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目录(北大版)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双向细目表

大学物理双向细目表

大学物理双向细目表一、基础物理概念1. 物理量:描述物体性质和现象的量,如质量、速度等。

物理量:描述物体性质和现象的量,如质量、速度等。

2. 力:使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使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3.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4.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5.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能量: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6. 热学:研究能量转化的学科,包括热量、温度和热传导等。

热学:研究能量转化的学科,包括热量、温度和热传导等。

7.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8. 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等的学科,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

电学:研究电荷和电场等的学科,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

9. 电磁学:研究电和磁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

电磁学:研究电和磁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

二、力学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量。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量。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书(二)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书(二)

2 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在物理实验中无论是观察现象,还是进行测量都要使用相关仪器。

大学物理实验中各类实验所用仪器不尽相同。

例如,力学实验常用游标尺和千分尺,热学实验中常用温度计,电磁学实验则要使用各种电表;而另一方面,各类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也相互渗透和关联,例如,应用游标尺和千分尺原理制成的读数装置也常出现于光学实验的仪器中,而大量的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也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力学实验。

所以,在本章中我们将集中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其他一些专门化的仪器将在有关实验中进行介绍。

2.1 力学实验常用基本仪器长度、质量、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三个基本力学量,因而常用来测量这三个量的仪器就是力学实验乃至整个物理实验中的基本仪器。

2.1.1 长度测量仪器最普通的长度测量器具是米尺,但由于米尺的分度值为l mm 常常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为提高测量的精度,人们设计了各种能较精确测量长度的仪器,如游标尺和螺旋测微计就是最常见的两种。

1)游标尺游标尺主要由主尺和游标两部分组成,如图2—1所示。

主尺D 按米尺刻度,量爪A 、 A '固定在主尺上。

游标E 可沿主尺滑动,量爪B 、B '及深度尺C 固定在游标上。

A 、B 用来测量物体的厚度和外径,A B ''、用来测量物体的内径,C 尺用来测量槽的深度。

由主尺零线和游标零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上述被测量的读数值。

图2-1游标尺的主尺和普通米尺一样,刻有毫米分格,而游标的刻度则有各种不同的分格。

设游标上n 分格的总长,与主尺上1n -个分格(每个分格长度为l )的总长L 相等,则游标上每个分格的长度/l L n '=,主尺与游标每分格的差值为l l δ'=-,δ就是该游标尺的分度值。

例如对于图2—2所示的二十分游标,20n =,游标上20个分格的长度等于主尺上l9 mm ,图2-2游标上每个分格0.95m m l '=,主尺上每分格l 与游标上每分格l '的差值为0.05 mm ,则该游标的分度值为0.05δ=mm 。

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表2009

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表2009
弦振动
粘滞系数
冰的熔解热
杨氏模量
伏安法测电阻
示波器的使用
直流双臂电桥
三相交流电路
自组显微镜
衍射光栅
牛顿环
全息照相
轮空
3
刘思洋
陆瑶
蔡国斌
马涛
4
赛尔达尔艾
边佳旺
陈少越
朱怡雯
5
汪行健
常华亭
次仁达娃
张艳杰
6
王斌
代广泰
丛庆
王谦博
7
韦伟
戴舟
崔旭
贺元一
8
魏岩松
邓青
邓致丰
郭无费
9
武千年
丁亮
冯雨龙
杨豪
10
赵洪晨
高天宇
组别
序号
周一
上午
周一
晚上
周四

周五
下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E
1
程良伟
梁爽
张天琦
吴茂松













2
张烨晖
刘翠苓
张曦
宁云龙
绪论

最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最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五版)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社会科学12、社会科学战线13、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浙江学刊19、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浙江社会科学21、天津社会科学22、社会科学研究23、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5、求是学刊26、人文杂志27、江西社会科学28、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学习与探索31、江汉论坛3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求索36、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中州学刊40、南京社会科学4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甘肃社会科学44、思想战线45、山东社会科学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社会科学辑刊48、福建论坛、人文社学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学术界5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广东社会科学53、国外社会科学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学术交流57、东岳论坛58、东南学术59、学海60、学术论坛6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4、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7、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2、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B(除B9)哲学类1、哲学研究2、心理学报3、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5、世界哲学6、心理科学进展7、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11、孔子研究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宗教类1、世界宗教研究2、宗教学研究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6、法音7、世界宗教文化8、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统计学类1、统计研究2、数理统计与管理3、中国统计4、统计与决策C91社会学类1、社会学研究2、社会3、妇女研究论丛4、青年研究C92人口学类1、人口研究2、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与经济4、人口学刊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管理学类1、管理科学学报2、中国管理科学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人才学类1、中国人才C95民族学类1、民族研究2、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名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丛刊7、西北民族研究8、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3、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4、中国民族D1,D3,D5,D7,D8国际政治类1、世界经济与政治2、现代国际关系3、欧洲研究4、国际问题研究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美国研究7、国际论坛8、当代亚太9、国际观察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1、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16、当代世界17、日本学刊18、西亚非洲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D2,D4,D6,A中国政治类1、中国行政管理2、政治学研究3、求是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5、教学与研究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马克思主义研究8、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11、理论前沿1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科学社会主义15、中央党史研究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1、新视野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理论探讨26、党的文献27、理论与改革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9、长白学刊30、求实31、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36、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党建研究39、行政论坛40、理论学刊4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法律类1、法学研究2、中国法学3、法学4、法商研究5、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中外法学8、法学评论9、法律科学10、法制与社会发展11、法学家12、比较法研究13、环球法律评论14、当代法学15、法学论坛16、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中国刑事法杂志22、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济F综合性经济科学类1、经济研究2、经济学动态3、经济学家4、经济科学5、经济评论6、南开经济研究7、当代经济科学8、当代经济研究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经济问题13、现代财经14、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除F12)世界经济类1、世界经济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外国经济与管理4、世界经济研究5、国际经济评论6、世界经济文汇7、东北亚论坛8、亚太经济9、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 F12, F2(除F23, F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1、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开发研究7、上海经济研究8、宏观经济研究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13、城市发展研究14、中国经济史研究15、资源科学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发34中国经贸导刊F23会计类1、会计研究2、审计研究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5、财会通讯、综合6、会计之友7、财会月刊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农业经济类1、中国农村经济2、农业经济问题3、中国农村观察4、中国土地科学5、农业现代化研究6、农业技术经济7、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别9、农村经济10、农业经济11、世界农业12、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F6(含F27,除F59) 工业经济类1、中国工业经济2、南开管理评论3、经济管理4、管理科学5、工业工程与管理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科学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12、管理现代化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类1、旅游学刊F7贸易经济类1、国际贸易问题2、国际贸易3、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5、国际经贸探索6、商业研究7、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11、价格理论与实践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16、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财政类1、税务研究2、财政研究3、涉外税务4、税务与经济5、中央财政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当代财经8、财经研究9、财经问题研究10、中国财政11、财经科学12、中国税务13、财政监督F82/F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金融研究2、国际金融研究3、金融论坛4、金融理论与实践5、保险研究6、证券市场导报7、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9、上海金融10、金融与经济11、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13、投资研究14、新金融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浙江金融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G0/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1、新闻与传播研究2、国际新闻界3、现代传播4、新闻记者5、新闻大学6、当代传播7、中国记者8、新闻界9、新闻战线10、传媒11、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13、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类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类1、编辑学报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编辑之友4、出版发行研究5、中国出版6、科技与出版7、编辑学刊8、出版广角9、中国编辑10、中国图书评论11、读书G25,G35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中国图书馆学报2、图书情报工作3、情报学报4、大学图书馆学报5、图书馆杂志6、图书馆论坛7、图书馆8、情报科学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馆情报科技11、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情报杂志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档案学类1、档案学通讯2、档案学研究3、中国档案4、档案与建设5、浙江档案6、山西档案7、北京档案8、档案管理9、档案10、兰台世界G3(除G3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1、科学学研究2、科研管理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研究与发展管理5、中国软科学6、中国科技论坛7、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9、科技管理研究10、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类1、教育研究2、比较教育研究3、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6、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教育与经济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13、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18、中国远程教育19、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22、教育导刊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类1、学前教育研究G62/G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G62/G63(除各科教学)初等教育/中等1、课程、教材、教法2、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除各学科)类7、教学月刊中学版8、外国中小学教育9、中小学管理G623、2,G633、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类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G633、4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类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G633、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类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G633、6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类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G623、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类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G633、7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类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G633、8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类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G633、9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生物)类1、生物学教学G64高等教育类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教育发展研究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江苏高教6、中国高教研究7、现代大学教育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10、黑龙江高教研究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G7各类教育类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G8体育类1、体育科学2、中国体育科学3、体育与科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体育学刊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7、上海体育学院学报8、体育文化导刊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H2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中国语文2、当代语言学3、中国翻译4、语言教学与研究5、语言研究6、世界汉语教学7、语言文字应用8、汉语学习9、方言10、语文研究11、古汉语研究12、民族语文13、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15、上海翻译16、辞书研究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H9外国语类1、外语教学与研究2、外国语3、外语与外语教学4、现代外语5、外语界6、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1、山东外语教学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I7世界文学类1、外国文学评论2、外国文学研究3、外国文学4、国外文学5、当代外国文学6、世界文学7、俄罗斯文艺8、译林I0,I20,I210文学理1、文学评论2、文学遗产3、文艺研究4、当代作家评论5、文艺争鸣论类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文艺理论研究8、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红楼梦学刊11、小说评论12、中国比较文学13、文艺理论与批评14、民族文学研究15、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文学评论20、名作欣赏I21/I29(除I210)中国文学作品类1、人民文学2、当代3、收获4、十月5、上海文学6、中国作家7、钟山8、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9、花城10、长城11、大家12、山花13、天涯14、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芙蓉17、北京文学原创版18、特刊19、青年文学20、莽原21、飞天22、剧本23、小说界24、时代文学25、民族文学J0/J1艺术综合类1、艺术评论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J3,J5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1、新美术2、装饰3、美术研究4、美术观察5、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7、世界美术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摄影艺术类1、中国摄影J6音乐类1、中国音乐学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音乐研究4、中国音乐5、人民音乐6、音乐艺术7、黄钟8、音乐创作J7舞蹈类1、舞蹈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戏剧类1、戏剧2、戏剧艺术3、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5、戏曲艺术6、戏剧文学7、上海戏剧8、当代戏剧9、中国京剧10、四川戏剧J9电影、电视艺术类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电影新作6、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8、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85/K87,K9)历史(除文物考古)类1、历史研究2、近代史研究3、中国史研究4、史学月刊5、史学理论研究6、世界历史7、史学集刊8、中国文学研究9、清史研究10、史林11、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13、史学史研究14、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16、文献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当代中国史研究19、历史档案20、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中国史研究动态23、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K87文物考古类1、文物2、考古3、考古学报4、考古与文物5、中原文物6、华夏考古7、东南文化8、敦煌研究9、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11、江汉考古12、农业考古13、故宫博物院院刊14、北方文物第四编自然科学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 E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 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院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工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技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N自然科学总论类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中国科学基金 3、自然辩证法研究 4、科学 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6、系统工程学报 7、科学技术与辩证法8、系统工程9、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 11、实验技术与管理 12、中国科技史杂志 13、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 14、自然科学史研究 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01数学类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 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中国科学 A 辑,数学5、计算数学 6、数学物理学报 7、模糊系统与数学 8、系统科学与数学 9、数学进展 10、应用数学 11、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2、工程数学学报 13、应用概率统计 14、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 辑 15、数学杂志 16、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17、数学的实践与认识03力学类1、力学学报 2、力学进展 3、应用数学和力学 4、固体力学学报 5、爆炸与冲击 6、计算力学学报 7、力学与实践 8、实验力学 9、应用力学学报 10、力学季刊 11、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12、机械强度 13、振动与冲击04物理类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发光学报 4、光子学报 5、低温物理学报 6、中国激光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声学学报 9、物理学学报 10、原子核物理评论 11、物理 12、量子电子学报 13、高压物理学报 1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5、量子光学学报 16、大学物理 17、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8、计算物理 19、波谱学杂志 20、低温与超导 21、物理实验 22、光散射学报06/07化学/晶体学类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催化学报 5、无机化学学报 6、物理化学学报 7、有机化学 8、分析试验室 9、色谱 10、分析测试学报 11、化学通报 12、分子科学学报 13、分析科学学报 14、中国科学 B辑,化学 15、化学进展 16、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7、分子催化 18、化学研究与应用 19、化学试剂 20、功能高分子学报 21、光谱实验室 22、合成化学 23、人工晶体学报 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影响科学与光化学) 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P1天文学类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P2测绘学类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测绘科学 5、地球信息科学 6、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7、遥感学报 8、测绘学院学报(改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P3地球物理学类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中国地震 4、地震地质 5、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地震研究 9、地球物理学进展 10、西北地震学报 11、水文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1、大气科学 2、气象学报 3、高原气象 4、应用气象学报 5、气象 6、气候与环境研发 7、热带气象学报 8、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9、气象学报 10、气象科技P5地质学类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

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表

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表






2
范旻燊
宋勃宇
王文
王嘉楠
绪论
全息照相
轮空
碰撞
弦振动
粘滞系数
冰的熔解热
杨氏模量
伏安法测电阻
示波器的使用
直流双臂电桥
三相交流电路
自组显微镜
衍射光栅
牛顿环
3
康佳
田明正
王嬴超
正一
4
卢凯成
王刚
邢志雪
刘志昕
5
罗肖肖
王贺
张艾
张博涵
6
彭恩涛
王金山
张琳
胡旋
7
尚以尧
王世尧
张瑜
彭俊沛
8
师艳召
王醒
丁健
徐俊
9
汤翊
绪论
碰撞
弦振动
粘滞系数
冰的熔解热
杨氏模量
伏安法测电阻
示波器的使用
直流双臂电桥
三相交流电路
自组显微镜
衍射光栅
牛顿环
全息照相
轮空
3
刘思洋
陆瑶
蔡国斌
马涛
4
赛尔达尔艾
边佳旺
陈少越
朱怡雯
5
汪行健
常华亭
次仁达娃
张艳杰
6
王斌
代广泰
丛庆
王谦博
7
韦伟
戴舟
崔旭
贺元一
8
魏岩松
邓青
邓致丰
郭无费
9
武千年
丁亮
冯雨龙
杨豪
10
赵洪晨
伏安法测电阻
示波器的使用
直流双臂电桥
3
戴思聪
吴晓宣

北大物理教材

北大物理教材

教材建设在十一五教材规划立项中,有6种教材列入了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高教出版社 1995《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赵凯华高教出版社 1998《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高教出版社 2003 《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赵凯华高教出版社 2004《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赵凯华高教出版社 2001《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力学钟锡华周岳明北大出版社 2000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热学刘玉鑫北大出版社 200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电磁学陈秉乾王稼军北大出版社 2003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光学近代物理陈熙谋北大出版社 2002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周岳明张瑞明北大出版社 2003《大学物理通用教程》习题指导北大出版社 2005《现代光学基础》钟锡华北大出版社 2003《现代光学基础》解题指导钟锡华周岳明北大出版社 2004 《力学》舒幼生北大出版社 2005《力学》习题与解答舒幼生北大出版社 2005《热物理学基础》包科达高教出版社 2001《热学教程》包科达科学出版社 2007《基础物理学》上下册陆果高教出版社 2007《光学》赵凯华钟锡华北大出版社 1984《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赵凯华高教出版社 1991《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人教社 1979《物理演示实验》陈熙谋等高教社 1983《光的偏振》张之翔高教社 1985《电磁学千题解》张之翔科学出版社 2002《力学》蔡伯濂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狭义相对论》蔡伯濂高教社 1991《常用物理概念精析》陈熙谋陈秉乾胡望雨科学出版社 1994《物理难题集萃》(增订本)舒幼生胡望雨陈秉乾高教社 1999 《中学物理竞赛指导》舒幼生胡望雨陈秉乾北大出版社 1995《奥林匹克物理》(1)(2)(3) 舒幼生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1994 1996。

物理化学实验书北京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书北京大学

1. 绪论I、物理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物理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验证所学的原理,巩固、加深对物理化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实验的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实验前的预习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充分准备,明确实验中每一步如何进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课的任务,防止原理上、方法上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有时甚至可以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另外根据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往往采取循环安排,许多实验在讲授有关内容之前,就要进行。

因此,实验前充分预习,对于做好物理化学实验来说,尤为重要。

预习时一般应做到仔细阅读实验教材,以及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

学习实验原理,记录哪些数据,了解仪器构造及操作。

并应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扼要写出实验目的,列出原始数据表,若有不懂之处,应提出问题。

二、实验过程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应仔细的进行工作,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

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若有可能,可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计算画出草图,以了解实验的进展。

结束实验以前,应该核对数据,并对最后结果进行估算,若必要,可以补测数据。

必须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

所有的数据,都应完整而诚实的记录在实验本上。

对要舍弃的数据,划上一条线即可,不要涂改数据。

实验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说话及任意走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中应注意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仔细清洗仪器、打扫清洁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绪论 (1)
第1篇 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基础 (3)
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3)
1.2 随机误差的估算 (5)
1.3 测量的不确定度 (8)
1.4 有效数字及测量结果的表示 (12)
1.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4)
习题 (19)
第2篇 力学及热学实验 (20)
2.1 力学及热学实验基础知识 (20)
2.1.1 长度测量器具 (20)
2.1.2 时间测量仪器 (21)
2.1.3 质量测量仪器 (23)
2.1.4 温度测量仪器 (25)
2.2 实验2-1 长度的测量 (27)
2.3 实验2-2 物体密度的测定 (31)
2.4 实验2-3 气轨上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测定 (38)
2.5 实验2-4 气轨上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 (46)
2.6 实验2-5 气轨上简谐振动的研究 (52)
2.7 实验2-6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 (55)
2.8 实验2-7 动力学法测定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 (59)
2.9 实验2-8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64)
2.10 实验2-9 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70)
2.11 实验2-10 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73)
第3篇 电磁学实验 (78)
3.1 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 (78)
3.1.1 实验室常用设备 (78)
3.1.2 电学实验操作规则 (83)
3.2 实验3-1 伏安法测电阻 (85)
3.3 实验3-2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 (87)
3.4 实验3-3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91)
3.5 实验3-4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95)
大学物理实验
・II ・・II ・3.6 实验3-5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99)
3.7 实验3-6 直流电桥法测量阻 (103)
3.8 实验3-7 双臂电桥法测量阻 (111)
3.9 实验3-8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115)
3.10 实验3-9 电位差计的使用 (122)
3.11 实验3-10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128)
3.12 实验3-11 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 (131)
3.13 实验3-12 示波器的使用.............................................................................................................137 第4篇 光学实验. (152)
4.1 光学实验基础知识 (152)
4.2 实验4-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152)
4.3 实验4-2 分光计的调整 (157)
4.4 实验4-3 玻璃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161)
4.5 实验4-4 折射极限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166)
4.6 实验4-5 光栅特性及光的波长的测定 (169)
4.7 实验4-6 牛顿环法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172)
4.8 实验4-7 劈尖干涉 (177)
4.9 实验4-8 光的偏振现象 (180)
4.10 实验4-9 照相技术 (184)
4.11 实验4-10 暗室技术基础 (191)
4.12 实验4-11 翻拍技术 (195)
4.13 实验4-12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现象 (199)
4.14 实验4-13 用超声光栅测声速.....................................................................................................205 第5篇 近代物理和综合实验.. (212)
5.1 实验5-1 迈克尔逊干涉仪 (212)
5.2 实验5-2 小型棱镜摄谱仪 (215)
5.3 实验5-3 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量 (219)
5.4 实验5-4 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225)
5.5 实验5-5 声速的测量 (229)
5.6 实验5-6 全息照相技术基础 (233)
5.7 实验5-7 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电荷 (240)
5.8 实验5-8 温度传感器 (246)
5.9 实验5-9 光纤传感实验仪 (252)
5.10 实验5-10 LED 光源I -P 特性曲线测试 (255)
5.11 实验5-11 光纤纤端光场径(轴)向分布的测试 (257)
5.12 实验5-12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259)
5.13 实验5-13 微弯式光纤压力(位移)传感器 (261)
5.14 实验5-14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270)
目 录 ・III・
5.15 实验5-15 核磁共振(NMR) (275)
5.16 实验5-16 脉冲核磁共振 (287)
5.17 实验5-17 PN结伏安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测定 (303)
5.18 实验5-18 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308)
5.19 实验5-19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 (317)
5.20 实验5-20 原子力显微镜的使用 (320)
附录 (324)
后记 (331)
参考文献 (332)
・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