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九课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

三字经全文(附注解)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完整三字经全文解释

完整三字经全文解释

编辑ppt
9
五代后晋《窦燕山五子登 科》故事。
编辑ppt
10
下课
编辑ppt
11
三字经
第二节课
编辑ppt
12
惰:疏忽,过错。
现代教育应如何把握“宽”和“严”
的度。
编辑ppt
1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道义, 不能成才。
编辑ppt
5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 “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说明后天教 育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须穿大功的丧服;
伯、叔父去世时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须穿丝麻的丧服。
编辑ppt
43
• 礼乐射,御书数。 • 古六艺,今不具。
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 法、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 习的六种技艺,现在已经没有 人能同时具备了。
• 惟书学,人共遵。 • 既识字,讲说文。
编撰起来。
编辑
48
易:改变,变易。
编辑ppt
49
【难点】 “中不偏” : 处事做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以一种比较持中
的态度来处事做事,不等同于和稀泥。
近义词:不偏不倚、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庸不易”:庸是不变的。
庸者用也,以“允执其中”为用。 庸者常也,代表永恒不变化,“中”这种不走极端的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九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九
虞国国君不听,还是按照晋国的意思,让他们去攻 打虢国,结果晋国在灭了虢国返途中,顺手灭掉了虞国。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旬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指古代诸子百家的著作
摘取
译文:读熟学通儒家经典后,再开始学习诸子 百家的书,摘取书中的重点,记住有益的事情。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这五种书分别是《荀子》、《扬子》、 《文中子》、《老子》、《庄子》 。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指史书
帝王、贵族世 代相承的系统
译文:通晓经书和子书后,再读各种史书, 从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统,了解历史兴衰 的过程和原因。
曰国风,( 诗既亡,( 三传者,( 经既明,( 五子者,( 经子通,(
译文:为《春秋》一书做注释和解说的著作非 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传,《公羊传》《左 传》和《毂梁传》。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了虢国,结果占 领了虢国一座很大的城池。过了三年,晋国又向虞国提 出了从虞国穿过去攻打虢国的请求,还给虞国送来了很 多珍宝。
虞国有个叫宫之奇的大臣,在听说了晋国的请求后 就去求见国君。宫之奇说:“晋国假意说是要报仇,实 际上他时想吞并虢国,扩张领土。要是他真的灭了虢国, 那么是不会放过我们的,因为我们的土地就隔在两国中 间,我们和虢国的命运是相连的,就像人的嘴唇和牙齿 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嘴唇,那么他的牙齿还能不受 伤吗?这就叫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三 字 经
第九课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旬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中国历史三字经全文「全」

中国历史三字经全文「全」

中国历史三字经全文「全」中国历史三字经全文「全」《中国历史三字经》浓缩《中国历史》众多知识要点,一是用三字经将每课内容串联,并配上解释,便于记忆掌握。

二是将中外大事放在一起,便于中外比较,横向联系,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历史三字经全文 ,一起来看看吧!启洪蒙,溯源流,混沌开,盘古出,分天地,理阴阳,传九皇,至伏羲,结网罟,画八卦,女娲氏,为神媒,治洪荒,始造人,王天下,历千年,神农出,号炎帝,播五谷,尝百草,至榆罔,德渐微,天下反,蚩尤霸,战涿鹿,炎黄胜,争阪泉,属轩辕,称黄帝,始华夏,金少昊,水颛顼,木帝喾,火唐尧,土虞舜,为五帝,司空禹,逐商均,夏后启,家天下,传三世,寒浞篡,四十年,少康复,四百余,桀无道,成汤征,放南巢,商都亳,九世乱,定都殷,盘庚迁,六百年,殷商尽,朝歌破,帝辛焚,武王发,兴西周,分天下,封列侯,成康治,厉幽休,东迁洛,王气收,先五霸,闹春秋,后七雄,战权谋,秦一统,行郡县,度量衡,天下同,陈胜王,又刘项,子婴降,三世亡,汉高帝,亡项羽,都长安,朝在吕,历文景,武帝雄,十二传,暂且终,新王莽,大改革,失众心,归刘玄,光武帝,振汉业,近皕年,又生乱,终遭献,魏受禅,共三分,汉偏安,晋代魏,三归一,传四世,国祚迁,胡翟兴,南北分,十六国,多纷扰,魏统北,分东西,又齐周,为北朝,宋代晋,传齐梁,再传陈,号南国,隋代周,南北统,文皇治,炀帝乱,天下反,有李渊,起太原,建号唐,尊高祖,传太宗,再高宗,有女主,武氏周,中宗复,至明皇,安史乱,盛世衰,共三百,改朱梁,再李唐,晋与汉,周五代,宋代周,统中原,北有辽,西有夏,鼎天下,金灭辽,又亡宋,居中原,迁西域,迁江南,蒙古兴,屈欧亚,忽必烈,建大元,九十余,国乃改,退漠北,换大明,朱元璋,号洪武,至建文,燕王叛,假靖难,帝位篡,治盛世,三百年,李闯王,进北京,崇祯缢,明祚亡,山海关,吴氏开,满清入,传十帝,康雍乾,称盛世,咸同光,洋人侵,至宣统,清世终,孙中山,闹革命,袁世凯,大总统,张作霖,称北洋,蒋中正,闹北伐,南北并,倭寇侵,齐抗战,共八年,终胜利,国共合,复又分,阋于墙,居大陆,迁台湾。

三字经含拼音

三字经含拼音

三字经含拼音引言"三字经"是一本古老的儿童启蒙读物,被广泛用于中国教育领域。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三字一句的形式,传达了许多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三字经的背景,并附上全文及拼音。

三字经的背景三字经是明代教育家王应麟所作,他在此书中运用了简明扼要的三字一句,结合了易学道家和儒家思想,使其容易被儿童理解和记忆。

三字经不仅引导儿童研究基本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三字经的内容以下是三字经的完整内容及拼音: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闰馀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呈调阳。

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ì shuǐ)玉出昆冈;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è)珠称夜光;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鳞潜羽翔;龙师火帝,(ló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乃服衣裳;推位让国,(tuī wèi ràng guó)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周发殷湯;坐朝问道,(zuò cháo wèn dào)垂拱平章;爱育黎首,(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遐迩一体,(xiá ěr yī tǐ)率宾归王。

三字经 第九课;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第九课;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2了解老马识途这个故事的大意并在学习齐桓公的足智多谋1自读文本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去读读通顺读流利
三字经教案
课题
三字经第九课;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教学准备
1、“水仙操”视频。
2、“老马识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的大意,并在学习齐桓公的足智多谋

1、自读文本,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去读,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并互相纠正错误。
3、小组里读,小组长领读两边。
4、小组赛读。
解经典
1、根据课后译解自己理解文本内容。
2、老师大体讲解文本的大意。
3、小组里相互说说文本的意思。
拓展
1、播放“水仙操”视频,指名说说其中的道理。
2、老师讲“老马识途”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你认为管仲是怎样的一个人?
诵读
1、自己试背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家作业:每日熟读△△△ 三. △△△△△ 四. △△△△△
五. △△△△△ 总计:
熟练度
△△△△△ △△△△△ △△△△△ △△△△△
△△△△△
今天你读了几遍?
———————— ———————— ———————— ————————
———————— ————————
教案: 一.课题:《三字经》第九课
二.教学目的:让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诵《三字 经》。
三.课型:正式课
四.课时:第九课时(30分钟) 五.教学重点:让孩子了解“诵”的节奏感。
六.教学难点:让孩子了解朗诵和读书的区别
七.教学过程:1. 总结并点评《三字经》第八课的回家作业。 2. 读一读:通过录音播放的形式,让孩子跟读三遍。 ( 第一遍老师和孩子一起跟读,第二遍让孩子自己跟读, 最后一遍让孩子不看讲义跟着录音读) 3. 接一接:老师说每一句的前半句话,让孩子接下半句。 4. 记一记:以接龙的形式让孩子背诵《三字经》。 (两种形式:一种是“开火车”,另一种是老师给每个孩 子编一个号码,以点号码的形式让孩子随机接龙) 5. 比一比:让孩子自告奋勇上台背诵,决出优胜者。 6. 讲一个有趣的《三字经》的小故事 (大禹治水) 7. 布置回家作业
八.作业处理:让孩子在下一周每天朗诵《三字经》第九段。并给自己评分。
九.道具:《三字经》第九课打印稿。
故事框架:以铜为镜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 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 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 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 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 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告诫今天的 人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勤诵书画学堂
讲义:
第九课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