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检验原始记录 自动计算

合集下载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规程版)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规程版)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一)
JL08-003.1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砂石筛
电子天平
容量筒
电热鼓风干燥箱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检 测 内 容
堆积密度
次数
容量筒质量m1(kg)
容量筒与砂总质量m2(kg)
容量筒容积V(L)
堆积密度ρL(kg/m3)
平均值(kg/m3)
1
2
颗Hale Waihona Puke 级配公称粒径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累计筛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5.00mm
2.50mm
1.25mm
630µm
315µm
160µm

细度模数(µf)
µf1=
µf2=
µf=(µf1+µf2)/2
次数
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m1(g)
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m2(g)
泥块含量ωc,L(%)
平均值(%)
1
2
亚甲蓝试验
试样质量G(g)
加入亚甲蓝总体积V(mL)
MB值(g/kg)
该项评定
亚甲蓝快速试验
一次性加入30mL亚甲蓝溶液,观察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测试结果
表观密度
次数
试样烘干的质量m0(g)
邹平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二)
JL08-003.2 共 页 第 页

砂筛分自动计算

砂筛分自动计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筛分后质量(g) 试验次数 I II Mx=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Mx计算 (A0.15+A0.3+A0.6+A1.18+A2.36+A4.75)-5*A4.75 100-A4.75 2.90 2.93
砂子筛分级配图
平均值 2.92
累 计 筛 余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筛底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累计筛余 % II I
0 4.28 13.86 34.6 66.9 85.2 98.68 99.88 0 4.3 14.18 32.3 69.5 87.22 98.78 99.98
I
100 95.72 86.1 65.4 33.1 14.8 1.32 0.12
通过百分率 % II 平均
100 95.7 85.82 67.7 30.5 12.78 1.2 0.02 100 95.71 85.98 66.55 31.8 13.79 1.27 0.07
0 0 0 10 41 70 90 100
0 10 25 50 70 92 100 100 粗砂 规范规定 ~ ~ ~ ~ ~ ~ ~ ~
9.5 4.75 2.36 1.18 0.63 0.315 0.15 底
复制对应的规定,曲线改变 规范规定 0 ~ 0 0 ~ 10 0 ~ 25 10 ~ 50 41 ~ 70 70 ~ 92 90 ~ 100 100 ~ 100
筛余量 (g) I II
0 21.4 47.9 103.7 161.5 91.5 67.4 6 499.4 0 21.5 49.4 90.6 186 88.6 57.8 6 499.9

砂原始记录

砂原始记录
奉化环球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试验室
砂试验原始记录(1)
代表数量:规格:产地: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
颗粒量
第一次g
第二次g
累计筛余平均(%)
试样质量
G(g)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筛孔尺寸
mm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其中:含水率ωwc= ×100%表观密度ρ=( -αt)×1000堆积密度ρL= ×1000
(2)空隙率νL=(1- )×100%=其中:ρL为堆积密度,ρ为表观密度。
(3)氯离子含量ωcl= ×100%(4)贝壳含量ωb= ×100%-ωc
复核:试验:
试样总量
m1(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2(g)
水+瓶+砂样
总质量
m1(g)
容量筒+砂样
总质量
m2(kg)
AgNO3浓度
(CAgNO3)(mol/L)
试样除去贝壳后的质量
m2(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3(g)
水+瓶
总质量
m2(g)
容量筒体积
V(L)
空白体积消耗
V2(mL)
含泥量
ωc
含水率
ωwc(%)
水温(℃)
堆积密度ρL
(kg/m3)
样品体积消耗
V1(mL)
贝壳含量
ωb(%)
修正系数αt
表观密度ρ
(kg/m3)
氯离子含量ωcl(%)
平均值
ωwc(%)
平均值ρ(kg/m3)
平均值ρL(kg/m3)

砂试验原始记录

砂试验原始记录

紧密密度
1 2 次数
吸水率
1 2
试样粒级(mm) 各粒级试验前试验质量(g) 坚固性 各粒级试样在试验后筛余量(g) 分别为各粒级试验前的分级筛余(%) 分别为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次数 云母含量 (%) 1 2 试样质量(g) 15 15 云母质量(g) 0.14 0.11
1-12
砂试验原始记录(二) 砂试验原始记录(
共 2页第 2页 试验编号 样品状态 试验日期 设备名称 砂石筛 烘箱 电子天平
№:
样品名称 产 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检测依据 仪器设备使 用情况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次数 容量筒容积 (l) 1 1 烧杯质量 (g) 156.54 156.54 容量筒质量 (kg) 0.352 0.352 烧杯和试样质量 (g) 649.61 650.73 容量筒和试样总 质量(kg) 2.066 2.078 饱和面干状态试 验质量(g) 500 500 紧密密度 (kg/m3) 1710 1720 1730 吸水率(%) 1.4 1.3 1.2 1.25-2.5 1 2 2.5-5.0 1 2 0.315-0.63 0.63-1.25 1 2 1 2 平均值(%) 平均值 (kg/m3)
云母含量(%) 0.9
平均值 (%) 0.8
0.7
有机物含量
记录说明 取样人:
取样编号:
样品状态:
校核:
主检:

砂、石子检验原始记录

砂、石子检验原始记录
砂 子 检 验 原 始 记 录
委托单位: 试验日期: 产 地: 取样日期: 试验依据:
试验编号:
1、筛分试验 次数 筛孔边长(mm) 筛 1 余 量(g) 9.50 4.75 2.36 1.18 0.600 0.300 分率(%) 筛 余 量(%)
2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试验样重 样品溶液 空白溶液 试验结果 (g) 体积(ml) 体积(ml) (%)
摇筛机/ZBSX-92A型 漏斗 容量瓶500ml 试验筛
1L容量筒
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101A-2型 结果评定
滴定管25ml 移液管 氯离子快速测定仪/SSWY-810型
校核:
试验计算:
细度模数υ f1=
2、表观密度 次数 1 2 4、含泥量 次数 1 2 6、氯离子含量(滴定) 次数 1 2 8、以上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ACS1A1 试验前试样干重 (g)
试验后试 样干重(g)
细度模数υ f2=
平均细度模数υ f=
3、堆积密度 次数 1 2 5、泥块含量 砂+筒重 (g) 筒重 (g) 筒容积 (L) 平均值 (kg/m3)
烘干试样 水+瓶+试 水+瓶重 表观密度 平均值 重(g) 样重(g) (g) (kg/m3) (kg/m3)
含泥量 (%)
平均值 (%)
次数 1 2
试验前试 试验后试 样干重(g) 样干重(g)
含泥量 (%)
平均值 (%)
7、氯离子含量(快测) 平均值 (%) 次数 1 2 试验样重 试验结果 (g) (%) 平均值(%)

机制砂检验原始记录(自动计算)

机制砂检验原始记录(自动计算)

各单粒级平均压碎指标 δi(%) 四级总压碎指标(%)
#DIV/0! #DIV/0!
#DIV/0!
#DIV/0!
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 δ1(%)
#DIV/0! #DIV/0!
石 粉 亚 甲 蓝 值 MB 测 定(人工砂)
试样质量G (g)
亚甲蓝液总量V(mL)
MB=V/G×10(g/kg)
亚甲蓝量(mL)
加压后筛通过量(g)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加压后筛余量mi (g) 加压后筛余αi (%)
###### ######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各单粒级压碎指标 (%) ###### ######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30
快速
色晕判断
使用设备
□ 电子天平(秤)
□ 砂石筛 □ 受压钢模 □ 石粉搅拌机
□ 压力试验机
设备状态
使用前:
使用后:
备注
检验人:
复核人:
注:只填入黄色区域数值即可完成计 算
砂检验原始记录
编号: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机制砂
进场日期
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检验日期
取样地点
取样日期
代表数量
入库号
检验依据 JGJ 52-2006
压碎Βιβλιοθήκη 指标单粒级尺寸

砂检验原始记录

砂检验原始记录



试样粒级(mm)
0.315~0.63
0.63~1.25
1.25~2.5
2.5~5.0
1
2
1
2
1
2
1
2
各粒级试验前试样质量Cio(g)
各粒级试样在试验后筛余量Cj(g)
分别为各粒级试验前的分计筛余百分比aj(g)
分别为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Pi(%)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P(%)
云母含量
(%)
次数
烘干前的试样质量
G18(g)
烘干后的试样质量
G17(g)
含水率
Z(%)
平均值(%)
1
2



次数
烧杯质量
G15(g)
烧杯和试样质量
G16(g)
吸水率
Wx(%)
平均值(%)
1
2
空隙率
ρ
V0=(1-) ×100%=
ρ0
公式
G19-G20 G12
ρ1= ×1000 ρ0= ×ρ水
V G12+G14-G13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一)
共 页 第 页鲁JJC—009.1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样品状态
检测编号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 测 内 容




次数
容量筒质量
(kg)
容量筒与砂试样总质量(kg)
容量筒体积
(L)
密 度
(kg/m3)
平均值ρ(kg/m3)
1
2
筛孔尺寸
(mm)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后筛通过量(g)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加压后筛余量mi (g) 加压后筛余αi (%)
###### ######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各单粒级压碎指标 (%) ###### ###### ###### ######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砂检验原始记录
编号: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机制砂
进场日期
生产厂家或供应商
检验日期
取样地点
取样日期
代表数量
入库号
检验依据 JGJ 52-2006




单粒级尺寸
4.75mm~2.36mm
2.36mm~1.18mm
1.18mm~600μm
600μm~300μm
检验次数
1
2
3
1
231ຫໍສະໝຸດ 2312
3
各单粒级试样量 m0(g)
各单粒级平均压碎指标 δi(%) 四级总压碎指标(%)
#DIV/0! #DIV/0!
#DIV/0!
#DIV/0!
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 δ1(%)
#DIV/0! #DIV/0!
石 粉 亚 甲 蓝 值 MB 测 定(人工砂)
试样质量G (g)
亚甲蓝液总量V(mL)
MB=V/G×10(g/kg)
亚甲蓝量(mL)
30
快速
色晕判断
使用设备
□ 电子天平(秤)
□ 砂石筛 □ 受压钢模 □ 石粉搅拌机
□ 压力试验机
设备状态
使用前:
使用后:
备注
检验人:
复核人:
注:只填入黄色区域数值即可完成计 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