息看。
“阅读”的词义可以有什么变化?(4)有人说:“纸媒的没落已成定局,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你对图表的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84:综合读写.【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以及阐述个人看法的能力.综合读写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解答】(1)从听书方式选择比例图上可以看出,微信有声推送只占到3.6%,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听书方式.故选A.(2)注意阅读分析图表,从线条的走势判断,可知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手机阅读增长率增长速度很快.再从饼状图中可知,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以纸质书本和手机阅读为主,这两者比例是最大的.(3)“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这是传统的解释.要注意在阅读方式上已经有听书等新形式,阅读媒介上除了书本外,还有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4)要注意先表明观点,说明理由.要注意根据图表所显示的纸质阅读的比例来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A(2)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手机阅读增长率增长速度很快.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以纸质书本和手机阅读为主.(3)“阅读”的词义可以增加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4)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尽管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迅速崛起,但是国民倾向的阅读纸质书本还是在阅读方式中比重最大的,这说明人们心理上还是比较喜爱纸质阅读,它不一定会消亡.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浙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浙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初三九班、非比寻常。
中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帮助大家估分,欢迎您访问查看更多中考资讯,了解最新信息请按CTRL F5刷新页面。
更多浙江中考分数线、浙江中考成绩查询、浙江中考志愿填报、浙江中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浙江语文中考真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以下是浙江2017年全部科目的试题发布入口:
2017年中考结束后您可能还。
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七校联考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卷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七校联考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卷语文试卷(解析版)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下划线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________ (A. fēn B. fèn )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jié________然不同,满足了人们在疲bèi ________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给心灵以慰藉________ (A. jiè B. jí),从而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节选《朗读属于每一个人》2、诗文默写。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②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④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⑤然后我死了,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⑥诵读经典,让心灵在美好中遇见。
诵读《陋室铭》的“________,往来无白丁”,让心灵与刘禹锡的高雅志趣遇见;诵读《过零丁洋》的“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名族气节遇见;诵读《卜算子•咏梅》的“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陆游坚贞不屈,即使化作泥土也不改变自己清香、洁身自好的品格遇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精益求精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深恶痛绝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D、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富国强兵4、名著阅读。
(1)《好汉歌》里唱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你认为下面哪个人物形象最符合这几句歌词的注脚。
()A、祥子B、傩送C、李逵D、鲁达(2)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清晰版)

4.绍兴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知识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古城绍兴仿佛是名家笔下的一fú(1)水墨画。
ban (2)驳的青瓦台有些岁月了,但墙头的树枝爆出了可爱的新绿;旧石桥与乌péng (3)船分明很有cāng(4)桑感,但老店的茶是新茶,陈年的“女儿红”更令人心醉。
(曹正兴《说绍兴》)2.品湖光水色,填诗句明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
蒹葭》)(2),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6)汉乐府《长歌行》中借江水东流的自然现象寄寓“珍惜时间”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知朱熹《观书有感》所言:“,。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与虑而后作⑥,佂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引:②顾:③致:④作:。
4.名著阅读(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三、文本阅读5.(一)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老舍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
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
2017中考考试语文试题 湖州市

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0)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春从熟睡的大海登上山巅,它无形的躯体shuò大无边,在数不清的黄色桉树上面翻卷和歌唱,优yá飘然。
春从山顶重返大海,树叶的沙沙声响是它的嘴唇,亲吻昏睡的赤裸身体,亲吻着清chè透明的静寂。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春日在望)2.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中国经典诗文,因为情怀,自带光芒。
触摸经典,既为遇见,也为远方。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时序交替,匆匆不待。
乡书归雁,轻染惆怅。
北固山下,王湾把故乡放的那么好:我有亲人,我就有故乡。
锦官城外,映阶草碧,黄莺空鸣。
“,”。
自出南阳,忠贞不渝。
念及一样的壮志未酬,杜甫不禁泪流满面:蜀相,一个摸得到的名词,理应保持不熄的庄严。
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
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
我爱惜自己,我亭亭净植;我身处俗世,我不蔓不枝。
“,”,周敦颐借莲明志;我要我的心,和莲一样干净。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2)“安”“寇”都是“”首部,表明这两字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件事物有关?4.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二、现代文阅读(24)5.(一)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袁省梅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湖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湖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湖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成功是别人失败时你还在坚持。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7年湖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湖州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一、语文知识积累(20)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春从熟睡的大海登上山巅,它无形的躯体shuò大无边,在数不清的黄色桉树上面翻卷和歌唱,优yá飘然。
春从山顶重返大海,树叶的沙沙声响是它的嘴唇,亲吻昏睡的赤裸身体,亲吻着清chè澈透明的静寂。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春日在望)【答案】硕雅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
“shuò”写作“硕”,“yá”写作“雅”,“chè”写作“澈”。
2.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中国经典诗文,因为情怀,自带光芒。
触摸经典,既为遇见,也为远方。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时序交替,匆匆不待。
乡书归雁,轻染惆怅。
北固山下,王湾把故乡放的那么好:我有亲人,我就有故乡。
锦官城外,映阶草碧,黄莺空鸣。
“,”。
自出南阳,忠贞不渝。
念及一样的壮志未酬,杜甫不禁泪流满面:蜀相,一个摸得到的名词,理应保持不熄的庄严。
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
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
我爱惜自己,我亭亭净植;我身处俗世,我不蔓不枝。
“,”,周敦颐借莲明志;我要我的心,和莲一样干净。
【答案】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2)“安”“寇”都是“”首部,表明这两字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件事物有关?【答案】(1)①安:养。
②寇:入侵。
(2)房屋4.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标题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有感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有感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有感书名A.《朝花夕拾》B.《简爱》C.《培根随笔》D.《傅雷家书》(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答案】(1)B.A.D;(2)我同意第一种观点,祥子自农村,本是本份之人,他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
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伴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所以祥子的堕落,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非祥子自甘。
二、现代文阅读(24)(一)阅读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袁省梅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
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
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
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
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
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幼园。
妈妈说:“咋说城里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
”小迪却不乐意。
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说,不过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
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
小迪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
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
妈妈顾不上,听他叫的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
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陪他玩一会儿。
这时,小迪最开心。
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
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
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
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
小迪说:“我要坐转椅。
”妈妈说好。
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
”妈妈说好。
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的活儿催得紧。
妈妈说:“改天去。
”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他就蹲在地上不起,眼里一颗一颗砸在地上。
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
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了。
一上,妈妈手里就抓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
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
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
妈妈手上抓着电剪刀,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
妈妈提醒他洗手。
小迪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科妈妈一下也没看他。
小迪就没有去洗手。
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⑪是老板。
小迪倏地站了起,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⑫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⑬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工作台上抓起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
”说着,就蹲在衣服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
老板笑笑,走了。
⑭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
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
”小迪说:“我也玩过捉迷藏。
”小迪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
”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
楼下的草地里,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
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
窗户前的桐树上飞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
小迪看着喜鹊,伸出手“一、二、三”地数。
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
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⑮小迪哇地哭了起。
⑯小迪的哭声响亮。
⑰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
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笑呢?⑱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1)请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请给第⑨⑭段中画线句做批注。
(4)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以“我为什么没有翅膀”为题的用意。
【答案】(1)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小迪玩耍的地点是妈妈的工厂,为下文表现小迪的孤独,对自由快乐的渴望作铺垫。
(2)妈妈的忙碌与小迪渴望快乐地玩耍。
(3)①这是小迪的动作描写,这一细节真实的表现出小迪想得到妈妈的关注,他想通过自己不洗手得到妈妈的关心,但最终还是以失望告终,表现了小迪内心的孤独与失望;②这是小迪的自言自语,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孤独,他说的话是想给妈妈听的,想让妈妈和自己一起玩捉迷藏,但没有人听到他的话,没有人陪他玩,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溢于言表。
(4)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以问句为题,引起读者的思考;③突出本文的主旨,表达城市务工者的孩子对自由与快乐生活的追求。
(二)阅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的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微信有声推送已经称为最主要的听书方式。
B.超四成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够多、C.0﹣8周岁儿童家长,大部分有陪读行为。
D.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2016年多于2015年。
(2)分析《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从图表信息看。
“阅读”的词义可以有什么变化?(4)有人说:“纸媒的没落已成定局,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你对图表的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A(2)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手机阅读增长率增长速度很快。
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以纸质书本和手机阅读为主。
(3)“阅读”的词义可以增加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
(4)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尽管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迅速崛起,但是国民倾向的阅读纸质书本还是在阅读方式中比重最大的,这说明人们心理上还是比较喜爱纸质阅读,它不一定会消亡。
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B C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答案】C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将士”一词与“卫国”有关,抓住“直上”理解将士们的精神品质所在,点明烘托的手法。
表达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
A 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热爱自然、闲适恬淡、超然物外。
B 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
因此“愿”具体指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C 作者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故选C(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唐】李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