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和羊梭菌性疾病总结
牛马猪鸡羊的细菌性疾病

大肠杆菌引
两端钝圆的杆菌,散在或成对,不产生芽孢,约50%的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部分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氏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致仔猪黄痢或水肿病菌株在绵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呈β溶血
猪坏死杆菌病
坏死梭杆菌
形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呈球杆状或短杆状,在病变组织或培养基中常呈长丝状。幼龄培养菌着色均匀,老龄培养物中,则着色不匀,似佛珠状,这是由于菌丝内形成空泡所致;本菌无荚膜、鞭毛,不形成芽孢。从病畜肝、脾、肺等器官的坏死灶采取病料进行培养,容易获得分离菌;若从病畜体表坏死部位分离本菌.
幼驹红球菌性肺炎
马红球菌
一种土壤常在菌,广泛存在于草食动物中,特别是马的粪便及其生活环境中。该菌对一般理化学因素有中等抵抗力乞60℃经过1小时死亡。能耐过2.5%草酸溶液60分钟,2%甲醛溶液、5%石炭酸溶液可迅速将其杀死。该菌主要存在于马粪、地表面及水中。在肥沃的中性(pH值7.3)土壤中可长期存活。马粪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温湿季节能大量繁殖。
猪渗出性皮炎
葡萄球菌
球形或稍呈椭圆形,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胞和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能分解甘露醇。在血清培养基中有β溶血现象
猪梭菌性肠炎
C型产气荚膜梭菌
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运动的厌氧大杆菌,在中央或近端形成卵圆形芽胞。主要产生α和β等外毒素,引起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1]
土拉杆菌
菌体大小为0.3~0.5µm×0.2µm,培养物涂片,菌体呈小球形;动物组织涂片,菌体呈球杆状。从脏器或菌落制备的涂片做革兰氏染色,可以看到大量的黏液连成一片呈薄细网状复红色,菌体为玫瑰色,此点为本菌形态学的重要特征
常见猪牛羊细菌性疾病

牛猪马常见细菌性疾病
猪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病原
病原的特征
羔羊大肠杆菌病
埃希氏大肠杆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周鞭毛,有菌毛、荚膜及微荚膜。IMViC试验为++--
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由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构成
羊弯杆菌病
胎儿弯杆菌、空肠弯杆菌、肝炎弯杆菌和痰弯杆菌
为革兰阴性菌,呈逗点状或S形,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大小(0.2~0.5)×(1.5~5)微米,较长的可有4~5个弯曲。具极端鞭毛,运动快速,不形成芽孢。在血琼脂上易生长,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35%。具有O(菌体)、H(鞭毛)和K(荚膜)3种抗原。
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由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构成
猪水肿病
埃希氏大肠杆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周鞭毛,有菌毛、荚膜及微荚膜。IMViC试验为++--
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由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构成
猪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
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无荚膜和芽孢,周身鞭毛。鉴别培养基(麦康凯、SS、伊红美蓝):一般无色菌落。不产吲哚、V-P反应阴性
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病原
病原的特征
羊气肿疽
梭状芽孢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芽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故得名。
羊梭菌性疾病

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 羊快疫及羊猝击混合感染: 最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初期。 最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初期。 采食停止; (1)采食停止; 神经症状: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 (2)神经症状:四肢分开、弓腰、头向上, 行走时后躯摇摆,磨牙、不安; 行走时后躯摇摆,磨牙、不安; 腹痛、流泪、呼吸迫促; (3)腹痛、流泪、呼吸迫促; 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色; (4)从口鼻流出泡沫,有时带有血色; 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 (5)随后呼吸愈加困难,痉挛倒地,四肢 作游泳状,迅速死亡,病程2 6h。 作游泳状,迅速死亡,病程2-6h。
病变
(1)回肠的某些区段呈急性出血性炎症变 化; 心包积液; (2)心包积液; 肺脏出血和水肿; (3)肺脏出血和水肿; 肾软化。 (4)肾软化。
诊断
临床结合实验室 病原分离、检查肠毒素、 病原分离、检查肠毒素、血糖和血尿
防制
(1)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应及时转移牧场。 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应及时转移牧场。 免疫接种: (2)免疫接种: 三联苗: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 ①三联苗:羊快疫、猝击、肠毒血症; 厌气菌七联干粉苗。 ②厌气菌七联干粉苗。
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 急性型:一般见于流行后期。 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 (1)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有 里急后重的表现; 里急后重的表现; 喜卧地、牙关紧闭,易惊厥; (2)喜卧地、牙关紧闭,易惊厥; 病程一般为1d左右,100%死亡 1d左右 死亡; (3)病程一般为1d左右,100%死亡; 胃黏膜出血,溃疡。 (4)胃黏膜出血,溃疡。
• 羊猝击: 羊猝击: 主发于成年绵羊, 主发于成年绵羊,1-2岁绵羊发病较多。 岁绵羊发病较多。 常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 常呈地方流行,经消化道感染。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 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
猪细菌性传染病总结

预防可用猪丹毒疫苗
猪肺疫
多杀性巴氏杆菌
41℃
常与猪瘟、气喘病等混合感染。常散发与夏、秋季节
最急性:俗称“锁喉风”咽喉不肿大,重的可肿至耳根和胸前,呈犬坐式,伸劲,喘息,口鼻流白沫
急性型:先干咳后为湿性痛咳,呼吸困难,流鼻液,结膜发绀,皮肤有红斑,先便秘后腹泻
慢性型:有的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出湿症
抗生素,可以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仔猪黄痢
大肠杆菌
生后至3日龄仔猪
拉出黄色水样稀粪,肝门松弛
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
抗生素和磺胺:盐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仔猪白痢
10至30日龄仔猪
排出灰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粥状
痢菌净、黄连素和大蒜
猪水肿病
多发生与断奶后健壮的仔猪
眼睑、头、颈和前肢皮下水肿,转圈、四肢划动、全身发抖、呻呤
多见与眼睑、头、颈部,胃大弯、贲门及胃底水肿
硫酸镁或硫酸钠15-25g,同时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或口服土霉素
仔猪红痢
C型魏氏梭菌
1至3日龄仔猪
发生血痢
空肠严重,肠系膜出血
林可霉素和杆菌肽
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炎放线菌
42℃
3月龄猪最易感
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常站立或犬坐而不愿意卧地,口、鼻、四肢呈蓝紫色
猪鼻腔有血性泡沫,肺部呈紫红色
硫酸链菌霉素注射液,蒽诺沙星,土霉素
猪气喘病
猪肺炎支原体
各种年龄的猪均以感染,哺乳仔猪多发
咳嗽和气喘
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缘呈左右对称的“肉样”或“虾样”
蒽诺沙星、泰乐菌素
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均以感染
哺乳仔猪: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
浅谈羊梭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供广大羊生产人员参考。 " 病原体 "#" 腐败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均可杀死该 菌的繁殖体,形成芽孢后抵抗力增强,在 $%温度下经 &'% ( 可 杀死该菌。产气荚膜梭菌。旧称魏氏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
泛,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直杆状,两端钝圆的细菌。在菌体的中央
&'& 羔羊痢疾 发病羔羊初期精神委顿,头耳低垂,拱背,不食母乳。出现症 状后很快出现腹泻,粪便气味恶臭,有的粘稠,有的水样。病程后 期,有的病例粪便中混有血液,后来变为血便。发病羔羊逐渐消 瘦,不能站立,治疗不及时可在 " & 8 内死亡。较轻的病例可自 愈。有的病例腹围增大不腹泻或只排少量稀便,神经症状比较明 显,四肢无力,常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角弓反张,体温 低于正常,病情较重,病程较短,常以死亡告终。 &'1 诊断技术 根据羊梭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根据不同类型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特征 进行相应的实验室诊断。针对疑似羊快疫的病例可对肝脏的被 膜进行抹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两端钝圆、单个存在及呈短 链的细菌,还可见到无关节的长丝状细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 一步确诊可进行分离培养和和动物试验,但应与气肿疽梭菌及 其他梭菌进行鉴别。 &') 防治措施 要想有效防治该病,理应从日常的饲养管理和防控着眼。如 果是该病的易发和常发地区,就要定期给羊只注射 " & 次的 防疫菌苗,可供选择的有羊快疫、猝狙二联苗、肠毒血症三联苗、 厌氧菌七联干粉苗、羊肠毒血症菌苗、羊黑疫、羊快疫二联苗等 等,另外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苗等,都能有效起到防控的作用。 而一旦发现有羊只发生羊梭菌性疾病时,应当立即对患病羊采 取隔离措施,并实施药物消毒。与此同时,尽快将其他健康羊只 转移到安全卫生的羊舍中,并对原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接 下来如有条件的,可将羊群转到没有问题的其他放牧点,这期间 最好给羊少食菜叶或菜根类的多汁饲料。在防治羊黑疫病时,就 要重点把控肝片吸虫的感染,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将羊群转移到 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区域。在羔羊痢疾的防治方面,除了要实施日 常的防疫措施外,同时还必须对母羊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抓好秋 膘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羔羊的细心呵护与合理哺乳,一旦出现发 病状况要及时结合预防接种和药物防治等各项综合措施予以解 决。 最后要提到的是,在包括预防和治疗羊梭菌性疾病等各类 疾病中,要改变老一套的认识,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 养殖与疾病防疫理念,因为只有彻底改变旧的落后的观念和接 受先进的优化管理方法和模式,才能充分运用科学的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群免疫力。 为绵羊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尽最 大努力控制羊羊梭菌病的感染概率,避免人为感染,危害人们的 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促进羊养殖的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5)&$$ 孙吴县畜牧兽医局畜禽屠宰管理所)
羊梭菌病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梭菌病诊断和防治措施1 病原简介羊梭菌病的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体积为(1.0 ~1.5)μm×(3.0 ~5.0)μm。
该菌体两端钝圆,通常呈单个或者成对排列,有时还可见链状排列。
该病菌通常存活于动物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当动物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下降。
此时,该病原菌就会在动物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因毒素中毒而出现异常,病原菌自身却并不具有侵袭力。
该病原可分为5 个亚型,分别是A、B、C、D、E 型。
A 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动物发生坏死性肠炎,还可引起绵羊的黄羊病等。
B 型病原菌可以引发羔羊痢疾以及动物的坏死性肠炎,甚至肠毒血症。
B 型病原又名魏氏梭菌,通常存在于污水和土壤中,属于厌氧菌。
该病原可产生出12 种酶类和外毒素,这些毒素具有严重的致死性和导致局部坏死等特征,但抵抗力较弱,可被常规的消毒药物杀死。
然而当其芽孢形成后,该病菌就会对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通常需要在超过95 ℃的温度下作用2.5 h 以上才能够将其杀死。
C 型病原主要引起坏死性肠炎和羊猝疽。
羊猝疽的病原又名短小杆菌,外观呈两端钝圆的椭圆形。
此外,其在繁殖的过程中可以在动物机体内产生外毒素和荚膜等,如果感染绵羊,则可在绵羊体内形成芽孢,而此时的病原抵抗力较强,并能长期保持感染力,而且形成芽孢的病原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活。
D 型病原主要引起肠毒血症。
该病原通常也被称为荚膜梭菌,可以产生多种外部毒素,尤其是其中的C 毒素可以造成羊严重发病并出现死亡。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感染引起,腐败梭菌的菌体较大,适应厌氧环境,但在有微量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也能生长。
其通常存在形式是芽孢体,在繁殖过程中不会形成荚膜,可以产生多种毒素,能够导致羊只在感染后出现死亡和机体局部坏死的情况,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羊黑疫的病原为B 型诺维氏梭菌,适应厌氧环境,而且其可以形成芽孢,但通常不会产生荚膜。
动物魏氏梭菌病种类与防治

• 猪场一旦感染该病,则顽固存在而难以根除。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1、症状
• 按病程经过分为 最急性型、急性 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
• 仔猪出生后,1天内就可发病,临诊症状多不明显, 只见仔猪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虚弱,很快进入 濒死状态。
二、羊猝疽
• 羊猝疽是羊梭菌性疾病中的一种,是由C型魏氏梭 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所引起,以溃疡性肠炎 和腹膜炎为特征,该病可与羊快疫(腐败梭菌引起) 发生混合感染。
(一)流行病学
• 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 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 主要经感染消化道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性。
(一)流行病学
•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 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病死率一般为
20%~70%,最高可达100%。 • 本菌常随母猪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
当初生仔猪吮奶或吞入污染物而感染。
(一)流行病学
• 本病除猪和绵羊易感外,还可感染马、牛、鸡、兔 等动物。
2、病理变化
• 主要见于消化道 和循环系统。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 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 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后者暴露于空气后, 可形成纤维素絮块 。
2、病理变化
• 浆膜上有小点状出血。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 但在死后8小时内 ,细菌在骨骼肌内 增殖,使肌间 隔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
• 脾边缘有小点出血,肾呈灰白色,肾皮质部小点出 血。
• 腹水增多呈血性,有的病例出现胸水。
(三)诊断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措施

712022.10道。
二是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母牛和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对饲养基础母牛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助,调动养殖户饲养母牛积极性,解决基础母牛存栏数量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是建议国家着力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一方面,从产业发展、设备投入、配套服务、技术示范等多方面,以适当补贴撬动企业、农户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饲草料专业收贮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饲草良种繁育和先进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立区域性饲草良种繁育基地和饲草产业研发基地,围绕饲草良种保护繁育、种植品种选择、配套耕作栽培管理、饲草料加工贮藏、饲养饲喂等全环节,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研发,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是继续大力推进种养结合,扩大粮改饲、玉米秸秆黄贮及半干贮等项目覆盖面,有效增加肉牛粗饲料来源,降低肉牛饲养成本。
五是研究解决中小养殖户粪污处理问题,促进家庭农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羊梭菌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措施陈琼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称钩驿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3000)摘要:羊的梭菌性疾病一直是羊养殖业中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该病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发病急,死亡率高,多为急性型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羊的梭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和羊猝疽等5种疾病。
了解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
本文对该类疾病做了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梭菌性疾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近年来,羊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随着规模加大,各种疾病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羊梭菌性疾病就是一类危害性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不同于传统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播迅猛,死亡率极高,且极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可造成羊群大批量的死亡,给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清除。
6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病程短、死亡快。腹部臌胀明显,耳尖,蹄部,鼻唇部发绀 。
表现神经症状,口流白沫或红色泡沫,抽搐,怪叫,呻吟。呼吸困难。
粪便呈深绿色或褐色。有时见有血便,并有特殊恶臭味。仔猪表现为红 色下痢,脱水消瘦。
7
育肥猪和种猪
“ 猝死” 症者, 从外观看表现为全身苍白,口角张开, 口鼻流出红色
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
33
概述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 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皱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羊猝疽是由C型产气芽孢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多见于1~2岁成 年绵羊,以急性死亡、出血坏死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 羊肠毒血症是D型产气芽孢梭菌在羊肠道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急性 毒血症。病羊肠道显著出血、死后肾软化,称“血肠子病”、“软肾 病”。
(1)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 (2)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可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
血。
(3)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死后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 气肿样病变。
47
小肠充血,溃疡
,糜烂,幽门有
充血或者出血, 腹腔心包积液,
变成纤维素一样
的块状物。
48
空肠壁潮红,血管明显,肠内容物稀薄呈红色
。山羊,牛可感染。实验动物豚鼠最敏感。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片
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与肝片吸虫感染密切相关。
羔羊痢疾:主要危害7日龄内(2~3日龄)羔羊,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也可通过断脐或外伤感染。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严寒或气候炎热利 于本病发生。
38
症状和病理变化
羊快疫:突然发病,急性的几个小时就死亡,超过一天的会出现神经症状 ,精神沉郁或兴奋,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排出黑色的稀便,运动 失调,咬牙,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羊猝疽:突然发病常在3~6h死亡。早期症状不明显。痉挛,倒地咬牙,眼 球突出,惊厥死亡。 羊肠毒血症:突然发病,很快死亡。死前步态不稳,倒地抽搐,角弓反张 ,眼结膜苍白。
34
羊黒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B型诺维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高
度致死性毒血症。以坏死性肝炎为特征。
羔羊痢疾是B型产气芽孢梭菌引起初生羔羊急性毒血症,临诊症状为剧 烈腹泻,主要病变为出血坏死性肠炎。
35
病原学
腐败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大杆菌,在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 膜。当取病羊血液或脏器作抹片镜检时,常能发现单在及2~3个相连的粗 大杆菌,并可见其中一部分已形成卵圆形膨大的中央或偏端芽胞,有的呈 无关节长丝状(尤其是肝被膜的触片)。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49
出血性肠炎
50
51
52
羊肠毒血症
1、肾脏软化,肾表面充血 2、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血红色有溃疡。 3、心包腔,胸腔,腹腔见有积水,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4、脑膜与脑实质血管充血、出血。
53
肾脏软化,背膜不易剥离(右),而对照肾脏的大小,颜色均正常(左) 54
肾肿大,变软
55
30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保健。 2.加强生物安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3.免疫。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接 种,确保免疫的效果。
31
羊梭菌性疾病
32
概述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
包括羊快疫及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黒疫和羔羊痢疾等。其特点是发
11
12
13
14
肛门外翻
15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且积液呈黄色
16
胃膨胀,充满气体和很多粥状物
17
胃粘膜脱落,胃浆粘膜血管充血,胃壁薄,胃底有出血斑
18
肠道出血, 空肠段最显 著。肠壁呈 深红色。
19
肠管在 瘀血、 出血而 呈黑红 色
20
21
黏膜上有坏死性 渗出物。脓性纤 维蛋白坏死,黏 膜消失
小肠有出血,肠内容物呈红色 65
坏死性肠炎 小肠黏膜上有多个圆形溃疡和弥漫性坏死 66
诊断及防治
据发病的特点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集肝脏、肾脏、 淋巴结、肠内容物等进一步做细菌分离和毒素鉴定。
病原分离:病羊中取病料,厌气培养法分离纯培养菌株,再做形态学检 查和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小肠暗 红色出 血坏死 ,肠道 胀气
56
胃肠充满气体和液 体内容物,真胃黏 膜溃疡、发炎,有 坏死灶肠子壁颜色 变红,俗称 红肠子
57
58
肠壁紫红,有出血,肠内容物呈红色 59
小脑横切面可见对称性脑软化,对称性灰黄色软化灶 60
羊黒疫
①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淤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
B型诺维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孢,不产生荚 膜,有周生鞭毛,能运动。在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培养时产生腐葱味臭气 。能产生5种外毒素。
36
流行病学
羊快疫: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发病羊营养在中等以上,年龄多在6~18 个月之间。一般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家畜恶性水
肿病山羊和鹿也可感染本病。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和羊梭菌性疾病
姓名:xxx
导师:xxxx
0
1 2 3 4 5
概述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及防治
1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
2
概述
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 怀孕母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 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 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发病急, 病程短,无任何前期征兆,而 突然死亡。
来);
②肝脏充血肿胀,表面有凝固性坏死灶,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有鲜 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具有诊断意义。
61
肝脏表面苍白色坏死灶
62
羔羊痢疾
①尸体严重脱水;
②四胃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③小肠(特别是回肠)上有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④肺充血、淤血。
63
小肠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64
或白色的泡沫, 腹部极度膨大, 肛门外翻。轻症者, 发病初期不食、 常有呕吐现象排黑便。排血严重, 腹部逐渐增大,精神低沉不安, 体
温稍高或正常, 不及时救治表现呼吸困难, 共济失调, 狂燥腹部极度
膨大。
8
从外观看口角张开,全身苍白,腹部极度膨大、臌气,
9
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的泡沫
10
发病前有 大便秘结 现象。
4
5
流行病学
本病80年代零星散发,A型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本
病多数在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时流行。在仔猪和种猪中 发 生率高于育肥猪,仔猪可整窝发病,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中猪
和成猪常突然发病,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本病常见于1—3日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率要减少,育肥猪、成 年猪多发于90—180日龄,来不及治疗而死亡,猪场一旦发生本病不
薄,呈
半透明 状
脾淤血肿大3~4倍,甚至肿大破裂,周边有出血点。
27
28
肾 淤血,有的有白斑。
肺 肺充血,出血,气管环充血。且气管或支气管中常带有白色或红色泡 沫。有些病例生前咯血。
29
诊断及防治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 进行实验室检查。查明病猪肠道是否存在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 1 镜检 2 细菌的分离培养 3 细菌的生化鉴定 4 动物试验 5 检测细菌毒素基因类型的PCR与多重PCR及毒素表型的Western Blot。
39
羊黒疫:病程极短,突然死亡。病畜掉群,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 ,呈昏睡俯卧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 羔羊痢疾:急性亚急性经过。腹泻、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液 状或糊状,恶臭。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口吐白沫。
40
羊快疫
1.尸体迅速腐败。
2.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
69
毒素中和试验
67
防治对策
1 重视日常饲养管理 抓好日常饲养管理,增强羊只的抵抗力。疫病流行季节, 将放牧区转到高燥地区。
2 治疗方法 紧急接种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苗,对病 死羊焚烧处理。
68
3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外地羊购入后先隔离,确认健康无疫病后方可合群。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政府与相关动物防疫检疫部门要加强 合作。
22
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出血,内容物暗红色液状
23
肠系膜淋巴
结充血呈深 红色,有大
小不等的气
泡
24
心肌变软变薄,心肌表面有树枝状充血,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心耳充血。 心内膜有出血点
25
肝淤血肿大,黄染,切面上出现大量气泡,质地脆易碎,病程长者 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26
肠臌气, 肠壁菲
3
病原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两端略微纤细,单个,成双 排列。无鞭毛,不运动。菌落圆形,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
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 和E 5 个血清型。
C 型菌株是导致2 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A 型菌株 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 。
羊猝疽: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
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呈地方流行性。
羊肠毒血症:多发生于成年绵羊或羔羊,2岁下幼龄羊多见常在春末夏初
或秋末冬初饲料发生改变时诱发本病,多呈散发。在发病羊群中可流行
1~2个月。
37
羊黒疫;本病以2~4岁的绵羊感染最多。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肥胖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