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第4课第1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人教版)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看我“七十二变”__多义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记一记1.词义的单位称为,有些词的义项只有一个,称为;有些词的义项有假设干个,称为。
答案:义项单义词多义词2.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是,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是,词的引申义有和两种类型。
答案:本义根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3.词义的演变包括、、、等现象。
答案:词义深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辨一辨确定下面各个词语的本义及根本义,并指出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义项是比喻引申义。
“疙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五个义项: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
③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中的~早去掉了。
④〈方〉量词:一~石头。
⑤〈方〉麻烦;别扭。
‖也作“疙疸〞。
答:答案:“疙瘩〞:义项①是本义,义项②④是借代引申义,义项③⑤是比喻引申义。
填一填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
假设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认为你是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
同样,假设“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假设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假设用词追求典雅,那么可说他们“〞;假设用词通俗且带有贬抑,那么可说他们“〞。
答案:掉书袋作秀难分伯仲/伯仲之间半斤八两理一理本义⎩⎨⎧ 意义:文献记载的最初意义。
例释⎩⎪⎨⎪⎧ 深→水势盛大兵→兵器感悟体会想一想1.比喻和比喻义有什么区别?答案:修辞上的比喻,是一个临时性的比方,它并没有固定下来成为词义的一局部。
比喻变化灵活,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境而异,它的本体可以用几个比喻体来比喻。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都是临时打的比方,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词义,所以都是修辞上的比喻格。
再如:“共产党像太阳〞,在词典中“太阳〞这个词下面没有“共产党〞这一义项,所以这也是一个比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摇篮〞在这里已由“婴儿的卧具〞转化成“发源地〞的新义了,在词典中“摇篮〞这个词下面有“发源地〞这一条义项,所以“摇篮〞含有比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测试题)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
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面对权贵、富翁、被炒红了的名人,假如我们就踮起脚尖,仰起脸,眼睛眯成细细的缝,哈哈地讪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等待别人为自己做主,那是仰视。
仰视是一种哈哈镜式的畸形,是自我形象的贬损,是灵魂的削价。
(选自语文网) 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字体赏美文情为何物时常为情所系,为情所牵,到底情为何物?情是属于青春的,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毛泽东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情是属于爱情的,刘兰芝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奇形怪状各有姿态的石头才能制成样式独特的盆景,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棱角相撞时燃出的火花,绚烂夺目;光洁圆润大小均匀的石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就像两个有相同远志的人演绎出的流畅和谐乐章,声声入扣,同与不同亦能创造出别样的和谐。
就像重叠峰峦的错落有致,才能形成一幅泼墨山水般的怡人景致,一个个鲜活的方块精灵因其变幻万千,才形成所不能有的独特与无法复制之美,就像卡农的同环重复带来的美妙享受,同往往能以一种和谐回环之美带来不同无法匹敌的韵律感。
所以说,同抑或不同,都能拥有独特美景。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变幻之美”、“汉字灵性”、“语言鲜活”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涵,要做到“豁达”两字,够你说、够你学,也够你做一辈子。
豁达是一种大度、宽容。
有人当众污辱了你,你不会记恨他一辈子;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你不会喋喋不休地算他的账;你的部下“捅”了你的“壁脚”,你不会给他“穿小鞋”。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决不会说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
高中语文 第4课 第1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同步训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多义词“情绪”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从接受了这项科研任务以来,他情绪..高涨,干劲更大了。
B.我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活动观念,进行“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的活动。
C.我们真的要用行动证明我们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吗?D.因为不满单位给他的待遇,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闹情绪..。
解析D项“情绪”指不愉快的情感,其余项中的“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
答案 D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________于汩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②“天宫一号”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________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③暑假里,结伴去建德葫芦峡漂流,当我________于两岸峡谷幽深的美景时,皮筏早已经在激流中转过了数个弯。
A.徜徉收集沉湎B.徘徊收集沉醉C.徘徊搜集沉醉D.徜徉搜集沉湎解析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根据语境应选“徘徊”。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根据语境应选“搜集”。
沉湎:沉溺,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含有贬义。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此处宜用“沉醉”。
答案 C3.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
A.暴发抚养盈利B.暴发赡养营利C.爆发赡养盈利D.爆发抚养营利解析“暴发”“爆发”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四课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含解析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人文掌故外国人讲汉语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汉语里的“哪里!哪里!”另有自谦的意思。
一次,他参加一对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
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听了大吃一惊: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非要我具体说明漂亮在哪里。
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新娘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眉毛弯弯的……多么漂亮啊!”结果引得哄堂大笑,给婚礼增添了不少喜气。
►名句有约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昔时贤文》)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9.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素材积累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选自《中华勤学故事》)基础达标1.请确定下面各个词语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义项是比喻引申义。
(1)“淡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①(云雾等)密度小:浓雾渐渐地~了。
②(味道)不浓:酒味~。
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
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4课+第1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Word版含解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辞”字的含义。
【导学号:92282046】(1)名词①《狱中杂记》:“狱辞无谋故者。
”()②《左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③《信陵君窃符救赵》:“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④《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
”()(2)动词①《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②《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
”()③《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④《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①诉讼的供词②口辞③言辞,文辞④托词,借口⑤命令(2)①说话②告别,辞别③推辞,辞去④计较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道”字的含义。
(1)名词①《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马说》:“策之不以其道。
”()③《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⑤《中山狼传》:“墨之道,兼爱为本。
”()⑥《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
”()⑦《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2)动词①《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②《赤壁之战》:“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④《曹松诗》:“故园谁道有书来?”()⑤《论语》:“道之以政。
”()【答案】(1)①道路②途径,方法③风尚④道义⑤思想,学说⑥道理,规律⑦意向(2)①取道②走路,赶路③说,讲④料想⑤通“导”,引导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四个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沽名.钓誉一文不名.不可名.状师出无名.B.栉风.沐雨风.声鹤唳移风.易俗附庸风.雅C.横生.枝节起死回生.无中生.有妙笔生.花D.动.人心弦兴师动.众动.辄得咎惊心动.魄【解析】A项,四个“名”意义分别为:名声/占有/说出/名义。
B项,前两个“风”意义相同,皆指自然界之风;“移风易俗”中“风”为风气、风习,“附庸风雅”中“风”本指《诗经》中“国风”,此引申为文雅之义。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41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同步训练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新人教版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一、积累运用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要把那些国家法律,敢于迎风作案的领导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而不能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
(2)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把重要的古代建筑修缮好,尽可能其原来的。
A.违犯制裁恢复风貌B.违反制裁复原风貌C.违反惩罚恢复风格D.违犯惩罚复原风格解析:(1)“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反〞那么指不符合、不遵守。
“制裁〞与“惩罚〞的程度不同,前者指用强力处分或惩罚,后者指处分、处治。
根据语言环境应分别选“违犯〞“制裁〞。
(2)“恢复〞是指变成原来的样子;或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
“复原〞指恢复原状。
“风貌〞与“风格〞相比范围要宽泛些,一般指风格和面貌;而“风格〞那么特指艺术风格。
根据语言环境应分别选择“恢复〞“风貌〞。
答案:A2.请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尽快转变不当的生活方式和开展方式已经成为。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深入儒家思想中生态方面的智慧,对当代中国,对全人类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A.十万火急挖掘以至B.十万火急开掘乃至C.当务之急开掘以至D.当务之急挖掘乃至解析:十万火急,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当务之急,当前急迫应办的要事。
挖掘,挖,掏,引申为深入开发,探求;开掘,挖掘,文艺上指深入地探求并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特性、社会意义等。
以至,亦作“以至于〞,表示在时间、程度、范围、数量上的延伸,或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乃至,以至、甚至的意思。
答案:D3.(2014·山东高考)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四课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Word版含答案

词语的丰富多彩使文学永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词语永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本课让我们透过词语万花筒,辨识词语的“七十二变”,结识词语的兄弟姐妹,翻阅每年一部的“新词典”,采撷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词语的有关知识,澄清理论上的认识。
2.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放在句子里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哪个义项适合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3.广泛阅读,培养语感。
语感主要从阅读中来,因此应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培养语感,从而借助语感去推断词语的含义。
4.勤查字典、词典,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
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接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能够利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正确使用词语(双音近义词的辨析)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了解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如新造词、旧词新义和外来词等)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解并能正确使用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了解熟语,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了解各种熟语,理解“词”和“语”的区别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主题展示引子感悟呆子“破”书―→多义词⎩⎪⎨⎪⎧一个词有许多意义理解多义词忌“望文生义”活动探究“意思”真有意思⎩⎪⎨⎪⎧“意思”具有多个意义“意思”词义的演变要点归纳1.词义和义项词义就是指词所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作业第四课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他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多的问题他却能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充分。
B.身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实实在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E.该产品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其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解析A项,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其中的比喻义符合“他的回答”不同一般,让“我”有了顿悟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B项,春秋鼎盛:“春秋”指人的年岁,成语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这里用来形容“伟大时代”,用错了对象。
C项,崇论宏议:指超出一般,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里使用正确,符合代表发表见解的语境。
D项,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花日渐枯萎,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句中所说的“火爆场面”是以往的情况,这里正适合用“明日黄花”形容。
E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此处使用与语境矛盾,应用“不负众望”。
答案BE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对于吹瓶机来说,虽然近年来国产吹瓶机技术发展迅猛,但是,并不代表在生产水平上已经达到的水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只有靠制度和机制才能使腐败分子,才能长期稳定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网络反腐“正规军”的到来,彰显了党中央反腐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3)米叔所有开车的动作戏与车配合得简直是,完全到了人车合一的地步,而且在动作戏中,他还融合了马戏、魔术、武术甚至舞蹈等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人文掌故外国人讲汉语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汉语里的“哪里!哪里!”另有自谦的意思。
一次,他参加一对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
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哪里!哪里!”这位外国朋友听了大吃一惊: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非要我具体说明漂亮在哪里。
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新娘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眉毛弯弯的……多么漂亮啊!”结果引得哄堂大笑,给婚礼增添了不少喜气。
►名句有约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昔时贤文》)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9.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素材积累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选自《中华勤学故事》)基础达标1.请确定下面各个词语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义项是比喻引申义。
(1)“淡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①(云雾等)密度小:浓雾渐渐地~了。
②(味道)不浓:酒味~。
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
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疙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五个义项:① 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② 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
③ 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中的~早去掉了。
④〈方〉量词:一~石头。
⑤〈方〉麻烦;别扭。
也作“疙疸”。
答案:(1)“淡薄”:义项①是本义,也是基本义,义项②③④是比喻引申义。
(基本义与引申义关系密切,明显可以看出②③④是由①引申来的。
基本义较具体,而引申义相对抽象。
)(2)“疙瘩”:义项①是本义,义项②④是借代引申义,义项③⑤是比喻引申义。
2.下面例句中的“则”与文段中“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D)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3.选出与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B)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4.从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考虑,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D)A.灯光太暗,眼睛容易近视..B.敌人在桥头修了十个堡垒..C.盐的结晶..是白色的D.对同志不要乱戴帽子..5.有一些词语的本义现在很少使用了,甚至已经完全消失了。
比如“封”常用的意义是“封闭”,可本义却是“加土培育树木”。
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说说下面词语在现代的本义是什么,基本义又是什么。
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④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⑤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⑥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①强:本义是弓有力;基本义表示力量大,跟“弱”相对。
②汤:本义是指热水;基本义是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③权:本义是秤砣;基本义是权力。
④理:本义是治玉(顺着纹理把玉从石中剖出);基本义是道理。
⑤救:本义是阻止;基本义指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
⑥编:本义指连结竹简,也指做此用的绳子;基本义指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
能力提升6.指出下列现象属于词义演变的哪种情况。
(1)“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
________(2)“菜”原来只指蔬菜,后来连肉类也包括进去,到菜市场买菜或者在饭店里叫菜,都是荤素全在内。
________(3)“肉”原来指禽兽的肉,现在大多数地区如果不加限制词就指猪肉。
________(4)“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的“谷子”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子”专指稻子。
________(5)“涕”原来指眼泪,《庄子》里说:“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汉朝指鼻涕,王褒《僮约》里说:“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________(6)“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后来“信”由音信的意思专指书信,而信使的意思必得和“使”字连用,单用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________答案:(1)扩大(2)扩大(3)缩小(4)缩小(5)转移(6)转移7.“淡薄”“疙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个义项,请你判断下列例句中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是比喻引申义。
(1)酒味淡薄。
(2)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淡薄。
(3)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淡薄了。
(4)案板上的一块面疙瘩。
(5)他心中的疙瘩早去掉了。
(6)他们之间疙瘩不断,不利于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义、基本义(2)(3)比喻引申义(4)借代引申义(5)(6)比喻引申义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写的批语相当幽默。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
于是在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这个绝妙的批语一共十九个字,竟然用了十二个“而”,你能说出整句话的意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从此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把信送.到办公室。
( )(2)老师送.我两本书。
( )(3)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 )答案:(1)把东西送去或拿去给别人(2)赠送(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3)师.出无名。
( )(4)不耻相师.。
( )(5)孔子师.郯子……()答案:(1)老师(2)从师(3)军队(4)学习(5)以……为师真题演练11.选出下列加点词全用比喻义的一项( B)①他们从欧美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②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
③你别站在那里发号施令....。
④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⑤认真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
⑥粗枝大叶....是极坏的作风。
A.①②④⑥B.①⑥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1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选项。
直:A.成直线的B.跟地面垂直的C.挺直,使笔直D.直爽,直接E.一个劲儿F.简直G.径直,直接H.公正的,正义的(1)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 )(2)这趟列车直.达北京。
( )(3)他理直.气壮地反驳了对方一番。
( )(4)这个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
( )(5)弟弟直.缠着爷爷要他讲故事。
( )(6)前面是一条笔直.的大路。
( )答案:(1)B(2)G(3)H(4)D(5)E(6)A本节主要学习多义词产生的原理、上下文语境、搭配情况以及多义词的准确使用和理解。
与2012年考试说明相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现代文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②能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找出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
所谓语境,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
所谓内部语境,是指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
而“外部语境”,即时间、地点、对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性格、处境、语言风格等主观因素。
关于上文①: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