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狡黠.(xiá) 玷.污(diàn) 亵.渎(xiè) 戛.然而止(ɡá)

B.贮.蓄(chǔ) 行.辈(hánɡ) 栈.桥(zhàn) 锲.而不舍(qiè)

C.干涸.(hé) 粗犷.(ɡuǎnɡ) 愧怍.(zuò) 风雪载.途(zài)

D.狼藉.(jí) 荣膺.(yīnɡ) 炽.痛(zhì) 怡.然自得(yí)

2.(郴州中考)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

C.5月22日,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

....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

3.(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绵阳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③①⑥④②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⑤③①④⑥② D.⑤①③④②⑥

5.(广东中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6.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7分)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王观《卜算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孟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对《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具体阐释。

7.名著阅读。(2分)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四个小国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

(1)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马国)

(2)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大人国)

(3)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飞岛国)

(4)在这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小人国)

8.(成都中考)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6分)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2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冯有财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赵安娜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对优秀品质的追求。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取名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2分)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成年之前未入社会时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②密切相关。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诸葛亮字孔明;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④名与字意思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句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2分)

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

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张天宇,解说:张开心灵之翅,翱翔天宇之间。

②姓名:李怡然,解说:怡然自乐,开心无比。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2分)

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3分)

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淮安中考)(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

⑨掎(jǐ)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chì):命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

吴将/皆欲迎击之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犹难尽克.(战胜、攻克)

(4)诸将并.曰(一起、都)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

(2)夫战,勇气也。

打仗,是靠勇气的。

(3)其诸要害皆已固守。

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1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2分)

示例:①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②后文写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

1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3分)

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及时出击。

(三)(孝感中考)(15分)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也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啊!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6.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2分)

“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心底的篱笆”是指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7.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赏析加点词语)

“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重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情,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19.“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候那些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20.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3分)

示例:我心底的篱笆:我听人说女生学不好数理化,一直害怕理科。我的启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科学。

(四)(邵阳中考)(9分)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

,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2分)

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2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2分)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任写两种即可)

2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用尼采多虑报纸的出现这一事例,证明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还是有点夸大;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并不是那么令人担忧;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任意答对一点即可)

24.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示例: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丢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三、作文(50分)

25.(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