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姓名

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

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植物源农药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川楝素、茼篙素、异羊角扭甙、茶皂素、鱼藤酮、除虫菊酯、植物精油和转基因植物(种子)等[3]。这些植物体内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各不相同,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很大。杀虫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杀虫植物的品种、年龄、植株所处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显示出光活化特性。自从吠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花椒毒素的光活化性质被首次发现(Berenbaum,1978)以来,陆续发现的植物源光活化毒素主要有:吠喃香豆素类(线型--花椒毒素;角型--当归根素)、多炔类与噻吩类、生物碱类(茵芋碱skimmianine、短颈苔碱brevicolline、呋喃喹啉碱和异喹啉生物碱等)、扩展醌类(金丝桃素hypericin和尾孢菌素等)、其它化合物(苯并呋喃、苯并吡喃、去甲二氢愈创木酸、lachnanthocarpone、脱镁叶绿酸甲基酯类、砧吨染料和噻吩类)。国外研究光活化杀虫剂的主要国家是加拿大和美国,国内徐汉虹等(1993)首先报道了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精油含有的茵陈二炔(Capilen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物活性受光照的激发而增强。除了用于杀虫外,光活化农药也用于杀病毒、病菌、线虫等。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等优点,对人畜安全,作为一类新型无公害农药有巨大的潜力[4]。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生物碱类(alkaloids)

生物碱对昆虫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毒杀、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源生物碱防治害虫。具有这些功能的生物碱极其繁多,主要有烟碱、毒扁豆碱、雷公藤碱、百部碱、苦参碱、藜芦碱、黄连碱、小檗碱、喜树碱、三尖杉碱、莨菪碱、毒芹碱、乌头碱、胡椒碱、辣椒碱等[2]。如苦参中含苦参碱和金雀花碱,可以防治果菜害虫、棉红蜘蛛和茶树螨类;苦豆子中含苦豆子碱,可以杀灭蚜虫和红蜘蛛;烟碱对山楂叶螨和麦长腿红蜘蛛毒杀力较强、击倒力强、药效较长[5]。

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多以酯类衍生物形式存在,其杀虫作用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如触杀、胃毒、忌避、麻醉、抑制生长发育等。这类化合物主要有川楝素、苦皮藤酯Ⅰ、苦皮藤酯Ⅱ、苦皮藤酯Ⅲ、苦皮藤酯Ⅳ、雷公藤甲素、闹羊花毒素、瑞香毒素、木藜芦毒素、马醉木毒素、α-蒎烯、β-蒎烯等[5]。

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5]。

精油类(volatile oils)

植物精油对昆虫不仅具有毒杀、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82-88)。能防治害虫的精油种类很多,主要有桉树油、薄荷油、百里香油、松节油、石竹油、黑胡椒子油、芫荽油、菊蒿油、香矛油、菖蒲油、茼蒿精油、檀香醇、大茴香脑、菊蒿油、芸香精油、肉桂精油、八角茴香精油等[6]。

光活化毒素类(phototoxicity)

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地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主要有噻酚类,如α-三噻酚等;聚乙炔类如茵陈二炔等;醌类如金丝桃素等;香豆素类如花椒毒素等[6]。

其它

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6]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途径[7]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直接提取

对于生物收获量大、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植物,其有效成分活性强且难以人工合成的,则可直接将植物本身或其提取物加工成农药商品。

全人工仿生合成法

对于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但生物活性较高且结构相对较为简单能够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则采用全人工仿生合成的方式进行开发。

修饰合成法

对于在植物中含量高活性低或毒性高的活性成分,在经简单修饰后可大幅提高活性或降低毒性的,且人工难以合成或合成成本太高的化合物,则采用修饰合成的方法进行产品开发。

定向合成法

对于含有高活性物质但化合物又难以人工合成,且植物体本身不易获得或难以栽植或生物收获量很少的植物种类,可利用生物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器官培养技术等)进行生物合成定向生产活性物质经提取后加工成制剂使用[7]

模板合成法

分离鉴定活性成分后研究其构效关系,得到理想结构以此为模板合成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开出

新型农药。

复配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形势,中药配伍后可使药剂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或产生新的有效成分。同样,对植物源农药进行复配也可以提高其对有害物的防治效果。

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触杀作用

触杀作用的机理在于植物的活性物质能作用于昆虫的神经中枢或呼吸系统,从而导致害虫的生理性死亡。研究表明,鱼藤根粉的丙酮、苯、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萝卜蚜、桃蚜及柑桔红蜘蛛等害虫表现有很好的触杀作用;从狼毒中提取的瑞香素对菜蚜的毒力24小时内比氧化乐果高2.41倍;以苦参碱为主要组分的复合植物杀虫剂苦参碱内酯在24小时内对菜蚜的毒力比氧化乐果高55.26倍[8]。

胃毒作用

胃毒毒杀往往是害虫取食一定量杀虫剂后,影响消化系统而表现出中毒症状,如菜青虫幼虫在取食一定量川楝素后,虫体昏迷、僵直,中肠食物残渣滞留、结块,并伴有拉稀,体表大量脱水,最后因中肠穿孔破裂,食物漏出,腐烂而死。具有胃毒的杀虫物质较多,如苦皮藤根粉对粘虫、菜青虫等幼虫具有胃毒作用;苦楝、川楝中含有川楝素,对菜青虫等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但这些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却不完全相同。如苦参碱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对主要的消化酶系的活性无影响;而川楝素则是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9]生理研究证明其主要原因是阻遏突触前传导。

拒食作用

引起害虫拒食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对害虫的化学感觉器和对中枢神经系统双重作用结果。研究表明,凡含有糖苷类,醌类、萜烯类、香豆素类、糖类,生物碱类、乙烯类和甾族类化合物的植物具有拒食作用,如川楝素为一呋喃三萜类化合物,对菜青虫(Pieris rapae)具有拒食、胃毒、抑制生长发育作用[9]。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粘虫下鄂瘤状体上的栓锥感觉器的传人冲动定性观察,表明取食川楝素后,可以抑制感觉细胞对诱食剂的反应。川楝素可以抑制侧栓感觉器对蔗糖的反应,停止用川楝处理,则发现反应慢慢恢复,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以恢复的[10]

抑制生长生育作用

许多植物活性物质能抑制昆虫表皮的形成或昆虫的生长。昆虫取食后,表现出生长发育延缓、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虫不能正常化蛹羽化,或化为畸形蛹,有的幼虫虽可化蛹,但不能正常脱壳、羽化而成为畸形虫[9],从而可降低昆虫群体数量。研究表明,卵楝素、川楝素、雷公滕的根皮提取物对一些昆虫的表皮具有破坏作用;闹羊花对马铃薯叶甲,菜地夜蛾的幼虫表现生长抑制;卵楝、马樱丹等植物叶的萃取物对一种潜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另外,川楝、苦楝种核抽提物对稻瘿蚊具有显著忌避产卵作用。从喜树提取的喜树碱是目前发现最有效的一种植物性昆虫不育剂,能引起昆虫不育。许多植物中含脱皮激素,或保幼激素,能引起昆虫的不育[5]。

麻醉作用

很多植物源杀虫剂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全身麻醉,导致其中毒。如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根皮粉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a Walker)等多种害虫具有麻醉活性。苦皮藤根皮中分泌出的苦皮藤素Ⅳ,是典型的昆虫麻醉剂,昆虫中毒后,虫体极度酥软,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苦皮藤素Ⅳ的麻醉作用机理有2种可能:一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轴突和突触;二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点,导致神经-肌肉传递阻断[11]

光合化毒杀作用

许多植物中含有光合化毒素,对害虫具有光合化毒杀作用。研究发现万寿菊提取物对白蚊和致倦库蚊4龄幼虫具有非常明显的光合化毒杀作用,猪毛蒿精油中的活性成分茵陈二炔则对

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光合化性。现已发现的植物源光合化毒素主有:呋喃香豆素、2一噻吩和聚乙炔类、醌类以及由色氨酸和酪氨酸衍生物出来的生物碱(呋喃喹啉碱)如异喹啉碱等[12]。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植物源杀菌剂主要通过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它既可刺激植物自身产生抗病菌活性物质和机能,又可以提高和改进植物营养生长条件而提高抗病能力。有些植物提取物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大多数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13]。萜类抑制菌类初生能量代谢,NADH及丁二酸脱氢酶活性和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抑制呼吸及细胞膜功能[14]。

杀菌和抑菌作用

研究发现,烟草、茶饼、鱼藤、雷公藤等植物的提取物能抑制某些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或阻止病菌侵入植株。厚朴落叶粗提液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15]。喻大昭等用17个科32种植物粗提物在PSA培养基中使用1∶20浓度,对病毒真菌进行抑菌试验,发现有27种植物粗提液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16]。喷洒天然抑制剂,能使病毒的RNA失去mRNA 功能,不能合成病毒复制所需要的早期蛋白,从而使病毒不能复制[15]。

钝化作用

刘学端用自制的植物源农药MH11-4处理心叶烟草植株,发现对蕃茄花叶病毒(TOMV)有较强的钝化作用[17];郭兴启发现用大黄提取物对TOMV粒体具有钝化作用,并影响TOMV病状的表现[18]。说明大黄提取物可抑制TOMV质粒的复制,对番茄花叶病具治愈作用。

提高植物的抗性

刘学端用商陆、甘草、连翘等几种中草药复配处理烟草能显著提高烟草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烟草具有诱导抗病作用,蕃茄在接种TOMV前喷施大黄提取物植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且新增POD同工酶酶带[19。说明商陆、甘草、连翘等可提高烟草植株的抗病能力。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与传统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无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自然环境比较安全,对人畜安全性也高;易与其它农药混配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纵观各类植物源农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

低残留或无残留,对环境影响小

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这些活性物质主要由C、H、O等元素组成,来源于自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其固定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代谢途径。因为它们可以自动的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所以在施用后较易分解,不会过多的残留在作物或人体内,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20]

不容易诱发害虫抗药性

对有害物的抗药性突变频率和抗药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药剂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单一的农药极易因有害物单基因或寡基因突变而降低与受药位点(靶点)的亲和性,从而表现出抗药性。而植物源农药多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作用位点(靶点)多,因此有害物不易产生抗药性[21

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从作用方式来看,植物源农药一般是通过胃毒作用或特异性作用来驱杀害虫的,触杀作用较少,因此对天敌等非靶标生物应是相对安全的[22],印楝素对蜜蜂(Apiscerana)、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等有益生物安全无害;而在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的防治试验中发现,川楝素、烟碱对小麦吸浆虫寄生蜂的保护效果较好[23];0.5%楝素杀虫乳油对蚜茧蜂、瓢虫及食蚜蝇等昆虫天敌无显著影响[24];0.2%苦皮藤素乳油对鹌鹑、鱼类、蝌蚪、家蚕、蜜蜂、瓢虫、蚯蚓、麦田和稻田土壤微生物等非靶标生物均表现低毒[20]。然而,许多植物源次生物质也是高毒物质,如鱼藤酮为中等毒性,烟碱对人畜高毒,苦参碱也为高毒[25]。由此可见,

植物源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因此,在植物源农药开发中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应尽量选择低毒种类,而且在应用中也应注意以科学的用量施用。

易与其他农药混配

大多植物源农药具有有效成分多、作用位点多和加工剂型多等特点;且因为有效成分大多是天然化合物,因此较为温和,不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易与其他农药进行混配。

植物源农药的缺点

抗药性的产生

虽然植物源农药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但有害物对其产生抗药性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且一旦有害物对植物源农药产生抗药性,即预示着有害物多位点抗药优势种群的出现,会为防治带来更大的困难[26]。

广谱的毒性和作用模式

天然产物并不意味着安全,必须留神其广谱毒性。因其很可能在杀死有害物的同时对作物或人畜造成危害,所以必须在使用前测试天然化合物的毒性。个别植物农药毒性较高,如鱼藤和烟碱[27]。

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

植物的抗病虫的活性物质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天然保护机制,随着植物的进化,这些抗病虫物质就越来越局限在植物的个别器官或个别部位,而且同一植物品种由于产区、采集季节、植物年龄、使用部位不同均会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从而影响药效[28]。

易降解,稳定性差

植物源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自行的参与物质和能量代谢循环,易于降解,因此在施用之后停留在作物上的时间较短,相对需用量较大,间接的提高了成本[29]。

展望与小结

在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质量和健康的今天,使用环境友好和环境和谐类农药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发展和应用植物源杀虫剂已成为一种趋势。尽管目前大力开发和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还存在一定困难,但相关学科如药用植物以及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高通量筛选系统、基因组学及组合化学的相继出现和飞速发展,必将大大推动植物杀虫剂的开发和商品化。这不仅有利于抢占农药市场的制高点,也符合人类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华铮.农药分子设计(第1版)[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2]孔祥海.2004.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龙岩师专学报,22(3):63~66

[3]刘明霞,陈小丹,王春龙.2004.我国植物资源杀虫剂研究进展.辽宁农业科学,(2):29~304]

[4]张斌.植物源杀虫剂研究动态综述[J].江西农业科技,2002,(6):29-31.

[5]贝纳新,等.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309-314.

[6]操海群,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0(1):40-44.

[7]李永夫,罗永安.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科技通讯,2003,19(5):434-438.

[8]黄剑,吴文君.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J].贵州大学学报,2003,20(1):97-104.

[9]徐汉虹,等.中国植物性农药开发前景[J].农药,2003,42(3):1-10.

[10]吴恭谦.几种主要植物质杀虫剂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2):146-150.

[11]江志利,等.植物精油的研究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利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2,(1):32-36.

[12]刘学文,等.植物精油在农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4,(2):36-39.

[13]刘国强,等.植物源杀虫成分研究新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703-713.

[14]牟凤娟,张丽芬.现代化农业[J].2001,201(10):8-9.

[15]李许红,李薇.超临界CO2萃取除虫菊酯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13-15.

[16]颜增光,等.光化学毒素2-T对棉铃虫和亚洲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J].农药学学

报,2002,4(2):40-44.

[17]袁静,等.苦参碱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进展[J].农药,2003,42(7):1-4.

[18]赵善欢,张兴.植物性物质川楝素的研究概况[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8.

[19]钟平.印楝杀虫剂的杀虫作用机理[J].植物保护,1995,21(5).

[20]杜小凤,徐建明,王伟中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农药,2000,39(11).

[21]崔德君,赵善欢,刘学清.万寿菊初提物对小菜蛾产卵忌避作用的研究[J].农药,1998,37(6).

[22]冷欣夫,唐振华等.杀虫药剂分子毒理学及昆虫抗药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3]吴文君,胡兆农,刘惠霞等.苦皮藤主要杀虫有效成分的杀虫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昆虫学报,2005,48(5).

[24]蒋继志,史娟,赵丽坤等.几种植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对致病疫霉的抗性[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2).

[25]刘学端,肖启明.植物源农药防治烟草花叶病机理初探[J].中国生物防治,1997,13(3).

[26]赵纯林等.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13(4).

[27]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等.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5).

[28]王利国,马祁.天然产物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0,16(8).

[29]郭兴启,李向东等.大黄提取物对蕃茄花叶病毒(TOMV)病防治机理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

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加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 Effect of (因素) 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 (研究对象)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 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姓名 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 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植物源农药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川楝素、茼篙素、异羊角扭甙、茶皂素、鱼藤酮、除虫菊酯、植物精油和转基因植物(种子)等[3]。这些植物体内所含的杀虫活性成分各不相同,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很大。杀虫植物体内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杀虫植物的品种、年龄、植株所处的土壤和气候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显示出光活化特性。自从吠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花椒毒素的光活化性质被首次发现(Berenbaum,1978)以来,陆续发现的植物源光活化毒素主要有:吠喃香豆素类(线型--花椒毒素;角型--当归根素)、多炔类与噻吩类、生物碱类(茵芋碱skimmianine、短颈苔碱brevicolline、呋喃喹啉碱和异喹啉生物碱等)、扩展醌类(金丝桃素hypericin和尾孢菌素等)、其它化合物(苯并呋喃、苯并吡喃、去甲二氢愈创木酸、lachnanthocarpone、脱镁叶绿酸甲基酯类、砧吨染料和噻吩类)。国外研究光活化杀虫剂的主要国家是加拿大和美国,国内徐汉虹等(1993)首先报道了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精油含有的茵陈二炔(Capilene)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物活性受光照的激发而增强。除了用于杀虫外,光活化农药也用于杀病毒、病菌、线虫等。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等优点,对人畜安全,作为一类新型无公害农药有巨大的潜力[4]。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33卷第2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3(2):198~202 2002年6月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02 文章编号 1005-9369(2002)02-0198-05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永刚,文景芝,郝中娜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 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目前,对于植物源农药在植 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在植物病害研究方面尚处初级阶级,在药剂的类型、活性 成分、作用机理等方面已有初步进展,并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新产品,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 的问题。文章对上述诸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关 键 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病害;展望 中图分类号:S482.2+8,S432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近半个世纪,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水中及土壤中富集,一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严重污染农产品和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极大促进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食品的生产和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开展起来,为生物防治成为实施有害生物治理(IPM)的重要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近年来,生物药剂因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热点。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 收稿日期:2001-09-17 此课题为省教育厅重大资助项目 合同号:9551Z001和抗生素等。但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防治对象单一,生产工艺要求高,不易保存和运输,且受环境影响大,数年来研发进展缓慢。近两年,针对植物病害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1977年Swain认为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2〕。Wilkings和Board于1989年撰文报道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3〕。因此,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本文将对植物源杀菌剂的药剂类型、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

青钱柳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青钱柳研究进展 摘要:青钱柳系胡桃科青钱柳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其树叶具有许多生物活性。本文对青钱柳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树种培育、有效成分、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关键词:青钱柳;生物学特性;繁殖;有效成分;生物活性;价值;研究进展。 1. 生物学特性与资源分布 1.1 生物学特性 青钱柳(Cylocaya palirus)又名铜钱树、摇钱树,为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该属仅有青钱柳一种,是集用材、绿化、茶饮保健、药用治疗于一身的珍稀树种。其树形象柳树,果实如古铜钱,约10个果实串生在一起,层层叠叠,颜色碧绿,故名“青钱柳”。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 片,革质。花期3~4月,单性,雌雄同株,雄柔荑花序2~4条成1束集生在短总梗上,雌柔荑花序单独顶生。果序轴长25~30厘米,果实有革质水平圆盘状翅,顶端有4枚宿存花被片及花柱。10月果实由青转黄时采摘,去翅混砂贮藏。冬播或春播,种子外壳坚硬,播种前需用温水浸种2~3天,每斤种子2800粒左右,每亩播种约20斤【1】。 我国从1970年开始对青钱柳进行药用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压、减肥、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清热解暑、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功效,尤其对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2】。青钱柳叶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素,在水中可溶解10% 以上的元素有钾、镁、锌、锰、硒、镍、铜和锂,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尿糖,可治疗糖尿病。 1.2 生长环境 青钱柳树大喜光,幼苗稍耐阴,喜生于温暖、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或黄红壤。适生于湿度较大的环境,在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方生长不良。青钱柳根系发达,每年有大量的凋谢物,分解速率高,是良好的肥料树种,与常绿针叶树种混合造林后,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能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功能。青钱柳常与银鹊树、大叶楠、青冈、紫楠、浙江柿、香槐、柳杉等混生,组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3】。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简介 剂型:0.3%、0.5%、0.6%、0.7%乳油 作用机理与特点: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主要作用于昆虫是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几丁质的生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表现为拒食、蜕皮时间延长、蜕皮不完全、畸形或蜕皮时死亡。防治贮粮害虫也很有效。 防治对象:印楝素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和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1、防治甘蓝小菜蛾,小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间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可连续使用5次。每亩用0.3%乳油300-500毫升或0.7%乳油60-80毫升,或0.5%乳油125-150毫升/亩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或1%苦参·印楝素乳油60-80毫升喷雾,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5次。 2、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时,每亩用0.3%乳油90-140克或0.7%乳油60-80毫升,每季最长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天。 注意事项: 1、不可与呈碱性物质混合使用。2、对蜜

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蜜源作物花期禁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3、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禁用等警示用语。4、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各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急救措施:1、不慎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及安静处,病情严重者请医生对症治疗。2、皮肤污染或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3、误服中毒,立即携标签送医院,对症治疗。

卡宾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应用化学 卡宾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前言 近年来,对于同性质催化剂研究的成功,大大推动了各种配位体结构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其中一个惊人的成果便是对氮杂环卡宾(NHCs)的应用,因为此类卡宾有很强的σ-共价键。自从卡宾作为一种中间配体被发现后,在有机化学中就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1950年skell等人就开始了对卡宾的研究[1]。1964年Fischer等人将卡宾引入无机和有机化学中,金属卡宾在有机合成和大分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968年ofele和wanzliek先后报道了N-杂环卡宾金属络合物I[3]和II[4](图1-1),但他们仅限于金属络合物的研究。1991年Arduengo第一次分离得到游离的N-杂环卡宾III[5](图1-1)以后,N-杂环卡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二十年来,N-杂环卡宾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已得到广泛应用。 图1-1 即使NHCs的结构可以粗略的被改变,但是任何的结构改变始终与其同系物含磷杂环卡宾相去甚远。我们现已知道很多种稳定的芳香族卡宾,但是它们不是勉强与金属配位体结合,就是使金属混合物更加易碎。在最近五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卡宾,例如含碳卡宾的络合物(非NHCs),它的特点是稳定性比σ-共价键更强。它们的合成路线,化学特点以及稳定性,电负性,协调性,和催化性能,常常人们的用来与氮杂环卡宾比较。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介绍了几种新型卡宾:二磷杂环卡宾、胺磷杂环卡宾。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2 二磷杂环卡宾 2.1 二磷杂环卡宾的发展史 二磷卡宾与NHC其中一个主要不同点便是NHC的两个N原子被P取代,成为一个含有双P原子的杂环卡宾(PHCs).[6]一些文献中有提到对PHCs的稳定性和合成的困难表示焦虑,但它们也认为PHCs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 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 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 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 4 -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拒食、毒杀和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等。 三萜类化合物有目前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昆虫拒食剂印度印楝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 ,它对 2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拒食作用。 1. 3 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 ,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 4 番荔枝内酯 番荔枝内酯是番荔枝科植物特征性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它与以往发现的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相比有较大区别 ,由 35~39 个碳原子构成化合物骨架 ,分子中的四氢呋喃环和末端γ- 内酯环通过碳链相连接 ,碳链上常带有羟基、酮基和乙酰氧基等。番荔枝内酯通过强烈的胃毒和拒食作用来体现其杀虫活性。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 oninProgress b)in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 ? ?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7, 7(4), 49-53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f712826.html,/journal/b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f712826.html,/10.12677/bp.2017.74007 Advance of Nanotechnology for the Encapsulation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henxia Yao1, Yafei Liu1, Jinlong Huang2, Yongming Ruan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2Yunnan Summit Biotechnology Co., Ltd, Chuxiong Yunnan Received: Nov. 21st, 2017; accepted: Dec. 4th, 2017; published: Dec. 11th, 2017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in order to develop systems for pest control in agriculture. Botanical insecticides are about the safety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its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ve. But due to the poor stability of botanical insecticides, volatile and other drawbacks, which limit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Nano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the combination of na-notechnology with botanical insecticides can develop new insecticide with higher stability, better effect and less pollution. Keywords Nanotechnology, Botanical Insecticides, Pest Control 纳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姚陈霞1,刘亚飞1,黄金龙2,阮永明1*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2云南森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楚雄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1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1日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纳米技术和植物源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害虫防控系统的研究进展。植物源*通讯作者。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编辑本段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4.精油类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翟凤艳,郭东峰,刘英杰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53003)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植物选材、菌种选择、试验方法以及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杀菌剂 中图分类号:S4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8-0120-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domestic vegetative germicides researches ZHAI Feng-yan,GUO Dong-feng,LIU Ying-ji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Researches on vegetative fungicides have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Domestic researches were reviewed on plants and strains selection,experimental as well as activity testing methods,discussion and expectation were also made with regard to the problems remained. Key words:biological pesticides;vegetative pesticides;germicid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毋容置疑,农药、化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功不可没。可以断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药、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依旧会扮演重要的角色[1]。但是,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不科学使用,很多弊端日益突出,如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已成为当前应用农药的主要问题[2-4]。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源农药悄然兴起,因其与环境兼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残留,并且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小,目前已成为农药研究开发领域的热门之一,并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5-8]。植物源杀菌剂作为生物合理性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对现代农药的要求,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生力军。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更为广阔的前景[9]。 本文从植物选材、供试菌种、试验方法、抗菌效果的生物检测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并对我国植物源杀菌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1试验材料 1.1供试植物的选择 世界上已知植物25万余种,人类已对其中10%的种类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10]。据Grange等[11]报道约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成分。我国对具农药活性植物的调查和筛选,一般是参考《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和《中国土农药志》、《中国有毒植物》等专著,以及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土农药[12]。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类群植物在植物源杀菌剂筛选和研究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1百合科植物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不同溶剂大蒜提取物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15]。我国利用大蒜开发的大蒜素等药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体的抗菌治疗[16-17]。此外有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对柑桔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8]。尹晓东等[19]发现,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非常显著。我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进一步对大蒜及其他百合科植物活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1.1.2菊科和豆科植物有研究对56种植物抑菌活性试验中,筛选出的对至少1种供试菌菌丝生长有80%以上抑菌效果的16种植物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占供试样品的25%和18.75%;而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80%以上的18种样品中,菊科和豆科植物均占供试样品的16.67%[20]。这表明菊科和豆科植物含有较全面的抑菌生物活性物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1.1.3伞形花科中药植物伞形花科中药在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中不容忽视,川芎、羌活、当归和小茴香等均有医用抗菌活性[21-25]。郭新春[26]的研究表明,川芎、当归、羌活和小茴香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小茴香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 除以上几类植物材料外,耐久性木材的提取物也显示出抗菌活性。如黄檀提取液已被证实对葡萄霜霉病菌有抑菌活性[27],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此外,根据文献和民间传统选择植物对象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1.2供试菌种的选择 对多种植物材料进行筛选测定抗菌力时,选择适当的供试菌是每个研究人员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供试菌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3个原则:(1)应是农业生产上广泛发生的,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原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 收稿日期:2010-01-27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启动项目(20070020)作者简介:翟凤艳(1978-),女,博士,副教授,E-mail:fengyan7801 03@https://www.360docs.net/doc/0f712826.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8期 120

文献综述概况.doc

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

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

植物源农药

浅谈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种类;特点;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1 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1生物碱类(alkaloids)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1.2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1.3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4精油类(volatile oils) 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1.5其他 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 植物源农药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其中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2.1毒杀作用

文献综述棉花渍害的研究进展

棉花渍害的研究进展 [摘要] 湿害已严重制约着的产量。本文对灌浆期小麦渍害的特征与渍害机理、灌浆期渍害对小麦小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小麦受渍临界指标探讨、小麦耐渍性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一些防治渍害的措施,从而为生产上选用耐渍品种,适时采用预防和减轻渍害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渍害研究进展 渍害,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在南方多雨地区麦类等作物在连续降雨或低洼,土壤水分过多,地下水位很高,土壤水饱和区侵及根系密集层,使根系长期缺氧,造成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所谓小麦渍害,是指土壤地下水分过高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危害。渍害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重大灾害, 如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麦类湿害都相当严重, 我国也是受湿害严重的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和国际土壤学会绘制的世界土壤图估算, 世界上水分过多的土壤约占12%。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之一, 播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5%左右, 小麦中后期降雨过多而造成的湿害是该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一方面, 由于稻麦两熟耕作制大面积扩大推广, 前作水稻使土壤浸水时间长, 土壤粘重, 排水困难,透气性差而出现湿害;另一方面, 由于本地区常年麦季降雨量(500-800mm)的大部分集中于小麦生长的中后期, 大大超过了小麦正常需水量, 而造成湿害[1]。渍害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数10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就小麦渍害的小麦渍害的特征与渍害机理、渍害对小麦小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受渍临界指标探讨、耐渍性鉴定、耐渍的遗传改良等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的一些结果作一简要的回顾。一、小麦各生育期渍害的生理症状及其敏感期 受渍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水位叫高的缺氧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脱水凋萎或死亡,所以,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 从苗期到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苗期受害种苗霉烂,成苗率低,植株叶尖发黄或呈淡褐色, 生长缓慢,根呈暗褐色, 次生根显著减少, 分蘖少而小, 严重时萎缩死亡拨节抽穗期受害上部三片功能叶分别短20%,30%和36%,有效穗数减少40%。拔节孕穗期遭受湿害, 根系发育不良, 根量少, 扎根浅, 活力减退,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_郝乃斌.

植物学通报 1999,16(5):495~503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中国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① 郝乃斌 戈巧英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摘要 我国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应用植物杀虫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国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迅速,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并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简要综述我国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杀虫活性物质的类型、有效成分、防治对象、杀虫机理及开发前景。从而为研究植物源杀虫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活性物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based Pesticides in China H AO Nai-Bin GE Qiao-Ying (Ins titute of Botany,The C hinese Academy of Sc ienc es,Beijing100093) A 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c ent status of study on plant-based pesticides in China.The pesticidal types and effective components,the pests to be controlled,the modes of action and the pr ospects fo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these pesticide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Plant_based pesticides,Bioactive component 我国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现已查清三万余种高等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系统关系等,其中约有近千种植物具有杀虫活性物质。在我国用植物杀虫,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周礼》已有“剪氏掌除蠹物,以攻萦攻之,以莽草熏之”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也有狼毒、百部、鱼藤根等记载;《中国土农药志》记载着分布在86个科中的220种植物性农药,而《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则列入有毒植物1300余种,其中许多种类被作为植物性农药利用。尽管我国药用植物丰富,而且应用植物性农药有着渊远的传统,但是真正较系统地进行研究却始于本世纪30年代(黄瑞纶,1937),而且进展缓慢。自8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源杀虫剂才得以广泛开展,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并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植物性杀虫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比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所以,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被化学物质的严重污染而又急需净化的时侯,重新认识和研究生物农药已势在必行,因此,近些年来我国对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的研究,特别是昆虫忌避剂、拒食剂、生长发育抑制剂等的研究正在广泛地开展。 1 天然植物杀虫活性物质类型 ①收稿日期:1998-09-01 接受日期:1999-03-03 责任编辑:姜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