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必背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
(完整版)高考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 ——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年高中生物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进化的定义:指生物种类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 进化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突变和重组等方式产生。
- 适应性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
- 种群遗传漂变:随机性的遗传变异在小种群中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某些基因频率的改变。
- 基因流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包括迁徙和基因交配等。
3. 进化的推动力:- 突变:随机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组的组成,可以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 选择压力:环境因素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从而选择出适应环境的个体。
- 隔离:种群间的遮断,导致基因流动受限。
二、进化的证据1. 直接观测:- 观察到一些物种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鸟喙长度的改变。
- 观察到人工选择育种导致的动植物品种改良。
2. 古生物学证据:- 化石记录:显示出不同地层和时期的化石形态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 古地理分布:某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在不同大陆上都有发现,表明它们的祖先曾经存在于一个大陆。
- 层序学原理:地层中上下的先后次序也反映了生物地理分布的依据。
3.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 可以通过生物地理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推断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 相似环境下的生物有更高的相似性,而相异环境下的生物则有较大的差异。
4. 分子生物学证据:- 基因测序:比较相同或不同物种的DNA序列,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蛋白质比较:比较物种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模式1. 渐进进化模式:- 直线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生形态、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和演化。
- 分支渐进进化:物种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分支,分化为不同亚种或新物种。
2. 适应辐射模式: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发生急剧的演化过程,形成多个适应不同生态位的新物种。
高中生物的进化必考知识点

高中生物的进化必考知识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生物的进化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相关知识点要学生牢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的进化必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的进化必考知识点(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高中生物的进化必背知识点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高中生物学习方法1,记忆。
高考生物必记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记知识点高考生物必记知识点生物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点。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考生物必记的知识点,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细胞相关的知识点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等。
2. 细胞的代谢:呼吸、光合作用、分泌、吞噬、吸收、排泄等。
3.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等。
4. 细胞的遗传物质:DNA、RNA等。
二、生物进化相关的知识点1. 进化相关的概念:进化、物种、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基因突变等。
2. 进化的证据:化石、同源性、生态适应、生物地理分布等。
3. 进化的模式:渐进模式、突变模式、自然选择模式等。
4. 进化的意义:解释生命发展的历程、指导生物分类、应用于生物技术等。
三、生态相关的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因素、生态位、生态群落、生态平衡等。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光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3. 生态问题: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
4. 生态保护:人类应该采取的方法、常见的保护措施等。
四、遗传相关的知识点1. 遗传相关的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基因频率等。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连锁、染色体理论、基因突变等。
3. 遗传的方法:红外线杀虫灯、遗传工程、基因编辑等。
4. 遗传控制:转录调控、RNA干扰等。
五、生命体征相关的知识点1. 呼吸系统相关:肺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的过程等。
2. 循环系统相关: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心血管疾病等。
3. 消化系统相关:口腔的结构与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泌尿系统相关等。
4. 神经系统相关: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感知、反射、动作等。
以上就是高考生物必记的知识点,在备考的时候可以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
当然,在高考中除了知识点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考场发挥都是需要考虑的。
高考生物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学问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经验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化为原始生命。
2.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建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3.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4.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变更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
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确定其生存或淘汰。
8.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定向的自然选择确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
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生物进化相关知识点

生物进化相关知识点
一、进化的思想
进化是一种自然过程,“进化”一词起源于1859年,由英国著名的进化学家达尔文提出,他把“进化论”定义为“不断变化的结果,组成物种的构成元素”。
达尔文认为,物种是进化的产物,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物种会慢慢演化出越来越适应环境的形态。
二、进化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基因流动、基因突变和选择三个方面:
(1)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由于基因交换,使基因在物种间来回传播,从而使各物种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
(2)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突变的结果,它赋予了物种新的性状,这些性状有利于物种在流动、繁殖和生存等方面的竞争。
(3)选择:选择是指物种在优势和劣势两种环境中进行的竞争,它对物种的性状形成了一种制约作用。
选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选择,另一种是人类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有利和不利的环境对物种的表现形成了制约作用,决定了那些适应环境的物种能够优先发展,而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逐渐消失。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n,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一物种个体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物种个体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生物界既存在着巨大的多样*,又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
3、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6、遗传平衡定律(哈——温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频率决定了基因型频率。
7、突变、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的重要环节。
8、物种的形成分两类:异地的物种形成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40%。
生物进化高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进化高考必背知识点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生物科目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生物进化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查学生对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生物进化的高考必背知识点。
1. 进化的概念和进化的证据: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途径,形成新的物种。
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化石记录、生态地理分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以及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影响物种的进化过程。
3. 突变和遗传变异: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瞬时性突然变化,是生物进化的起源。
遗传变异是指通过基因的重组和随机分配产生的新的基因组合和表型变异。
4. 物种形成和分化:物种形成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个体群体逐渐分化为两个或多个不交配的生殖群体而形成新的物种。
5. 进化速度和趋同演化:进化速度是指物种发生进化变化的速率。
趋同演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似的环境下独立进化,导致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增加。
6. 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比较、胚胎学比较、生理生化比较以及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7. 进化树和分类系统:进化树是一种图形表示方式,用于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分类系统是根据物种的共同特征,将物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分类群。
8. 进化的影响因素:进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变异、选择压力、随机漂变和物种互动等。
9.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一个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进化以及智人的演化等。
10.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生物进化的高考必背知识点,覆盖了进化的基本概念、证据、机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是学生备考生物进化的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生物的进化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希望大家在查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时候注意多加练习。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
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
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
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
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
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
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
7、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
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 /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40%。
③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细胞
摘要:xx年高考在即,在最后的高考倒计时的日子里,考生应该回顾一下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细胞,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便查缺补漏,提高分数。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
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
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
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
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