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左权_作文素材
为了祖国的解放左权

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无数革命烈士奋勇杀敌英勇就义,这样的革命烈士大家从书本上学习过,从电视电脑上看到过,也听爷爷奶奶老一辈人讲起过,可谓耳熟能详,就我们熟悉的有..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王二小、张嘎等等,数不胜数,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段革命烈士的故事左权,原名左纪权, 1905年生于湖南。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深受母亲坚强和勤劳的品质影响,形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
他自幼聪慧过人,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
左权多次指挥战斗取得胜利而博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
1934年10月,左权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指挥百团大战,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八路军能够应敌的兵力很少,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决定于5月23日奉命转移。
在这次"扫荡"中,日军专门组建的"特别挺进杀人队"(其队员均着便装,潜入根据地)在麻田发现了八路军首脑机关,警卫连仅仅200多人顽强地抵御着2000多日伪军的进攻。
敌军多次冲击失败后,便发射信号弹,召来了更多的援兵,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将虎头山一线轰得地动山摇,步兵随着遮天蔽日的烟尘直逼八路军阵地。
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周围炮弹不断爆炸掀起的气浪,站在虎头山后面的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
他心里不仅想着总部各部门的安全,也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当他看到附近山上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
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不慌不忙地走下山去。
我最喜欢的抗日英雄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抗日英雄作文5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最喜欢的抗日英雄作文500字篇1翻开历史的书册,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岳飞,荆轲等等。
或许这些人中有失败者,但是依旧可以让我们记忆深刻。
荆轲虽然最后刺杀失败。
但我依旧认为他是一个胜利者,至少他在精神方面战胜了所有人。
他以“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廷”的勇气和英雄气概感动了每一个人。
因此,他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对我来说依旧是一个胜利者。
读完《荆轲刺秦王》时有的人认为他并不是一个英雄,他只是一个倒霉的出风头的人,但是我认为荆轲依旧是一位伟人。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著名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在最后关头一心想要撞沉“吉野”号,来挽回一些失败,虽然邓世昌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但他仍是一位英雄。
他不顾个人只想着国家,就凭这一点他依旧可称为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虽然荆轲失败了,但他本质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因此他并不是出风头的失败者,他是一位英雄,是一个为了国家的英雄。
我认为荆轲死的光荣。
赵博生曾说:我死国生,犹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存,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荆轲出使秦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为了使燕国存在,冒死去刺杀秦王,可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仍是光荣的,至少他做到了“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荆轲是尽心尽力的。
据《战国策》记载,太子丹为保燕国,曾找过两个人出谋画策,但都被拒绝了,最后才找到荆轲,荆轲也答应帮助太子丹。
他虽然失败了,但尽心尽力了,他为了燕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包括自己的生命。
成功的不一定是英雄,失败的也不一定不是英雄。
我们不可以以成败来看待每一位英雄,荆轲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至少尽心尽力了,付出了努力和生命,我们不可以从成败的角度论英雄。
我最喜欢的抗日英雄作文500字篇2我最喜欢的抗日英雄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中学生,每当我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故事时,心中总会油然而生一股英雄情怀和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
在那些残酷的年代,许多平民百姓为了守卫家园,不畏强敌,视死如归,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中华民族的英雄左权将军

中华民族的英雄左权将军左权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军游击战争的开拓者之一。
他精通军事,运筹帷幄,一生功勋卓著。
朱德曾赞扬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1905年,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东冲埔黄茅岭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1915年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当时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奋笔疾书“莫忘五·九国耻”等标语,邀集同学四处张贴。
入中学后,左权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阅读进步报刊,研究社会科学。
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决心为改造中国社会而献身。
1923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次年转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左权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刻苦用功,很少外出游玩,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训练上,成绩突出,周恩来称赞他是黄埔的优秀生。
黄埔一期毕业后,他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投身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中。
左权先后参加了反“围剿”战斗,率领部队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后,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战役,活捉敌军师长,为中国革命在西北的大本营举行了奠基礼。
1942年,解放区进入了十分艰难的时期。
日本侵略者极力推行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特务为一体的“总体战”,残酷地实行“三光”政策,妄图置解放区军民于死地,而华北抗日根据地更是敌人“扫荡”的重点地区。
2月初,敌人开始集中兵力,向清漳河畔以麻田为中心的太行山区——我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发起春季大“扫荡”。
由于我解放区军民早有准备,使敌人三次袭击都未能得逞。
5月,敌人用成倍的兵力继续进攻。
25日,敌人从四面八方一齐向我军袭击。
为掩护总部和地方机关及人民群众安全突围,左权将军始终和负责最后掩护的连队在一起。
战斗从太阳东升一直打到太阳西下,终于我军保卫着机关和群众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正当左权将军在十字岭上对撤出战斗作最后部署检查时,突然一颗炮弹打来,落在他身旁,左权将军中弹牺牲。
抗战英雄左权的故事

抗战英雄左权的故事左权,原名左明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勇抗日战士。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残暴。
他的父亲被日军杀害,家乡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这激发了他的抗日决心。
左权在抗战初期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地下党员。
他积极参与地下抗日活动,组织农民抵抗日本侵略。
由于其过人的勇气和领导能力,他很快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被任命为抗日游击队的队长。
左权领导的游击队潜伏在日军占领区的山林中,进行游击战。
他们袭击日军的补给线,破坏敌人的兵工厂,为中国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左权本人多次身先士卒,带领队伍进行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勇敢和坚定,激励着队员们不怕牺牲,积极投入到抗战斗争中去。
左权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还是一名杰出的组织者和策略家。
他善于利用地形和游击战的特点,灵活地指挥战斗。
他还深入了解日军的情报,熟悉敌人的作战方式,能够制定出精密的作战计划。
这些都为他的部队取得了许多胜利。
然而,左权的战斗生涯并不长久。
1943年,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发现,遭到了包围。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他毫不畏惧,带领队伍进行顽强抵抗。
最终,他壮烈牺牲,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左权以其英勇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英雄。
他的事迹鼓舞了无数人投身抗战,坚定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
他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左权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战年代的坚韧和顽强。
他的英勇行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左权: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年仅37岁殉国

1938年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潞城北村。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
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楷模”,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制胜韬略:在战斗中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利用地形巧布口袋阵,痛击日军苫米地旅团。
1938 年春,日军因后方交通线屡遭八路军袭击,便从正面战场抽回兵力,分9 路向晋东南地区进犯。
八路军总部决定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左权提议先打最狡猾的苫米地旅团。
这一建议得到了总部其他领导人的认可。
左权利用武乡县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将有限兵力分作3 部分,利用地形布成口袋阵。
待敌人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如长蛇般蠕动的日军队伍顿时被斩成数段。
日军拼死挣扎,但终被歼灭。
旅团长苫米地亲率精锐前来救援。
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之仓皇而逃。
长乐之战歼敌2000 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迂回设伏以小胜大,打赢府城大道阻击战。
1938年2月20日,左权和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机关和特务团第二营由牧马村到达府城。
只有一个营和一个骑兵排的我军,和日军一○八师团一○四旅团6000 余人遭遇,当时沿线的百姓和军政机关都暴露在日军面前。
虽然形势明显敌强我弱,但左权的意见是绝不能躲,坚决要打,以保护老百姓和地方政府转移。
朱德再三考虑同意了左权的意见,并让他直接指挥战斗。
左权将手里不多的兵力设置成两道防线:将一个连安置在安泽、屯留交界的“三不管”岭,组成第一道防线;将其他两个连放在府城以东的对口店、郭都岭一带,布置成第二道防线。
朱德对安泽县县长邓肇祥说:“我带的队伍不多,全部用上了。
左权:烽火里的家国情怀

左权:烽火里的家国情怀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他把生命过早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沓生动鲜活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
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
1924年到广州,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苏联留学,相继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0年奉调回国,被分配到中央苏区工作。
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一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了长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
不久,他随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
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取得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黄崖大捷”。
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7岁。
左权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
著名作家刘白羽1939年春天曾在八路军总部见到左权,发现他是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工作都是他处理”。
左权牺牲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在悼念左权的文章中说:“军队的一切建设,部队的管理教育,战斗战役的组织,一切军机的运筹帷幄,无不精细周详,大事不悸,小事不忽,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敢于负责,决非敷衍苟且之徒可比。
”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回忆说:“对于工作,左权同志有着认真不懈的工作精神,每天都要做到十五六个小时工作,往往工作到更深人静的半夜。
我心中的英雄--左权将军

z初中作文2019-10内芯第7页2019年09月23日16:03:27重读《红星照耀中国》时,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当斯诺到达宁夏时,彭德怀、聂荣臻和左权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
彭德怀、聂荣臻我们都知道,他们都位列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中。
那么左权呢?既有能与彭德怀、聂荣臻等人相提并论的资格,为何在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名录里不见其踪迹?这个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被斯诺一笔带过的革命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左权,字孳麟,号叔仁。
生于1905年3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等职务。
1942年5月,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国家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左权,才智过人,指挥过无数次战斗,尤其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其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一仗被中央军委称赞为“1941年以来反‘扫我心中的雄—左权将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中807班07z 初中作文2019-10内芯第8页2019年09月23日16:03:27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将军的光荣牺牲令人扼腕叹息。
纵观左权将军的一生,出身贫民家庭,幼时尝尽艰辛,18岁投笔从戎,19岁进入将星云集的黄埔军校,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共产主义信仰成了他政治生活的准绳。
他协助过朱德、叶剑英,做过彭德怀的副手,到最后独当一面成为参谋长。
作为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我党最高指挥官,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认为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毫无疑问,左权将军是一位英雄,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无数先烈的一个典型代表。
有千千万万如他一般的革命战士,牺牲在为人民解放的战场上。
他们没有姓名,尸骨无存。
可他们真的消失了吗?不,英雄的精神永存,是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的,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精神永远是熠熠生辉的。
抗战名将左权的故事三则

抗战名将左权的故事三则故事一:家书故事在山西,有个左权县,县里有一首歌,传唱了几十年,起首便是:将军出醴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是朱德为左权写的悼念诗。
自从1923年,将满19岁的左权离开醴陵,去往广州后,将军便再没回过家乡,为何?穿越70多年历史风尘,从左权写给家乡叔父左三铭的这封回信中,完全可以知道答案。
“从你信中我已敬悉一切,短短十余年变化确大。
不幸林哥作古,家失柱石,使我悲痛万分。
”当时,左权的哥哥逝世不久,但左权依然不能回来,对此,他从未在信中试图解释,只接着说:“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我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由此可见,左权认为自己只是“一时不能回家”,暂别醴陵,等到革命事业成功之时,他才会也才能回家。
家书,一头是醴陵,一头是动荡不安的烽烟战场。
峥嵘岁月里,左权将军寄到醴陵给母亲、妻子及叔父的家书,是那个年代历史的最好注解。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合围。
做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身取义,尽忠职守。
左权的母亲一直不知道儿子已经血战捐躯的消息。
大家都有意地瞒着她,怕年迈的老人一下子承受不了失子的打击和创痛。
1949年夏至,在左权牺牲7年后,人民解放军挥师湖南时,朱德指示路过左权家乡的部队派人绕道醴陵看望英雄的母亲。
当进入醴陵的部队高唱《左权将军》之歌,派人慰问时才告诉老人家:“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老母亲这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儿子已为国捐躯7年了。
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痛和失落。
但是,坚强的母亲没有恸哭,很快,老人便恢复了平静的神情。
也许她从远远的记忆里瞬间找到了安慰与理解:早在1937年9月18日晚,左权在山西稷山县给叔父左铭山写的那封信:“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的母亲对我的恩爱……我今日即在上前线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人物——左权
左权,原名左纪权,幼名自林,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县。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深受母亲坚强和勤劳的品质影响,形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
他自幼聪慧过人,8岁读私塾,10岁便能写诗作对,14岁转入“北联高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他身背“毋忘‘五七’国耻”标语,在村里谴责其卖国罪行。
升入醴陵中学后,他在宋时轮介绍下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社,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决心外出追求进步。
1924年,左权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
周恩来曾说:“左权同志的革命信念,便由此起。
”11月间,他所在的讲武学堂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陈赓的引见下,他结识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与组织和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创办进步刊物,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中有突出表现,被称为“黄埔新星”。
1925年夏他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冬又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
在那里,他与刘伯承相识并共同探讨革命问题和军事理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翌年秋,他们都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在留苏四年多期间,左权博闻强识,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员。
1930年6月回国后,左权先在上海与刘伯承一起翻译苏军条令,随后被派往闽西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
此后,他担任过新十二军军长和新十五军的军长,参加了历次反
“围剿”斗争。
他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因不满一些过“左”的主张,被有些人诬称有“托派”倾向,使他一度因所谓政治问题被调到瑞金红军学校当军事教官,但他仍兢兢业业为党工作。
1934年10月,左权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到达陕北后,他代理红一军团长,率领这支中央红军的主力,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
此后他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着名战役。
1942年5月,日军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进犯,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后方机关突围时,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