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危机与“美国梦”的破碎

合集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破碎的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破碎的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破碎的美国梦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这本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追逐他所设定的"美国梦"的故事。

美国梦简介美国梦是指每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功和幸福。

它被认为是美国社会向上流动性和个人成就的象征。

盖茨比与破碎的美国梦1.主人公盖茨比:小说中,盖茨比无论通过什么手段,一直追求着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美国梦”。

然而,他始终对于那种物质成就感到空虚。

这反映了大部分人对于物质成功和物质幸福感到失望。

2.物质享受与空虚:小说中展示了二十年代繁荣时期浓厚而空洞的消费主义文化,大量追求金钱、财富和社交地位的人被描绘成虚荣、空虚和缺乏精神追求。

美国梦破碎的原因1.社会不公平:尽管美国梦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但现实却是社会阶级差距越来越大。

贫富分化使得较低阶层的人难以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

2.盲目追求物质:社会价值观偏离了道德伦理和家庭价值观念,过度追逐物质致使内心空虚和失落。

小说对美国梦的思考1.虚伪与真实:小说中展示了许多虚伪的角色,他们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美国梦”不择手段。

这反映出对美国梦的批判,并强调真实性与虚假之间的冲突。

2.大灾难后的幻灭:小说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描写那个时期人们对战争带来破坏以及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感到失望,进一步强调了美国梦的破灭。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绘盖茨比及其周围人物的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对于美国梦的理想化追求以及最终的破碎。

小说中展示了虚伪、空虚和沮丧等现象,深入剖析了美国梦背后的阴暗面。

因此,在大部分人眼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时是一个既饱含希望与光明又充满讽刺与失落的形象,成为描述破碎的美国梦极具代表性之作。

注:该文档内容编写基于个人理解和逻辑推测,并非准确反映原著意图或学术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注定破碎的美国梦探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注定破碎的美国梦探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注定破碎的美国梦探析摘要:菲茨杰拉德的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一个农民的儿子执着地追求“美国梦”的故事,由于阶级的固化和不择手段致富的社会风气,遭到背叛无辜惨死的故事。

本文分析了美国梦的起源和书中主角对于美国梦的追求、实现、失败的概述和分析,得出盖茨比“美国梦”注定破碎的结论,揭示了其悲剧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一、美国梦的起源“美国梦”是一种滋生于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即在美利坚合众国领土内,人民自由民主的,机会均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诚实艰苦地奋斗实现自己的内在潜能,收获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非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特权,或者仰仗偶然的出身和地位,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历经磨难登录的第一批殖民者,曾鉴定了《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不仅宣誓遵循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还体现了清教徒的艰苦奋斗的思想,形成了美国梦的思想雏形。

当时的美国殖民地,资源丰富并且尚未开发,殖民者需要清教徒式的艰苦劳动才能将资源转化为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梦的思想的初步发展是在1783年。

当时,美国建立起联合政权后,联邦政府发起了西部运动,将广袤的西部土地定义为无政府开放所有权的区域,承认最早到达并最早开发的人成为土地所有者。

虽然充满艰难和凶险,但是对于追求梦想的人是绝佳的依靠个人努力实现梦想的机会。

1863年林肯总统正式颁布《解放宣言》,将美国黑人从黑奴解放为自由的公民,美国梦在实现的过程中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人人平等的意识在种族歧视的土地上得到释放。

美国梦的真正正式地提出是在19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

为了提振人民信心,保持希望,历史学家亚当第一次通过文章提出“美国梦”。

也就在此时,“美国梦”成为了作家们在小说创作中热门的主题。

例如亚伯拉罕·林肯的传记,被热衷的作家们描述成从木屋走到白宫,或者某某穷人家的孩子变成了政界精英、社会名流等故事,为美国民众树立了从社会底层向社会顶层流动的成功典范。

美国梦破灭的原因[美国梦的破灭]

美国梦破灭的原因[美国梦的破灭]

美国梦破灭的原因[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弗・司哥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出身卑微的盖茨比在战争期间结识了有钱人家的女儿苔西,因为他只是个下级军官,苔西虽爱他却不肯和他结婚。

在盖茨比到欧洲服役期间,苔西嫁给了大富豪汤姆。

汤姆在婚后不久就对她表现不忠,后来又找了情妇――汽车修理站的老板娘默特尔,因此苔西生活优裕却不快乐。

盖茨比在战后贩卖烈性酒,不久发了大财,他始终念念不忘旧日的情人,于是想尽办法与苔西会面。

盖茨比为了赢得苔西而做非法买卖赚钱,后来又为她承担开车压死默特尔的责任。

事故发生后,苔西和汤姆逃之夭夭,盖茨比一片痴情没有得到任何报酬,反倒被默特尔的丈夫当作凶手开枪打死。

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中的一员,他的创作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至30年代,这正是美国的20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他是二三十年代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在“喧嚣的20年代”,菲茨杰拉德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经济上猛然富裕起来。

他们像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

他们豪华的生活方式既反映了那个菲茨杰拉德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绚丽的时代”的特色。

二主要人物分析菲茨杰拉德没有平铺直叙地讲故事而是采用了以盖茨比为主角、以青年商人尼克・卡拉韦做故事叙述者的手法,这样不仅使故事充满悬念,还可以巧妙地通过“双重视野”来表现主题。

尼克・卡拉韦是耶鲁大学毕业生,到东部去学债券生意,他搬到纽约附近的长岛居住,与富豪盖茨比为邻,他又是苔西的远房表兄、汤姆的大学同学。

作者通过尼克,一方面把故事的零散情节连接成一个整体,一方面给书中人物以道德评价。

菲茨杰拉德在盖茨比身上表现了他羡慕有钱人的一面,同时又通过尼克对上层社会提出批评。

尼克认为盖茨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始终怀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希望”,充满“腐蚀不了的梦想”。

尼克把这梦想和早期移民的“美国梦”联系起来。

盖茨比是该小说的核心人物。

身份危机与“美国梦”的破碎——“9·11小说”《拉合尔茶馆的陌生

身份危机与“美国梦”的破碎——“9·11小说”《拉合尔茶馆的陌生

从 而展 开一段 稍许 心酸但 极度 浪漫 的爱 情 ,一 个一 个 台阶 已 经 铺好 ,美好 的生 活蓝 图徐徐 展开 ,昌盖兹 的人生 从未如 此 饱 满过 ,他象 一切 华尔街 精英 一样 云 中往来 ,精神 与物 质获 得 了双 重的满 足 。如 果 昌盖兹 的人 生道路 按照 这样 的轨迹 发 展 下去 ,他 的生活应 该顺 风顺 水 ,事业将 会蒸 蒸 日上 ,他 的 “ 美 国梦 ” 也将 会实现 。但 是 , 这 一切 都被突 如其 来 的 “ 9 ・ 1 1 ” 恐 怖袭 击事件 而打 断 。首先 ,在马 尼拉 出差返 回纽 约后 ,他 被 扣留在 机场 。 。 接 着他 开始注 意到 ,种族 主 义和种 族歧 视在 纽 约和 伍德 ・ 山姆 森公 司大大 增加 ,而 自己也成 为受歧 视 的 对 象 。作 为穆 斯林 , 昌盖 兹 不得 不 面对 “ 9・ 1 1 ”恐怖 袭 击 之 后所面 临 的身份 挑战 。作 为一个 外 国人 ,他 在纽 约感 觉到 越 来 越 不 舒 服 。“ 9・1 1 ”事 件 之 后 ,美 国对 阿 富 汗 的入 侵 和在 “ 印巴冲 突 ”中对 巴基斯 坦 的态度 ,都让 昌盖 兹义 愤填 膺 、倍 感气愤 。后 来 ,公 司派 他去 智利 评估 一家 图书 出版公 司。他在 智利 之行 中受 到出版 公 司总裁 胡安 ・巴蒂 斯塔 的点 拨 和启发 ,开 始重 新思 考 自己的身 份 。胡安 ・ 巴蒂 斯塔 向他 讲叙 了 土耳其 苏丹 禁卫 军的故 事 : 那些 禁卫军 战士 原来 是信 基督 的孩 子 ,被土耳 其 人抓去 后经 过训 练 ,成 为打 起仗 来骁 勇 残暴 ,对 苏 丹忠 心 耿耿 、死 心 塌地 的战士 。“ 他 们 通 过战 斗 所 毁 灭掉 的是 他 们 自己 的文 明 ,因此 他 们 再 也 无家 可 归 了。 ”胡 安 ・ 巴 蒂斯 塔 的一 番话 让 他深 深地 陷入 了 内省 。他 觉 的 自己 “ 成 了一 个现 代版 的苏丹 禁 卫军战 士 ,正 在 为美利 坚帝 国效 劳 ,而此 时 ,它正在 侵略 一个 与我 的祖 国血脉 相关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碎与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碎与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碎与幻灭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美国梦在其中的破碎与幻灭。

美国梦的定义和本质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繁荣和成功的机会,而不受到种族、阶级或其他限制。

它象征着公平竞争、奋斗和追求个人目标的价值观。

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美国梦背后的现实,并表现出其破碎和幻灭的本质。

小说展示了农场主之子盖茨比为追逐他对黛西这位琼斯小姐(大富豪彼得·彼尔斯琼斯女儿)所抱持的浪漫幻想而努力奋斗,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碎盖茨比迷恋着黛西,他相信通过财富和地位可以赢得她的心。

然而,他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菲茨杰拉德通过揭示底层和上层社会之间的深刻差异以及贪婪、堕落的价值观,暗示了美国梦的破碎。

尽管盖茨比积聚了巨额财富,但在上流社会仍然不受认同和接纳。

这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金钱无法买来真正的幸福和爱情。

社会角色对美国梦的影响《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探讨了社会角色对美国梦实现的影响。

小说中,各个角色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却常常为社会门规束缚住。

无论是盖茨比靠犯法发家致富、多斯·布坎南夫人投身浮华社交圈,还是尼克·卡拉威相信幸福只有在东部取得,所有人被困在现实世界的套圈内,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这种社会角色对个人希望和梦想的限制,导致美国梦破碎和幻灭。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这一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追求梦想却最终被现实击败的故事。

它揭示了美国梦背后的真实面貌,让读者思考人性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尽管美国梦始终是一个理想化和迷人的概念,但菲茨杰拉德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表达了对其幻灭和破碎的态度,并提醒人们反思自己对成功、幸福以及成就意义的定义与追求方式。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值繁荣鼎盛的时期。

人们对于成功、财富和地位的向往塑造了一种理想化的美国梦,即通过努力和勤奋,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追求,获得幸福和成功。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以2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本文将从盖茨比的身份追求、财富的虚妄以及人性的冷酷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盖茨比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认同。

他通过勤奋和机遇,使自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却无法改变自己出身的低微。

他追求着黛西这个“黄金之女”,期望通过与她结婚,跻身于上流社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在物质财富的掩饰下,盖茨比始终无法跨越社会阶层的壁垒,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注定了他无法完全融入上流社会,也注定了他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

小说中的财富虚妄也是美国梦幻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年代的美国社会,财富被视为成功和幸福的象征,人们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

盖茨比通过各种手段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但这种财富并不能给予他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他的财富虽然让他在物质上过上了奢侈的生活,但在精神层面上却孤独寂寞。

同时,作者用描写派对和浪费生活方式的手法,揭示了财富的虚幻和腐朽。

所以,财富的追求带来的只是表面的虚荣,而不是内心的满足。

小说中的人性冷酷也直接导致了美国梦的幻灭。

社会上充斥着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欺骗,对于成功和财富的追求让人们失去了理智和道德的约束。

小说中的人物,包括盖茨比和黛西在内,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无视并伤害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这样的人性冷酷使得美国梦早已不再是一个真实的梦想,而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幻象。

正是这种人性冷酷让美国梦变得支离破碎,幻灭不再。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述盖茨比的身份追求、财富的虚妄以及人性的冷酷,深刻展现了美国梦的幻灭。

在20年代的美国社会,人们对于成功和财富的渴望使得美国梦成为了每个人心中的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概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20世纪1920年代的美国社会,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本文将探讨主人公盖茨比塑造的美国梦以及他最终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所引发的反思。

美国梦与社会背景在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蓬勃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人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财富、成功和幸福。

这种理念被称为“美国梦”。

盖茨比塑造的美国梦盖茨比是小说中一个富有且神秘的角色。

他通过腾跃而来,在尼克·卡拉威(故事叙述者)眼中,成为无与伦比、令人叹服和“了不起”的化身。

据尼克的叙述,盖茨比是个认真追求成功、致力于改变自己出身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他远离贫困故乡,凭借激情和决心来到纽约。

通过掌握投机和赚钱的技巧,他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商人。

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描绘了美国梦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尽管盖茨比取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但他并没有融入上层社会圈子。

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国梦意味着创造新机会,突破社会障碍,并最终实现幸福与满足感。

然而,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揭示了虚假性社交关系、浮华夜生活以及对金钱与权力无尽欲望的批判。

最终,盖茨比被一个虚弱愚昧的世界所淹没,并且面对着一次次失败和失去自我的经历。

在小说结尾处,他最终在努力追求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中遭到了悲剧性的命运。

反思与启示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所持的批判态度。

他揭示了超出财富和成功之外真正幸福与满足感的欠缺。

小说对社会浮华、空虚和个人身份探索提出了深刻问题。

这使我们反思,美国梦是一种伟大的理想,但若仅依赖物质追求,并忽视人性需求,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破碎。

同时,作为读者也应该审视自己对于成功、财富和幸福的定义,并思考是否我们也存在类似的困惑和挣扎。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探讨了美国梦的主题。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庞大富贵和社交上流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兴衰叙述了一个关于欲望、追求和破灭的故事。

本文将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美国梦在小说中所带来的破灭感。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杰·盖茨比是一个充满野心和爱情的人物。

他通过欺骗和犯罪手段聚敛财富,勾结黑社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但他的成就并不是为了物质的享受,而是为了追求爱情,重新获得他深爱的黛西。

尽管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他的行为背后流露出对追求梦想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无论盖茨比如何努力追求,他的美国梦最终被现实所破灭。

他所追求的黛西,代表着他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但黛西却始终无法满足他的期望。

她选择了婚姻和社会地位,而不是盖茨比那单纯的爱情。

盖茨比将黛西美化成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但这种理想化只存在于他的幻想中,现实中的黛西并不具备盖茨比心中的那种品质。

因此,他所追求的美国梦最终变得破碎且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破灭感。

另一个展示美国梦破灭的角色是托姆·布坎南。

作为一个富有权贵的人物,托姆具备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的实现条件。

然而,托姆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对权力和威望的追求导致了他对婚姻的不忠和道德的堕落。

尽管他拥有物质上的富足,但他内心的虚无感却让他陷入不满和无聊中,最终使得他对美国梦的追求变得空洞和虚伪。

通过盖茨比和托姆两个人物的对比,小说揭示了美国梦在现实社会中的脆弱性和虚假性。

无论是通过努力工作还是通过欺骗手段富起来的人,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富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相反,它更多地是导致人们迷失自我,失去真正价值的人生。

这种破灭感在小说中通过盖茨比和托姆的命运得到了生动地描绘。

此外,《了不起的盖茨比》还通过描写那个繁华世界的另一面,展现了美国梦的虚假和触不可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份危机与“美国梦”的破碎
作为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裔,“9·11”小说《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主人公昌盖兹在“9·11”事件后,他的美国身份遭受更大的危机,直到最后的完全崩溃。

“9·11”事件激发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这使昌盖兹意识到自己的双重文化和民族属性以及“他者”地位,这种身份危机使他无法继续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也最终导致其追寻的“美国梦”彻底破碎。

标签:身份危机;“美国梦”;破裂;命运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是一部有影响的“9·11”小说,出版于2007年,其英文名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作者是英籍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

小说通过主人公昌盖兹(Changez)的个人命运,揭示了“9·11”事件对于穆斯林裔社会身份(identity)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穆斯林裔在社会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

一、《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故事情节概述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故事情节是以昌盖兹(Changez)在拉合尔一家咖啡厅晚餐时间对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陌生美国人的叙述而展开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昌盖兹讲述了他在美国的求学、工作、情感经历。

主人公昌盖兹是一位巴基斯坦青年,他18岁时来到美国,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华尔街一家名为伍德·山姆森(Underwood Samson)的顶级资产评估公司,深受上司的赏识,并结交了上流文艺美女艾丽卡(Erica),从而展开一段稍许心酸但极度浪漫的爱情,一个一个台阶已经铺好,美好的生活蓝图徐徐展开,昌盖兹的人生从未如此饱满过,他象一切华尔街精英一样云中往来,精神与物质获得了双重的满足。

如果昌盖兹的人生道路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他的生活应该顺风顺水,事业将会蒸蒸日上,他的“美国梦”也将会实现。

但是,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而打断。

首先,在馬尼拉出差返回纽约后,他被扣留在机场。

接着他开始注意到,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在纽约和伍德·山姆森公司大大增加,而自己也成为受歧视的对象。

作为穆斯林,昌盖兹不得不面对“9·11”恐怖袭击之后所面临的身份挑战。

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在纽约感觉到越来越不舒服。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的入侵和在“印巴冲突”中对巴基斯坦的态度,都让昌盖兹义愤填膺、倍感气愤。

后来,公司派他去智利评估一家图书出版公司。

他在智利之行中受到出版公司总裁胡安·巴蒂斯塔的点拨和启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

胡安·巴蒂斯塔向他讲叙了土耳其苏丹禁卫军的故事:那些禁卫军战士原来是信基督的孩子,被土耳其人抓去后经过训练,成为打起仗来骁勇残暴,对苏丹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战士。

“他们通过战斗所毁灭掉的是他们自己的文明,因此他们再也无家可归了。

”胡安·巴蒂斯塔的一番话让他深深地陷入了内省。

他觉的自己“成了一个现代版的苏丹禁卫军战士,正在为美利坚帝国效劳,而此时,它正在侵略一个与我的祖国血脉相关的国家,甚至还有可能共谋要将我的祖国拖入战争的阴影”。

这也成为昌盖兹最终顿悟的催化剂,自“9·11”以来他对美国与日俱增的憎恨被固化并得以展现:他决定放弃这次任务。

他因在任务中途返回纽约而遭到解雇,而这也是他预料中的事情。

当回到纽约后他也得知,旧病复发的艾丽卡已经失踪,可能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最后,昌盖兹回到巴基斯坦,成为拉合尔当地大学的一名讲师和一名反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激进分子。

二、主人公昌盖兹身份危机产生及影响分析
主人公昌盖兹作为一个优秀的巴基斯坦青年,怀揣梦想进入美国名牌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待遇优厚的公司,后来又遇到心仪的恋人,可以说这一时期他的人生梦想,也可以说是他的美国梦就要实现,他的身份也逐渐接近“美国人”,逐渐成为具有“美国人”身份的巴基斯坦裔。

毕业后,他从众多优秀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山姆森公司这个缩写为US 的评估公司,欣然践行当初达成的协议,通过勤奋工作实现成为美国主人的梦想。

当进入位于纽约市中心气派的写字楼时,他已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巴基斯坦人”(信慧敏2016)。

他讲到,“那天,我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巴基斯坦人,而只是恩德伍德·山姆森公司的一名实习生,我的公司那气派非凡的办公室使我感到自豪”。

昌盖兹在美国身份的面具下,尽力掩饰他的巴基斯坦身份,尝试完全融入美国文化中。

但是,他的努力并不是非常成功,而他的这种美国身份也很不稳定、很不牢固。

例如,他去艾丽卡家做客时,看门人表现出一副冷冷的、不信任的表情。

而艾丽卡的父亲也用一种带有典型美国式的居高临下的意蕴的语气质询有关巴基斯坦的情况。

此外,就昌盖兹本人而言,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美国身份也具有不确定性,或者说他也处于美国身份和巴基斯坦身份的纠葛矛盾中。

这种心理状态在他对“9·11”事件的反应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讲到,在马尼拉出差期间在电视上看到世贸双塔轰然倒下的一幕时,“我的第一反应确实是感到很开心”。

他自己也承认,“当我告诉您数以万计的无辜者遭杀害令我感到高兴,我自己也是对此大惑不解的”。

这样的反应显示了昌盖兹对自己身份的困惑。

而在“9·11”事件发生之后,昌盖兹的美国身份遭受更大的危机,直到最后的完全崩溃。

“9·11”事件激发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这使昌盖兹意识到自己的双重文化和民族属性以及“他者”地位,让他认识到自己是美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本土的美国白人所受的待遇有很大差别(李芸2015)。

安检时的额外搜查、公司同事的冷眼、马路上的敌意使他渐渐明白其文化和身份使他越来越难以融入到美国社会。

最终这些因素促成了他的爆发,他变得愤怒,他变得痛恨美国,他放弃了一切回归到了故土(许梦2015)。

至此,昌盖兹的美国身份彻底褪去,进而回归到其巴基斯坦身份,成为一名思想激进的反美主义者。

三、结语
昌盖兹的人生发展轨迹因“9·11”事件而发生转折,但其本质原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相类似,那就是美国中心主义造成的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穆斯林国家之间在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冲突。

昌盖兹从一个追寻“美国梦”的巴基斯坦优秀青年转变为一个思想极端分子,甚至说恐怖分子,而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自身在美国的种种遭
遇,他只是一个不情愿的(reluctant)恐怖分子。

因此,美国作为“9·11”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也要对其全球政策做出反思,要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仅仅发动所谓的“反恐战争”是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的,而是要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进行平等的对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