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节约用水》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等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节约用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和实际行动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与节约用水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解决节约用水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与节约用水相关的知识,熟悉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带好工具(如笔记本、笔等),提前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一分钟能节约多少水”,引发学生对节约用水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总结出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明确节约用水的方式和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能够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积极参与节水行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水资源的紧缺情况,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能够采取实际行动。

–引导学生探讨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形成正确的节水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节约用水的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幻灯片、板书等教学材料。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资源等。

–学生名单、小组分组名单等。

2.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做好思想准备。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水资源紧缺情况,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如何节约用水?”2.新课讲解(15分钟)–介绍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讲解节约用水的方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几种节水措施,并让学生讨论效果。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节约用水。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结论。

4.角色扮演(15分钟)–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结束后进行总结,学生自评表现。

5.课堂小结(5分钟)–整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节水活动,培养实际行动能力。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方程求解等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比例和方程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方程求解等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方程求解等数学知识。

2.难点: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量杯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情境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洗手时水龙头的水一直流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节约用水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节约用水》。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几个关于节约用水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池,原来有水3立方米,连续不断地流入水,每天流入水的量是原来的1/5,每天流出水的量是原来的1/4,问5天后,水池里还有多少水?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以及简单的方程求解等数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3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掌握基本的节水方法,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掌握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节约用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节水经验。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节水的方法和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不当的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节约用水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节水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节约用水》的基本概念,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3.能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约用水。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备课资料:PPT、视频资源等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等三、教学内容1. 《节约用水》的概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节约用水,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2. 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 节约用水的方法•介绍常见的节约用水方法,如修复漏水、减少洗澡时间等,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节约用水方法。

4. 实践节约用水•给学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任务,例如自觉减少洗手时间、喝水用小勺等,在班级内定期展示节约用水的成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节约用水》话题,引起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和兴趣。

2.学习:讲解节约用水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共同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练习节约用水的方法。

4.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的计划。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节约用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下节课需要做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节约用水》相关练习题。

2.在家中观察并记录用水情况,总结节约用水的方法。

七、教学延伸1.邀请水务公司工作人员来校进行关于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讲座。

2.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水资源保护区等地。

通过该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为未来的环保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数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优秀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数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优秀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

一、课前分析1、教材分析《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

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

但从孟州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

二、我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大致确定为:1、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折射出浪费的大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联系孟州水资源现状将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孟州水资源现状的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借助多媒体将孟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用水情况整合进课堂与孟州淡水资源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匮乏,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1、说教学目标针对以上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应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运用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和地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节约用水相关的图片,如干旱地区、浪费水资源等,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生活情境:某小区最近几个月的用水量情况。

给出每个月的用水量数据,让学生计算每个月的用水量相对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节约用水相关的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他们喜欢探索新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节约用水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于环保、节能等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数据收集与整理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节约用水这一主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自觉承担起节约用水的责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绿色生活理念。
3.通过学习节约用水,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和环保意识。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节约用水的技能。
4.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将节约用水的意识传播给家人、朋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节约用水》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课件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

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

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

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

(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

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
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