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第一套★单选题:> 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
A、美好的形象B、内在的情感C、独特的思想D、深刻的意义★单选题:> 最早的史前壁画是()。
A、拉斯科岩洞壁画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C、沧源司岗里崖画D、撒哈拉地区壁画★单选题:> 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A、客观性B、主观性C、寓意性D、写实性★单选题:> 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
A、审美联想力B、审美知觉力C、审美理解力D、审美想象力★单选题:> 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A、贺拉斯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单选题:>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单选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单选题:>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单选题:>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单选题:>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单选题:>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单选题:> 《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考试必备)

美学原理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 2.崇高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 )。
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柏拉图 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 )。
A.黑格尔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3. 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 )。
A人的美 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 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 )。
A.克罗齐B.弗洛伊德 C.朱光潜 D.布洛 5.西方“移情说” 的主要代表者是( )。
A.柏拉图B.立普斯 C.布洛D.费希尔 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 )。
A.哥白尼B.谷鲁斯 C.泰勒D.弗洛伊德 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 )。
A.鲍姆嘉通 B.克罗齐 C.布 洛 D.谷鲁斯 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 )。
A.加汉姆B.丹尼尔 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 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 )。
A.威廉·詹姆斯 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 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 ( )。
A.荀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 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
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述“劳动起源说”。
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 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美学原理试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 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B 19世纪中叶C 1750年D 公元前四世纪2.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
LA “美与善相对立”B “美与善相统一”C “美与善相违背”D “美与善相同”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B 崇高美C 自然美D 景色美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B 王国维C 毛泽东D 蔡元培5.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B 柏拉图C 克罗齐D 鲍姆嘉通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7.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B 悲惨性C 不幸事件D 悲惨故事8.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B 审美的方式C 道德的方式D 欣赏的方式9.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B 人文学科C 艺术学科D 自然学科10.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B 知、情、理三个方面C 情、意两个方面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美学研究的对象有(ABCDE )。
A 艺术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C 审美意识D 审美范畴E 美学思想2.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C 良好的社会环境D 良好的人际关系E 良好的家庭教育3.康德把崇高分为(AB )。
A 数学的崇高B 力学的崇高C 体积大D 威力大E 逻辑的崇高4.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ABCDEF )。
A 满足感B 愉快感C 幸福感D 和谐感E 自由感5.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ABC )。
A 艺术创造B 艺术品C 艺术接受D 艺术生产E 艺术成果6.优美又称(ABDE )。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A. 艺术B. 美的经验C. 美的评价D. 社会学答案:D2.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关于美的_________。
A. 主观感受B. 客观事物C. 艺术作品D. 美的标准答案:C3.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学的基本概念?A. 审美B. 创造力C. 展览D. 观念答案:C4.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_。
A. 实证研究和历史研究B. 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C. 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D. 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答案:B5.美学反映了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特定关注。
A. 脑科学B. 生物学C. 歷史D. 美的事物答案:D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1. 美学是研究美的定义和特征的学科。
答案:正确2.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答案:正确3. 审美是美学研究的唯一目标。
答案:错误4. 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和历史研究。
答案:错误5. 美学研究的范围限定于西方文化。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美学的定义是什么?美学研究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定义和特点的学科。
它旨在理解美的现象和美的价值,探究美的感受、体验和评价。
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美的标准。
其目标是通过对美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人类的审美能力和美的价值,从而提升人们的美学素养。
2. 美学和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美学和艺术密切相关,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
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学的一部分。
艺术是一种通过形式和表达来探索和传达美的方式,而美学则是研究这种艺术创作的原理、经验和价值的学科。
美学不仅限于对艺术作品的研究,还包括对美的经验、美的评价以及美的概念的探讨。
3. 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一种方法。
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分析、实证研究和历史研究。
逻辑分析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探讨美学问题,以理性推断和论证为主要手段。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和经验观察,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美学现象的研究,如心理学实验和调查研究。
美学原理试题推荐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推荐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行为B. 人类社会C. 人类审美活动D. 人类心理答案:C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艺术作品B. 社会现象C. 自然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A4. “美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属于哪种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主观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审美经验的特点?A. 情感性B. 直觉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6.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审美能力B. 培养审美情趣C. 增强审美意识D. 以上都是答案:D7. “艺术即模仿”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8.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9. 现代美学研究中,哪种方法论被广泛应用?A. 经验主义B. 理性主义C. 分析哲学D. 现象学答案:D10. 美学研究中,哪种理论认为美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马克思主义D. 存在主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ABCD2. 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哪些?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生活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3.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形式主义美学?A. 美在于形式的和谐B. 美是无目的的目的性C. 艺术应该模仿自然D.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答案:AB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审美体验?A. 个人经验B. 文化背景C. 社会环境D. 艺术作品本身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审美教育的功能?A. 提高审美鉴赏力B. 培养审美创造力C. 促进道德发展D. 增强自我认知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康德美学的主要观点。
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及答案考试题目: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艺术欣赏方法C. 美的规律和审美经验D. 艺术史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3. 审美经验通常包含哪些要素?A. 感知、情感、想象B. 知识、理解、记忆C. 判断、推理、评价D. 观察、分析、综合4.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中常见的心理现象?A. 移情B. 联想C. 抽象思维D. 情感共鸣5.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哪些方面?A. 主题和内容B. 形式和结构C. 功能和目的D. 材料和工艺6.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概念?A. 审美判断、审美经验、审美趣味B. 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标准C. 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分类D. 审美经验、审美标准、审美价值7.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价值的特点?A. 主观性B. 相对性C. 客观性D. 多样性8.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审美能力B. 培养艺术技能C. 学习艺术史知识D. 掌握艺术创作技巧9.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雷诺阿D. 达利10. 现代美学中的“接受美学”强调了什么?A. 艺术作品的客观性B. 观众的主观性C.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D. 艺术作品的永恒价值答案:1. C2. D3. A4. C5. B6. A7. C8. A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阶段。
答:审美经验通常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感知阶段,情感阶段和理解阶段。
感知阶段是审美经验的起点,观者通过感官接触艺术作品;情感阶段是观者对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反应的阶段;理解阶段则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2. 描述一下形式美学和内容美学的主要区别。
答:形式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上,如比例、平衡、节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
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A 触觉
B 痛觉
C 视觉
D 味觉
E 听觉
10. 属于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的优美的品质有( ABC )。
A 比较小
B 光滑
C 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
D 棱角分明
E 比较柔软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1.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席勒主张通过美育来拯救社会。
3.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的时间应当是 1750年,以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
4.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响亮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5. 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和阶级状况的制约,从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这样一些重要特征。
四、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
1.优美:它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它是人类活动中目的与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先发现、最常见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属性。
作为美的典型的表现形态,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
2.移情说:它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
它是要把我们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从而消灭物我之间的距离,达到物我同一,在物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
3.寓教于乐: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4.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5.美育:它通常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就是当我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价、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我们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并使之得以净化、升华和提高。
6.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
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答:(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3.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
①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联系:
①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
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