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城轨线路规划设计三维环境建模方法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设计中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设计中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设计中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设计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等、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工具,为轨道交通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二、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是将BIM技术与轨道交通设计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方式。

它通过建立一个共享的模型数据库,实现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1. 基于模型的设计BIM技术将设计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包括轨道线路、车辆、站点、信号系统等。

设计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这个模型实时查看、编辑、修改设计内容,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 多学科协同设计传统设计方式中,不同设计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问题发现和解决的效率低下。

而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可以实现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协同设计软件的支持,实现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的实时沟通和协作,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

3. 数据共享与管理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将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给设计团队成员共同使用。

不同的设计团队成员可以在模型中添加、修改和查看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流通。

三、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的优势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相比传统设计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设计效率。

BIM技术使得设计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实时协同工作,避免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差和沟通成本,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2. 提高设计质量。

通过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设计团队成员可以实时查看、编辑和修改设计内容,减少了错误和遗漏的可能性,提高了设计质量。

3. 降低项目成本。

BIM三维协同设计模式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实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了在后续施工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修改,从而降低了项目成本。

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

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

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地上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情况复杂,潜在冲突多,传统的二维设计环境不易直观地发现各种潜在冲突,设计效率低,容易造成设计缺陷,已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工作的需求。

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复杂城市环境下轨道交通选线要求的三维地理环境,实现在三维环境中进行线路方案设计与决策,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减少冲突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以“城轨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主题,对其中的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建模方法和算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方法并予以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实现了基于Google Earth的空间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建筑物高度等数据的自动、快速和批量提取方法。

提出了基于Google Earth和硬件GPU技术的城市场景快速三维建模方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设计的要求。

(2)针对大量管线类地下结构物的特点,提出了任意多边形断面沿着管线中心线纵向分段插值延伸的统一建模方法,使地下线状结构物建模统一和快速。

算法能够对圆形、非圆形断面的管状实体建模,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3)基于参数化方法、GIS技术、透明融合技术、单元模型方法、三维图形库建模的混合建模方法,实现了城市轨道线路高架桥梁、地下隧道、路基、车站的快速、多样性景观为一体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

算法对公路、铁路等其他线路的三维建模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4)实现了地下水位分层三维建模和基于GTP体元的三维地质体建模集成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满足城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要求的三维带状地质模型。

(5)基于三维场景中的空间交互查询技术、三维跟踪球算法,直接在三维环境中生成线路中心线三维模型。

建立了三维空间冲突实时判断方法,通过三维交互技术、实现在三维场景直接拖动三维线路中心线模型,达到动态可视化线位调整和冲突判断的智能提示,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设计方法。

城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

城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5月前言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要求与《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等有关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在编写过程中,组织业内60余位专家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有关问题,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兰州、西安、重庆、厦门、深圳等城市开展实践调研,组织30余位专家分章节起草指南内容,多次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与信息化领域专家有关方面意见。

本指南的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建华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本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员:金淮、丁树奎、罗富荣、于海霞、张波、辛佐先、李明洪、路宗存、李宏安、杨志团、马虎、周明科、路清泉、霍滨、黎忠文、高银鹰、张志伟、郑习羽、布永忠、和杉剑、聂鑫路、段宪锋、李茂源、马骉、苑露莎、王辉、桑学文、王浩任、杜新明、王瑞军、康佐。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模型创建与管理 (6)4.1 一般规定 (6)4.2 模型创建基本要求 (6)4.3 模型创建范围、模型细度和成果 (8)4.4 模型与文件管理 (12)4.5 基于BIM的协同工作 (13)5可行性研究阶段BIM应用 (14)6初步设计阶段BIM应用 (16)7施工图设计阶段BIM应用 (17)8施工阶段BIM应用 (19)8.1施工准备 (19)8.2 施工实施 (20)8.3 竣工验收模型交付 (21)9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建设 (22)9.1 一般规定 (22)9.2 建设目标与要求 (22)附录A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内容 (25)1 总则1.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应用与数字化交付,提高信息应用效率,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水平,制定本指南。

基于BIM的铁路轨道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构想

基于BIM的铁路轨道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构想

基于BIM的铁路轨道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构想刘大园;姚力;庞玲【摘要】文章分析了铁路轨道工程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BIM技术应用于轨道工程设计的优势,同时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轨道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式、应用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

建立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数字化轨道工程设计模型,设计中重复性、不涉及轨道设计技术创新的过程被封装于BIM模型中由计算机应用系统自动完成;同时,轨道BIM模型可嵌入铁路项目BIM模型,其作用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表明应用BIM技术进行轨道工程设计能解放人力资源,促进轨道系统技术的创新发展,能解决现有的一系列问题,在质量控制和提高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esigning of the railway track engineering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of BIMtechnology used in track engineering,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mode,applic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ed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track engineering based on BIM technology.In the design, repeatability and process not involved with track desig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packaged in BIM model and auto-com-pleted by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meanwhile,track BIMmodel can be embedded in railway project BIMmodel,its action runs through the project life cycle.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railway track de-signing is necessary andfeasible,because it can free human resources,promot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track system technology,solve the existing issues,and it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in designing.【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BIM;轨道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作者】刘大园;姚力;庞玲【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4;TP391.7随着我国铁路干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铁路设计单位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快捷地做出高质量的设计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地铁管线综合BIM应用(艾三维BIM分享)

地铁管线综合BIM应用(艾三维BIM分享)

地铁管线综合BIM应用(艾三维BIM分享)在地铁设计中,不论是地下车站还是高架车站,管线综合都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管线施工信息量巨大,要有效提高工程效率、保证质量,就需要在结合二维管线综合和BIM 三维管线综合协调设计、完善施工。

名词解释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简称管线综合,是应用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建筑机电工程中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智能化控制等专业的管线安装。

BIM技术在地铁管线综合上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地铁内部造型呈现复杂化、怪异化,仅凭借图纸信息对建筑进行人脑想象可行度不高。

利用BIM技术提供可视化思路,使图纸信息以三维立体形式展现。

同时,BIM技术还能优化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

地铁管综项目建造过程中,受周边复杂因素影响,图纸数据客观性和实操性不足。

BIM在模型建立时自行增加规则信息、物理信息或几何信息,模拟运行状态,可优化项目设计工作。

BIM管综设计优势数据建模的直观性BIM三维管综技术利用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建模,使施工设计、分析评价、监察审核和竣工验收各阶段都能实现沟通协作,保证各工序间信息共享。

BIM技术突破传统二维管线综合设计的局现,将构件形式立体展现,便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分析。

同时,BIM利用数据建模,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模型中,以模拟形态展示设计要点,使整个施工计划详实、可视,便于工程后续质量和技术问题的解决。

突出部门协作作用三维管综设计立体、直观,且模型建立以项目各环节变化数据为基础,方便沟通交流;BIM 模型可直接对各环节变动因素整合、添加,完成信息修正,及时向各部门输送,完善项目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施工协作。

设计难点突破地铁管综中经常存在设计、施工难点(如设备区与站厅公共区的交接处、站台扶梯两侧、通道出口和站厅交接地方都需要管线打架标高)。

由于位置特殊,管线打架高度难以满足装饰要求,影响方案设计的正常进行。

BIM三维立体管综设计通过团队沟通协作,借助软件自动检测功能,全面、整体地观测项目设计,集中突破难点,并提取出关键变化部分,针对性改进。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与创新解析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与创新解析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与创新解析标题: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与创新解析引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结合我在建筑行业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实践与创新进行深入解析。

一、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设计中的应用1.1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设计:BIM技术能够利用三维建模工具帮助设计师在轨道交通项目中进行可视化设计,从而提升设计效果和交互性。

1.2 冲突检测与协调: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进行冲突检测和协调,避免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错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1.3 预测与优化:利用BIM技术,轨道交通设计师可以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BIM技术在轨道交通施工管理中的应用2.1 工程协调与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可视化的协调和交流、施工场地的优化规划以及各个施工单元的调度与管理。

2.2 资源管理与碰撞检测:通过BIM技术,施工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资源管理,包括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碰撞检测来减少设计间的冲突,提高施工效率。

2.3 施工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BIM技术可以辅助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也可以进行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三、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实践案例3.1 某城市地铁线路的设计与施工管理:该案例通过BIM技术,优化了地铁线路的设计,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改善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3.2 某高铁站的设计与施工管理:该案例采用BIM技术,实现了高铁站点各个施工单元的精确协调和管理,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基于BIM+GIS+UE的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BIM+GIS+UE的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BIM+GIS+UE的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基于BIM+GIS+UE的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和UE(Urban Environment,城市环境)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并探讨了其在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应用。

1.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解决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措施。

然而,传统的城市交通枢纽管理方法存在信息孤岛、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为此,采用BIM、GIS和UE技术结合的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可以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持。

2.基于BIM+GIS+UE的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设计2.1 BIM在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物、设备和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建模,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方便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2.2 GIS在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交通流量、设备分布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2.3 UE在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应用UE技术可以模拟城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天气、交通流量等,使得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和管理更加真实和可靠。

通过UE技术,可以对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和优化。

基于BIM技术地铁车站三维建模

基于BIM技术地铁车站三维建模

建筑工程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建工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类似于鸟巢等复杂建筑物的设计也出现在建筑设计师奇思妙想的构思中,但这些非常规形状的建筑物很难用平面图来直观地表达,这就给设计师和施工方的沟通带来了不便,也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减慢了施工速度[1-3]。

这时,以往常规的土木方向绘图软件已经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行业迫切需要一个能更加直观的软件来展示那些创新的建筑物们,于是BIM技术在人们的期待中应运而生[4]。

BIM模型可以将种类繁多的构件(钢轨、道岔、支撑、冠梁等)进行参数化和集成化,并按照设计的标准将各个构件建立起连接约束关系,实现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地铁车站设计[5-9]。

以Revit软件为基础,通过对参数化族进行研究,创建地铁车站的参数化族库,用户自身可以通过创建”族”来自定义建筑构件并赋予属性参数。

因此,以Revit软件为平台,创建铁路站场BIM模型有极大优势。

本文将通过参数化建模,建立地铁车站的相关族库,达到对地铁车站快速建模的目的,节省复杂地铁车站建模时间。

2 地铁车站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地铁车站是一个非常巨大复杂的工程项目,地铁车站模型内部包含很多形状不同复杂的构建,这为三维模型的建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地铁车站三维模型的建立需要将其内部所含有的构建进行归纳和总结,如表1所示。

对其归纳总结后,按照其结构的相似性建立参数化模型,对其进行结构以及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构建的模型信息,从而建立参数化模型。

表1 地铁车站族构件分类名称族构建路基工程基坑、桩(带钢筋)、支撑、腰梁(带钢筋)、冠梁(带钢筋)、等轨道工程钢轨、混凝土轨枕、轨岔等设备工程附属设施、照明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监控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等本文以地铁车站中基坑围护结构参数化模型建立为例,介绍地铁车站族库的创建过程。

1)绘制钻孔桩、纵筋、加强钢筋的截面轮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生形式多样且巨大的信息量,无法
及时沟通,容易造成“信息孤岛”。
3
利用BIM技术创建城市三维场景,同 时解决了信息储存及传递问题,为轨
道交通线路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一、BIM技术优势
01
改善传统的选线环境,利用三维可视化 平台,避免线路规划与地上环境或地下
空间存在某些冲突
整合项目不同阶段的参数模型及
➢ 方法三 :利用处理过的点云数据直接创建三维地形,并通过 提取点云数据中的要素来创建指示牌、路灯、树木等对象。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2. 三维地形创建
基于模型生成器对部分建筑、道路、高架等基于GIS数据 可以准确定位,并直接加载,在方案设计阶段可以快速的 创建模型的优势,选择方法一进行三维地形的创建。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六、线路初步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六、线路初步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 A型车(宽3.0m)最小曲 线半径在300m~350m之 间;
➢ B型车(宽2.8m) 最小曲 线半径在250m~300m之 间;
➢ C型车(宽2.6m) 最小曲 线半径在50m~100m之 间
商 场
公 寓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学校 展览馆
幼儿园 商业服务中心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1.地下管网建模流程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2.地下管网特征分析
几何特征 任一管线都可以抽象成由点和线段 两种几何要素组合而成
一、BIM技术优势
内部管综三维示图
一、BIM技术优势
BIM与有限元结合快速输出计算结果
一、BIM技术优势
柱面铝板材料
细节决定 成败
柱装饰细节
柱子剖面详图
一、BIM技术优势
重要 性
线路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
重点,贯穿了项目的全过程,对轨道交
1
通后续的建设、运营、管理起到关键性
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庞大、综合性的 复杂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产
第四讲
2019年7月
一、BIM技术优势
站厅模型透视图
BIM与传统的二维CAD 平台的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 三维可视化模拟。使用Revit 可以在项目动工以前完整的 体味整个建筑的内部及外部 空间。
站台模型透视图
一、BIM技术优势
模型纵剖面图
一、BIM技术优势
站台层
一、BIM技术优势
站厅层
一、BIM技术优势
六、线路初步设计
站厅层
一、BIM技术优势
站厅层
一、BIM技术优势
传统的构件冲突检测完全依靠人力,靠肉眼和大脑去查找 专业间的相互矛盾,不仅低效,查找的结果也并不让人满意。
一、BIM技术优势
消防水管与顶板梁的冲突
各专业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中进行碰撞检测,在对一些碰 撞的允许范围进行设定之后,通过完全自动化的分析, 省了大量的 人力成本,使工程师更专注于设计工作。
由于InfraWorks中建好的参数化桥梁模型无法细化,例如 添加扣件、钢轨等装配,需要在Revit中经过下图所示的外 部工具进行装配深化。
三、参数化高架桥梁建模
在Revit中使用自适应模板分别进行进行底座板族、轨道板族、 轨枕族、钢轨族、扣件族的创建。将添加了自适应点的各个 族组合到一起,以便在使用时更好的贴合线性。。
02
其相关信息,在项目的全生命周
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
03
在同一城市场景下创建多个线路规划 方案,直观展示不同方案的优劣,以
确定最佳方案。
二、地铁车站参数化建模
站厅底图 南立面图
二、地铁车站参数化建模
地 铁 车 站 三 维 模 型 地 铁 车 站 内 部 剖 面
二、地铁车站参数化建模
闸机及参数
三维地形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2. 三维地形创建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在创建完成的三维地形上,通过获取的城市矢量数据实现道 路、建筑精准定位,利用InfraWorks的道路、铁路、树木、 建筑等基础设施创建工具,完成三维场景创建。
主 干 道
次 干 道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Civil 3D中管网自动建模结果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将地下管网自动建模结果导入InfraWorks,实现地下管网的 三维可视化以及地下空间结构与地上三维场景相结合,满足 城市轨道交通选线的需要。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自动扶梯及参数
无障碍及参数
安检机器及参数
三、参数化高架桥梁建模
InfraWorks 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桥梁设计功能,以及多种形式的桥 梁参数化组件。
桥 梁 地 上 三 维 模 型
桥 梁 地 下 基 础
三、参数化高架桥梁建模
桥面、梁组、桥墩、基础、桥台均可以通过参数化来控 制,以梁组参数为例。
三、参数化高架桥梁建模
特征 分析
位置表达
管点确定了管线段在空间中的位置, 起点和终点确定了管线的方向
逻辑关系
两个管点确定一段管段,多段管段 连成一条管线,多条管线连成管网
五、地下管网三维建模
4.地下管网自动建模
Civil 3D提供管网设计和编辑功能,利用 C#语言对Civil 3D 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来完成管网数据读取及自动建模。
交叉口
隧道
高架
铁路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建筑矢量数据不仅包括位置信息,还包括建筑高度信息,在 InfraWorks中加载时,可以选择建筑高度或者楼层数目来实现。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3.城市地上三维场景创建
InfraWorks可以快速创建大范围建筑模型,但是其精细化程度不 高,只有建筑外立面和屋顶的基本贴图。为达到逼真的效果,可 以选择导入 Revit 或者SketchUp 精细化模型。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1. InfraWorks 建模流程
四、三维城市场景建立
2. 三维地形创建
➢ 方法一:基于 InfraWorks 自带的模型生成器直接创建包括道 路、铁路、建筑、影像、水等信息的三维地形;
➢ 方法二:利用免费提供高程数据的网站,下载需要区域的 DEM 数据和航拍图片导入 InfraWorks 创建三维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