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四诊完整ppt课件

善色:面色异常,但色泽明润含蓄。 说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表 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恶色: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枯槁。 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面,是 凶兆,表示病情严重完整版,课件 预后不佳。 16
(三)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白、黄、赤、 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 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 表现和主病如下:转Leabharlann 损明) 。润完整版课件
19
晄白:主 红 面
主阳 水 色 睑
虚, 肿 浮 虚 或阳 。 络 浮 虚水 脾 , , 泛。 肾 口 隐
阳唇约
虚独可
。红见
完整版课件
20
苍白:气 口 眼 面
主阳气虚 唇 窠 色
暴阴脱寒或内, 寒 饮
暗 红 。
、 山 根
苍 白 而
盛,或内 为 、 浊
大失血盛。咳 口 ,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完,整版「课件回光返照」。
11
假神例图→
完整版课件
12
神志异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 躁常并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痰火扰心 及虚阳扰动(虚寒证)均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证。意识模糊不清 ; 精神不能集中,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心血 虚亏而成;或因外邪内干,热邪蒙蔽心神所致。
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呼吸--微弱或喘
肌肉--周身大肉已脱
意义: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
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
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
不良。
完整版课件
恶色: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枯槁。 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面,是 凶兆,表示病情严重完整版,课件 预后不佳。 16
(三)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白、黄、赤、 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 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 表现和主病如下:转Leabharlann 损明) 。润完整版课件
19
晄白:主 红 面
主阳 水 色 睑
虚, 肿 浮 虚 或阳 。 络 浮 虚水 脾 , , 泛。 肾 口 隐
阳唇约
虚独可
。红见
完整版课件
20
苍白:气 口 眼 面
主阳气虚 唇 窠 色
暴阴脱寒或内, 寒 饮
暗 红 。
、 山 根
苍 白 而
盛,或内 为 、 浊
大失血盛。咳 口 ,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完,整版「课件回光返照」。
11
假神例图→
完整版课件
12
神志异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 躁常并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痰火扰心 及虚阳扰动(虚寒证)均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证。意识模糊不清 ; 精神不能集中,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心血 虚亏而成;或因外邪内干,热邪蒙蔽心神所致。
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呼吸--微弱或喘
肌肉--周身大肉已脱
意义: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
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
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
不良。
完整版课件
中医四诊ppt课件

14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 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 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 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 候。
15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 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10
定义: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 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 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11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 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 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 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 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3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 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 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 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4
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 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 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 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 。②望 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 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 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 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
16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 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 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 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17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 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 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 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 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 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 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 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 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 候。
15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 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10
定义: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 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 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11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 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 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 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 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3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 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 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 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 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 平衡。
4
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 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 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 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 。②望 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 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 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 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 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
16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 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 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 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 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17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 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 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 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 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 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补气、多吃山药。 血虚:面色蒌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必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
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补血、多吃红枣。 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白, 脉迟。——祛寒: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以表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精选课件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 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舌质-----舌色
舌色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虚证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补气、多吃山药。 血虚:面色蒌黄或淡白,头晕眼花,必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
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补血、多吃红枣。 寒证
面色苍白,四肢凉,怕冷,口不渴,大便稀,小便清长,舌淡白, 脉迟。——祛寒: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如何望舌?
光线: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 姿势:正坐,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充分暴露。
顺序:舌苔→舌质;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注意“染苔”:食物或药物,使舌苔染色。
精选课件
望诊——望舌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舌体柔软,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失血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
面色苍白——阴寒内盛或阳气暴脱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黄色——主虚、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精选课件
望诊——望色
赤色——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潮红——阴虚证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答: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
脉而知之谓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点:以表知里 要求:四诊合参
精选课件
一、望诊
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 、舌象、分泌物 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中医四诊法幻灯片课件

大便 大便黄糜臭秽,多为暑湿 泄泻;如泻出清稀如水, 多为寒湿泄泻;如大便干 燥,排出困难热盛伤津; 大便带血,称为“便血”
小便 小便黄赤短少多为热证; 小便清长多为寒证;尿 中带血见于血淋;尿有 砂石见于石淋。
(三)望二便
18
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望舌时最好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取 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亮处,将舌自然伸出, 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稍向下,使舌体充 分暴露,便于观察。
19
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舌尖部-----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肝胆的病变
20
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 化。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征象称为舌象。 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 干湿适中,简称为 “淡红舌,薄白苔”。
7
3失神
8
常色与病色 常色
望面色
正常面色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 又称正色,由于个体生理特征决定的一 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主色也有偏白偏黑 偏赤偏黄偏青等差异 客色 适应自然的暂时性肤色变化谓之客色, 如春稍青,夏稍赤,秋稍白,冬稍黑等
病色
特点是晦暗、暴露。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 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面色异常明显的显露 于外,说明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12
13
衰病小颈 竭者儿项 之,为软 危头肾弱 象垂精, 。不亏抬 抬少头 ,;无 为久力 精病见 气重于
或 上颈 为随颈 累颈 的望 风 攻项 “吞前 如侧 外颈 寒 ,强 瘿咽喉 串颌 形项 滞 直 瘤动结 珠下 和应 络 , ”作处 ,有 动注 所 多 上有 名肿 态意 致 为 下肿 为块 变观 。 温 移块 “如 化察 病 动突 瘰豆 。颈 火 ,起 疬, 项 邪 名, ”累 部
中医四诊法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⒉ 病色
•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 恶与变化。
•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 预后欠佳。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 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 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 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有得神、失神、 少神 、假神四种情况。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
完整版ppt课件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完整版ppt课件
燥苔—津液亏耗、 人热民卫盛生伤出版津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
痰浊内蕴
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
★ 诊法的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 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 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 , 探求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切四 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中医的四诊详解PPT课件

问疼痛
• 头痛:以后头部、枕部为重,连及项背, 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 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 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
• 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类型
望神
• 得神: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 语言清晰,表情丰富自然,面色荣润,动 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精气 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表现
• 少神: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 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 缓,提示正气不足,可见于体质虚弱者。
中医四诊
李小小
四诊
• 四诊慨念: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 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方法。
• 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 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 关,因而通过探查人体外部征象,以探求 疾病的本质。
• 四诊合参:指诊查疾病时,必须将望闻问 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
中 医 望 舌 图 解
第二节闻诊
•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 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 声音的变化。
• 闻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气 味变化,以协助辨别疾病的虚、实、寒、 热。
闻声音
• 声音洪亮,多言躁动:主实证,主热证。 • 语声重浊:主外感风寒或湿邪内困。 • 新病音哑:多属实证。 • 久病失音:多属虚证。 • 重病音哑:多属危证,为脏气将绝之兆。 • 谵语:指邪入心包或热扰神明,多属实证。 • 郑声:(发音无力或不接续,语言重复)
SUCCESS
THANK YOU
2020/9/30
第三节问诊
• 问诊是通过问诊可详细了解疾病的主要症 状,病史及有关病证的各种因素,中医传 统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 妇人尤问经带产。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ppt课件

中醫四 診
望、聞、問、切
1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四診
獲取資料
分析判讀
辨證學﹍八綱、氣血津液、臟腑、 六經、三焦、衛氣營血辨證
診斷
治則學﹍汗、吐、下、和、溫、 清、補、消八法
治療計畫 理筋 正骨 針灸 服藥
中藥學、方劑學、
針灸學、推拿學
評估
2
四診
黑箱理論
望: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排泄物的性狀。 聞: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 嗅病人散發出來的(包括排泄物)氣味。
形式_
時間_
寒熱並見 寒熱往來 獨熱、壯熱 獨寒 潮熱 低熱
形瘦色蒼,肌肉消瘦,皮膚乾燥
陰虛體質
12
態 ─ 姿態
一般姿態
動 / 靜,屈 / 伸 (俯 / 仰)
異常姿態
口眼歪斜 (facial palsy) 半身不遂 (hemiparesis, hemiplegia)
手足顫動 (tremor)
手足拘急 (rigidity)
13
態 ─ 姿態
揚手擲足,煩燥多言,狂躁不安,常欲揭去衣被 陽證、 熱證、實證
息 ─ 呼吸氣息的粗、細、微、弱。
聲 ─ 呼吸、說話、咳嗽、呃逆、呻吟。 味 ─ 身上、口鼻、排泄物的氣味。 語 ─ 是否清楚,有無譫語、蹇澀、語無倫次、自語等。
29
發聲
病初起便聲啞外感風寒,肺氣不宣 久病失音肺臟虧損 發聲重濁,聲高而粗實證,或因外寒,或因邪熱盛 發聲輕清,低微細弱虛證,或因內寒,或邪去正傷
鼾聲不醒,手撒遺尿中風入臟證
病人呻吟身有痛楚 小兒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驚風
望、聞、問、切
1
中醫診治流程
診斷學﹍四診
獲取資料
分析判讀
辨證學﹍八綱、氣血津液、臟腑、 六經、三焦、衛氣營血辨證
診斷
治則學﹍汗、吐、下、和、溫、 清、補、消八法
治療計畫 理筋 正骨 針灸 服藥
中藥學、方劑學、
針灸學、推拿學
評估
2
四診
黑箱理論
望: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排泄物的性狀。 聞:聽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 嗅病人散發出來的(包括排泄物)氣味。
形式_
時間_
寒熱並見 寒熱往來 獨熱、壯熱 獨寒 潮熱 低熱
形瘦色蒼,肌肉消瘦,皮膚乾燥
陰虛體質
12
態 ─ 姿態
一般姿態
動 / 靜,屈 / 伸 (俯 / 仰)
異常姿態
口眼歪斜 (facial palsy) 半身不遂 (hemiparesis, hemiplegia)
手足顫動 (tremor)
手足拘急 (rigidity)
13
態 ─ 姿態
揚手擲足,煩燥多言,狂躁不安,常欲揭去衣被 陽證、 熱證、實證
息 ─ 呼吸氣息的粗、細、微、弱。
聲 ─ 呼吸、說話、咳嗽、呃逆、呻吟。 味 ─ 身上、口鼻、排泄物的氣味。 語 ─ 是否清楚,有無譫語、蹇澀、語無倫次、自語等。
29
發聲
病初起便聲啞外感風寒,肺氣不宣 久病失音肺臟虧損 發聲重濁,聲高而粗實證,或因外寒,或因邪熱盛 發聲輕清,低微細弱虛證,或因內寒,或邪去正傷
鼾聲不醒,手撒遺尿中風入臟證
病人呻吟身有痛楚 小兒陣發驚呼,發聲尖銳,表情驚恐驚風
中医四诊PPT课件

.
26
二、按 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
27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
2红 —— 外感表证 紫红 —— 里热 色青 —— 痛、惊 紫黑 —— 血络闭郁
.
12
三、望排出物
(一)望痰涎
1.望痰 寒痰——痰稀、色白、量多,或有黑点者 痰热——痰稠色黄,坚而成块者 燥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 湿痰——痰稠色白量多,滑而易咯出者 肺痈——咯出脓血腥臭痰 热伤肺络——痰中带血,或咯血
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 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
6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4)少神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
7
(2)望面色
全身望诊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常色与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
4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2)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
5
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全身望诊
(3)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 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寒内盛
28
黑色☆
❖ 机理 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
❖ 主病 肾虚 寒证 水饮 瘀 血 痛剧
面色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肾虚水饮
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久瘀
❖ 脏腑——肾
29
望色的注意事项
❖1 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 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 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 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 4、体态:丰满、动作自如为有神;消瘦、动 作艰难为无神。
❖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 1、得神:又称有神。 ❖ 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 3、失神:又称无神 ❖ 4、假神:
1 得神☆
❖ 概念 精充气足神旺或 虽病正气未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清语明 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 体态自如 反应灵敏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
❖(二)神的具体表现
❖ 1、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 视物清晰为有神;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 动不灵,视物模糊为无神。
❖ 2、色泽:荣润有神;枯槁无神
❖ 3、神情: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 反应灵敏为有神;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 情淡漠,反应迟钝为无神。
脏腑和调 精气充盛 虽病预后良好
2 少神
❖ 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精神不振 健忘困倦 面色少泽 目光呆滞 动作迟缓 少气懒言 倦怠乏力 肌肉松软
脏腑功能虚弱 精气受损
3 失神☆
❖ 概念: 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精神萎靡 神识不清 语言错乱 反应迟钝 面色晦暗 目暗睛迷 形体羸瘦 动作失灵 呼吸气微或喘促
(1)口唇干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
(2)口角流涎──小儿脾虚湿盛或成人中风
(3)口唇靡烂──色红:脾胃积热 淡红:虚火 鹅口疮:心脾积热
(4)口唇生疮──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毒郁结
(5)口腔粘膜斑点──麻疹粘膜斑
6 望齿与龈
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
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
牙齿松动──肾虚
65
❖ 痈 患部红肿高大, 根盘紧束,热 痛明显。阳证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常面色及 常见病五色与主病 2.掌握正常舌象及常见病舌象与主病 3.掌握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象与主病 4.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运用原则 5.熟悉四诊的基本概念和问诊内容 6.熟悉切诊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望舌和切脉的注意 事项 7. 了解望神的临床意义
诊法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 方法。
脏腑精气衰竭 正气大伤
神昏谵语 壮热烦躁 四肢抽搐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卒然昏倒 两手握固 牙关紧闭
邪气亢盛 扰及神明 正不胜邪
4 假神☆ ※
❖ 概念: 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 时好转的假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志不清
精神转佳
面色晦暗
颧红如妆
瞳仁呆滞
目光浮露
语言断续
语声清亮
不思饮食
饥不择食
阴不敛阳 脏腑精气将绝
❖(二)常色与病色
❖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明 润、含蓄。
❖ (1)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 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 (2) 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 而微有相应的变化。
常 色☆
❖ 正常的 无病的面色 ❖ 特点 明润含蓄 ❖ 1 主色
与生俱来 基本不变 ❖ 2 客色
咬牙啮齿──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 滞
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淡白──血虚、失血
牙龈肿痛──胃火上炎
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 红肿不甚:脾虚失摄
6 望咽喉
红肿痛: 红肿、疼痛、溃烂、脓点(乳蛾)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 ──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
伪膜 松厚、易剥、不出血——肺胃热盛 坚韧、着实、刮不去、出血——白喉
63
(二)皮肤病症
1、斑疹
❖斑 平铺皮肤
阳斑-温热邪毒内迫营血 阴斑-脾虚失统 阳虚寒凝
❖疹 高出皮肤
麻疹-外感风热时邪 风疹-外感风邪 瘾疹-外感风邪或过敏
64
2、水疱
❖ 白锫 白色晶莹如粟流水 湿热郁于肌表
❖ 水痘 斑丘疹-水疱-易破 外感湿热
❖ 热气疮 口角唇边鼻旁 外感风热 肺胃蕴热
❖ 湿疹 红斑-丘疹-破-糜 烂 ---湿热蕴结
面削颧耸
❖ 气血虚衰 脏腑精气耗竭 多见于慢性病 的危重阶段
42
口眼歪斜
❖ 风邪中络
❖ 肝阳上亢 风痰阻络
43
❖ 二、望五官
❖ (一)望目
❖ 1、目神: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彩内涵 ❖ 2、目色: ❖ 3、目形: ❖ 4、目态:瞳孔扩大、瞳孔缩小、目睛凝视、昏
睡露睛、胞睑下垂
❖ (二)望耳
❖ 可以测知肾、胆及全身病变 ❖ 1、耳的色泽: ❖ 2、耳的形态: ❖ 3、耳内病变:
季节 气候 环境 《医宗金鉴》: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 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
22
病色☆
❖ 异常面色
❖ 特点 晦暗 暴露 1 善色 光明润泽
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气至 新病 轻病 阳证 预后好
2 恶色 枯槁晦暗 精气衰 胃气不能上荣-气不至 久病 重病 阴证 预后差
23
五色主病☆
病色--五色 青赤黄白黑
囟门迟闭 ——解颅
❖ 3、头发
❖ (1)发黄:精血不足、先天不足、疳积 ❖ (2)发白:肾虚、劳神伤血、先天 ❖ (3)脱发:血虚、肾虚、血热化燥
❖ (二)望面部
❖ 了解神的盛衰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 1、面形异常:
❖ (1)面肿:外感风邪、脾肾阳虚、心肾阳虚 ❖ (2)腮肿:外感温热毒邪、阳明热毒、腮腺肿瘤 ❖ (3)面消颧耸: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 ❖ (4)口眼外邪:风邪中络、中风
❖四、望态
❖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 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 (一)望态的原理
❖ (二)望态的内容
❖ 1、动静姿态
❖ (1)坐形
❖
(2)卧式
❖
(3)立姿
❖
(4)行态
❖ 2、抽搐 多为动风之象
❖ 3、偏瘫 ❖ 4、痿痹
❖二 局部望诊
❖ 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诊断 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 致的观察,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
❖ 脏腑——心
26
黄色☆
❖ 机理 脾虚机体失养
❖
湿邪内蕴
❖ 主病 脾虚 湿证 黄疸
❖
萎黄--脾胃气虚
❖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
一身俱黄--黄疸
❖
分阴黄、阳黄
❖ 脏腑----脾
27
白色☆
❖ 机理 气血不荣 气虚血少 阳衰寒盛
❖ 主病 虚证 寒证 脱血 夺气
❖ 淡白--血虚 脱血 ❖ 恍白--阳虚 水泛 ❖ 苍白--阳气暴脱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第一节 望诊 Inspection
❖ 望诊:是医生通过运用视觉对人体外 部情况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 状态,测知病情的方法。
❖ 依据:人是有机的整体——司外揣内
❖ 内容:全身、局部、舌、排出物、小儿指
纹。
❖望诊的注意事项:
❖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4、四诊合参
❖ 概述 Introduction ❖ 一 全身望诊 Inspection of the whole body ❖ 二 局部望诊 Inspection of local regions ❖ 三 望排出物 Inspection of excreta ❖ 四 望小儿指纹 Inspection of infantile index
56
❖ 六、望皮肤
❖ (一)色泽异常 ❖ 1、皮肤发赤 ❖ 2、发黄 ❖ 3、紫黑 ❖ 4、白斑
(四)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 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 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面、五官、躯体、四 肢、二阴、皮肤等。
❖一、望头面
❖ (一)望头部
❖ 可以诊查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 1、头颅 ❖ (1)头大:先天不足 ❖ (2)头小:先天不足 ❖ (3)方颅:佝偻病、先天梅毒 ❖ (4)头摇:肝风内动、气血虚衰
头形
针对婴幼儿 ❖ 大颅--先天不足
finger veins ❖ 五 望舌
一 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神
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精足病轻)
❖(二)望色 Inspection of
complexion
❖ 又称色诊。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 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 (1)皮肤的颜色:可反应气血的盛衰和运行 情况,并反映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 (2)皮肤的光泽:肤色的荣润与枯槁。反映 脏腑精气的盛衰.
28
黑色☆
❖ 机理 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
❖ 主病 肾虚 寒证 水饮 瘀 血 痛剧
面色暗淡--肾阳虚
面色干焦--肾阴虚
眼眶周围--肾虚水饮
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久瘀
❖ 脏腑——肾
29
望色的注意事项
❖1 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 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 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 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 4、体态:丰满、动作自如为有神;消瘦、动 作艰难为无神。
❖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 1、得神:又称有神。 ❖ 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 3、失神:又称无神 ❖ 4、假神:
1 得神☆
❖ 概念 精充气足神旺或 虽病正气未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清语明 面色荣润 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 体态自如 反应灵敏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
❖(二)神的具体表现
❖ 1、两目:神光充沛,精彩内含,运动灵活, 视物清晰为有神;浮光外露,目无精彩,运 动不灵,视物模糊为无神。
❖ 2、色泽:荣润有神;枯槁无神
❖ 3、神情: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 反应灵敏为有神;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 情淡漠,反应迟钝为无神。
脏腑和调 精气充盛 虽病预后良好
2 少神
❖ 概念: 精气轻度损伤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精神不振 健忘困倦 面色少泽 目光呆滞 动作迟缓 少气懒言 倦怠乏力 肌肉松软
脏腑功能虚弱 精气受损
3 失神☆
❖ 概念: 为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之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精神萎靡 神识不清 语言错乱 反应迟钝 面色晦暗 目暗睛迷 形体羸瘦 动作失灵 呼吸气微或喘促
(1)口唇干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
(2)口角流涎──小儿脾虚湿盛或成人中风
(3)口唇靡烂──色红:脾胃积热 淡红:虚火 鹅口疮:心脾积热
(4)口唇生疮──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毒郁结
(5)口腔粘膜斑点──麻疹粘膜斑
6 望齿与龈
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
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
牙齿松动──肾虚
65
❖ 痈 患部红肿高大, 根盘紧束,热 痛明显。阳证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常面色及 常见病五色与主病 2.掌握正常舌象及常见病舌象与主病 3.掌握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象与主病 4.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运用原则 5.熟悉四诊的基本概念和问诊内容 6.熟悉切诊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望舌和切脉的注意 事项 7. 了解望神的临床意义
诊法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 方法。
脏腑精气衰竭 正气大伤
神昏谵语 壮热烦躁 四肢抽搐 循衣摸床 撮空理线 卒然昏倒 两手握固 牙关紧闭
邪气亢盛 扰及神明 正不胜邪
4 假神☆ ※
❖ 概念: 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 时好转的假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志不清
精神转佳
面色晦暗
颧红如妆
瞳仁呆滞
目光浮露
语言断续
语声清亮
不思饮食
饥不择食
阴不敛阳 脏腑精气将绝
❖(二)常色与病色
❖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明 润、含蓄。
❖ (1)主色: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正 色。属于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
❖ (2) 客色:外界因素不同、生活条件不同, 而微有相应的变化。
常 色☆
❖ 正常的 无病的面色 ❖ 特点 明润含蓄 ❖ 1 主色
与生俱来 基本不变 ❖ 2 客色
咬牙啮齿──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 滞
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淡白──血虚、失血
牙龈肿痛──胃火上炎
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 红肿不甚:脾虚失摄
6 望咽喉
红肿痛: 红肿、疼痛、溃烂、脓点(乳蛾)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 ──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
伪膜 松厚、易剥、不出血——肺胃热盛 坚韧、着实、刮不去、出血——白喉
63
(二)皮肤病症
1、斑疹
❖斑 平铺皮肤
阳斑-温热邪毒内迫营血 阴斑-脾虚失统 阳虚寒凝
❖疹 高出皮肤
麻疹-外感风热时邪 风疹-外感风邪 瘾疹-外感风邪或过敏
64
2、水疱
❖ 白锫 白色晶莹如粟流水 湿热郁于肌表
❖ 水痘 斑丘疹-水疱-易破 外感湿热
❖ 热气疮 口角唇边鼻旁 外感风热 肺胃蕴热
❖ 湿疹 红斑-丘疹-破-糜 烂 ---湿热蕴结
面削颧耸
❖ 气血虚衰 脏腑精气耗竭 多见于慢性病 的危重阶段
42
口眼歪斜
❖ 风邪中络
❖ 肝阳上亢 风痰阻络
43
❖ 二、望五官
❖ (一)望目
❖ 1、目神:视物清晰,神光充沛,精彩内涵 ❖ 2、目色: ❖ 3、目形: ❖ 4、目态:瞳孔扩大、瞳孔缩小、目睛凝视、昏
睡露睛、胞睑下垂
❖ (二)望耳
❖ 可以测知肾、胆及全身病变 ❖ 1、耳的色泽: ❖ 2、耳的形态: ❖ 3、耳内病变:
季节 气候 环境 《医宗金鉴》: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 推迁不常 故为客色。
22
病色☆
❖ 异常面色
❖ 特点 晦暗 暴露 1 善色 光明润泽
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气至 新病 轻病 阳证 预后好
2 恶色 枯槁晦暗 精气衰 胃气不能上荣-气不至 久病 重病 阴证 预后差
23
五色主病☆
病色--五色 青赤黄白黑
囟门迟闭 ——解颅
❖ 3、头发
❖ (1)发黄:精血不足、先天不足、疳积 ❖ (2)发白:肾虚、劳神伤血、先天 ❖ (3)脱发:血虚、肾虚、血热化燥
❖ (二)望面部
❖ 了解神的盛衰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 1、面形异常:
❖ (1)面肿:外感风邪、脾肾阳虚、心肾阳虚 ❖ (2)腮肿:外感温热毒邪、阳明热毒、腮腺肿瘤 ❖ (3)面消颧耸: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 ❖ (4)口眼外邪:风邪中络、中风
❖四、望态
❖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的动 作以诊断病情的方法。
❖ (一)望态的原理
❖ (二)望态的内容
❖ 1、动静姿态
❖ (1)坐形
❖
(2)卧式
❖
(3)立姿
❖
(4)行态
❖ 2、抽搐 多为动风之象
❖ 3、偏瘫 ❖ 4、痿痹
❖二 局部望诊
❖ 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诊断 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 致的观察,以测知相应脏腑的病变情况。
❖ 脏腑——心
26
黄色☆
❖ 机理 脾虚机体失养
❖
湿邪内蕴
❖ 主病 脾虚 湿证 黄疸
❖
萎黄--脾胃气虚
❖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
一身俱黄--黄疸
❖
分阴黄、阳黄
❖ 脏腑----脾
27
白色☆
❖ 机理 气血不荣 气虚血少 阳衰寒盛
❖ 主病 虚证 寒证 脱血 夺气
❖ 淡白--血虚 脱血 ❖ 恍白--阳虚 水泛 ❖ 苍白--阳气暴脱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第一节 望诊 Inspection
❖ 望诊:是医生通过运用视觉对人体外 部情况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健康 状态,测知病情的方法。
❖ 依据:人是有机的整体——司外揣内
❖ 内容:全身、局部、舌、排出物、小儿指
纹。
❖望诊的注意事项:
❖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3、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4、四诊合参
❖ 概述 Introduction ❖ 一 全身望诊 Inspection of the whole body ❖ 二 局部望诊 Inspection of local regions ❖ 三 望排出物 Inspection of excreta ❖ 四 望小儿指纹 Inspection of infantile index
56
❖ 六、望皮肤
❖ (一)色泽异常 ❖ 1、皮肤发赤 ❖ 2、发黄 ❖ 3、紫黑 ❖ 4、白斑
(四)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 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 局部望诊包括:望头面、五官、躯体、四 肢、二阴、皮肤等。
❖一、望头面
❖ (一)望头部
❖ 可以诊查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 1、头颅 ❖ (1)头大:先天不足 ❖ (2)头小:先天不足 ❖ (3)方颅:佝偻病、先天梅毒 ❖ (4)头摇:肝风内动、气血虚衰
头形
针对婴幼儿 ❖ 大颅--先天不足
finger veins ❖ 五 望舌
一 全身望诊
❖(一)望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神
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精足病轻)
❖(二)望色 Inspection of
complexion
❖ 又称色诊。通过观察人体皮肤的色泽变化来 诊察病情的方法。
❖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 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
❖ (1)皮肤的颜色:可反应气血的盛衰和运行 情况,并反映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 (2)皮肤的光泽:肤色的荣润与枯槁。反映 脏腑精气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