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94页)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引言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并提供实际的教学设计及实例,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关键词1、初中语文2、单元教学3、教学设计4、教学实例三、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承载着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重要使命。
此外,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还能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同时,通过主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教学内容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主题的一致性。
2、多元化原则: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深化教学内容。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方法包括:1、分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准备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
4、制定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例以初中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家庭生活”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如下:1、分析教材:本单元包括《背影》、《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课文,主题为家庭生活和教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描写家庭生活的文学技巧。
2、制定计划:本单元教学时数为两周,共14课时。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旨在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同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必要的词汇、成语和俗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4)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如构思、选材、布局等,提高写作水平;(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4)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5)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等,拓展学习渠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自信;(5)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体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通过阅读不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2.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和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整体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包括诗歌、散文等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研究。
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选取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3. 文学鉴赏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课堂讨论:提供一系列有关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共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合作与表达能力。
4. 创作练:促使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增强他们对文学形式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作业评估: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表现和课堂活动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
3. 文学作品鉴赏评估:通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报告和鉴赏讨论,评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学设计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故事书:提供丰富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
2. 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小组活动材料:为小组讨论和演讲准备材料。
六、教学安排本整体单元计划为一个学期的时间,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周:介绍整体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故事讲解和讨论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 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 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 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 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 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 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 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 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 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 我没有离开,想看?凑庑⊥嬉舛 ?
五、实践:我的自主学习(8分)
28.综合性学习
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 “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 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 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 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 讲故事、谈习俗。
我的学习成果是:
【收民歌】民间有很多优美 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 首民歌是(写出歌名):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2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具:
(2)淫雨霏霏,连月不 开。 开:
(3)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 去:
(4)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 偕: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览物之情”的“异”表现在 哪两个方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 出。
8.《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 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 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的经过。
(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二、现代文:我的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 答问题。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 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初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篇)

初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5篇)一、说词句1.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名?(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2.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3.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
二、叙故事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晰。
三、唱歌曲唱歌关于月亮的歌曲,看谁唱得好。
如《花好月圆》《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彩云追月》《月亮河》《月亮走我也走》等。
四、写文章以“月球”为话题,绽开想象,写一篇想像性作文。
附:1.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步为“绕”,即放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猎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23年10月24日放射。
其次步为“落”,时间定为2023年至2023年。
即放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察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察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详细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察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四周环境,进行高辨别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供应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23至2023年。
即放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讨论,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熟悉。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选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为教学案例。
该单元包含《春天的故事》、《草原》、《拉萨河的阳光》、《古诗十九首》等篇目,以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美好家园为主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激发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群体是初中七年级学生。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阅读兴趣不浓、写作能力较弱等,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及用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5)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综合、评价。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把握课文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组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选取一系列文学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深入分析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掌握文学表现手法,同时,通过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自觉性不足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人与自然”主题下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文学表现手法;(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4)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升华。
初中语文单元设计及实例

02
单元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内容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语文课程标准选择符合初中语文课程标 准要求的内容,确保学生 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和能 力。
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 准,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
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选 择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或话 题,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 系统性。
06
总结与反思
对单元设计的总结与回顾
内容丰富性
本单元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诗歌等,内容 丰富多样。
结构合理性
本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设计,先介绍总体特点,再分 别介绍不同文体的特点,最后进行总结,结构清晰。
教学方法创新性
本单元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朗读等,使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单元设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 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 保教学效果。
单元设计的流程与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每个单元 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等方面。
实施教学与评价
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 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组织内容
教材结构
熟悉教材的结构和编排特 点,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 组织内容,确保内容的科 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提供的具体内容 ,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 ,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
教材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组织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 力和综合素质。
依据学生实际调整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小儿在“辩斗” 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时,询问孔子,但孔 子“不能决也”。我们应学习古人为认识自 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 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在人间》
《爱在人间》教学篇目
笑
冰心
小巷深处 林 莉
为我唱首歌吧 艾德里安
与爱相约 萨拉米斯•伊舍凯舍
《口哨》
透过“我”吹口哨这一普通的情节,表 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 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作者自 身的境遇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 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呼唤,在口哨中体现 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之后,读者 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 来。
《表哥驾到》
接着,采用以往常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 课题入手,理清课文脉络。“从……到……” 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 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 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 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 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对课文主旨的再认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背景: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是传统的 经典的初中教学篇目。新教材将此文收集在六年级 (上)的“同龄人的故事”一单元内。我在以往教 学此文时,一般从课题“从……到……”入手,然 后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 比分析,得出传统教学对本文的中心理解:通过百 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 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 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在这基础上,学生再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 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同学们各抒己见, 或说“异”,或说“同”,言之有理即可。
最后,得出课文的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 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 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水 到渠成,同学们都能心悦诚服的接受。
《花脸》
一文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散发着浓浓的民俗风 情的北方小镇。小闺女们带绒花、穿红袄, 涂着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忙着放鞭炮, 这过年热闹的景象给我们现代的城市少年带 来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这其中那个威壮 不凡的“关老爷”花脸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对“我”看花脸、戴花 脸的心理和动作写得十分细腻、生动,不妨 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去亲自体验一下。
二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和《两小 儿辩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画面中 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是鲁迅儿时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文章通过 对两处生活的回忆,不仅是写童年趣事,也 品味出人生的沉重话题。作者把两个完全不 同的地方放在同一篇文章中写,一处色彩明 丽、趣味盎然,一处枯燥乏味、沉闷压抑, 形成鲜明的对比。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及实例
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
①从制定教学目的要求看,着眼于一组文章, 而不是一篇文章。
②从教学设计环节看,把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 体,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 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③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单元教学是从事物的联 系中认识事物,从事物的若干侧面来认识事 物的整体,或从对比辨析中认识事物的特征。
④对照阅读,分类比较,归纳总结。
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点
①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用系统方法处理学习内 容,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 规律,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③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提高 教学效率。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六篇课文组成,其中四篇为现代 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花脸》、 《口哨》、《表哥驾到》
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①一篇带多篇。教师抓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和疑点、教材特点等进行精讲,并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其他课文老师略讲。
②举一反三,以讲带练。教师认真教读一篇, 其他各篇给学生自学。
③用系统论的方法处理教学,把联系紧密或有 相同之处的教材放在同一单元里去分析,把 一个单元的教材放在全册教材中去考查。
那么,鲁迅先生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否就 是此意图呢?历来,对本文的中心是有争论的?一 种意见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在以 往教学时,我曾经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按照教参 教学。这次,我在备课时,反复认真地阅读了课文, 查阅了更多的相关资料,我认为,本文的主题思想 理解为:“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 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 欢乐的心理。”可能更为准确,本文的主题并不在 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是一篇小小说,构思精巧,悬念迭起, 布局缜密。写了“我”的生活中突然来了个 强者,一个让自己窘迫不安的同龄人——表 哥。“我”生怕被表哥比下去,既忐忑不安 又暗暗较劲,那高度的紧张通过故事发展层 层递进,既是情节的逐步明朗,也写出了一 个少年的成长,那是一个努力维系着自己心 理平衡的艰难过程。
文言文★
然后,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了。首先提出一个 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 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 课文第二部分
在这基础上,提出学习本文的主问题:三味 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 趣相同吗?——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 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问题:
那该如何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来理解篇 幅不算短的文章主旨呢?我就采用了两个形 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 读品析,达到了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结合课前导引,让学生了解课文展现 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 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 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