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数一数有次序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物体的数量时,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既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会用圆点图表示物体的个数可以用相应数量的圆点来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先按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多少个物体就用多少个圆点或其他图形来表示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下面的比上面的长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先把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比较物体的轻重梨比桃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哪边下沉,那边的物体就重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把水果圈起来:按给定的标准分类,只要选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分类按性别分:男生(①③),女生(②④⑤⑥)对于没有给定标准的分类,先要按照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生活环境等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然后根据这一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位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老虎的右面是小兔高处的是上,低处的是下;面对的是前,背对的是后;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面,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面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以内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1、2、3、…、10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从1开始按顺序数物体,最后数到几,就用数字几来表示认识几和第几一共有5只鸭子,从前边数,第2只是戴蝴蝶结的小鸭一个数可以表示“几”或“第几”。
“几”表示共有几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0的认识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还表示起点认识“>”“<”“=”4< 99> 75= 5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两种物体同样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少,用“<”连接第六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数一数有次序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数物体的数量时,为了防止重复或遗漏,要按一定的顺序数,既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会用圆点图表示物体的个数可以用相应数量的圆点来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先按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多少个物体就用多少个圆点或其他图形来表示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下面的比上面的长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先把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比较物体的轻重梨比桃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哪边下沉,那边的物体就重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把水果圈起来:按给定的标准分类,只要选出相应的物品即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分类按性别分:男生(①③),女生(②④⑤⑥)对于没有给定标准的分类,先要按照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生活环境等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然后根据这一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位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老虎的右面是小兔高处的是上,低处的是下;面对的是前,背对的是后;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面,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面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以内的数认识10以内的数1、2、3、…、10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从1开始按顺序数物体,最后数到几,就用数字几来表示认识几和第几一共有5只鸭子,从前边数,第2只是戴蝴蝶结的小鸭一个数可以表示“几”或“第几”。
“几”表示共有几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0的认识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还表示起点认识“>”“<”“=”4< 99> 75= 5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两种物体同样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用“>”连接;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少,用“<”连接第六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第一單元數一數一、主要內容1.數出10以內的數學會數出個數在10以內的物體或人;會口頭用1~10各數表示相應物體的個數。
數數方法:按一定的順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數出相關人或物體的數量。
2.根據情境圖,說清楚圖中有些什麼、各有多少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認真細緻的觀察、一定的數數經驗和方法以及量詞的使用。
例如:圖中小飛機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將物體與點之間建立正確的對應關係根據物體或人的個數畫出相應數量的點,根據提供的點的個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物體或人,感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如:照樣子畫圈第二單元比一比一、主要內容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2.體會比較長短、高矮、輕重的一般方法,會比較物體之間的長短、高矮和輕重(1)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時,要把物體的一端對齊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使兩個人站在同一塊地面上。
如:(2)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借助簡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輕的一方上升。
如:3.多個物體之間比較長短、高矮和輕重多個物體比較長短、高矮、輕重時,進行簡單推理和靈活的比較策略。
如:(1)比較方格圖中線的長短,需要數一數(2)比較水的多少,綜合考慮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細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礎題1.哪位同學高,在高的下面畫“√”,哪位同學矮,在矮的下面畫“○”。
2. 重的畫“√”三、易錯題1.按從輕到重的順序排一排說明:重量相同時,物體的個數越多,單個物體就越輕;物體的個數越少,單個物體就越重。
2.在每個杯子裡放同樣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裡畫“√”第三單元分一分一、主要內容1.體驗分類的含義和好處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
分類的好處是整潔、有條理。
2.按同一種標準給一些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分類的基本要求:分類標準要清晰,分類結果要不交叉不遺漏。
如:按照顏色分類,黃色的有……分成一類,紅色的有……分成一類。
3.把一些物體按照不同標準依次分類,分類的標準要前後一貫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物體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由於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 数出10 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 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 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 架,有7 朵花等等3. 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 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 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 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三、易错题1. 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 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 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 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第一单位《数一数》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 5个,一一对 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1、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 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 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 示。
2、1~10各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3、几和第几: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4、0的认识:(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 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5、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 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9-0=9,4-4=06、认识“>”“<”和“=”(1)“>”叫做大于符号,读作“大于”, “<”叫做小于符号,读作“小于” 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苏教版一年级(上下两册)数学课本目录及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
2)比一比
1长短、高矮、重轻、远近、多少
3)分一分
4)认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中间
5)认识10以内的数
1第几:第一冠军金牌;第二亚军银牌;第三季军铜牌
2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比大小)
31~9数字手势
6)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有趣的拼搭
7)分与合
1拆数与组数
2组成10的好朋友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号、减号
2图形题(求图形是几;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3找规律(串珠)
4一共、还剩
丰收的果园
9)认识11~20各数
1一捆为10个
2个位、十位(数位意义)
3算盘(画与读)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凑十法
11)期末复习
一年级下册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至少
2)认识图形(二)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识100以内的数
1正数和倒数
2个十百(数位意义):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我们认识的数
4)100以内加减法(一)
1竖式计算
5)元角分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单位换算,单位统一,进率为10
小小商店
6)100以内加减法(二)
1竖式计算: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满十进一,不够借十。
2贵便宜
3单位一样可以相加减
7)期末复习
1公鸡母鸡、黑白兔、男女生
2给糖平均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位《数一数》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1、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位《认识10之内的数》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早年往后数: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3、几和第几: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的认识:(1)的意义: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的读法:读作:零(3)的写法:写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克不及有棱角。
5、的加、减法:任何数与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6、认识“>”“<”和“=”(1)“>”叫做大于标记,读作“大于”,“<”叫做小于标记,读作“小于”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 数出10 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 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 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 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 架,有7 朵花等等3. 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 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3. 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二、基础题1. 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三、易错题1. 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 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 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 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
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
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
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
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
二、基础题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