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词语联想方法
6. 奇思妙想—把GRE词汇拆开来背诵

奇思妙想—把GRE词汇拆开来背诵面对浩如烟海的GRE词汇,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身上,翻身不得。
想要翻身的第一步就是记忆单词,将GRE词汇狠狠地踩在脚下。
很多考生都盼望着能够扬眉吐气的一天。
小编想说的是,这一天已经不是很远了。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进行创造性的记忆单词,把单词拆开,然后运用你的奇思妙想进行联想记忆。
拆开单词进行记忆也就是拆分法,把一个词按某种易于背诵的方法拆分开,从而把这个词给记住。
这个方法对记住单词是很有帮助的。
小编就为大家列举几个例子一探究竟。
例如:charisma这个词,意思是“具有领导魅力的;非凡的领导力”,可以把它拆解为cha(=china 中国)+ris(=rise升起)+ma(mao毛泽东),意思即为中国升起了毛泽东,毛主席自然就是个具有领袖魅力的人物,而这个词也就相应地记住了。
再比如:adamant这个词,意思为“坚定的;固执的,坚强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词拆解为三部分:a(一只)+dam(大坝)+ant(蚂蚁) →一只站在大坝上的蚂蚁,虽然说风浪很大,但它依然屹立不到,自然就有坚强的感觉了。
还有一个经典的单词morose,意思是“郁闷的,心情不佳的”,你就可以把这个词拆分为mo(谐音为没有)+rose(玫瑰花) →没有玫瑰花,试想下情人节,你是个男生无人可送玫瑰花,你是个女生没人送你玫瑰花,只能一个人躲在寝室里面背单词,自然就是郁闷的了。
运用拆分法记忆GRE单词非常方便,而且很有意思。
下面小编又找到了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
abysmal a. 深不可测的;糟透的记法:abysmal→aby( →bay 海湾)+smal(→small 小的)→海湾虽小却极深aftermath n. 后果记法: aftermath →after(在…之后)+math(n. 数学→计算)→秋后算帐,后果可想而知aloof ad. 远离a. 疏远的,冷淡的记法: aloof →a+loof(→fool 蠢人)→远离蠢人参考词: loaf(v. 游荡)amenable a. 顺从的记法: amenable →amen( int. 阿门)+able →上帝啊,让他变成一个顺从的人吧,阿门asylum n. 避难所;收容所记法1: asylum →a+ sylum( →slum 贫民窟)→贫民窟是穷人的逼难所参考词: clumsy (a. 笨拙的)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可以拆分的GRE词汇,相信对背诵这些单词肯定是有帮助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荣格心理学入门

荣格心理学入门》(节选)《荣格心理学入门》(美)C. S. 霍尔、V. J. 诺德贝著冯川译1987年5月第一版定价:1.15元本书的原著写于1972年,于旧金山。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历程——荣格《回忆、梦、反思》P2荣格于1875年7月26日出生在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克什维尔的乡村里。
他的名字取自他的祖父、巴塞尔大学医学教授的名字。
他的父亲是瑞士新教牧师,荣格是他唯一幸存的儿子,荣格的两个哥哥在荣格出生之前就夭折了。
P15荣格采用了语词联想的方法来测验情绪的生理表现。
语词联想测验是把一个词汇表上的词汇一次一个地读给病人听,并要求病人对其中首先打动他的那个词作出反应。
如果病人犹豫不决,花了很长时间才对那个词作出反应,或者他在作出反应的同时流露出某种情绪,这就表明那个词已经触及到荣格称之为情结的那种东西。
(这很类似投射测验)P22,荣格于1961年6月6日去世。
他的助手雅菲小姐一直是他不可缺少的朋友和助手。
P25最初,荣格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情结心理学,后来又称为分析心理学。
P27任何完整的人格理论都应该能够解答下述三方面的问题。
组成人格结构的要素是什么,这些成分彼此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它们和外部世界如何相互作用?激发人格的能量源泉是什么,能量在上述种种成分之间怎样分配?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分别称为人格结构问题、人格动力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问题。
P36当我们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说他执意地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
用流行的话来说,他有一种“瘾”。
一种强有力的情结很容易被他人注意到,尽管他本人可能并不曾意识到这一点。
P40人的心理经由其物质载体——大脑而继承了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个人将以什么方式对生活经验作出反应,甚至也决定了他可能具有什么类型的经验。
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因而是同往昔联结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在那以前,还与有机界进化的漫长过程联结在一起。
荣格梦理论简介

荣格梦理论简介前言荣格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
他的理论为丰富和加深人们对于心灵世界的认识做出了卓越贡献。
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他从比较神话学、宗教、人类学、考古学、文学艺术等不同的视角出发,运用梦、主动想象法、词语联想法等技术对潜意识深入研究,从而扩大并深化了对潜意识的研究。
至2003年,一系列关于荣格心理学的译著在我国相继出版。
但这些工作都是起步性质的。
目前国内只有很少学者对分析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其梦的理论以及一系列的临床方法由于缺少接受过正规的训练的心理分析家,因此分析心理学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方面非常有限。
作为一名出色的心理治疗专家,荣格一生治愈了无数心灵困扰痛苦的现代人,他极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对于寻求精神提升的当代国人而言,极具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梦的理论,从而对荣格整个的思想体系的精髓部分有个概况性的了解,期待随着心理咨询业的正规化,能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分析家运用荣格的理论致力于中国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对于梦的各种问题,诸如释梦的方法、梦材料的来源、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梦与睡眠等等,各个文化,以及各文化的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对于原始人而言,他们公认梦与他们所相信的神的世界有着联系,梦来自神灵的启示,是具有意义并十分重要的。
在我国的殷商时代的巫觋文化中,卜卦占梦对于在位者甚为重要,在圣经里也有关于约瑟为埃及法老解梦的故事,这都说明了古代人对梦的重视。
由于梦体验的独特性与古代人对梦知识的局限性(现代人亦如此),对梦很容易形成迷信的观点,认为梦是灵魂的外游和神灵通引,但同时,对梦的科学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国对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哲学家、科学家以及一些文学艺术家,从人们的生活体验及自我体验出发,在梦的本质、特征、原因和机制等问题上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1]。
在西方,早至亚里士多德时,梦已成了科学的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两部关于梦的著作中谈道,梦并非超自然的表现,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规律。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看来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
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等,这和弗洛依德的前意识很相似,是可以进入意识的;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如人对黑暗的恐惧。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是曾经有被意识过但被压抑后从意识中消失,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在意识中出现过,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
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种本原的模型。
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的行动相似。
原型有多种,但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有四种: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暗影(Shadow).?Persona: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
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对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更是重要的,其产生与教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
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
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
在荣格眼中,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
像这样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

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原型批评继弗洛伊德之后,荣格在我国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文艺界对于荣格思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惹人注目,它的种族心理积淀学说已经开始渗透到文艺界的众多领域。
而继荣格之后,原型批评已经初见端倪并日益完善,批评家们一改昔日近距离直视作品的习惯,开始“向后站”,从远距离处审视,力图把握文学作品的宏观体貌,寻找具体作品与时代及人类文化母体相联接的纽带。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我的人生历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历程。
”——C.G 荣格C.G荣格(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1900年在巴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勒雷指导下在苏黎士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任职,后来退职,自己开业。
1933—1941年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心理学教授,1943年起任巴塞尔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类型》等。
荣格在早期临床实践中,创立了“词语联想”测试法。
他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和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隐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结”概念。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荣格曾追随弗洛伊德五年,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由于荣格热衷于宗教和神话,他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和超验主义。
总体上说,荣格的理论仍然是以弗氏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也在许多基本概念和观点上对弗氏进行了重大的修正和发展。
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自我等概念都作了新的解释。
他的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成为一般的常识。
数年以来,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观点与精神分析学的弗洛伊德学派相当一致的精神分析学家。
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发展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一开始,荣格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情综心理学,而后又把它叫做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的生平与著作
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1875——1961),瑞士著名心 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世 界心理学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 祖之一。
智力早熟、阅读广泛的童年 与弗洛伊德的二三事 分析心理学的诞生
心灵的真空
→
必须寻找新的价值来填补,拓展人的精神视野 和文化视野。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之中,喜欢回忆过去,惧怕死亡,并考虑来世问 题。 老年人必须通过发现死亡的意义才能建立新的生活目标。 强调心灵的个性化要到死后的生命中才能实现,意味着个人的生命 汇入到集体的生命中,个人的意识汇入到集体潜意识中。
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 一种隐秘的‚神圣‛ 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 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
阴影 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
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 ‚本我‛,它是本 性中的原始部分。在个体众多原型中,阴影原型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也容纳着人 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人格中卑劣的部分。 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 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 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 影中的兽性一面。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及其评价
小组成员
• 宋晓帆 • 学号:200807030116
• 黄丽英 • 学号:200807030135
荣格的思想光辉
荣格的情结理论及其对情结概念使用的修正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对神经症的研究中发现了情结,并据此提出了他的情结理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荣格逐渐地把情结视为其理论观点的一个核心,以至于他曾一度把他的理论体系称为“情结心理学”。
正是基于荣格的研究,情结这个概念才得以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
尽管学术界对“情结理论”尚存在着诸多争议,但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结概念的使用已然通过泛化的方式走进并融入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然而,伴随着情结概念的普遍化使用,由于误用、滥用等原因,致使语义混淆使用的现象也相继出现。
如时下一些文章中讨论使用的大学生“精英情结”,或指大学生的精英认同,又或指大学生的精英理想,而往往混淆于本源的大学生精英情结的涵义。
词汇出现一定程度的泛化,具有促进交流沟通的作用,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但大量的混淆使用将不仅影响到其作为词汇语言单位的正常功用,甚至可能导致对某些事实真相的曲解。
鉴此,本文尝试通过对荣格的情结理论分析,提出对修正使用情结涵义的部分参考性建议。
一荣格的情结理论分析1 荣格的“心理能量”观荣格提出,人的生命能量主要包括身体能量和心理(精神)能量两个方面。
身体能量蕴含于人的肉体,而心理能量则主要蕴含于人的人格(心灵)之中,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身体和心理这种区别无疑更多地是建立在理性理解的特性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自然属性之上。
由于对两者间的本体性关系,科学尚无足够的证据能够给出明确的解答,于是荣格“鼓起勇气”提出了心理能量的自主性假设。
人的正常活动需要一个动力系统。
在荣格看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模式都是由心理能量推动的。
荣格也曾用“里比多”一词来称呼这种形态的能量。
但荣格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将里比多只限于性的能量。
按荣格的解释,天然状态的里比多是种种(本能)欲望--饥、渴、性,以及各种情绪的欲望。
心理能量主要来源于人所经历的生活经验。
犹如食物被生理性的身体消化,转换成为物理性的或者生命的能量,人的生活经验也同样被心灵“消化”,转换生成心理的能量。
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法

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法学单词要有科学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那样只能是徒劳其功而已,所以,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种记忆单词的科学方法——联想记忆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
词汇联想记忆法一、独具一格的象形词象形词是人们根据事物体突出的形状、特征、动作而创造出来的。
这类词在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特点,要记住一个单词就容易多了,英语中象形词很多,却很少被人们发现。
例如:eye see meet sleep (e、e代表两只眼睛)bed(b、d代表前后床头)cup(u为杯子状)banana(a代表香蕉的瓣,n代表连接的把)rabbit(b、b为两只长耳朵)giraffe(ff长长的脖子状)(词意为长颈鹿)二、读音与词形、词义的关系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的读音决定了词形,读音决定了词义。
如人们根据:炸弹的爆炸声而造出 bomb 炸弹物体掉下的声音造出 down 向下扑通声而造出 pool 池门窗的撞击声而造出 open 开咳嗽的声音而造出 cough 咳嗽猫叫的声音而造出 mew 喵钟走动的声音而造出 tick 嘀哒声三、音同音近词英语单词之间有时候读音完全相同或极为相似,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找出它们的同异之处,来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果。
例如:sun及son读音为〔sQn〕,father及farther读音为〔5fB:T[〕,week及weak读音为〔wi:k〕,meet及meat读音为〔mi:t〕四、组合单词简化单词的拼写,重新组合,有时我们需要把一个古怪而难记的单词重新组合,简化记忆程序, 从而使它变得有趣、生动。
如:把“sign”(记号)中的“ign”变成“ing”,重新组合成“sing”(唱歌),然后用“sing”记住“sign”;把“ear”(耳朵)中的“e”放在“ar”后,重新组合成“are”( 是),然后用“are”记住“ear”;把“leak”(泄漏)中的“e”放在“k”后,重新组合成“lake”(湖),然后用“lake”记住“leak”;把“evil ”(邪恶)这个单词整个翻转过来,重新组合成“live”(居住),然后用“live”记住“evi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荣格与词语联想方法
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二)
引言
在我们的理解中,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对人类潜意识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尤其是在临床的实践意义上,是他提供了发现潜意识的方法。
在这种双重的意义上,人们给予其《梦的解析》以改变历史的殊荣。
荣格也是如此,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等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其词语联想和积极想像等方法和技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在塔维斯托克诊所的讲演中,荣格曾向听众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接近无意识或发挥无意识的治愈作用?接着他自己十分自信地说,有三种方法:词语联想、梦的分析和积极想像。
这也是荣格一向介绍的分析心理学方法与技术的主要内容。
荣格与词语联想方法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二)
词语联想(word association)看起来是十分简明的方法,几乎不包含任何神秘或深奥的色彩。
让被试按照一种简单的规则,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性词语做出自己的联想与反应。
在荣格之前,高尔顿和冯特等人,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都曾使用了形式极为类似的词语联想法。
尽管荣格并非第一个使用这种词语联想技术的人,但是,他却是第一个利用词语联想的技术来研究反应障碍的心理学家。
在种种反应差异的背后,尤其是被试反应障碍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着作用。
因而,觉察到这样的问题,以及努力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使得荣格有机会把词语联想方法作为一种研究心理疾病根源或病源的临床技术。
通过词语联想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荣格发现了情结的存在及其作用,尤其是与情结有关的无意识事实。
芭芭拉·汉娜在其《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中评论说:“(词语联想法的使用)致使荣格认识到了情结的存在,并且在没有弗洛伊德影响的条件下,独立地发现了无意识的存在。
”(芭芭拉·汉娜.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92)这当然是富有感情色彩的称赞。
但是,1909年荣格被邀请去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的校庆,则正是由于他对于词语联想研究与应用所做出的贡献。
人们多以为荣格那次去美国是由于弗洛伊德的缘故。
实际上荣格是独立被邀请的,被邀请的理由主要就是他的词语联想研究。
荣格自己曾在塔维斯托克诊所介绍其心理分析方法的时候,重点阐述其词语联想的技术及应用。
根据他当时讲演的内容,我们整理出以下对其词语联想法的介绍:词语联想的工具,是一份写有100个词的一张纸。
测试的指导语,只是让被试听到刺激词之后,尽可能快地做出由此刺激词所联想到的反应,也即一个或几个联想反应词。
当确信被试懂得这词语联想的意思之后,就可以开始正式的测验。
用一只秒表就可以记录下被试对每一个刺激词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这确实是十分简明的测验方法。
尽管进一步的分析需要依据更多的反应指标。
在被试的反应时之外,被试反应回答词的词义及其联想、反应回答的错误或口误以及被试对刺激词反应时的面部表情及有关的非言语线索等,都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情结指标。
荣格自己曾这样来阐述其词语联想技术的使用。
荣格说,这个实验最初并未考虑到它目前的运用,而是专门用来研究心理联想的……但是,当专门用来研究心理联想的实验失败的时候,当被试回答出错的时候,你却能学到别的东西。
你问一个连孩子都能回答的普通单词,而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却不能回答。
这是为什么呢?荣格说:“因为那个单词击中了我称之为情结的东西,这情结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集合物。
这个单词有如一枚炮弹,能够穿透厚厚的人格伪装层而打进暗层之中。
例如,当你说‘购买’、‘钱’这类单词的时候,那些具有金钱情结(money complex)的人就会被击中。
”(芭芭拉·汉娜.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92)
/
荣格在其塔维斯托克诊所的讲演中,介绍了自己使用词语联想测验的几个临床个案,其中介绍了一个病人的词语联想测验的反应记录。
在这个测验的图标中,柱子的高度表示被试的实际反应时间。
竖柱中的50为平均反应时间。
50以下的深色柱表示没有干扰迹象的反应。
而高出“平均反应时间”的浅色柱则表示有干扰以及干扰的强度。
在对刺激词7、8、9、10的反应中,是连续的一串干扰,而对于刺激词7(刀)的反应则更为关键。
对于刺激词13(矛)的反应是一个孤立的干扰。
但接着在对刺激词16~20的反应中,又出现了一串连续的干扰,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对刺激词18(尖)和19(瓶子)。
荣格说这个被试是一位大约35岁左右的男子,是一位正常被试而不是病人。
荣格在其讲演中,具体地描述了他对于该被试词语联想结果的分析:
开始的单词是“刀”,它引起4个干扰反应。
接下来的干扰是“矛”(或枪),其后是“打”,再后是“尖锐的”,最后是“瓶子”。
这只是连续50个刺激词中的少许几个,但足够我用来使被试把事情和盘托出。
我说:“我不知道你曾有过如此不愉快的经历。
”他盯着我说:“我不懂你在谈些什么。
”我说:“你明白。
你曾因为喝醉酒,有过一桩用刀伤人的不愉快纠葛。
”他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随后便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他出身于受人尊敬的单纯而正派的家庭,有一次因为喝醉酒与人发生争执,用刀刺伤了对方,结果被判刑一年。
这是一件他不想提起的重大秘密,因为这会给他的生活罩上阴影。
但是,这情结就在其词语联想的测验中表现了出来。
(参见: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成穷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50~52)
尽管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词语联想只是荣格早期从事心理分析的方法,认为它过于简单,甚至已经过时,但是,在词语联想形式下所包含的方法论的意义,却仍然像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那样,具有潜在的深意和价值。
荣格在为其苏黎世荣格研究院制定训练章程的时候,将词语联想作为重点课程以及必考的科目,自有他的道理。
一旦你理解了那简单形式背后的意义,那么也就能够继续发挥它有效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分析心理学》,申荷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