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逻辑假言命题:只有才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只有”后面的支命题是前件,用p表示,“才”后面的支命题是后件,用q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符号为:q → p转载自:考试大 - []而与“只有,才”一样可以表示为q→p形式的关联词还有“p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必要条件”、“不p,不q”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例: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A。
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跨越B。
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C。
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D。
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答案]A[解析]题干可简化为“前进过程→大量资本”、“大量资本→高储蓄率”,即“前进过程→大量资本→高储蓄率”,题干可逆否为“否高储蓄率→否大量资本→否前进过程”,接下来翻译选项:A。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我们上一篇讲过其翻译形式为“p→q”,即大量资本→前进过程B。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高储蓄率→大量资本C。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否大量资本→否高储蓄率D。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否高储蓄率→否前进过程经过对题干的翻译逆否以及对选项的翻译,发现D选项与题干的逆否命题表达形式相同,所以,选择D选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道考生最容易出错的题目:例:对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没有到过长城,那么不是好汉,那么下述选项表达相同意思的是:A。
只有到过长城,才是好汉B。
只要到过长城,就是好汉C。
凡是到过长城的都是好汉D。
如果不是好汉,那么肯定没有到过长城[答案]A[解析]题干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翻译为:“不到长城→不是好汉”,等价于“好汉→到过长城”A。
考研逻辑基础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考研逻辑基础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直是联考逻辑的必考内容。
各位考生在基础阶段逻辑复习掌握到何种程度,对此知识点是否已经透彻理解?下面,跨考教育逻辑教研室任子途老师就此为大家做详细分析供各位考生复习参考。
一、什么是假方判断假言判断,又称条件判断,是指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例如:①如果他是三好学生,那么他的成绩好。
②只有他的成绩好,他才是三好学生。
③一个三角形等角,当且仅当它等边。
二、假言判断的结构从逻辑结构上看由两部分构成:(1)假言肢。
属逻辑变项,有两个:一个作为条件的称为“前件”;一个作为结果的称为“后件”。
(2)联结项。
常见三种形式“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三、假言判断的种类根据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是后件的不同条件,假言判断又可以区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四、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
例如:如果学习方法对,那么学习效率高。
所谓充分条件是指:设有事物情况P和事物情况Q,有P一定有Q,没有P的时候不一定没有Q。
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条件。
(2)其逻辑形式如下:P→Q(“→”读“如果……那么”)(3)语言表达式:如果P,那么Q;假如P,就Q;只要P,就Q;倘若P,则Q;一旦P,则Q;所有P都是Q;有P就有Q;(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值可用下面的真值表图示:PQP→QT T TT F FF T TF F T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前件真而后件假时该判断假,其它情况下都真。
例:(2015管综真题。
)当企业处于蓬勃上升时期,往往紧张而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修建“琼楼玉宇”;当企业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经完成,其时间和精力就开始集中在修建办公大楼上。
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办公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则该企业离解体的时间就越近;当某个企业的大楼设计和建造趋向完美之际,它的存在就逐渐失去意义。
管综逻辑假言命题真假性判断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管综逻辑假言命题真假性判断假言命题是管理类联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假言命题何时为真,何时为假,很多同学不会加以区分,那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假言命题真假性的那些事儿。
首先,大家要明确什么是假言命题。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关系的命题。
假言命题分为以下三种:(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充分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翻译:p→q。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必要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只有p,才q;翻译:q→p。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断定事物情况之间存在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命题。
逻辑形式:p 当且仅当q。
翻译:p=q。
那么同学们在了解了假言命题的分类后,该如何去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呢?其实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是p 和q 位置的不同,故我们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例,用1代表真,用0代表假,则共有四种情况可供分析,形成如下的表格:pq p→q 111100011001同学们可以发现,表格中给出的真假情况,呈现出如下的规律:规律一:当p 为假或q 为真时,p→q 恒真。
p→q 为真的情况为三种,即p 真且q 真;p 假且q 真;p 假且q 假。
即当p 为假的时候,无论q 是真还是假,p→q 都是真的;当q 为真的时候,无论p 是真还是假,p→q 也是恒真。
规律二:当p 为真且q 为假时,p→q 恒假。
p→q 为假的情况只有一种,即p 真且q 假。
考试题目中经常会用到假言命题的真假情况来做题,所以上面的规律大家一定要在理解之后记住。
【例】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E.好汉也不一定到过长城。
行测假言命题的推理方法及技巧

首先教大家如何辨别一道题目是否在考察假言命题推理这个考点。
辨别一个句子是否是假言命题首要最简单的方法是是看一些句子是否有逻辑连接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必须……、因为……所以……、除非……否则……,等关联词都是考试中常见的逻辑连接词。
但是有的题干中并找不到逻辑连接词,我们该怎么办?就一定不是假言命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题目都善于伪装自己,并不出现具体的连接词,但是其实是可以转化成假言命题进行解答的。
例如,A是B必不可少的条件/A是B不可或缺的条件/A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类的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假言命题,只要分清出谁在前谁在后就可以。
初次之外一般是前推后。
例题,2012年国家的一道题目的题干就是“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
再解答题目的时候就首先可以转化成只有有大量资本支持,发展中国家才能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和只有有高储蓄率,才能获得大量资本”。
继续解题就可以了。
【推理规则】只要知道一道题目是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的题目,那么解答它就显得很简单了。
对于假言命题考生只需要记住一个推理规则: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考生只需要记住一个规则即可。
在做题的时候尽可以将题干中的假言命题都转换成一种。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选择都转换成哪种命题。
一般地,均转化成前推后的形式比较符合大多数考生的思考习惯,因为前推后是正着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A,那么B,其逻辑关系即为A→B;而只有A,才B,其逻辑关系则为A ←B(即B→A)。
考生们在假言命题逻辑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
【例题】(2011年国家114)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试题分析】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中“除非”的考点总结

逻辑——假言命题中“除非”的考点总结很多同学都对假言命题中“除非”的考点感到十分头疼,将其转化成必要条件时经常出错,但是,只要我们掌握方法,这部分题还是很简单的。
下面就简单给大家来总结一下:首先来看看,有“除非”两字的几种表达形式和转化:1,除非P,才Q=只有P,才Q=Q→P2,除非P,否则Q=Q,除非P=只有P,不Q=非P→Q=非Q→P3,除非P,否则不Q=只有P,才Q=Q→P=非P→非Q以上,是一般逻辑书的常规解析,非常严谨,但是看起来真的很晕,不适合应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也是从别的老师那里借鉴来的方法)方法:首先,是1号推理,大家只要紧紧抓住一个“才”字即可,我们就可以把1号直接看做必要条件推理,“才”后面的项推前面的项。
其次,2,3两项,其实我们可以直接化成一类方法来做。
我们要紧紧关注“除非”和“否则”后面的话,将“除非”后面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P,“否则”后面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Q。
然后再重点关注“除非”的“非”字和后面的P构成一个整体成为充分条件命题的前件,即非P,关注否则的“则”字和后面的Q构成一个整体成为充分条件命题的后件,即Q。
整个推理就由除非P,否则Q变成非P→Q。
同理,3的推理与2类似,只是把Q变成了非Q而已,最后推理转化为非P→非Q=Q→P掌握这个原理,就可以把命题快速转化为充分条件推理。
另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个上面的基础知识没有涉及,但是却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由假言命题变成选言命题。
这里只需要记住一个公式:除非P,否则Q=P或者Q。
不要问我怎么得到的,你可以根据上一步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等价转化得到。
所以,讲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除非P,否则Q“只需要记两个公式即可:1,除非P,否则Q=非P→Q2,除非P,否则Q=P或者Q我们把两个公式写在一起为:除非P,否则Q=非P→Q=非Q→P=P或者Q=Q或者P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转化的时候,避免了先将”除非,否则“换成”只有,才“的这一让人头疼的步骤而觉得轻松容易很多。
只有才等值命题

只有才等值命题【最新版】目录1.引言:逻辑学中的“只有才等值命题”的定义和作用2.只有才等值命题的结构和特点3.只有才等值命题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4.只有才等值命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5.结论:总结只有才等值命题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正文在逻辑学中,只有才等值命题(Only if statement)是一种表达条件关系的陈述句,其格式为:“只有 P,才 Q”。
在这里,P 被称为前件,Q 被称为后件。
这种命题用来表达一种必要条件关系,即后件的发生必须依赖于前件的存在。
换句话说,只有当前件为真时,后件才有可能为真。
只有才等值命题的结构包括前件和后件两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表示一个事物(前件)是另一个事物(后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逻辑推理中,只有才等值命题可以表示为“如果 P,那么 Q”的形式,即 P→Q。
在实际问题中,只有才等值命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出事物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从而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例如,在医学领域,只有某个病人接受了治疗,他才有可能康复。
在这个例子中,“病人接受治疗”是前件,“病人康复”是后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只有才等值命题。
然而,只有才等值命题并非万能的。
它在表示事物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有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取决于必要条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才等值命题可能无法准确地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总之,只有才等值命题是逻辑学中一种重要的命题类型,它可以用来表达事物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只有……才”的逻辑语义及其来源

第30卷 第4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Vol. 30 No.4 2017年7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July 2017——————————————收稿日期:2017 - 04 - 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关系词语用于单句现象再研究”(16YJA740026)作者简介:聂仁发(1968-),男,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篇章语言学。
E-mail: nrenfa@“只有……才”的逻辑语义及其来源聂仁发(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提要:“只有”“才”是在主语、状语前后开始配对使用的。
“只有”是焦点标记,“才”对焦点敏感,它们共同限制主语、状语。
主谓之间隐含有条件关系,“只有”和“才”限制的状语也都是条件状语,“只有……才”的限制使它们获得了必要条件意义。
关键词:只有;才;焦点标记;焦点敏感;条件关系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7)04 - 0049 - 05一、引言“只有……才”是一组常见的关系词语,可用于单复句。
①关于“只有……才”的意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表示唯一条件;[1]681二是表示强制性条件;[2]97三是表示必要条件,字面上有强制性,隐含有唯一性。
[3]740逻辑上,唯一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强制性条件即必要条件。
虚词的意义通常是依赖所处语境概括出来的,关系词语的意义尤其如此。
但这样做容易将虚词所在格式的意义归到虚词上。
[4]212“只有……才”的上述意义都是从语境中概括出来的,其差异可能来自所观察的语料。
本文拟从源头探讨“只有……才”的意义。
语料和已有研究表明,“只有”和“才”都有一个由实而虚、由连接句法成分到连接小句的发展过程。
它们先是独立使用,然后在主语前后、状语前后配对使用,最后用来连接小句。
“只有……才”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

作者: 吕正春;徐景茂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11页
主题词: 现代汉语;充分必要条件;固定表达;条件复句;等义;结合语;前件;后件;救中国;蕴涵关系
摘要:<正>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表达何种假言判断,逻辑界一直争论较大。
有人认为只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人认为只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有人认为两者皆可,有时表达前者,有时表达后者。
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有助于正确认识、恰当运用和准确表达假言判断。
(一)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与逻辑中的“只有……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现代汉语自然语言中的“只有……才”句式,由于与“才”结合的语词、语境、具体内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逻辑假言命题:只有,才
假言命题是管理类联考逻辑的重难点,很多考生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错,下面凯程考研就分别为大家讲解各类假言命题,希望考生认真学习。
2016考研逻辑假言命题解读:只有,才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假言命题“只有,才”的解题技巧;
2. 掌握递推推理,并能灵活运用。
二、基础知识
1. 假言命题主要考查两组翻译:
第一组为“如果就,前推后”;第二组为“只有,才”。
2. “只有,才”解题技巧。
(1)做翻译
l “只有Q,才P”,翻译为“P→Q”。
口诀:只有才,后推前。
例如:“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可以直接翻译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即,“努力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l “只有,才”的替代表达方式: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Q是P比不可少的;Q 是P的基等。
(2)用技巧
逆否等价:
P →Q 等价于- Q →- P
口诀: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3. 递推推理
若A→B,B→C,则A→C;
若A→B,B→C,C→D,则-D→-A。
三、经典例题
例 1. 如果苇花飘飘,林溪就去观苇;如果温度很低,林溪就不去观苇;只有天空晴朗,林溪才去观苇。
现在林溪去观苇了,可见( )。
A.苇花飘飘
B.温度很高
C.风大
D.天空晴朗
E.阴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花→去;低→-去;去→晴。
第二步:利用“逆否等价”判定。
结论说“林溪去观苇”,则可得到“温度不低”或者“天空晴朗”。
A项属于肯后,排除;B项温度很高与温度不低属于不同的概念,排除;C项无关选项,排除;E项推不出,排除。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例2.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
据此可知( )。
A.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B.孕妇应该喝牛奶,这样对胎儿有好处。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E.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答案】E
【解析】第一步:定题型,翻译题干。
儿→健;健→钙;钙→牛。
第二步:利用“逆否等价”与“递推推理”判定选项的正误。
A项属于肯后,排除;B项、C项与D项都属于肯后,排除;C项否后否前与递推推理,-牛→-钙→-健→-儿,即-牛→-儿,正确。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E。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
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
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
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
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
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
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
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
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
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
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
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
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
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
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