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黄冈市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黄冈市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黄冈市红色文化心得体会黄冈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黄冈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是指以革命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人民性质的文化。

在游览黄冈市红色景点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在参观黄冈市红军长征馆的过程中,我被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所吸引。

在这里,我领略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强大力量。

红军长征馆内,展示了很多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荣光。

看到红军官兵穿越川滇大山,越过无人区,走过崇山峻岭,终于到达陕北,我深深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精神所感动。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懈追求真理,为实现人民解放事业不断奋斗,他们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

其次,参观了位于黄冈市英山县的谭家湾革命旧址,我感受到了农村革命斗争的艰辛曲折。

在这个小山村中,谭嗣同发起了“黄花岗起义”,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信仰。

通过参观遗址,我认识了谭嗣同的生平经历,更深刻地了解了他始终高瞻远瞩,坚持信仰、不屈不挠,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观完这些红色文化景点,我感受到了黄冈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也更加珍惜了我作为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红色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时代进步、人类文明的象征。

应当时常回首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挖掘和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圆满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的路上,我们还有一些反思和未来的思考。

作为具有现代人的气质和思想,我们更希望以新思维、新方法来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

我们要切实加深对一切反对、敌视、歪曲、篡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红色文化的社会文化思想动态的认识,从另一个方面,把争取真知灼见作为一种持续探索的状态,在不断地求索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体验。

总之,黄冈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使我们子孙后代铭记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唤醒红色精神的重要力量之一。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参考资料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参考资料
作物栽植时,如遇秧苗有缺,可向富裕人家求借,但切忌窃取他人已栽秧苗,有“求种(子)不求种(植)”之说,传说,窃取他人已栽秧苗要绝代的。
作物播种时,切忌漏颗或漏行,若漏颗或漏行,被视为不祥之兆。
积肥黄冈的农民习惯收集人蓄的粪便作为种田的肥料,有“积粪如积金”的民谚。建国前,农户一般在其住宅附近挖一个粪坑,以竹篾搭篱笆或盖茅草棚,叫“茅厕”。稍富人家则以土砖小瓦做一厕所,内置粪缸,仅供男人使用。妇女则在其寝室内置一粪桶,桶置于一小柜内,此柜俗称“金柜”,妇女每天必须在男人未起床之前将粪便送入厕所,否则会遭人耻笑。
腊月二十四“小年”之后,春节进入了一个“准备期”。比如置办年货,黄冈人喜欢整个家族一起,结伴到就近的县城将过年所需要的肉、鸡、鱼、鞭炮、年画、春联等置办齐全,再上买几件好看的新衣服,好在新年时穿得喜气洋洋,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黄冈人认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他们自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比如杀猪和打糍粑。先说杀猪,在黄冈农村,稍有些家底的人,都会在自己家养猪,不仅是为了过年时候有肉吃,也是为了能多一张大嘴打扫剩菜。年初的时候,人们去买小猪崽,经过一年的喂养,到年底时,猪长得又肥又壮,就选一个合适的日子,请村里的屠夫(专门杀猪的人)来杀猪了。杀猪这天,首先要支起一口大柴锅,烧上一锅开水,猪杀完了以后,就要开始加工了。第一步是刮毛,先在一个大木桶里注满开水,再把猪扔进去,这样可以是猪毛更易于脱落。大概,这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由来吧。把猪捞上来后,还要在猪的两个后蹄上各打一个洞,然后,把它吹起来,直到吹得摸起来像气垫床一样鼓鼓的,接着再用木棍将空气敲打均匀,这样就可以把猪毛刮得干干净净,不一会,一头满身秽物大黑猪就退变成一只白白净净的大肉猪了。接着,是把猪大卸八块。其中,内脏收拾干净后要悬挂于阴凉干燥的高处(如房梁等),防止野猫夜间将其偷走。其余的肉,有些鲜肉鲜做,美味自不必细说;有的放盐,制成爆腌肉或腊肉,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只可惜我在北方长大,体会不到这腌肉中的美味之处。猪血凝固后可以制成“血豆腐”,将“血豆腐”放进肉汤里,无比美味。

湖北黄冈红色文化简介

湖北黄冈红色文化简介

湖北黄冈红色文化简介
湖北黄冈市是一座拥有丰富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里是革命老区,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黄冈各地区的革命群众艰苦奋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黄冈市内有许多地方都是革命老区,这里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迹。

如黄州区的黄冈会议旧址、麻城市的方家旧居等,这些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同时,黄冈还是党领导人民打赢抗日战争的重要驻地之一,这里诞生了大批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如烈士公园、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纪念园等都是他们铭记历史,纪念英雄的重要地方。

黄冈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对当代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激励意义深远。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红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冈作文内容

黄冈作文内容

黄冈作文内容
黄冈,位于湖北省的中部,是一座历史古城,也是湖北省的重要城市。

黄冈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古黄冈已有悠久的历史。

自此以后,它历经了千年的变迁,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有效发展。

黄冈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名胜古迹可以参观。

黄冈有著名的恐龙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恐龙之都”。

另外,黄冈还有著名的明朝古墓,里面有明朝皇帝的青铜像,和一些明朝的古文物。

黄冈的美丽除了它的历史文化之外,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黄冈有著青山绿水,还有湖泊,林海,雪山,森林和河流,使它成为了湖北省著名的“天下第一山”。

此外,黄冈和许多传统中国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年春节,黄冈都会举行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充分展示出黄冈的文化特色和精神。

黄冈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迹美丽,节日气氛热烈,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

它将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希望有机会能与大家一起来黄冈,感受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及它迷人的自然风光。

- 1 -。

黄冈革命历史简介

黄冈革命历史简介

8.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的 33名(1994年增加3名)军事家 中,黄冈籍的有3名。他们是:
林 彪
李先念
王树声
9. 黄冈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牺 牲和被敌人杀害的有44万人,其中 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 5.5 万人, 他们中最著名的有:陈潭秋、林育 南、张浩、吴焕先、宛希先、洪超、 李子芬、邓雅声、戴克敏等。
5. 从 1934 年 10 月 开始,南方各革命 根据地先后有 4 支红 军队伍经过长征陆 续到达陕北,这 4 支 队伍中有 2 支(红四 方面军和红二十五 军)是在黄冈诞生 和组建的。而红二 十五军是长征第一 支到达陕北的队伍。
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



给红二十五军以很高的评价
1937年2月9日,毛泽东对 范长江说:“徐海东部之 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 偶然作成了中央红军之向 导。” 毛泽东说“徐海东是中国 工人阶级的一 面旗帜”, “是对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的人”。
宛希先
井冈山革命烈士 陵园宛希先塑像
宛希先(1906——1930),湖北黄梅人。 1924年在黄梅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时,在堂兄宛 希俨和黄梅县进步知识青年的影响下,接受革命 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 挥部警卫团5连当兵,后任连长。1927年9月参加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1营党 代表。起义部队到达三湾后,宛希先响应毛泽东 的号召,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坚决革命到底的人。 三湾改编后,任1团政治部主任兼1营党代表,并 被增补为前敌委员会委员。从此,他跟着毛泽东 奔上井冈山,在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中,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2月牺牲,1945年在党的 七大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湖北黄冈-介绍-我的家乡

湖北黄冈-介绍-我的家乡

湖北黄冈-介绍-我的家乡
我来自湖北省黄冈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江汉平原,被誉为“三江之源”,拥有浓郁的水乡文化。

黄冈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领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
陆续成为了多个朝代的重要行政中心,包括南朝刘宋、北周周武帝、唐朝、宋朝等。

黄冈
的历史不仅表现在这些历史遗迹中,还体现在黄冈市人民的精神面貌中。

黄冈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峡湖,这里风光秀丽,水天一色,被誉为是江汉平原的明珠。

三峡湖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这里
的鱼虾质地鲜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此外,还有龙泉寺、灵宝寨、清华园等知名景点,
它们各具特色,是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黄冈市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湖北民间艺术中的单鼓、花鼓、龙船、江乐等表演形
式在黄冈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此外,黄冈还有许多非常有名的美食,例如半岛冷面、
黄冈豆皮、翅根等,这些都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珍品。

黄冈市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支柱。

这里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以水产、稻谷、牛肉、竹笋、甘蔗等为主要品种。

黄冈市还是全国重要的生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产业结
构不断优化调整,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回到我的家乡,我觉得黄冈市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冈市有着汉水、江汉平原、水文化、民间艺术、农业特产品等鲜明的特色,这些都是我
们的骄傲和发展核心。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也希望未来的黄冈市能够更加美好。

关于湖北黄冈的家乡介绍

关于湖北黄冈的家乡介绍

黄冈,位于中国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建置历史超过2000年,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黄冈孕育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包括中国佛教禅宗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及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等。

此外,黄冈还是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人的故乡。

黄冈地处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冈市下辖七县、二市、一区,总面积17453平方千米。

黄冈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

同时,黄冈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等。

黄冈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东坡赤壁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三角山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也有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黄冈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黄冈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这里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繁荣的工农业基础和旅游产业。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相信黄冈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黄冈红色文化调研报告总结

黄冈红色文化调研报告总结

黄冈红色文化调研报告总结黄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时间的红色革命斗争中,黄冈积极参与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黄冈红色文化的调研,我们深入了解到了黄冈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黄冈红色文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正处于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之中。

黄冈作为湖北省的龙头城市,吸引了众多的革命先驱者和积极分子。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黄冈革命思潮迅速兴起,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黄冈的红色文化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首先,黄冈红色文化强调信仰和坚持。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黄冈人民都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断践行革命理想。

其次,黄冈红色文化注重实践和创新。

黄冈革命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和社会进步。

黄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干部,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重大的战略胜利。

第三,黄冈红色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黄冈人民的红色文化中强调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为社会发展做出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依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黄冈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还了解到了黄冈红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黄冈红色文化以其坚定的信仰和奋斗精神,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鼓舞作用。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社会建设方面,黄冈人民通过继承红色文化的精髓,为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黄冈红色文化通过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冈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黄冈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积极的影响。

黄冈人民通过坚定的信仰和实践创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和优秀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

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今天我们就谈谈黄冈的历史与文化吧!
是下辖的,位于湖北省、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中段,是成员城市之一,南与、、隔长江相望,东连,北接。

黄冈是全国闻名的“之乡”,“之乡”,“之乡”,罗田的板栗、,蕲春四宝(、、、),英山的云雾绿茶和、麻城“福田”、团风的等特产闻名中外。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龟山古群落以其面积最大而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黄冈先后获得一系列荣誉。

其中:2007年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年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

黄冈的历史悠久,历史上曾经经历了许多次战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家分裂时期,黄州曾经属于十个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黄州地处吴头楚尾,越、楚交替控制黄州地域。

三国时期(220年至280年),黄州处于吴国和魏国的交界地,或属吴或属魏,动荡不定、归属不定、边界不定。

南北朝时
期(420年至589年),黄州先属南朝后属北朝。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至960年),黄州先属南唐后属后周。

南宋时期,黄州属南宋,后金、元大举南下,黄州被金和元占领。

黄冈历史上曾发生的两次重大行政区划变更,就是蕲黄并治和蕲黄合一。

隋开皇三年(583年),在鄂东地域只设蕲州和黄州两个州,其余诸郡尽废,这样就形成了蕲黄并治格局。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黄合一,蕲州和黄州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蕲、黄两州州府所在地先后经历过重大变迁。

蕲州的前身罗州城在现在漕河镇境内的蕲水与京九铁路交汇处。

最开始黄州是在黄陂的南司州,后迁至麻城的衡州城、新洲的南安城、再到禹王城,之后又迁至黄州宋城,最后迁至明代修建的黄州城。

蕲州在沿江平原,物产丰富,是上等州;黄州比较贫穷,是下等州。

当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大发感慨:“黄州真在井底”。

从人口上看,黄州人口大体上只有蕲州的一半。

唐初蕲黄二州总人口约6万,北宋初期约32万,明洪武年间约64万,清乾隆年间约74万,清光绪年间达到400万,现在黄冈有740万人。

黄冈的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

历史上曾经八
次大规模地移进移民,两次大规模地迁出移民。

分析黄冈独特的地理环境---首先,古代黄冈交通便利。

古代的交通概念与今天不一样。

现在有铁路、公路、机场叫交通便利,古代交通只有水路,哪个地方的水路发达、河流水量充沛,那个地方的交通就发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黄冈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另外,有大片的良田沃土。

大家看地图,图上绿色的是大别山,灰色的是平原。

在麻城的西南部分,有一个三角形区域嵌入大别山,这个区域包括麻城、红安、新洲、黄陂等一大片平原,又有长江、举水的滋养,物阜民丰,所以这里能成为移民的中转站和大本营。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黄冈独特的文化。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黄冈是历代战争频发之地,战争必然带来人口剧减,人口剧减必然带来移民,移民的结果必然带来文化。

移民具有两重功能:从生物学意义上讲,移民可以产生远源婚配的优势;从文化意义上讲,移民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

黄冈的历史遗址遗迹星罗棋布。

黄冈现有遗址遗迹5768处,文物11.7万件,文物保护单位675处,排全省第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黄梅县张山遗址,距今约四万年,位于黄梅县杉木乡小溪河与古角河交汇处。

黄冈的文化具有双重属性。

黄冈文化不仅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

东西两重性是指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汇,南北两重性是指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

古代文化具有扩张性和延展性,不像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媒体、通讯而一体化、趋同化。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是靠扩张和延展传播的。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九州中的荆州和扬州将黄州一分为二,以巴河为界,巴河以西属于荆州,巴河以东属于扬州。

春秋战国时期,黄冈处于吴头楚尾,吴国和楚国的边界大体上也以巴河为界。

有时候楚国多一点,有时候吴国多一点。

春秋末期,吴国强盛以后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都,最后郢都也被攻克了。

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互相融合;黄冈地处长江中游,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水乳交融,而且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也在这里交汇”。

这表明黄冈文化不仅具有东西两重性,而且具有南北两重性。

黄冈名人灿若繁星,一共1600余人。

其中进士944人(5名状元,61人官至二品以上);举人中的杰出者192人(举人3985人);近现代名人466人。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

明朝黄冈进士占湖北的39%,清朝时占35%。

如果以州府为单位排名,明清两代黄冈进士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仅次于杭州、福州、苏州和北京。

《湖北历史名人》中的三分之一是黄冈人。

中共一大代表13人,黄冈就占了3位(董必武、陈潭秋、包慧僧)。

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社会文化活动丰富。

2011年,全市先后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增至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增至22项;浠水县、黄州区、团风县、黄梅县、罗田县胜利镇、红安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2011-2013年度“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中,黄梅县(黄梅戏、黄梅挑花)、黄州区(农民画)、红安县(红安刺绣)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冈还是四戏的发源地。

“四戏”是指楚剧、汉剧、京剧和黄梅戏。

这四种戏的源头都在黄冈,形成了“四戏同源”的独特文化景观。

楚剧后来有两个走向,以举水为界,举水以西演变为西路花鼓戏,举水以东保留为原生态的东路花鼓戏。

西路花鼓戏就是楚剧的前身。

东路花鼓戏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

汉剧发源于黄冈、黄陂的二黄往武汉方向传播,而发源于秦岭汉中一带的西皮,顺着汉水经襄阳到武汉,在武汉西皮和二黄结合,就形成了汉剧。

京剧。

清朝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并在北京立稳了脚跟。

同时,来自鄂东地区唱汉调的老艺人谭鑫培(江夏人)、余三胜(罗田人)等,听说徽班在北京发展得很好,也到北京“北漂”。

唱徽调的徽班和唱汉调的鄂东艺人在北京慢慢地唱到一起了。

罗田人余三胜将徽调和汉调结合,迅速脱颖而出,唱成了春台班的台柱子。

余家祖孙三代都是京剧界的
泰斗。

第一代余三胜,是京剧的奠基人之一;第二代余紫云,工花旦、青衣,位列“同光十三绝”之中;第三代余叔岩,是“余派老生”的创始人。

所以今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武汉举行,开幕式晚会就叫“凤还楚天”。

老艺术家们激动地说:“我是朝圣来了,回老家来了,回到了京剧的发源地。

”其实,“凤还楚天”中的楚天并非泛楚,而主要是指鄂东地区。

由此可见,黄冈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大家都知道。

毛主席说:“黄梅戏是被大水冲到安徽去的。

”的确,当年长江洪水经常泛滥,黄梅人为了谋生,就逃难到安徽的安庆。

黄梅人带去的采茶调与当地方言和民间艺术结合,慢慢就演变成了黄梅戏。

因此,黄梅戏是湖北和安徽共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发源于黄冈,发展于安庆;在湖北出生,在安徽长大成人。

黄冈旅游红色文化突出,且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麻城烈士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英山烈士陵园、闻一多纪念馆、、李时珍墓和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群及佛教禅宗的四祖寺、五祖寺两个祖庭。

四祖寺建于唐朝的624年,五祖寺建于672年。

黄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素有“蕲黄禅宗甲
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中国佛教禅宗一共六位祖师、六座祖庭,黄冈就产生了两大祖庭、三位祖师,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

四祖和五祖为中国佛教做出了极大贡献。

两位祖师倡导、实践、开创了农禅双修、农禅并重的新风。

黄冈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原名桂花董糖,味道香甜酥口,且有健胃润肺、健身强身之效。

穴龙坪油面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后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经龙坪访师金德嘉,而品尝此油面大为赞许,并御赐为朝廷贡品。

黄州东坡饼黄州地方风味名点,据今有九百多年,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

相传为苏东坡起意,由安国增大和尚残谬试制成功。

浠水九孔藕粉浠水特产,由浠水独有的九孔藕精制而成。

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口。

能补虚损、养血生津,老少皆宜,实为营养健身之佳品。

九孔藕,藕中珍品,比普通藕多出两孔,自明清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

名甲天下,全国产量第一。

板栗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板栗。

以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人,深受欢迎,早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

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旅游1301
费梦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