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3000字毕业论文范文(优选10篇)

3000字毕业论文范文(优选10篇)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
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四、毕业论文(设计)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2、中文摘要、关键词
3、英文摘要。
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6、注释。
毕业论文范文3篇

毕业论文范文3篇毕业论文是大多数本科生第一次独立综合运用知识,提炼观点,组合成文字和图像等表达对现象和事物的认知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范文3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馆员优化管理探讨勤工助学活动的发起是在1915年,由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倡导的“勤于劳动,俭以求学”而成立的“留学生俭学会”,意思是希望留学生们在课余勤工,生活节俭,以自强、自立的精神完成学业[1]。
1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再认识1.1学生馆员从事勤工助学工作初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中有很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这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取零用钱或者生活费用。
但是,国家现在对教育资助投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各种助学金、助学贷款,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相对容易。
目前,很多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主要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
到图书馆工作,既可以补贴自己的生活所需,还可以获得社会实践经验;还有一些学生到图书馆工作仅仅是为了体验图书馆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还有不少学生到图书馆参加志愿活动不是为了报酬,主要是想服务他人,在工作中体会奉献的快乐。
1.2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有利方面首先,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大大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
随着文献资源逐年递增,图书馆馆藏越来越丰富,一线服务窗口的日常维护工作和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图书馆员经常超负荷工作,从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学生馆员参与进来之后,可以将一些学生可以承担的工作分配出去,图书馆员仅负责学生难以胜任的工作,这样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2]。
其次,学生馆员思维活跃。
学生馆员的身份首先是读者,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以读者的视角来观察图书馆,也能敏锐地发现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服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再次,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
笔者发现,做过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这些学生理解图书馆工作的不易,会主动维护图书馆的学习环境。
毕业生论文范文

毕业生论文范文毕业生论文范文范文一:屈原对先秦儒家“比德”观的继承一、儒家的“比德”观“比德”一词出自《荀子•法行》,子贡问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 赐! 是何言也! 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 栗而理,知也; 坚刚而不屈,义也; 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
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子贡问孔子,君子“贵玉贱珉”是否因为玉少而珉多,孔子认为不是,君子贵玉是因为“夫玉者,君子比德焉”,也就是说君子与玉有共同的美德。
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去,就变成那些事物。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
淖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 (《宥坐》)子贡问孔子曰:“子贡问于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也。
”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
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 多其功,而不“息” 德。
为人下者其犹土也。
” (《尧问》)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二、屈原与儒家“比德”观《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整理,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
孔子对《诗经》十分推崇,赞赏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说它思想纯正。
毕业论文总结范文5篇

毕业论文总结范文5篇第1篇示例:毕业论文总结随着大学生涯的结束,毕业论文也随之完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和收获。
通过这篇毕业论文总结,我想回顾一下自己的学术成长和心路历程。
我想谈谈自己选择这个研究课题的初衷。
在大学期间,我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
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我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技能。
我想谈谈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但我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我逐渐解决了许多困难,取得了一些进展。
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敢面对挑战,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我想谈谈毕业论文带给我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写作,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还培养了自己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刻体会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未来学术道路上的不足之处。
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通过这篇毕业论文总结,我回顾了自己的学术成长和心路历程,感慨万千。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牢记自己的初衷和目标,继续努力前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毕业论文只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起点,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愿我的毕业论文总结能够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吧!第2篇示例:毕业论文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离开校园,迎接未来的挑战。
回顾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最让我感到自豪和满足的莫过于我的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大全

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大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方式和途径多元化,毕业学生越来越多,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毕业论文完整范文篇一:《关于林黛玉性格特点浅析》《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书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非常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贾宝玉的偏僻乖张、薛宝钗的圆滑冷漠、王熙凤的两面三刀、贾迎春的懦弱怕事等性格特点在广大读者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重点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对林黛玉的性格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的解读《红楼梦》的深刻内涵。
下面,将对林黛玉的善良纯真、尖酸刻薄、多愁善感、幽默聪慧等四个性格进行剖析:一、善良纯真的性格《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林黛玉善良纯真、胸无城府的性格,同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的圆滑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书中第二十七回写到,林黛玉因夜间失寐起来迟了,听说一众姐妹在花园中作饯花会,立即准备前往,走到院中忽然回头告诉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林黛玉身在贾府处处小心,在早上起迟了唯恐他人说自己痴懒的前提下,还关心大燕子的处境,可见她是多么善良。
书中第四十五回,薛宝钗以伪善的言辞对林黛玉进行关心和爱护,林黛玉立即引咎自责,认为自己心胸狭隘,觉得自己平日里对宝钗的种种猜疑和敌意都是自己的过错,可以看出黛玉性格中的纯真。
再后来,她受到“金玉良缘”说辞的影响,痛苦万分,但是当宝钗向她袒露自己内心的痛苦时,黛玉又为宝钗担心和感慨,于是写出“子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扰,况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向宝钗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
上述种种事迹,都展现了林黛玉的纯真善良、诚挚忠厚的性格。
二、尖酸刻薄的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纯真、善良、柔弱、多愁善感,但是她也具有尖酸刻薄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尖酸刻薄的性格和她的凄惨的身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林黛玉作为贾明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便具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尊心,母亲去世后她就被接到贾府开始了寄居生活,在贾府的地位非常尴尬,父亲去世后她更觉得自身无依无靠,是一个“不正经”的主子,当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她的尖酸刻薄就体现了出来。
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3篇)

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3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了一名六年级的学生。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我必须改变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第一,在学习方面,我改掉了马虎的坏习惯。
做完作业和答题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争取每次考试都得满分。
即使拿不到满分,也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
准备语文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把课文看五遍,看明白,老师才能跟上上课。
第二,纪律方面,我要保证上课不说话,不做任何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我也想安静的走在楼道里,不打架不跳。
课后不要打架,和同学一起做有益的活动。
第三,在劳动方面,现在是班里额外值日的学生,要负责任。
小心完成外部清洁任务。
也想为班级多做点工作,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减轻负担。
我也想帮助同学,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我说什么我就做什么!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加。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
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跃升至611万左右,近三年以每年50万的速度递增,这是对社会的巨大考验,影响巨大。
同时,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失业率上升,生存压力加大。
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就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更大。
当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没有别的路可走,可以考虑其他生活方式,当然,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选择。
与此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被社会和高校所认可和接受。
作为一名大学生,两年后我们将面临这些问题,现在我们应该考虑和规划我们的未来。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条件:优势、劣势、创业方式、相关风险等相关事宜,以便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就业问题。
一.优势1.大学生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科生论文范文(通用7篇)

本科生论文范文1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某某某》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某某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次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毕业论文总结报告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某某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某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本科生论文范文2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某某某》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某某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次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毕业论文总结报告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某某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某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本科生论文范文3致谢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
毕业论文总结六篇范文【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总结范文毕业论文总结2009年的12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
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遇到困难,我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当困难解决了,我会觉得豁然开朗,思路打开了;当论文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后,基本成形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也在思考,毕业论文的完成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我即将毕业,即将走出可爱的校园步入社会的大讲堂,开始我的又一个新的人生旅程。
那么,我应该记下一些东西,对我的毕业论文做一个总结,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2009年12月,当我接到选题通知后,开始着手论文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要写哪方面的,而且这个范围要掌握好,不能太窄,因为写起来会有局限性,也不能太宽,不能是大家都写烂的东西,这样就写不出新意,很难有较高的突破了。
于是我主动找我的导师钟静老师商讨我的选题,及时与她沟通.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几个备选选题范围内确定了幽默广告这个领域的,因为考虑到幽默广告确实很多而且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但真正认真研究它的却不多,因此,我确定了要写这个方面的。
与此同时,我就开始了搜集资料的重要工作。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门收集有关幽默广告的资料。
我去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去西单图书大厦,去办理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卡,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搜集等各种方式方法,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认真对资料进行分类,理论的、实际的例子、图片等等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列出提纲,再与老师进行沟通。
2009年1月,老师对我的所准备的资料基本满意,于是我们开始对论文题目的推敲.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并且结合我实际现有的资料内容,最终把题目确定为“论广告表现中的幽默策略”.确定好题目以后,我开始准备我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并在2009年1月11日上交了我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在2009年1—2月的寒假期间,由于一些原因,与老师就很难见面了,于是我赶在放假之前又与老师积极碰面,把我的思路与具体提纲给老师审阅,并一起商讨,以便在假期中撰写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优秀范文是大多数本科生第一次独立综合运用知识,提炼观点,组合成文字和图像等表达对现象和事物的认知过程。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优秀,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遇》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小说之一,评论者多将他的中国题材小说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的中国观的重要性。
小说《奇遇》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以及与其中国之行的关联性,可以看出小说处在芥川“文艺中国”和“现实中国”的中国观的临界点,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显示了芥川 ___既敬仰又睥睨的双重目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文艺中国现实中国幻象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被日本文坛称之为短篇小说巨擘,其小说名作《罗生门》《鼻子》等作品,于1921年最先由鲁迅译介到中国,1927年,芥川自杀后,中国文坛还掀起了翻译芥川作品热,xx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芥川龙之介全集》(五卷),芥川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
总观芥川的短篇小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芥川的小说有许多以中国为题材的,并且是以中国古典为蓝本的翻案小说。
对于许多大正作家来说,中国文学是一件装饰性的衣裳,而对芥川龙之介来说,中国诗歌是“自己构筑的文学世界的相反的一极,是与扭曲的西洋那种近代相对峙的及其自觉的艺术”{1}(日本文学评论家三好行雄)。
由此表明芥川将中国古典视为自己文学的支撑和价值观。
芥川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中国为舞台,借用中国的传奇抒发自己的心绪,并加以理性的诠释,与现代人的生活生出干系来,很好地体现了新思潮派的特点。
中国文学给予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不仅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濡养了他东方文人的气质,可以说芥川是最熟稔中国文学的日本近代作家之一,以往的学者多将芥川视为东亚文学的一员,将他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 ___文化的态度及其中国观的重要性。
其中一篇名为《奇遇》(1921)的小说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如果芥川的中国观以中国之行为分水岭的话,可以分为文艺中国和现实中国,而《奇遇》写在芥川中国之行的前夕,可以说是在二者的临界点上,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
本文试图通过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及其与中国之行的关联性,以期进一步认识芥川 ___既敬仰又睥睨的矛盾态度,以及中国之行对其中国观变迁的影响。
一、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濡养的文人作家,他自小在养父的家中长大,养父喜爱南画、俳句,颇具江户文人气质,芥川从少年起就喜爱读汉文学作品,他虽不懂汉文,但通过日文的译本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剪灯新话》《新齐谐》《志》《聊斋志异》及其他汉诗文,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2}在芥川的“中国题材的作品群”中有九篇出自于中国古典文学。
其中,《仙人》(1915)、《酒虫》(1916)、《掉头的故事》(1917)三篇取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英雄之器》(1917)取材于《两汉通俗演义》;《尾生的信义》(1919)取材于《庄子·盗跖篇》;《黄粱梦》(1917)和《杜子春》(1920)分别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杜子春》;《秋山图》(1920)取材于《瓯香馆集补遗画》;《奇遇》(1921)取材于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
可以看出,芥川在选取中国题材再创作时,表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取向,即 ___的传奇、志怪、感,而中国的事件几乎没有进入他的视野。
{3}这是由芥川的创作本身的需要的,也是他借古喻今的写作策略。
评论家们都注意到芥川的历史小说是借神话般的奇异事件,表现了对日本近代社会的思考,对普遍人性的哲学叩问。
例如,《酒虫》取自于《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其情节与原作基本相同,而在小说的结尾,芥川就蒲松龄所发的议论,“或曰: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
然欤否欤?”提供了三个正反合三个答案,指出“酒虫”就是刘氏之所以为刘氏的独特个性,杀死酒虫就是扼杀人的个性就等于扼杀人的生命。
{4}芥川在《骨董羹》中对《聊斋志异》专有一评:“聊斋志异与剪灯新话一样,在中国小说中都是谈鬼说怪的。
由青灯寒光所带来的怪异达到了极点,这是普遍为人所知的。
然而作者蒲松龄不能勇敢面队朝廷,便借助 ___之谈讽刺朝廷的行为,有时为了本国的读者,不无遗憾而舍之。
”{5}由此可见,芥川是很懂中国古代作家说鬼谈怪的别有用心,而他也很好地学用了这一写作策略,并用这些中国古典的阅读经历接通了现实人生。
日本评论家吉田精一这样评价芥川的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几乎是扩大的解释,唯有文学的趣味性、故事的离奇性这一点是他的特色”。
这类中国传奇、志怪类的小说既契合芥川的“野性的美”审美取向,又符合他表达自己思想主题的需求,通过对这些古代材料的理智诠释,芥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说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对接。
而芥川的中国之行,则让浪漫中国、文艺中国,在现实的观照下,成为了虚幻的美、虚假的美。
小说《奇遇》刺穿了文艺中国、浪漫中国的泡影,自此,芥川看待中国的目光开始改变,以往对神秘中国的景仰已开始变作冷静的审视和睥睨。
二、古典中国、浪漫幻象的解构《奇遇》(1921)的主要情节取自《剪灯新话》之《渭塘奇遇记》,但在结构上却比原作复杂得多,完全颠覆了中国古典“才子佳人”的模式,具有某种后现代元小说的特点。
原作写元至顺年间,南京有一王生,容貌俊秀,神色清朗,人称“奇俊王家郎”,一次,王生去松江收秋租,乘船经过渭塘时,在一酒家小酌,邂逅店主十八岁的女儿,二人眉目传情,后王生离开酒家怅然若失,当晚,他就做梦到了酒家,与女子相会,以后每个晚上都在梦中与女子相会,一晚,王生梦见女子把紫金碧甸戒指赠送给他,王生自己解下水晶双鱼扇坠回赠给她,等到醒过来,发现戒指确实戴在手中,而再看自己的扇坠,却没有了。
王生大为惊奇,于是仿元稹的诗体,赋《会真诗》三十韵来记载这件事情。
第二年,王生再往松江收租,又经过酒家,被店主请入,老翁述说,小女自那日见到王生后相思成疾,昨晚,忽然说:明日郎君要来,果真小郎君来此,正是老天爷显灵。
{6}而在芥川笔下的《奇遇》中,瞿佑的《渭塘奇遇记》原典则被他改写并镶嵌在现代小说的框架中,成为了一篇从结构到主题、人物都颇具现代解构意识的小说。
首先,小说《奇遇》 ___古典才子佳人小说模式进行了颠覆和解构。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
在这类小说中“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7}。
原作《渭塘奇遇记》可以说是一个不太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中融入了志怪小说的特点,属烟粉灵怪类小说。
其小说情节基本符合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只是瞿佑将它写成了一出颇具神秘色彩的、梦幻式的“才子佳人”小说,他将王生与小姐的相会、私订终身的故事置于梦境,让当事人与旁观者以为这段佳缘竟是老天爷赐予的,二人的结合是梦魂交会,于是叹曰:真是一桩奇遇。
小说带有烟粉灵怪小说的神秘主义色彩。
芥川自小便 ___的《聊斋志异》《剪灯新话》这类谈鬼说怪类的小说十分喜爱,自己还做了这类的小说,编为《椒图志怪》,可见中国文学对他的影响。
芥川的《奇遇》在故事主要情节、场景、环境描写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但对于人物的性格品行进行颠覆,特别是将瞿佑苦心经营的神游梦幻的谎言撕破,将无法说清的真相做了理性的还原。
在《渭塘奇遇记》中王生被刻画为一个书生,形貌俊美,人称“奇俊王家郎”,可在《奇遇》中,王生虽也被人称为“奇俊王家郎”,但品行不端,父母双亡后,继承了大笔的遗产,每日里与好友吃喝嫖赌,纵情声色,一日在书房被好友张生看到了一枚紫金碧甸戒指,王生被迫自述在梦中与店主小姐相会的情形。
“就假设那是一场梦吧,可除了在梦中,我还不曾真的见过那家的千金小姐。
不,那家是否真的有一个千金小姐,其实我也并不清楚。
不过,即便世上并没有那样一个姑娘存在,也很难想象,自己对她的爱慕之心会发生改变。
我想,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能不怀念那个与水池、葡萄架,还有绿色的鹦鹉一起翩然出现在我梦中的姑娘。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的确,是与那些司空见惯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大相径庭呐。
”张生不无怜悯地把目光投落在王生的脸上……关于王生的奇遇,张生逢人便会大讲特讲。
最后,这件趣闻传到了钱塘文人瞿佑的耳朵里,于是,瞿佑据此写下了美丽的《渭塘奇遇记》。
{8}这里芥川借用王生与张生的交谈,道出了一段被怪异化的“才子佳人”故事,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的某种现实性、确定性,则完全被解构,故事被放置在一个假设的梦境中,连小姐是否存在也成为了不确定性,并推想瞿佑是从张生那里听到了这个传闻,据此写下了《渭塘奇遇记》。
这样就将《奇遇》写成了一个关于小说写作经过的“元小说”,也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读到此认为这是个浪漫的故事,准备接受这篇作品时,芥川却说故事还未完,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对话:但是,钱塘的瞿佑自不用说,就连张生等众友人都蒙在鼓里,当搭乘着王生夫妇的彩船离开渭塘的酒肆之际,在王生和少女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戏终于平安地演完了。
我对令尊大人说,我每天都梦见你。
当我说出这种小说似的谎言时,内心不知打了多少个寒战。
”“我也对此好生担心呐。
你对金陵的朋友也撒谎了吧?”“嗯,也撒谎了。
最初我什么都没有说,但偶然被朋友发现了这只指环,才不得已把本该对令尊大人说的谎又对朋友说了一遍,说我在梦中什么什么的……”{9}这段王生与小姐的对话道出了真相,戳破了王生梦中与小姐相会的谎言,还原了男女私会的真相, ___解构了古典中国的浪漫和神秘。
如果没有上述这段完全超出原作有“狗尾续貂”之嫌的结尾,那么芥川的翻案小说就不是翻案,芥川洞悉人性深处的才能也就无以体现。
正是这段结尾,表明了芥川对共同人性和现实的理解,芥川认为现实中充满了欺骗和谎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多有虚伪,这是中国的礼教对人性压抑的结果,瞿佑未敢明言的深层思想,让芥川撕开了:虚假的浪漫掩饰着被现实扭曲的人性,显现了芥川历史小说具有的现代性和对人性冷静剖析的深刻与犀利。
芥川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讲真话的孩子一样撕下了蒙在古典中国的神秘面纱。
芥川为何要以瞿佑的《渭塘奇遇记》为蓝本,加以改写,其意图是什么?又体现了他 ___文化,以及中国怎样的态度?我们联系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芥川的中国之行,或许能够更好地解答上述问题。
三、中国之行的热情与冷淡小说《奇遇》开头设置一个楔子:向小说家讨要文稿,为了应付,小说家拿出了放在抽屉里的小品文《奇遇》,与其他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不同的是,《奇遇》的叙事时间是小说家在即将离开日本到中国游访的前半个小时,是当下而不是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