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800公路测量程序使用说明汇总
卡西欧5800基本测量程序(完整版)

卡西欧5800 程序(完整版)说明:本程序适用于公路、桥梁、隧道测量。
本程序简单、方便、快捷、拓展功能宽,使用时只需按曲线要素表输入一次就可以计算整条线路(包括高程、超高段横坡),能正、反算,在已知坐标下可以反算出该点桩号及相对宽度,拓展功能有,放边、仰坡、隧道断面测量、开挖轮廓线等。
主程序:MAIN"ZH(θ) F(1)"?M↓ (0为正算、1为反算)If M=θ:Then "ZHUANG HAO"?A:"KUAN DU"?W:Else"X="?H:"Y="?W:"Z="?Q:IfEnd↓(第一个交点参数)(交点桩号)…→P:(切线长度)…→T:(曲线总长)…→S:(圆半径)…→R=:(缓和曲线长)…→L:(第一方位角)…→U:(第二方位角)…→V:(交点X坐标)…→N:(交点Y坐标)…→E:(第一直线长、无为0)…→D:(第一坡度)…→Z〔8〕:(第二坡度)…→ Z〔9〕: (缓和曲线超高段长度)…→Z〔10〕:(曲线偏向,右偏为+1,左偏为-1)…→K ↓If M=θ:Then If A<P-T:Then goto 1 :IfEnd:IfEnd↓Prog"ZFXZ"↓If K=θ:Then goto 2 :IfEnd↓………… (中间交点参数)Prog"ZFXZ"↓If K=θ:Then goto 2 :IfEnd↓………… (最后一个交点参数)If M=θ:Then If A>P-T+S+D:Then Goto 1 :IfEnd:IfEnd↓Prog"ZFXZ"↓If K=θ:Then goto 2 :IfEnd↓Lb1 1:"NO TASK"↓Lb1 2:If M=1:Then If A=1:Then "ZHUANG HAO":Z◢"SJ KUAN DU":B◢IfEnd:IfEnd↓"-------END-------"KUAN DU (拓展功能程序,用于反算)1→M:Prog"MAIN"↓Z→A:W→E:θ→W↓Prog"GAO CHENG"↓E→W↓Q-F→P↓If P≤……(从小至大):Then ……→D:Goto 1:IfEnd↓……(同上)Lb1 1↓"……":D◢(同上) ◢"----------END---------"YUANK(B÷(2R))→F↓2R Sin(K F r)→C ↓J+F r→J ↓Prog"XZBH"HHQXB-B^5÷(9θ(RL)2)→C ↓KB2÷(6RL)→F ↓J+ F r→J↓Prog"XZBH"PYJSIf O=θ:Then"YUAN":J+F r→J:IfEnd↓If O=1:Then"HHQX":J+2F r→J:IfEnd↓If O=2:Then"LINE":J+18θ→J:IfEnd↓W→C↓If A>P-T+S-L:Then J-9θ→J:Else J+9θ→J:IfEnd↓Prog"XZBH"↓"X=":X◢"Y=":Y◢QXCS(有改)Prog"QDZB"↓If A≤P-T+L:Then A-P+T→B:U→J:1→O: Prog"HHQX": Goto 1 :IfEnd↓If A≤P-T+S-L:Then A-P+T-L→B:θ→0:L-L^3÷(90R2)→C:KL÷(6R)→F:U+F r→J: Prog"XZBH":U+3F r→J: Prog"YUAN": Goto1:IfEnd↓If A≤P-T+S:Then P-T+S-A→B:1→O:-K→K:V+180→J: Prog"HHQX": Goto 1 :IfEnd↓If A≤P-T+S+D:Then 2→O:A-P+T-S→C: Prog"XZBH":IfEnd↓Lb1 1:↓Prog"PYJS"↓Prog"GA0 CHENG"QDZBN→X:E→Y:T→C↓If A>P-T+S-L:Then V→J: Else U+18θ→J:IfEnd↓Prog"XZBH"↓X→Z〔5〕:Y→Z〔6〕JDTZIf Z〔1〕< θ:Then Z〔1〕+ 36θ→Z[1]:IfEnd↓If Z〔1〕≥ 36θ:Then Z〔1〕- 36θ→Z[1]:IfEnd↓If Z〔2〕< θ:Then Z〔2〕+ 36θ→Z[2]:IfEnd↓If Z〔2〕≥ 36θ:Then Z〔2〕- 36θ→Z[2]:IfEnd↓FWJθ→I:θ→J↓Pol(H-G,W-Z) ↓J<θ⇒J+36θ→J↓J→FDOTLINEPol(H-X,W-Y):I→N↓Pol(G-H,Z-W):I→E ↓Pol(X-G,Y-Z):I→D↓(N+E+D)÷2→I↓√(I(I-N)(I-E)(I-D))→I ↓2I÷D→I ↓ZSPDIf A≤P-T+S+D:Then Prog"QXCS":θ→K:IfEnd ↓FSPDIf K=-1:Then If Z〔1〕< Z〔2〕:Then If F≤Z〔1〕:Then Goto 1 :IfEnd:If F≥Z〔2〕:Then Goto 1 :IfEnd:Else If F≤Z〔1〕:Then F≥Z〔2〕:Then Goto 1 :IfEnd:IfEnd:IfEnd:IfEnd↓If K=1:Then If Z〔1〕> Z〔2〕:Then If F≥Z〔1〕:Then Goto 1 :IfEnd :If F≤Z〔2〕:Then Goto 1 :IfEnd:Else If F≥Z〔1〕:Then If F≤Z[2]:Then Goto 1 :IfEnd:IfEnd:IfEnd:IfEnd↓θ→A: Goto 2↓Lb1 1↓If O=θ:Then Prog"FSYUAN":IfEnd↓If O=1:Then Prog"FSHHQX":IfEnd↓1→A↓Lb1 2FSTJU-90K→Z[1]↓V-90K→Z[2]↓Prog"JDTZ"↓P-T→A↓-1→O↓Prog"JDZB"↓Prog"FSPD"↓If A=θ:Then Goto 1 :IfEnd↓(有改)Z[1]→Z[1]: Z[1]+K(L÷(2R))r→Z[2]:1→O↓Prog"JDTZ"↓Prog"JDZB"↓Prog"FSPD"↓If A=1:Then θ→K: Goto 2 :IfEnd↓Z[5]→X:Z[6]→Y:(KL)÷(6R)→F:L-L^3÷(90R2)→C:U+F r→J↓Prog"XZBH"↓U+3F r+90K→J:R→C↓Prog"XZBH"↓X→G:Y→Z↓Prog"FWJ"↓Z[2]→Z[1]:Z[1]+K((S-2L)÷R)r→Z[2]:θ→0↓Prog"JDTZ"↓Prog"FSPD"↓If A=1:Then θ→K:Goto 2:IfEnd↓-K→K:V+9θK→Z[1]:Z[1]+K(L÷(2R))r→Z[2]:1→O↓Prog"JDTZ"↓P-T+S→A↓Prog"JDZB"↓Prog"FSPD"↓If A=1:Then θ→K:Goto 2:IfEnd↓Lb1 1↓If D>θ:Then P-T+S→A:Prog"FSLINE":If A=1:Then θ→K:IfEnd:IfEnd↓Lb1 2FSYUAN"YUAN"↓36θ+K(F-Z[1])→F ↓F≥36θ⇒F-36θ→F⊿↓P-T+L+πRF÷18θ→Z:If K=1:Then R-I→B: Else I-R→B:IfEnd↓FSHHQX"HHQX"↓Z[5]→X:Z[6]→Y ↓Z[1]+18θ→J:R→C↓Prog"XZBH"↓X→G:Y→Z↓Z[5]→X:Z[6]→Y ↓Prog"DOTLINE"↓If I<1:Then θ→B:Goto 3: Else I→B: Prog"FSHHQX1":I→Z[7]:B+I÷10→B: Prog"FSHHQX1":If I>Z[7] :Then Goto 1: Else:Goto 2:IfEnd:IfEnd↓Lb1 1↓B-I÷2→B: Prog"FSHHQX1"↓If I<1:Then -I→I:Goto 3: Else Goto 1:IfEnd↓Lb1 2↓B+I÷2→B: Prog"FSHHQX1"↓If I<1:Then Goto 3: Else Goto 2:IfEnd↓(有改)Lb1 3↓If A>P-T+L:Then P-T+S-B-I→Z: Else P-T+B+I→Z:IfEnd↓If K=1:Then If A<P-T+S-L:Then D-E→B: Else E-D→B:IfEnd:IfEnd ↓If K=-1:Then If A<P-T+S-L:Then E-D→B: Else D-E→B:IfEnd:IfEndFSHHQX1Z[5]→X:Z[6]→Y:Z[1]+9θK→J↓Prog"HHQX"↓X→Z[3]:Y→Z[4]↓R→C:J+2F r+9θK→J↓Prog"XZBH"↓X→G:Y→Z↓Z[3]→X:Z[4]→Y ↓Prog"DOTLINE"Prog"QDZB"↓Z[5]→Z[3]:Z[6]→Z[4] ↓If O=-1:Then P-T+S→A: Prog"QDZB":Z[3]→Z[5]:Z[4]→Z[6]: Else Z[1]+9θK+K(L÷(6R))r→J:L-L^3÷(9θR2)→C: Prog"XZBH":IfEnd ↓(Z[6]-Y+Xtan(Z[2])-Z[5]tan(Z[1]))÷(tan(Z[2])-tan(Z[1]))→G ↓tanZ[2](G-X)+Y→Z↓Prog"FWJ"ZFXZIf M=θ:Then Prog"ZSPD": Else Prog"FSTJ":IfEndFSLINEProg"QDZB"↓X→G:Y→Z:J→N↓Prog"FWJ"↓N→J:F-J→F↓Icos(F)→G↓If G≤D:Then If A>P-T+S-L:Then P-T+S+G→Z:Isin(F)→B:Else P-T-G→Z:-Isin(F)→B:IfEnd :1→A:2→O: Else θ→A:IfEndX+Ccos(J)→X↓Y+Csin(J)→YHENG POIf A≤P-T+L-Z[10] :Then Z[8]→V:Goto 1:IfEnd↓If A≤P-T+L:Then (Z[9]-Z[8])÷Z[10]→E:Z[8]+(A-P+T-L+Z[10])E→V: Goto 1:IfEnd↓If A≤P-T+S-L:Then Z[9]→V:Goto 1:IfEnd↓If A≤P-T+S-L+Z[10]:Then (Z[8]-Z[9])÷Z[10]→E:Z[9]+(A-P+T-S+L)E→V: Goto 1:IfEnd↓Z[8]→V ↓Lb1 1GAO CHENG……(交点桩号)→O:……(交点高程)→D:……(小桩号坡度)→N:……(切线长度)→G:……(圆曲线半径)→R ↓If A≤O-G:Then θ→K: Goto 1:IfEnd↓If A≤O+G:Then 1→K: Goto 1:IfEnd↓(K=0为直线、K=1为凸圆、K=-1为凹圆)……(同上)Lb1 1:Prog"HENG PO"↓K(A-O+G)2÷(2R)→P ↓D+N(A-O)-P+WV→F↓"DM":F◢FWJJS (测回法测坐标)A"XA": B"YA":C"XB": D"YB": K"CHANG DU": G"JIAO DU"↓I=0:J=0:Pol(C-A,D-B):J<0⇒J=J+360⊿↓E=J+G↓J"FWJ"◢X"X"=A+KcosE◢Y"Y"=B+KsinE◢"-------END-------"说明:"JIAO DU"顺时钟为正、逆时针为负,"XA"、"YA"为测站点坐标、"XB"、"YB"为后视点坐标,"X"、"Y"为前视即待测点坐标,"CHANG DU"为测站点到待测点距离。
5800road

5800公路测量程序使用说明一、程序使用流程本程序数据和主程序是分开的,编程时将不同的工程数据存放到不同的数据文件里,如A匝道,文件名为A,将匝道A所有的曲线线元参数输入A文件里。
运行时只要运行文件名A的程序就可以了,具体运行流程见下图:二、数据文件的编写(一)交点法数据文件编辑交点法编写数据文件必须是对称型的,即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直线段,(如果任意一端没有直线段,则把直线段长度看做是0),另外圆曲线两侧缓和曲线的旋转常数必须相等,并且和直线段连接处的半径必须是无穷大。
交点法数据文件编写一般是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平面曲线参数一览表提供的参数来编写,每个弯道包括:弯道起点方位角(C),交点X坐标(D),交点Y坐标(E),缓和曲线长度(F,当没有设缓和曲线时,F=0),交点转交(G,向左转弯,G为负值,向右转弯,G取正值),交点桩号(H),弯道圆曲线半径(R)。
下图是一段市政道路设计参数数据。
根据上图提供的数据,可以编辑成如下的数据文件:文件名:CHLNR3→DimZ “X0”?A:”Y0”?B:“Ln”?L:Abs(L)-Int(Abs(1000L))/1000→Z[3]:Lbl 0:If Z[3]≠0.0001: Then ?L: Else “Xp”?X:”Yp”?Y:X→Z[1]:Y →Z[2]:IfEnd:Lbl 1:If L>0 :Then 98°39°35.12°→C:4474.384→D:2 415.861→E:140→F:31°17°23°→G:410.007→H:600→R:IfEnd: If L> 1060 Then 129°56°58.19°→C:4206.421→D:3093.946→E:70→F:-33°5 0°48°→G:1285.437→H:600→R:IfEnd:Prog”XLJS”:If Z[3]≠0.0001:T hen Goto 0:Else (Z[1]-X)cos(O)+(Z[2]-Y)sin(O)→N:L+N→L:-(Z [1]-X)sin(O)+(Z[2]-Y)cos(O)→K:If Abs(N)≥0.001:Then Goto 1:E lse “L=“:L◢“K=”:K◢IfEnd:Goto 0: IfEnd在面程式中,有两个条件转移语句即If L>0:Then 98°39°35.12°→C:4774.384→D: 2415.861→E:140→F:31°17°23°→G:410.007→H:600→R:IfEnd If L>1060:Then 129°56°58.19°→C:4406.421→D: 3093.946→E:70→F:-33°50°48°→G:1285.437→H:600→R:IfEnd……如果还有其他弯道,可以继续完后加。
CASIO fx—5800计算器 工程测量与公路测量程序

CASIO fx—5800计算器工程测量与公路测量程序1、坐标正算〝X0=〞?X:〝Y0=〞?Y:〝I=〞?I:〝J=〞?JX+ICos(J)→U:Y+ISin(J)→V〝X=〞:U (待求点的X坐标)〝Y=〞:V (待求点的Y坐标)说明:X0 Y0:已知点坐标I:两点的距离J:方位角2、坐标反算Lbl 0〝X1=〞?X:〝Y1=〞?Y:〝X2=〞?U:〝Y2=〞?VPol(U-X,V-Y):J<0 J+360→J〝I=〞:I〝J=〞:J DMSGOTO 0说明:X1Y1:第一点的坐标,X2Y2第二点的坐标,I:两点的距离,J:方位角3、圆曲线〝X0=〞?X: 〝Y0=〞?Y:〝FWJ=〞?D:〝QDHAO=〞?G: 〝ZDHAO=〞?C: 〝R=〞?R Lbl 1〝DQHAO=〞?LL<G Or L﹥C GOTO 2〝PY=〞?K180(L-G)÷(πR) →E2RSin(0.5E) →FReC(Abs(F),D+0.5E):Cls〝X=〞:X+I+KCos(D+E+90) →A〝Y=〞:Y+J+KSin(D+E+90) →BD+E→o:o<0 360+o→0o〝FWJ=〞:o DMSGoto 1Lbl 2〝END〞说明:X0Y0:起始点的坐标,FWJ:起始点的方位角,QDHAO:起点里程,ZDHAO 终点里程,R:半径,DQHAO:待求点里程,PY:偏移量4、竖曲线〝QZHAO =〞?J: 〝H+B〞=?B:〝I1=〞?C:〝I2=〞?D:〝R=〞?R:〝T=〞?T: ((D-C)÷100) ÷Abs((D-C) ÷100)→A:Abs(0.5R(D-C) ÷100)→S〝T〞:SJ-T→XJ+T→YLbl 0〝DQ=〞?LIf L<X:Then Goto 1:Else If L﹥Y:Then Goto 1:If End:If End〝GC=〞:B+C(L-J) ÷100+A(L-J+T) ÷(2R) →HGoto 0Lbl 1〝END〞说明:QZHAO:曲中点里程,H+B:曲中点高程,I1:第一坡度,I2:第二坡度,R:半径,T:切线长,DQ:待求点里程。
5800RTK简明操作手册

第一部分RTK操作流程第一步:内业准备。
一、新建任务二、键入已知点第二步:基准站的连接、启动一、基准站的连接二、基准站的配置三、基准站的启动第三步:移动站的连接一、移动站的连接二、移动站的配置第四步:点校正第五步:测量或放样第二部分动态数据处理RTK野外数据采集存储在手薄里面,内业处理时只需把手薄的文件传输到计算机。
手薄文件传输到计算机后,是*.dc文件格式,导入计算机时应该选择导入*.dc 文件格式。
由于RTK野外采集时已经解算出点的坐标,计算机处理时只需导入此*.dc 文件格式。
选择你需要的导出格式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
如果自定义项目中没有你需要的数据格式,参考下面的操作流程,自定义导出数据格式。
RTK数据处理流程如下:↓↓↓7.1如何新建自定义数据格式:7.1.1:TGO软件中选择你要导出的全部点(Ctrl+A)。
7.1.2 选择‘导出’菜单。
如果CAD或GIS方面的数据格式,可以直接选择*.dwg或*.dxf格式,点击右边‘选项’,选择CAD的版本。
如果不是CAD或GIS方面的数据格式,则选择‘自定义’格式。
如下图:这里有一些设计好的输出格式,你可以对现有的选项进行编辑,还可以新建你需要的数据格式。
例如你现在使用的是南方测绘Cass5.0成图软件,而Cass5.0读入点的位置信息是以以下排列的*.dat文件。
(点名称,代码,东坐标,北坐标,高程),其中,如果外业没有加入代码,也必须留下代码的位置。
点击‘新建格式’,弹出以下对话框。
‘名称’用户可以自定义,‘空字串’、‘描述’可以空着!缺省扩展名(X):dat。
(此处如果你想要电子表格形式,则填写:CSV。
此形式是以逗号隔开的电子表格形式。
如果你需要纯文本形式,则填写:txt)。
‘格式标题’、‘格式注脚’均可以空白。
在‘格式体’内填写:点名称,代码,东坐标,北坐标,高程具体做法是:1.光标移至‘格式体’区。
2.点击右键→域→名称→要素代码→东坐标→北坐标→高程注意:各要素间用逗号隔开。
卡西欧5800测量实用程序(含直线、圆曲线、大地转施工程序)

卡西欧5800测量实用程序(含直线、圆曲线、大地转施工程序)卡西欧5800测量实用程序(含直线、圆曲线、大地转施工程序)一、直线计算程序0→I:0→J:”X0”?D:”Y0”?E:”X1”?B:”Y1”?C:Pol(B-D,C-E):J →A:If A<0:Then A+360→A:Else A→A:IfEnd:Lbl 0:?O:?S:If O≠0:Then Goto 1:IfEnd:D+Scos(A) →X:”X=”:X ◢E+Ssin(A) →Y:”Y=”:Y ◢Goto 0:Lbl 1:D+Scos(A)+Ocos(A+90) →X:”X=”:X ◢E+Ssin(A)+Osin(A+90) →Y:”Y=”:Y ◢Goto 0说明:输入程序时注意区别字母O 与数字0程序运行时符号说明X0? Y0? 分别输入直线起点的XY 坐标值X1? Y1? 分别输入直线终点的XY 坐标值O? 输入边桩与中桩的距离( 左边桩为负值, 右边桩为正值), 如计算中桩坐标输入0S? 输入所求点到直线起点的距离二、圆曲线计算程序0→I:0→J: ”X0”?C:”Y0”?D:”X1”?E:”Y1”?F:?R:”L:-1 R:1”?N:”ZY”?W:Lbl 0:”LN”?T:T-W→O:Pol(E-C,F-D):I→S:J→A: If A<0:Then A+360→A:Else A →A:IfEnd:sin-1(S÷(2R)) →K:2∏RK÷180→L:180O÷(2∏R) →G:(2R)sin(G) →H:C+Hcos(A-KN+GN) →X:”X=”:X ◢D+Hsin(A-KN+GN) →Y:”Y=”:Y ◢R-0.5√(4R2-H2) →Q:”Q=”:Q ◢“S=”?V:If V=0:Then Goto 0:IfEnd:”L:-90 R:90”?U:X+Vcos(A-KN+2GN+U) →X:”X=”:X ◢Y+Vsin(A-KN+2GN+U) →Y:”Y=”:Y ◢Goto 0说明:输入程序时注意区别字母O 与数字0程序运行时符号说明X0? Y0? 分别输入直线起点的XY 坐标值X1? Y1? 分别输入直线终点的XY 坐标值R? 输入圆曲线半径L:-1 R:1? 圆曲线向左转弯时输入-1, 向右转弯时输入1ZY? 输入起点桩号LN? 输入所求点桩号( 按下exe 键后显示中桩坐标)S? 输入所要求的边桩与中桩的距离L:-90 R:90 要求左边边桩输入-90, 右边边桩输入90( 按下exe 键后显示边桩坐标)三、大地转施工“QK=”?Z:“QX=”?A:“QY=”?B:“ZX=”?O :“ZY=”?Q ↙Pol( O -A,Q-B) ↙J<0=>J+360→J ↙J>360=>J-360→J ↙J→F:“JF=”:F ◆DMS ◢Lb1 0 ↙X:?Y ↙Pol (X-A,Y-B):I→D ↙J<0=>J+360→J ↙J>360=>J-360→J ↙J-F→T:T→G ↙T<0=>T+360→G ↙T>360=>T-360→G ↙Z+Dcos (G)→K:“K=”:K ◢Dsin (G)→C:“C=”:C ◢GoTo 0 ↙说明:QK-- 输入线路起始点里程QX-- 输入线路起始点中桩X 坐标QY-- 输入线路起始点中桩Y 坐标ZX-- 输入线路前进方向中桩X 坐标ZY-- 输入线路前进方向中桩Y 坐标JF=-- 显示线路测量坐标方位角X-- 输入线路附近任意点测量X 坐标Y-- 输入线路附近任意点测量Y 坐标K-- 显示计算结果:里程桩号,即工程X 坐标C-- 显示计算结果:左右偏距,即工程Y 坐标, 中桩=0 ,左偏= 负值,右偏= 正值。
5800使用程序说明

Fx-5800程序使用说明本程序为本人自编含正反算、高程、超高、加宽及水准测量一体;可进行路基填挖坡角、高程放样;还可以换算路面各种结构成进行放样。
特别是反算可以对任意点进行反算坐标、高程并计算得出坡角,在实际应用中(1人看全站仪,1人拿棱镜,1人打桩)速度达可以让拿棱镜和打桩人员跑起来工作)。
其实有了本程序,测量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如果你还在用传统的程序测量方法,还在为计算标高、换算坡角等天天晚上加班计算后第二天还要移桩,真应该认真看看本程序,它可以让你的测量速度快最少一至两倍以上。
一份好的程序必须结合设计施工图进行编程可以让测量达到最快速度,如果有谁想要代编程序请联系:QQ:9286330;以下为某二级公路放样程序使用说明:一、运行A—XY程序:1、 X1?………………….输入测站点X位标;2、 Y1?………………….输入测站点Y位标;3、 X2?………………….输入后视点X位标;4、 Y2?………………….输入后视点Y位标;5、 Z2?………………….(1)输入测站点Z位标;或(2)输入后视点Z位标6、A=…………………….显示全站仪对后视的方位角(此时可将全站仪转到5800上显示的方位角并固定好水平位置,按仪器锁定方位角,然后将仪器对准后视点(为了保证更好精度,对准棱镜杆与后视控制点交叉处也可),放开锁定方位角即可进行测量)7、S=…………………….显示全站仪与后视点水平距离;8、 HS?………………….输入高差:(1)、若Z2?时输入测站点Z,则输入数据0;(2)、若Z2?时输入后视点Z,则输入全站仪对后视的高差数据;9、 LJG?……………….. 输入仪器高或棱镜高:(1)、若Z2?时输入测站点Z,则输入仪器仪高;(2)、若Z2?时输入后视点Z,则输入棱镜高;注意:5、8、9三步的关联,否则实测高程计算不对10、 LM?…………………输入路线号(如有匝道等多条线路时选择数据,若只有一条路则按“EXE”进入下一步,即选默认路线)11、 K?…………………输入预测点大概桩号(如测站测K25+200~K25+800,则可输入其桩号之间的数,如K25+300即输入25300即可,此桩号仅用于当数据多时加快后面的计算器运行速度)二、运行A—FY程序(当运行A—XY程序时自动运行,若不换测站点时才能直接运行本程序,即不用输入第一步数据,但换站时必需运行A—XY程序)(一)、正算放样(即根据已知桩号和边桩距离放样)1、 KX1:AK2:XK3:XY4:SP5:Stop6?…..输入进行测量的方法(输入:1)2、Q?………………….输入测量边桩与路线夹角(默认为90度);3、K?………………….输入放样点桩号;4、B?………………….输入放样点(左、右边桩)距中线距离(左边桩为负数,右边桩为正数,中桩为“0”);5、A=…………………….显示全站仪与放样点的方位角(此时可将全站仪转到5800上显示的方位角进行对放样点方向);6、S=…………………….显示全站仪与放样点水平距离HD;7、CS?………………….输入放样点与测站点的高差VD;8、LJG?………...…….. 输入放样点的棱镜高;9、PQ B=…………… ...显示实测点根据高程计算后需向路内(或外)移动“水平”距离(注:向中线为负值,向路外侧为正值,若为原地面放样还应按此值估算因地面坡度增加的水平距离进行加减);若需移位大应按第13步重测放出真正的填(挖)坡角;10、显示:a、填方:T=(放样点至路床顶填土高度)、T0=(放样点至路面填土高度)、SC B=(按测点高程计算出的距中边距B,左边桩为负数,右边桩为正数);b、挖方:W=(放样点至路床顶挖土深度)、W0=(放样点至路面挖土深度)、SC B=(按测点高程计算出的距中理论边距B,即坡角边距);11、显示:实测点X、Y坐标;12、显示:H=(实测点高程)、H0=(设计高程)(中桩为中线高程,边桩为路肩设计高程)、JK=(设计加宽值)13、重复反回第1步进行重新放样;(若对同一桩号按第9步数据计算需移位较大时,必需对同一桩号按数据移位后重测复核至找到坡角为此,一般重测一次即可)(注:重测复核时,在输入B值时会显示出SC B=(按刚测完点移位后的理论宽度)方便输入预测点B值,若地面不平就用SC B值加(减)上地面坡度造成的水平距离增加)(二)、反算放样一:(即根据在任意点先测出方位角、距离、高差反算出:路线桩号及填、挖土边桩坡角进行放样)1、 KX1:AK2:XK3:XY4:SP5:Stop6?…..输入进行测量的方法(输入:2)2、Q?………………….输入测量边桩与路线夹角(默认为90度);3、A3?…………………输入全站仪与放样点的方位角(即全站仪上方位角读数);4、S3?………………….输入全站仪与放样点水平距离HD;5、CS?………………….输入放样点与测站点的高差VD;7、LJG?………...…….. 输入放样点的棱镜高;8、PQ B=…………… ...显示实测点根据高程计算后需向路内(或外)移动“水平”距离(注:向中线为负值,向路外侧为正值,若为原地面放样还应按此值估算因地面坡度增加的水平距离进行加减);若需移位大应按第3步重测放出真正的填(挖)坡角;9、显示:K=…………….显示放样点桩号;B=…………….显示放样点(左、右边桩)距中线距离(左边桩为负数,右边桩为正数,中桩为“0”);10、显示:a、填方:T=(放样点至路床顶填土高度)、T0=(放样点至路面填土高度)、SC B=(按测点高程计算出的距中边距B,左边桩为负数,右边桩为正数);b、挖方:W=(放样点至路床顶挖土深度)、W0=(放样点至路面挖土深度)、SC B=(按测点高程计算出的距中理论边距B,即坡角边距);11、显示:实测点X、Y坐标;12、显示:H=(实测点高程)、H0=(设计高程)(中桩为中线高程,边桩为路肩设计高程)、JK=(设计加宽值)13、重复反回第1步进行重新放样;(若对同一桩号按第8步数据计算需移位较大时,必需对同一桩号按数据移位后重测复核至找到坡角为此,一般重测一次即可)(注:重测复核时,在输入B值时会显示出SC B=(按刚测完点移位后的理论宽度)方便输入预测点B值,若地面不平就用SC B值加(减)上地面坡度造成的水平距离增加)(三)、反算放样二:(即根据在任意点先测出XY坐标、高差反算出:路线桩号及填、挖土边桩坡角进行放样)1、 KX1:AK2:XK3:XY4:SP5:Stop6?…..输入进行测量的方法(输入:3)2、Q?………………….输入测量边桩与路线夹角(默认为90度);3、X3?…………………输入全站仪上X坐标;;4、Y3?………………...输入全站仪上Y坐标;5~13步说明与(二)相同:(四)、已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如桥梁已知坐标放样等):1、KX1:AK2:XK3:XY4:SP5:Stop6?…..输入进行测量的方法(输入:4)2、使用说明与第(三)条只差在多显示方位角A、距离S进行放样,其它计算数据仅作参考对照用。
卡西欧5800测量坐标计算程序

一.使用说明:1.规定:(1)以道路中线的前进方向区分线路的左右偏转方向,线路左偏Q=-1,线路右偏Q=1,直线Q=0。
(2)当所求点位于线路中线时,Z=0;当位于左侧时,Z取负值;当位于右侧时,Z取正值。
(3)当线元为直线时,其起终点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取10的45次方代替。
(4)当线元为圆曲线时,起终点曲率半径为圆曲线半径。
(5)当线元为缓和曲线时,起终点曲率半径与直线相接取10的45次方代替,与圆曲线相接取圆曲线半径。
2.输入与显示说明:(1)输入部分:N?:选择计算方式,输入1表示由里程边距计算坐标,输入2表示由坐标计算里程边距。
X0?线元起点X坐标。
Y0?线元起点Y坐标。
S0?线元起点里程。
F0?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
LS?线元长度。
R0?线元起点曲率半径。
RN?线元终点曲率半径。
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偏=-1,右偏=1,直线=0)S?正算时所求点里程。
Z?正算时所求点距中线边距。
位于线路左侧输入负值,在右侧输入正值。
AR?斜交角度。
(为线路右角,在0-180度之间)X?反算时所求点X坐标。
Y?反算时所求点Y坐标。
(2)显示部分:XS=计算结果,所求点X坐标。
YS=计算结果,所求点Y坐标。
FS=计算结果,所求点切线方位角。
S=计算结果,反算时所求点里程Z=计算结果,反算时所求点边距。
二.程序清单1(用于任意曲线元的坐标计算)1.主程序(TYQXJS)″1.SZ=>XY″:″2.XY=>SZ″:?N:″X0″?U:″Y0″?V:″S0″?O: ″F0″?G:″LS″?H:″R0″?P:″RN″?R:?Q:1÷P→C:(P-R) ÷(2HPR) →D:180÷π→E:If N=1: THEN Goto 1:Else Goto 2:IfEnd:Lbl 1:?S:”D(Z-,Y+)=”?Z:90→T:”O=”?T:Abs(S-O) →W:Prog ″SUB1″:″XS″:X◢″YS″:Y◢″FS″:F◢Goto 1:Lbl 2:?X:?Y:I→X:J→Y:Prog ″SUB2″:″S″:O+W→S:◢″Z″:Z◢Goto 22.正算子程序(SUB1)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1-L→F:1-K→M:U+W(Acos(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C+FWD))+Acos(G+QEMW(C+MWD))) →X: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G+QEFW(C+FWD))+Asin(G+QEMW(C+MWD))) →Y:G+QEW(C+WD) →F:X+Zcos(F+T) →X:Y+Zsin(F+T) →Y3.反算子程序(SUB2)G-90→T:Abs((Y-V)cos(T)-(X-U)sin(T)) →W:0→Z:Lbl 0:Prog ″SUB1″:T+QEW(C+WD) →L:(J-Y)cos(L)-(I-X)sin(L)→Z:IF Abs(Z)<1E-6 :Then Goto 1:Else W+Z→W:Goto 0 : IfEnd:Lbl 1:0→Z:Prog ″SUB1″:(J-Y)÷sin(F)→Z 三.用于提前将曲线元要素输入子程序,计算时只输入里程桩号与边距。
CASIO 5800道路坐标计算器程序

CASIO 5800计算器程序一、程序功能:本程序由一个主程序(AK)及两个子程序:坐标正算程序(SUB1)、坐标反算程序(SUB2)平曲线数据库(PQX)构成,可以根据曲线段的组成部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或非完整型)的线元要素(起点坐标、止点坐标、起点切线方位角、线元长度、起点曲率半径、止点曲率半径、里程、边距或坐标),对该曲线段范围内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进行正反算。
二、源程序:1、主程序(AK)A排在前面,方便运行程序,不用往下翻页了。
Deg:“0→ZX,1→A,2→B”?Z :“1→JDF,2→XYF”?E:“X(CZ)”?A:“Y”?B 说明:设置角度模式,选择线路0为主线,1为A匝道。
可以自己再增加。
选择计算方法,交点法还是线元法计算坐标,1为交点法,2为线元法。
输入测站坐标,如不需要计算极坐标,即放样的时候需要输入坐标到仪器里面去,则X(CZ)输0,Y不用管可以为任何值,建议把测站坐标输进去,省了放一个点输一次坐标数据到仪器里面去。
只有一条线路可以不需要黄色部分。
“1.Ki→XY,2.XY→Ki”?N:Lbl 0:“Ki”?K:Prog“PQX”IfE=1:Then Prog“JD”:IfEndN=1=>Goto 1:N=2=>Goto 2Lbl 1?LK-O→W:Prog“SUB1”说明:1为正算,即知道桩号和偏距(注意只能计算边桩,不能计算斜交的点,构造物可以通过后面的ZHIXIAN程序计算),2为反算,即知道坐标,求桩号和偏距。
Ki为桩号,正算直接输,反算需要输入附近桩号,第一次计算最好输好桩号之后,把反算出来的桩号再输进去,重新反算下,如果和第一次反算的桩号一样,那就说明反算的桩号正确。
调用平曲线数据库,输入偏距L(偏距左输负数,右输正数),如果选择的是交点法计算,那需要输入是数据库是交点数据,调用正算子程序SUB1。
If A≠0:Then Pol(X-A,Y-B):“JULI=”:I◢J<0=>J+360→J:“FWJ=”:J ▶DMS◢Else “Xi=”:X◢“Yi=”:Y◢“FWJ=”:F ▶DMS◢If End :Goto0说明:正算,如果前面X(CZ)输0,则直接显示X、Y坐标和方位角,否则显示仪器到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00公路测量程序使用说明5800公路测量程序使用说明一、程序使用流程本程序数据和主程序是分开的,编程时将不同的工程数据存放到不同的数据文件里,如A 匝道,文件名为A,将匝道A所有的曲线线元参数输入A文件里。
运行时只要运行文件名A 的程序就可以了,具体运行流程见下图:二、数据文件的编写(一)交点法数据文件编辑交点法编写数据文件必须是对称型的,即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直线段,(如果任意一端没有直线段,则把直线段长度看做是0),另外圆曲线两侧缓和曲线的旋转常数必须相等,并且和直线段连接处的半径必须是无穷大。
交点法数据文件编写一般是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平面曲线参数一览表提供的参数来编写,每个弯道包括:弯道起点方位角(C),交点X坐标(D),交点Y坐标(E),缓和曲线长度(F,当没有设缓和曲线时,F=0),交点转交(G,向左转弯,G为负值,向右转弯,G取正值),交点桩号(H),弯道圆曲线半径(R)。
下图是一段市政道路设计参数数据。
根据上图提供的数据,可以编辑成如下的数据文件:文件名:CHLNR3→DimZ “X0”?A:”Y0”?B:“Ln”?L:Abs(L)-Int(Abs(1000L))/1000→Z[3]:Lbl 0:If Z[3]≠0.0001: Then ?L: Else “Xp”?X:”Yp”?Y:X→Z[1]:Y→Z[2]:IfEnd:Lbl 1:If L>0 :Then 98°39°35.12°→C:4474. 384→D:2415.861→E:140→F:31°17°23°→G:410.007→H:600→R:IfEnd: If L>1060 Then 1 29°56°58.19°→C:4206.421→D:3093.946→E:70→F:-33°50°48°→G:1285.437→H:600→R:If End:Prog”XLJS”:If Z[3]≠0.0001:Then Goto 0:Else (Z[1]-X)cos(O)+(Z[2]-Y)sin(O)→N:L+N →L:-(Z[1]-X)sin(O)+(Z[2]-Y)cos(O)→K:If Abs(N)≥0.001:Then Goto 1:Else “L=“: L◢“K=”:K◢IfEnd:Goto 0: IfEnd在面程式中,有两个条件转移语句即If L>0:Then 98°39°35.12°→C:4774.384→D: 2415.861→E:140→F:31°17°23°→G:410.007→H:600→R:IfEndIf L>1060:Then 129°56°58.19°→C:4206.421→D: 3093.946→E:70→F:-33°50°48°→G:1285.437→H:600→R:IfEnd……如果还有其他弯道,可以继续完后加。
在这些存放设计参数的语句前后的程序表达式是固定的。
说明:编辑曲线参数时,每个曲线参数放在一个If L>***.***(两个弯道中间直线段上的任意桩号) :Then ***°**°**.**°→C(弯道起点方位角):****.***→D(交点X坐标):****.****→E(交点Y坐标):***.***→F(缓和曲线长度:**°**°**°→G(转角,向左转为负值,向右转为正值):***.***→H(交点里程桩号):***→R(圆曲线半径):IfEnd 条件式语句里,如果有多个弯道,一直按上述形式编下去,变量说明:1、 L>***.***弯道参数的起点范围,可以是弯道起点,也可以是弯道前直线段里的任意点桩号2、 ***°**°**.**°→C 弯道起点方位角3、****.***→D、****.****→E交点X坐标、Y坐标4、***.***→F缓和曲线长度,如果没设置缓和曲线,则缓和曲线长度看做05、**°**°**°→G 转角,向左转为负值,向右转为正值6、***.***→H、交点里程桩号7、***→R 圆曲线半径注意,运行程序时,第一部是输入测站坐标X0,Y0,然后输入近似桩号,主要是为了加快收敛,输入时注意当根据桩号和距中距离计算所求点坐标时,请不要把小数点第四位输入0.0001,如K21+369.0921,请把桩号输入21369.092即可,相反,当根据坐标反算桩号和距中距离时,请在输入时把第四位小数数位0.0001,如K21+200,输入时请输入21200.0001。
(二)线元法数据文件编辑线元法数据文件编辑适合于各种各样的线型组合,特别是在大型立交区或者是不规则的线型组合地方,如小区道路、重丘区山路等有特别明显的有点,本程序为了减少使用者设计参数的输入,特别把直线与缓和曲线以及圆曲线连接的地方只要输入缓和曲线参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减少输入很多设计参数,同时节约大量的内存。
看下图,该图是一个半喇叭型的互通立交,一共是5条匝道,我们以D 匝道为例,来看看线元法数据文件的建立。
下表是D 匝道的线元表:D 匝道线元数据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D 匝道由三个线元组成,第一段是缓和曲线段,根据上表判断,该缓和曲线属于第一段缓和曲线,其最小半径处桩号为J=K0+039.289,该处坐标X=494347.926,Y=477989. 873,半径为R=40米,方位角W=302°18′26.0″,缓和曲线旋转常数P=55,在缓和曲线终点K0+039.289处,有一圆曲线与其相连接,长度I=39.216。
第二段是圆曲线,第三段又是一段缓和曲线,根据上表判断,该曲线属于第二缓和曲线,曲线最小半径位于与园曲线连接处,桩号J=K0+78.504,坐标为X=494380.677,Y=477971.271,方位角W=358°28′45.9″,最小半径R=40,缓和曲线旋转常数P=-65(为了判断是第一段还是第二缓和曲线,我们通过P的正负来判断,第一缓和段P统一用正数表示,第二缓和段统一用负号表示。
起点处相连的圆曲线长度I可以看做0,也可以看做是39.216.由此我们整理下。
从整个线型全部是向右转向,所以R全部取正数。
具体如下:第一段缓和曲线线元参数:最小半径处坐标X=494347.926 Y=477989. 873最小半径R=40最小半径处方位角:W=302°18′26.0″缓和曲线旋转常数P=55与之相连的圆曲线长度I=39.216最小半径处桩号J=39.289此段数据计算范围可以从K0+000~ K0+78.504第二段缓和曲线线元参数最小半径处坐标X=494380.677 Y=477971.271最小半径R=40最小半径处方位角:W=358°28′45.9″缓和曲线旋转常数P=65与之相连的圆曲线长度I=39.216最小半径处桩号J= W=358°28′45.9″此段数据计算范围可以从K0+78.504到匝道结束。
当桩号L位于K0+000~ K0+78.504时,曲线参数按第一段编写,当L>78.504时,按第二段缓和曲线编写,当然第二段缓和曲线计算范围也可以从圆曲线起点K0+039.289到K0+78.504中间任意桩号开始。
下面是D匝道的数据程序文件(文件名“DZD”):3→DimZ:X0”?A:”Y0”?B:“Ln”?L: Abs(L)-Int(Abs(1000L))/1000→Z[3]:Lbl 0:If Z[3]≠0.0001: The n ?L: Else “Xp”?X:”Yp”?Y:X→Z[1]:Y→Z[2]:IfEnd:Lbl 1:If L≥0 :Then 494347.926→X:477 989. 873→Y:40→R:302°18°26°→W:55→P:39.216→I: 39.289→J:IfEnd: If L≥78.504:The n 494380.677→X:477971.271→Y:40→R:358°28°45.9°→W:-65→P:39.216→I: 78.504→J:I fEnd:Prog”FDCH”: Prog”XLJS”: If Z[3]≠0.0001:Then Goto 0:Else (Z[1]-X)cos(O)+(Z[2]-Y)si n(O)→N:L+N→L:-(Z[1]-X)sin(O)+(Z[2]-Y)cos(O)→K:If Abs(N)≥0.001:Then Got o 1:Else “L=“:L◢“K=”:K◢IfEnd:Goto 0: IfEnd在上面程式中,每个缓和曲线的线元参数放在一个If … Then …… IfEnd循环语句中,If 后面紧跟计算的起点范围,终点范围从下段的起点范围结束。
变量定义:1、X、Y 输入缓和曲线半径最小处的X、Y坐标2、R 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当线路左转时,半径数据前面加“-”号,以判断线路转向。
3、W 输入缓和曲线半径最小处的方位角4、P 缓和曲线旋转常数,第一缓和曲线长度为正数,第二缓和曲线常数为负数。
当不设缓和曲线时,P=05、I 与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端连接的圆曲线长度。
6、J缓和曲线小半径段的桩号。
再看看E 匝道数据文件编辑E 匝道线元设计数据表在E 匝道线元表中,我们可以看出,E 匝道式由一段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缓和曲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连接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位于K0+248.491处,是两段反向的缓和曲线连接点,在编写数据程序文件时,分三段编写,第一段从K0+000到K0+203.366,第二段从K0+203.366到K0+248.919,第三段从K0+248.919到线路终点K0+331.13。
具体文件如下:(文件名“EZD ”)3→DimZ :X0”?A:”Y0”?B:“Ln ”?L:Abs(L)-Int(Abs(1000L))/1000→Z[3]:Lbl 0:If Z[3]≠0.0001: Then ?L: Else “Xp ”?X:”Yp ”?Y:X →Z[1]:Y →Z[2]:IfEnd:Lbl 1:If L ≥0 :Then 494381.6316→X :477847.870→Y :200→R :90°08°44.6°→W :120→P:60.07→I: 143.296→J :IfEnd: If L ≥203.366:Then 494372.527→X :477948.932→Y :200→R :107°21°16.3°→W :-95→P:60.07→I:203.366→J:IfEnd: If L≥248.491:Then 494337.373→X:478010.658→Y:86.75→R:92°24°19°→W:75→P:17.8→I: 313.333→J:IfEnd: Prog”FDCH”: Prog“XLJS”:If Z[3]≠0.0001:Then Goto 0:Else (Z[1]-X)cos(O)+(Z[2]¬-Y)sin(O)→N:L+N→L:Int(1000L)÷1000+0.0001→L:-(Z[1]-X)sin(O)+(Z[2]-Y)cos(O)→K:If Abs(N)≥0.001:Then Goto 1:Else “L=“:L◢“K=”:K◢IfEnd:Goto 0: IfEnd为了让使用者熟悉掌握数据程序文件的编写线元法的数据程序文件,现在将C、F、G等匝道的线元数据列出来,供使用者练习。