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案素材共56页文档
安全职业健康专项培训计划

安全职业健康专项培训计划
一、背景介绍
安全职业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特制定了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1.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2.培养员工的安全技能
3.降低工作场所事故率
三、培训内容
1.安全知识普及
2.事故案例分析
3.应急救援知识
4.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四、培训实施
1.培训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10周。
2.培训方式:线上直播讲解 + 线下实操演练。
3.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或培训室。
4.培训讲师:安全专家或资深员工。
五、培训评估
1.培训前测:用于评估员工初始的安全知识水平。
2.培训中测: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效果。
3.培训后测:用于评估整个培训的效果和员工的掌握程度。
六、培训效果
1.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建立公司良好的安全文化。
七、总结
通过安全职业健康专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身心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安全职业健康专项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讲课文档

第四页,共46页。
4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 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 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安全管理: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 取各种手段,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 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安全用电
常见的人体触电形式是单相触电,即人站在地面上,身 体触及电源的一根粗线或漏电的电气设备所发生的触电 事故。
如果人体有两处同时触及三相电源的两根相线,就形成两相 触电,这时人体将承受线电压,危险性更为严重。两相触电 多发生于电气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安全用电
触电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用电常识。
2、
采取合理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根据人体触电 。
情况的不同,可将触电防护分为直接触电防护和间
接触电防护。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安全用电
1)间接触电防护:
是指防止人体触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金属外壳、框 架等,当设备漏电时可能发生触电危险的防护措施。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者必须了解所使用 的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必须严格检查, 损坏或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应定期检 查,放于取用方便的场所。
4、妥善维护保养防护用品。
32 32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交通安全知识
1、员工上下班需注意:
① 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间接触电防护的基本措施是对电气设备采取保护接地 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以减小故障这些部位的对地电压, 并通过电路的保护装置迅速切断电源。对在潮湿场所使 用电器、手持移动电器或人体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可 以考虑采用安全电压(一般指36V以下的电压)。
《职业健康教案》课件

《职业健康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职业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2)掌握职业病的类型及其预防方法;(3)学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关注自身健康;(2)增强学生对职业健康的认识,提高健康素养;(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职业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2. 职业病的类型及其预防方法3.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4. 职场常见疾病的表现及预防5. 职业心理健康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职业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健康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练习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职业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能力;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职业健康相关教材、案例资料、劳动防护用品实物等;2.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markers 等;3. 场地:教室或实验室,具备演示和练习劳动防护用品的空间;4. 其他:提前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问题,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职业健康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职业健康的关注;2. 讲解:介绍职业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讲解职业病的类型及其预防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职业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职业健康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5. 实践操作:演示和练习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职业健康的重要性。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资料

安全色及其含义与用途
安全色 对比色 含义
用途举例
红色 黄色
白色 黑色
禁止、停止 警告、注意
机器、车辆上紧急制动手柄或 按钮,以及禁止人们触动电器 按钮 安全帽、警戒线、危险机器
蓝色 绿色
白色 白色
指令、必须遵守 指令标示:建筑工地行人行驶 方向
安全状态、通行 提示标志:安全通道、通行标 志
61
115692
占总事故的比 率
92.61%
6.91%
0.42%
0.05%
100%
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故事
–联合皮具厂特大中毒事故 –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 –洛阳东都商厦火灾 –致丽玩具厂特大火灾事故 –LG大火烧工厂
广东省火灾事故严峻形势及图片展示
2007年1月26日 凌晨1时许,广东 省东莞市大岭山 镇杨屋村一家庭 小作坊发生火灾 ,死亡13人,5人 受重伤。
危害的来源 摘自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4、设计欠缺,操作失误酿惨剧(印度)
84年12月3日,农药异氰酸甲酯泄漏,4000人中毒 死亡,20万人受毒害,世界工业史上最大惨案。
管理人员在安全工作中的误区
1、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生产 (重生产、轻安全错误认为:生产效益拿到手,一俊遮百丑。忽视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的辨证关系)
2、把生产与安全对立起来
1、违章存放酿悲剧(深圳“清水河”)
93年8月5日,死15人,伤200人,损失2.5亿元
2、充装超标大爆炸(西班牙-巴塞罗那)
87年7月11日,死伤270人,烧毁100辆汽车
3、违章指挥,惨祸横生(辽宁庆阳化工厂)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3.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二、
(一)生产性噪音
生产性噪音又称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
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一般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听力损伤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三)粉尘与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粒径轻音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一般来说,进入呼吸道的粉尘98%在24小时内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凡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则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较差;此外,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素质、个人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等也是影响尘肺发病的重要条件。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
主要预防措施为: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改造,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 / 吸声 / 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毒物的毒性: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一般分为 “剧毒”物质;“中等毒”或“低毒”物质。在生产中應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质,
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教案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教案教案: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将掌握职业健康知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职业危害。
同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能够正确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问题,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二、培训内容1. 什么是职业健康知识a) 定义:指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健康和安全而必须掌握的知识。
b) 内容:包括职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等。
2. 职业健康知识的重要性a) 保护个人健康:了解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受伤和疾病的风险。
b) 维护工作秩序和效率:减少劳动者因疾病或受伤导致的工作中断,提高工作效率。
c) 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职业病发生率,避免因工伤引发的赔偿费用。
3. 常见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a) 物理因素- 噪声:佩戴耳塞或耳罩,合理规划工作环境。
- 辐射: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减少暴露时间。
- 机械伤害:正确使用、维护机械设备,穿戴防护装备。
b)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通风换气,佩戴防护面具。
- 有毒物质:正确标识和处理,佩戴防护手套。
- 化学燃烧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储存安全。
c) 生物因素- 传染病:个人卫生,佩戴防护口罩。
- 动物咬伤:避免与危险动物接触,及时就医处理。
d)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积极调整心态,适当放松身心。
- 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沟通机制。
4. 相关法律法规a)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b)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明确了不同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要求。
c)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责任和义务。
d) 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
5. 基本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方法a) 理论知识传授:通过讲解、演示、PPT等方式向学员传达职业健康知识。
b) 实践演练:模拟职业危害场景,让学员亲自体验、操作,掌握应对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在工作场所中,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1. 定期开展安全演习: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习和急救培训,以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2.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耳塞、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得到足够的保护。
3. 定期维护设备和机器:确保所有设备和机器都得到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建立安全文化: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安全责任感,建立一个安全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
5. 建立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并且进行定期的演练和练习,以确保员工在危急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6. 提供心理辅导支持:对于一些特殊职业,如警察、医生等,提供心理辅导支持,帮助员工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创伤。
7. 持续监测和改进: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评估和监测,
根据反馈和员工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在工作场所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案

职工安全健康培训教案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一、培训要求1、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应掌握其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危害机理、预防方法的常识2、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重点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二、培训内容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危害机理、预防方法的常识1、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岗位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保护的对象是作业场所中的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不是对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在作业场所内、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不包括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所说的“作业场所”一般来说是指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2、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可以看出,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我们常说的劳动保护我个人理解是指对特定工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
3、职业病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从事矿山开采、翻砂造型、玻璃、陶浇等作业的工人,因长期接触含二氧化硅粉尘而得的矽肺,从事铅冶炼、蓄电池、铸铅字等工人因接触铅烟、尘而患铅中毒等。
4、危险、危害因素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